一种多界面平台的监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39451发布日期:2022-09-24 07:12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界面平台的监测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系统监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界面平台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2.工业设备运行的过程中,为了实时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通常会设置有相应的监测系统,能够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数据进行实时监测,然后将这些数据发送至后台pc端或者移动终端等应用平台,方便相关人员掌握实时数据,把握设备的运行状态。
3.然而当前的监测系统采集的数据较为庞大且杂乱,用户进行查看的相关数据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进行查找,查看设备状态异常的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降低查找监测数据消耗的时间,提高查看设备状态异常的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界面平台的监测方法及系统。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界面平台的监测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界面平台的监测方法,包括:获取待测设备的优先等级表,所述优先等级表包括按照预设的优先等级排列所述待测设备的设备名称,以及与所述设备名称一一对应的设备位置;获取发生异常的所述待测设备的设备位置,作为异常位置;基于所述异常位置确定相应的所述设备名称,作为异常名称;基于所述优先等级表的所述优先等级对所述异常名称进行重新排序;将重新排序的所述异常名称以及相应的所述异常位置根据预设的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异常位置确定异常名称,然后根据优先等级对异常名称进行重新排序,最后将重新排序的异常名称及相应的异常位置根据预设的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从而能够准确的对发生异常的待测设备进行查找定位。进而能降低查找监测数据消耗的时间,提高查看设备状态异常的效率。
7.作为优选,所述基于所述优先等级表的所述优先等级对所述异常名称进行重新排序之后,还包括:获取每个所述待测设备的监测位置等级表,所述监测位置等级表包括相应的所述待测设备的实际监测位置,以及与所述实际监测位置对应的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排列的排列序号;获取所述待测设备发生异常的所述实际监测位置,作为异常监测位置;基于所述监测位置等级表的所述预设顺序对当前所述待测设备的所述异常监测位置重新排序;将重新排序的所述异常监测位置根据所述传输规则传输至所述应用平台。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获取异常监测位置,并根据预设顺序对异常监测位置进行排序,然后根据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能够对一个待测设备上的多个实际监测位置发生异常后进行排序,从而方便寻找同一个待测设备的异常位置,进而方便准确的对异常的位置进行定位,进一步提高查看的效率。
9.作为优选,所述基于所述监测位置等级表的所述预设顺序对当前所述待测设备的所述异常监测位置重新排序之后,还包括:所有所述监测位置等级表之间的所有所述排序序号均不重复;获取所有所述待测设备的所有所述异常监测位置,作为完整异常位置;基于所述完整异常位置确定相应的所述待测设备,作为排序设备;将所述排序设备与相应的所述完整异常位置进行组合,获得若干组合名称;将所述组合名称按照所述预设顺序进行排序后根据所述传输规则传输至所述应用平台。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有的监测位置等级表的排序序号不重复,从而方便对所有的排序序号进行排序,然后可以将所有待测设备的完整异常位置与确定的排序设备进行组合,获得若干组合名称,接着将所有组合名称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排序,并根据传输规则输出至应用平台。通过上述方式能够通过不通过的方式对异常的待测设备的异常进行显示查看,能够适应不同的查看需求。
11.作为优选,所述传输规则包括:获取所述待测设备的标记状态;当确定所述标记状态为已标记时,将被标记的所述待测设备设置为最高输出优先级;当确定所述标记状态为未标记时,则不对所述待测设备的输出优先级进行调整。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待测设备进行标记,使被标记的待测设备优先输出,能够满足不同的显示要求,适用性较高。
13.作为优选,所述将被标记的所述待测设备设置为最高输出优先级之后,还包括:判断是否接收到屏蔽指令;若接收到所述屏蔽指令,则屏蔽未被标记的所述待测设备。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根据屏蔽指令选择未被标记的待测设备是否进行显示,从而能够提高数据显示过程中的选择性。
15.作为优选,所述将重新排序的所述异常名称以及相应的所述异常位置根据预设的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之后,还包括:获取所述应用平台的查看反馈信息;基于所述查看反馈信息获取查看时间;判断异常的所述待测设备是否解除异常;若没有,则获取当前时间;基于所述查看时间和所述当前时间获取处理时长;判断所述处理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若是,则获取备用处理方案以及时解除所述异常。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判断待测设备异常是否解除,能够判断待测设备是否正
常工作。异常没有解除时,根据查看时间和当前时间获取处理时长,然后判断处理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能够判断设备异常的处理时间是否超期。如果处理时长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此时获取备用处理方案以及时解除异常,能够尽可能保证待测设备正常工作的及时性。
17.作为优选,所述将重新排序的所述异常名称以及相应的所述异常位置根据预设的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之后,还包括:获取弹窗指令;基于所述弹窗指令和预设的授权指令控制所述应用平台直接弹出异常提示窗口。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弹窗指令和授权指令是应用平台能够直接弹出异常提示窗口,能够方便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发现消息提示,进而及时对待测设备进行检查。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界面平台的监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界面平台的监测系统,包括:等级表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测设备的优先等级表,所述优先等级表包括按照预设的优先等级排列所述待测设备的设备名称,以及与所述设备名称一一对应的设备位置;位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发生异常的所述待测设备的设备位置,作为异常位置;名称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异常位置确定相应的所述设备名称,作为异常名称;排序模块,用于基于所述优先等级表的所述优先等级对所述异常名称进行重新排序;传输模块,用于将重新排序的所述异常名称以及相应的所述异常位置传输至至应用平台。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等级表获取模块获取待测设备的优先等级表,并发送给与其相连的名称获取模块和排序模块,其中优先等级表包括按照预设的优先等级排列待测设备的设备名称,以及与设备名称一一对应的设备位置。接着位置获取模块获取发生异常的待测设备的设备位置,作为异常位置,并发送给与其相连的名称获取模块。名称获取模块根据异常位置确定相应的设备名称,作为异常名称,并发送给与其相连的排序模块。排序模块根据优先等级表的优先等级对异常名称进行重新排序,并将重新排序后的异常名称发送给与其相连的传输模块。最后传输模块将重新排序后的异常名称以及相应的异常位置传输至应用平台。从而能够准确的对发生异常的待测设备进行查找定位,进而能降低查找监测数据消耗的时间,提高查看设备状态异常的效率。
21.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根据优先等级对异常名称进行重新排序,最后将重新排序的异常名称及相应的异常位置根据预设的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从而能够准确的对发生异常的待测设备进行查找定位,进而能降低查找监测数据消耗的时间,提高查看设备状态异常的效率;根据预设顺序对异常监测位置进行排序,然后根据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能够对一个待测设备上的多个实际监测位置发生异常后进行排序,从而方便寻找同一个待测设备的异常位置,进而方便准确的对异常的位置进行定位,进一步提高查看的效率;通过对待测设备进行标记,使被标记的待测设备优先输出,能够满足不同的显示要求,适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界面平台的监测方法的整体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11至步骤s14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21至步骤s24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31至步骤s33的流程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41至步骤s42的流程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51至步骤s57的流程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步骤s61至步骤s62的流程示意图;图8是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界面平台的监测系统的结构框图。
23.附图标记说明:1、等级表获取模块;2、位置获取模块;3、名称获取模块;4、排序模块;5、传输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1至8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多界面平台的监测方法。参照图1,多界面平台的监测方法包括:s1.获取待测设备的优先等级表;s2.获取发生异常的待测设备的设备位置,作为异常位置;s3.基于异常位置确定相应的设备名称,作为异常名称;s4.基于优先等级表的优先等级对异常名称进行重新排序;s5.将重新排序的异常名称以及相应的异常位置根据预设的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
26.具体来说,首先获得待测设备的优先等级表,其中,优先等级表包括按照预设的优先等级排列的待测设备的设备名称,以及与设备名称一一对应的设备位置,优先等级表为预存储于监测系统内。优先等级可以是按照不同待测设备的重要程度进行设置,例如越重要的待测设备的优先等级就越高。
27.例如排序的设备名称按照由大到小的优先等级进行排列的排列顺序为设备名称a、设备名称b、设备名称c、设备名称d、设备名称e,则与设备名称a对应的设备位置就是设备位置a,与设备名称b对应的设备位置就是设备位置b,与设备名称c对应的设备位置就是设备位置c。
28.然后获取发生异常的待测设备的设备位置,作为异常位置。获取方式可以通过位置传感器或设置于待测设备上的其他定位装置定位之后获得。然后将获得的异常位置与优先等级表中的设备位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的结果确定相应的设备名称,作为异常名称,也即基于异常位置确定相应的设备名称,作为异常名称。例如,定位装置定位之后的位置是设备位置c,则定位获得的设备位置c与优先等级表中的设备位置c匹配,因此可以获得相应的设备名称c,此时的设备名称c就是待测设备的异常名称。
29.然后根据优先等级表的优先等级对异常名称进行重新排序,即将发生异常的待测设备按照优先等级表预设的优先等级进行重新排序,最后将重新排序的异常名称以及相应的异常位置根据预设的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
30.例如发生异常的待测设备为设备名称b和设备名称e,则设备名称b对应的异常位置则是设备位置b,设备名称e对应的异常位置则是设备位置e,则重新排序之后获得的排序顺序就是设备名称b、设备名称e,然后按照这个顺序按照预设的传输规则依次将设备名称b和设备位置b,以及设备名称e和设备位置e发送至应用平台。
31.其中,应用平台可以web端网站,也可以pc端,还可以是移动终端或者移动终端的app应用。传输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当然传输规则也可以是无的状态,即传输的过程中仅是按照优先等级进行传输。
32.从而通过上述的方式,能够准确的对发生异常的待测设备从应用平台上进行查找定位,并查看相关的数据,而无需从所有的数据中进行排查。从而降低查找监测数据消耗的时间,提高查看设备状态异常的效率。
33.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对待测设备的监测过程中获取的所有数据均为只读状态,仅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排列组合,而不能对数据进行修改,能够提高数据获取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4.参照图2,进一步的,为了更好的对待测设备的具体异常位置进行查找,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4即基于优先等级表的优先等级对异常名称进行重新排序之后,还包括:s11.获取每个待测设备的监测位置等级表;s12.获取待测设备发生异常的实际监测位置,作为异常监测位置;s13.基于监测位置等级表的预设顺序对当前待测设备的异常监测位置重新排序;s14.将重新排序的异常监测位置根据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
35.具体来说,对异常名称进行重新排序之后,还可以获取每个待测设备的检测位置等级表,监测位置等级表包括相应的待测设备的实际监测位置,以及与实际监测位置对应的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排列的排列序号,其中监测位置等级表也是预存储的数据。其中预设顺序也是按照实际监测位置的重要程度来设置,实际监测位置的重要程度越高,排序就越靠前。
36.然后获取待测设备发生异常的实际监测位置,作为异常监测位置,待测设备不同的实际监测位置均设置有相应的传感器,每个传感器都有不同的编号,相应的编号的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异常时,即可获取相应的实际监测位置,也就是异常监测位置。
37.如果同一个待测设备有多个异常监测位置时,可以根据检测位置等级表的预设顺序对当前待测设备的异常监测位置进行重新排序。例如,对于待测设备a,其监测位置等级表中的实际监测位置的排列方式为实际监测位置a对应排列序号5,实际监测位置b对应排列序号4,实际监测位置c对应排列序号3,实际监测位置d对应排列序号2,实际监测位置e应排列序号1。而获取的异常监测位置为实际监测位置a、实际监测位置c和实际监测位置e,则重新排序之后的顺序为际监测位置e、际监测位置c、际监测位置a。
38.最后将重新排序的异常监测位置根据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从而方便从相关人员从应用平台更好的寻找同一个的不同的位置的异常。方便相关人员更加快速的对发生异常的实际监测位置进行定位,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寻找查看异常的效率。
39.参照图3,进一步的,为了更加方便的对所有待测设备的实际监测位置进行排序查看,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13即基于监测位置等级表的预设顺序对当前待测设备的异常监测位置重新排序之后,还包括:
s21.获取所有待测设备的所有异常监测位置,作为完整异常位置;s22.基于完整异常位置确定相应的待测设备,作为排序设备;s23.将排序设备与相应的完整异常位置进行组合,获得若干组合名称;s24.将组合名称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排序后根据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
40.具体来说,所有监测位置等级表之间的所有排序序号均不重复,例如待测设备a的监测位置等级表中的排序序号为1、4、7,待测设备b的监测位置等级表中的排序序号为2、5、8,待测设备c的监测位置等级表中的排序序号为3、6、9。
41.然后获取所有待测设备的所有异常监测位置,作为完整异常位置,获取方式同样可以通过传感器测量获得。例如待测设备a的异常监测位置为排列序号7对应的位置,待测设备b的异常监测位置为排列序号5对应的位置,待测设备c的异常监测位置为排列序号3对应的位置,则排列序号3、排列序号5和排列序号7对应的位置就是完整异常位置。
42.然后根据完整异常位置确定相应的待测设备,作为排序设备。每一个待测设备均对应有一个检测位置等级表,因此通过传感器获取相应的实际监测位置之后即可确定传感器位于哪一个待测设备,从而就可以确定相应的待测设备。
43.接着将排序设备与相应的完整异常位置进行组合,从而获得若干组合名称。举例来说,组合方式是完整异常位置对应的排列序号加上排序设备的设备名称的方式,根据上述的举例来说获取的组合名称就是3-待测设备c、5-待测设备b、7-待测设备a。
44.最后将组合名称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排序后根据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假设,待测设备的排序优先级为待测设备a的优先级大于待测设备b的优先级,待测设备b的优先级大于待测设备c的优先级。此时按照预设顺序来说,排列序号3的优先级大于排列序号5的优先级,排列序号5的优先级大于排列序号7的优先级,因此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排序的方式对组合名称进行排序就依次是3-待测设备c、5-待测设备b、7-待测设备a。按照这个先后顺序将组合名称发送至应用平台,使工作人员能够按照不同的需求对待测设备的异常信息进行输出,从而方便不同的人员进行查看。
45.从而对于不同分工的工作人员来说,例如一些工作人员的分工就是检查待测设备的具体位置的异常,则此时就可以通过将组合名称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排序后根据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的方式查看实际监测位置。而对于一些分工为查看设备整体是否有异常的人员来说,就可以通过将重新排序的异常名称以及相应的异常位置根据预设的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的方式来查看异常位置。
46.参照图4,进一步的,传输规则可以是根据实际的输出需求进行设置,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传输规则包括:s31.获取待测设备的标记状态;s32.当确定标记状态为已标记时,将被标记的待测设备设置为最高输出优先级;s33.当确定标记状态为未标记时,则不对待测设备的输出优先级进行调整。
47.具体来说,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应用平台对需要查看的待测设备进行标记,从而更改输出异常信息到应用平台的规则。例如具体可以是,获取待测设备的标记状态,其中标记状态包括已标记或未标记,即监测系统判断工作人员是否有对待测设备进行标记的操作。如果有,则标记状态为已标记,反之则是未标记。
48.如果判断的结果是标记状态为未标记,说明此时相关的操作人员不需要对部分待
测设备进行额外的关注,因此就不需要对待测设备的输出优先级进行调整,也就是监测系统执行将重新排序的异常名称以及相应的异常位置传输至应用平台,或执行将重新排序的异常监测位置根据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又或者执行将组合名称按照预设顺序进行排序后根据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
49.而如果判断标记状态为已标记,则将被标记的待测设备设置为最高输出优先级,此时无论监测系统执行上述的哪一种操作,排在最前方输出的总是被标记的待测设备,架设,待测设备的排序优先级为待测设备a的优先级大于待测设备b的优先级,待测设备b的优先级大于待测设备c的优先级,即使被标记的待测设备是c,则待测设备c的所有输出到应用平台的信息均排在待测设备a和待测设备b之前。
50.从而通过上述的方式能够通过主动的设置,根据相关工作人员的实际需要将需要特别进行观察的待测设备的相关数据优先进行展示,能够提高操作的便捷性。
51.参照图5,进一步的,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将被标记的待测设备设置为最高输出优先级之后,还包括:s41.判断是否接收到屏蔽指令;s42.若接收到屏蔽指令,则屏蔽未被标记的待测设备。
52.具体来说,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进一步对应用平台接收的信息进行选择,当工作人员将将被标记的待测设备设置为最高输出优先级之后,可以选择是否对其他没有标记的待测设备的数据进行查看。例如对于仅负责被标记的待测设备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其不需要对其他待测设备的数据进行查看,此时工作人员就可以通过操作应用平台,应用平台生成屏蔽指令并发送至监测系统。
53.然后监测系统判断是否接收到屏蔽指令,如果没有接收到屏蔽指令,则不需要进行其他的操作;如果接收到屏蔽指令,则监测系统就屏蔽未被标记的待测设备,使未被标记的待测设备的相关数据不会发送至该应用平台,但是不影响发送至其他未发送屏蔽指令的应用平台。进而使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更快速的查看相关数据,提高数据查看的效率。
54.参照图6,进一步的,监测系统将待测设备异常的相关信息传输至应用平台之后,需要查看异常是否解除,进而尽可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5即将重新排序的异常名称以及相应的异常位置根据预设的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之后,还包括:s51.获取应用平台的查看反馈信息;s52.基于查看反馈信息获取查看时间;s53.判断异常的待测设备是否解除异常;s54.若没有,则获取当前时间;s55.基于查看时间和当前时间获取处理时长;s56.判断处理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s57.若是,则获取备用处理方案以及时解除异常。
55.具体来说,监测系统将待测设备异常的相关信息传输至应用平台之后,获取应用平台的查看反馈信息,即判断发送至应用平台的信息是否为已读状态。如果是已读状态,则记录已读时的时间,即基于查看反馈信息获取查看时间,其中,记录的已读时的时间就是查看时间。
56.然后判断异常的待测设备是否解除异常,即判断相关的传感器反馈的测量数据是否与预设值相同,如果相同证明异常解除,否则就是异常未解除。
57.如果异常解除,则不需要进行其他的操作;如果异常未解除,则获取当前时间,获取方式可以通过读取监测系统当前的实时时间。然后根据查看时间和当前时间获取处理时长,即用当前时间减去查看时间,获取的值即为处理时长。
58.接着判断处理时长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时长,其中预设时长是预存储的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例如处理时长为5小时,预设时长为3小时,则证明处理时长大于预设时长,也就说明工作人员没有在预设的时间内对待测设备进行维修。此时为了快速解决设备的异常,尽可能保证设备正常安全的运行,此时获取备用处理方案以及时解除异常。
59.其中,备用处理方案可以是获取停机指令控制异常的待测设备直接停机,从而解决异常。也可以是获取其他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例如电话号码等,通过发送短信的方式使其他的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对未解除异常的待测设备进行检修,从而使待测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60.参照图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5即将重新排序的异常名称以及相应的异常位置根据预设的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之后,还包括:s61.获取弹窗指令;s62.基于弹窗指令和预设的授权指令控制应用平台直接弹出异常提示窗口。
61.具体来说,当异常名称以及相应的异常位置传输至应用平台之后,可能需要操作人员进行点击之后才能查看,有可能会错过查看的时间。此时可以获取弹窗指令,并获取授权指令,授权指令为预设的指令,即监测系统可以控制应用平台进行强制操作。
62.然后根据弹窗指令和授权指令,控制应用平台在接收到异常名称以及相应的异常位置之后,直接弹出异常提示窗口,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待测设备的异常,进而方便及时对异常问题进行排查检修。
6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多界面平台的监测方法的实施原理为:首先获取待测设备的优先等级表,优先等级表包括按照预设的优先等级排列待测设备的设备名称,以及与设备名称一一对应的设备位置。然后获取发生异常的待测设备的设备位置,作为异常位置。接着根据异常位置确定相应的设备名称,作为异常名称,然后根据优先等级表的优先等级对异常名称进行重新排序,最后将重新排序的异常名称及相应的异常位置根据预设的传输规则传输至应用平台,从而能够准确的对发生异常的待测设备进行查找定位。进而能降低查找监测数据消耗的时间,提高查看设备状态异常的效率。
64.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多界面平台的监测系统。参照图8,多界面平台的监测系统包括:等级表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待测设备的优先等级表,优先等级表包括按照预设的优先等级排列待测设备的设备名称,以及与设备名称一一对应的设备位置;位置获取模块2,用于获取发生异常的待测设备的设备位置,作为异常位置;名称获取模块3,用于基于异常位置确定相应的设备名称,作为异常名称;排序模块4,用于基于优先等级表的优先等级对异常名称进行重新排序;传输模块5,用于将重新排序的异常名称以及相应的异常位置传输至至应用平台。
65.具体来说,等级表获取模块1获取待测设备的优先等级表,并发送给与其相连的名
称获取模块3和排序模块4,其中优先等级表包括按照预设的优先等级排列待测设备的设备名称,以及与设备名称一一对应的设备位置。
66.接着位置获取模块2获取发生异常的待测设备的设备位置,作为异常位置,并发送给与其相连的名称获取模块3。名称获取模块3根据异常位置确定相应的设备名称,作为异常名称,并发送给与其相连的排序模块4。
67.排序模块4根据优先等级表的优先等级对异常名称进行重新排序,并将重新排序后的异常名称发送给与其相连的传输模块5。最后传输模块5将重新排序后的异常名称以及相应的异常位置传输至应用平台。从而能够准确的对发生异常的待测设备进行查找定位,进而能降低查找监测数据消耗的时间,提高查看设备状态异常的效率。
6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