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位平衡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71117发布日期:2022-11-22 21:33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液位平衡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液位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液位平衡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工业生产应用中,某些生产流程环节需要利用到保持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液位,例如在空调器生产中,空调器中承载着冷媒流动的管路系统一般由光面紫铜管构成。由于空调器内部空间有限,管路系统中的管路需要进行多次的折弯处理,使铜管能在空调器内部密集排布,组成空调器管路系统。
3.而在空调器管路系统中有不同管径的铜管,在铜管折弯加工时,为保证折弯质量,当铜管外径大于或等于16mm时需要在折弯时增加芯杆,在折弯时起到支撑铜管内壁的作用,防止铜管折弯处产生褶皱或变形。
4.为保证芯杆的支撑效果,芯杆头外径略小于铜管内径(单边间隙在 1-2mm),且铜管下料后管口一般有毛刺,因此在弯管前需要对铜管口进行润滑,保证铜管可顺利套入芯杆。
5.具体为将插入芯杆的端管口放在盛油工装盒内蘸油,蘸取时间不超过 3s,为保证蘸油效果,盛油工装盒内挥发油高度需保持在15~25mm之间。
6.而目前是通过人工判断液位高度低于所要求的液位高度后,通过人工补油的方式进行补油,人工补油的方式不仅难以控制油位的高度,同时还浪费人力,降低蘸油效率。
7.因此,需要设计一款液位平衡调节装置,能够自动补充液体以使液体保持在所要求液位高度范围内,无需通过人工补液的方式,从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8.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液位平衡调节装置,该液位平衡调节装置,能够自动补充液体以使液体保持在所要求液位高度范围内,无需通过人工补液的方式,从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9.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液位平衡调节装置,包括液体储存箱和液位平衡箱;
10.所述液位平衡箱内设有进液管和液位平衡组件;
11.所述进液管一端与所述液体储存箱连通,另一端置于所述液位平衡箱且管口朝上;
12.所述液位平衡组件包括管口阀帽,平衡杆,支点杆和漂浮块;
13.所述管口阀帽和漂浮块设于所述平衡杆的两端;
14.所述支点杆设于所述液位平衡箱的侧板上;
15.所述平衡杆以所述支点杆为活动支点,所述管口阀帽位于所述进液管管口的上方,所述管口阀帽与所述进液管管口相适配。
16.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体储存箱和所述液位平衡箱独立设置,或所述液体储存箱和所述液位平衡箱为同一箱体分隔设置。
17.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液位平衡箱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液位平衡箱分隔为液体使用隔箱和所述液位调节隔箱,所述分隔板底部设有n个连通孔,所述进液管和所述液位平衡组件设于所述液位调节隔箱。
18.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分隔板竖直设置。
19.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管口阀帽的帽口直径与所述进液管管口外直径一致。
20.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点杆通过可拆卸方式设于所述液位平衡箱的侧板上。
21.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漂浮块至所述活动支点的距离大于所述管口阀帽至所述活动支点的距离。
22.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液位平衡调节装置包括液体储存箱和液位平衡箱,液体储存箱用于储存所需要利用的液体,例如挥发油等,液位平衡箱是液位范围保持在要求高度的箱体,液位平衡箱内设有进液管和液位平衡组件,进液管一端连通液体储存箱,以使液体储存箱的液体能够进入至液位平衡箱。
23.液位平衡组件包括管口阀帽,平衡杆,支点杆和漂浮块,平衡杆以支点杆为活动支点,使管口阀帽和漂浮块能够以支点杆为支点上下摆动;管口阀帽位于进液管管口的上方,管口阀帽与进液管管口相适配。
24.具体为,依据杠杆原理而分别设置管口阀帽与漂浮块至活动支点的距离,初始状态是管口阀帽位于进液管管口的上方,未封住进液管管口,而漂浮块则位于液位平衡箱箱底的状态,液体储存箱的液体通过进液管进入至液位平衡箱,液位平衡箱的液位上升,漂浮块因浮力随着液位上浮,相对的,管口阀帽下降,当液位达到所要求的液位时,使管口阀帽下降接触进液管管口,因管口阀帽与进液管管口相适配,管口阀帽能够盖住进液管管口,液体停止进入至液位平衡箱。
25.当液位平衡箱的液体被利用消耗,液位下降,漂浮块下降,管口阀帽上抬,液体再次能够通过进液管进入至液位平衡箱,重复上述过程,从而使得液位平衡箱的液体一直能够保持在所要求的液位高度,无需通过人工补液的方式,通过该液位平衡调节装置即能自动进行补液进而保持液位平衡。
2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27.通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液位平衡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液位平衡调节装置的管口阀帽未套住进液管管口示意图;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液位平衡调节装置的管口阀帽套住进液管管口示意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液位平衡调节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技术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33.在本技术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34.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技术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技术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5.实施例一
36.在工业生产应用中,某些生产流程环节需要利用到保持在一定高度范围内的液位,例如在空调器生产中,空调器中承载着冷媒流动的管路系统一般由光面紫铜管构成。由于空调器内部空间有限,管路系统中的管路需要进行多次的折弯处理,使铜管能在空调器内部密集排布,组成空调器管路系统。
37.在空调器管路系统中有不同管径的铜管,在铜管折弯加工时,为保证折弯质量,当铜管外径大于或等于16mm时需要在折弯时增加芯杆,在折弯时起到支撑铜管内壁的作用,防止铜管折弯处产生褶皱或变形。
38.为保证芯杆的支撑效果,芯杆头外径略小于铜管内径(单边间隙在 1-2mm),且铜管下料后管口一般有毛刺,因此在弯管前需要对铜管口进行润滑,保证铜管可顺利套入芯杆。
39.具体为将插入芯杆的端管口放在盛油工装盒内蘸油,蘸取时间不超过 3s,为保证蘸油效果,盛油工装盒内挥发油高度需保持在15~25mm之间。
40.目前是通过人工判断液位高度低于所要求的液位高度后,通过人工补油的方式进行补油,人工补油的方式不仅难以控制油位的高度,同时还浪费人力,降低蘸油效率。
41.因此,需要设计一款液位平衡调节装置,能够自动补充液体以使液体保持在所要求液位高度范围内,无需通过人工补液的方式,从而提高工业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
42.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4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液位平衡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液位平衡调节装置的管口阀帽未套住进液管管口示意图;
4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液位平衡调节装置的管口阀帽套住进液管管口示意图;
4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示出的液位平衡调节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47.参见图1,图2,图3和图4。
48.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位平衡调节装置,包括液体储存箱1和液位平衡箱 2。
49.液体储存箱1和液位平衡箱2可以是独立的两个箱体,也可以是相连为一体的箱体。
50.本技术的液体储存箱1和液位平衡箱2的形状及材料未进行限制,可依据实际应用情况而设定,示例性采用方形箱体,塑料材质的箱体,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而设置液体储存箱1和液位平衡箱2的箱盖,如需要箱盖,可设置箱盖,在无需要箱盖的情况下,液体储存箱1和液位平衡箱2可设置成无箱盖开放式箱体。
51.液体储存箱1用于储存液体,液位平衡箱2则是生产应用中液位所需保持液位平衡高度的箱体。
52.液位平衡箱2内设有进液管3和液位平衡组件23;进液管3一端与液体储存箱1连通,另一端置于液位平衡箱2且管口朝上,通过进液管3,液体能够从液位储存隔间进入至液位平衡箱2,进液管3管口另一端置于液位平衡箱2中并且管口朝上,进液管3管口朝上,是为了管口阀帽231 能够套上进液管3管口,进而阻止液体继续进入至液位平衡箱2。
53.上述要求进液管3管口朝上,则要求进液管3不是软质进液管3,要求有硬度的进液管3,进液管3管口才能保持向上,本技术实施例对进液管3的材质也未进行限制,硬质进液管3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54.液位平衡组件23包括管口阀帽231,平衡杆232,支点杆233和漂浮块234。
55.本技术实施例的管口阀帽231重于漂浮块234,管口阀帽231具体的材质未进行限制。管口阀帽231和漂浮块234设于平衡杆232的两端;支点杆233设于液位平衡箱2的侧板上;平衡杆232以支点杆233为活动支点,使管口阀帽231和漂浮块234能够以支点杆233为活动支点上下摆动
56.管口阀帽231位于进液管3管口的上方,管口阀帽231与进液管3管口相适配,该结构的设置能够使管口阀帽231套上进液管3管口进而封住进液管3管口,使液体储存箱1的液体停止进入液位平衡箱2中。
57.示例性的,管口阀帽231具有一定的重量,才能够稳定的套在进液管 3管口上。
58.具体实现方式为:依据杠杆原理而设置管口阀帽231与漂浮块的距离位置,平衡杆232以支点杆233为活动支点,使管口阀帽231的初始位置是位于进液管3管口正上方,漂浮块234位于液位平衡箱2的内底面或者初始液位上,此时在竖直位置方向上,管口阀帽231所处的位置高于漂浮块234,由于漂浮块234重量极轻,因此漂浮块234至活动支点的距离大于管口阀帽231至活动支点的距离,具体位置应依据漂浮块234重量,管口阀帽231重量以及所需要液位高度而设置。
59.液体储存箱1的液体通过进液管3进入至液位平衡箱2,液位平衡箱 2的液位上升,漂浮块因浮力随着液位上浮,相对的,管口阀帽231下降,当液位达到所要求的液位时,使管口阀帽231下降至进液管3管口上方,因管口阀帽231与进液管3管口相适配,管口阀帽231能够盖住进液管3 管口,液体停止进入至液位平衡箱2。
60.而当液位平衡箱2的液体被利用消耗,液位下降,漂浮块下降,管口阀帽231上抬,液体再次能够通过进液管3进入至液位平衡箱2,重复上述过程,从而使得液位平衡箱2的液体一直能够保持在所要求的液位高度。
61.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液位平衡调节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腔分隔为液位储存隔间和液位平衡箱,液位平衡箱包括液位平衡组件,包括管口阀帽,平衡杆,支点杆和漂浮块,依据杠杆原理,平衡杆以支点杆为活动支点,使管口阀帽和漂浮块能够以支点杆为支点上下摆动,管口阀帽位于进液管管口的上方,管口阀帽与进液管管口相适配,进而能够封住或者打开进液管管口,从而阻止或允许液体从液位储存隔间进入至液位平衡箱,使得液位平衡箱的液体一直能够保持在所要求的液位高度,无需通过人工补液的方式,通过该液位平衡调节装置即能自动进行补液进而保持液位平衡。
62.实施例二
63.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实施例的液位平衡调节装置若直接应用于空调器铜管蘸油使用,铜管直接往液位平衡箱中蘸油,那么在蘸油操作过程中,液体会产生波动,液位也会受到影响,液体波动使漂浮块,管口阀帽晃动,从而影响到液位平衡箱液位的准确性,因此,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本技术实施例对上述实施例的液位平衡调节装置进一步发明设计。
64.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位平衡调节装置包括了上述实施例的结构,具体为包括液体储存箱1和液位平衡箱2;液位平衡箱2内设有进液管3和液位平衡组件23;进液管3一端与液体储存箱1连通,另一端置于液位平衡箱 2且管口朝上;液位平衡组件23包括管口阀帽231,平衡杆232,支点杆 233和漂浮块234;管口阀帽231和漂浮块234设于平衡杆232的两端;支点杆233设于液位平衡箱2的隔板上;平衡杆232以支点杆233为活动支点,管口阀帽231位于进液管3管口的上方,管口阀帽231与进液管3 管口相适配。
65.除上述结构外,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位平衡箱2还设置有液体使用隔箱 22,液位平衡箱2内腔通过分隔板分隔成液体使用隔箱22和液位调节隔箱21,液体使用隔箱22和液位调节隔箱21之间的分隔板底部设有n个连通孔24。n为大于1的整数,本技术实施例对连通孔24的数量未进行限制,依据实际应用而设置即可。
66.连通孔24的设置,使液体使用隔箱22与液位调节隔箱21形成一个连通器原理的结构,连通器原理是指上端开口,底部相通的容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容器中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同一高度。
67.液体使用隔箱22与液位调节隔箱21通过分隔板底部设有连通孔24,因为连通器效应,液体使用隔箱22与液位调节隔箱21内的液位总是保持同一高度。
68.这样的结构设置,在生产应用中,直接在液体使用隔箱22中的使用液体,例如直接在液体使用隔箱22中进行空调铜管的蘸油操作,由操作产生的液体波动不会影响液位调节隔箱21中的液体波动,进而不会造成液体使用隔箱22与液位调节隔箱21的液位误差,保证铜管蘸油的正常操作,提高操作效率与蘸油效果。
69.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体储存箱1与液位平衡箱2可以是独立分开设置的两个箱体,也可以是同一个箱体分隔设置,液体储存箱1根据需要设置为有上盖,可防止其他杂物落入液体中,或者储存的液体为易挥发性液体时上盖的设置也能够防止液体的挥发。
70.液位平衡箱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因液位调节隔箱21要与液体使用隔箱22保持一致的液位,因此液位平衡箱2设置为无上盖的结构,液体使用隔箱22与液位调节隔箱21之间的分隔板竖直设置。
71.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液体使用隔箱的设置,在生产应用中,直接在液体使用隔箱中的使用液体,例如直接在液体使用隔箱中进行空调铜管的蘸油操作,由操作产生的
液体波动不会影响液位调节隔箱中的液体波动,进而不会造成液体使用隔箱与液位调节隔箱的液位误差,保证铜管蘸油的正常操作,提高操作效率与蘸油效果。
72.实施例三
73.本技术实施例进一步对上述实施例提到的任一液位平衡调节装置进行发明设计。
74.本技术实施例的液位平衡调节装置除了具备上述实施例提到的任一液位平衡调节装置的结构外,还对管口阀帽231的帽口进行了限制。
75.本技术实施例的管口阀帽231的帽口直径于进液管3管口外直径一致,这样管口阀帽231能够紧密套住进液管3管口,无多余缝隙,确保液体不会从液体储存箱1进入至液位平衡箱2中。
76.另外管口阀帽231的内底也可以设置密封圈,密封圈的设置能够更加严密的封住进液管3管口,止封效果更好。本技术实施例的管口阀帽231 示例性采用不锈钢管口阀帽231。
77.由于漂浮块的重量极轻,轻于管口阀帽231,根据杠杆原理,漂浮块 234至活动支点的距离大于管口阀帽231至活动支点的距离,这样设置,漂浮块234才能以围绕支点抬起管口阀帽231,具体的距离设置,依据漂浮块234与管口阀帽231的重量以及所需液位高度范围而设置。
78.支点杆233通过可拆卸方式设于液位平衡箱2的侧板上。可拆卸的设置方式,能够保证支点杆233的位置能够沿竖直方向调节。依据液位平衡箱2的所需的液位范围设置。如所需要的液位高度较高时,支点杆233的位置设置较高,这样需要液位上升的高度较高时,管口阀帽231才能盖住进液管3管口,液体才停止进入至液位平衡箱2,假如所需要的液位较低时,支点杆233可设置在较低位置,这样液位平衡箱2中的液位不需要上升至太高的位置,管口阀帽231即能够盖住进液管3管口,进而阻止液体进入液位平衡箱2,具体的设置位置需要根据所需要的液位高度,以及液位平衡组件23的结构大小而决定,本技术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关于液位平衡组件23的结构大小,形状的设置,均属于本技术的发明保护范围。
79.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支点杆通过可拆卸方式设于液位平衡箱的侧板上。可拆卸的设置方式,能够保证支点杆的位置能够沿竖直方向调节,从而满足不同液位平衡高度的需求。
80.以上已经描述了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用术语的选择,旨在最好地解释各实施例的原理、实际应用或对市场中的技术的改进,或者使本技术领域的其它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本文披露的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