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型组合的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92822发布日期:2023-01-17 23:4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模型组合的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星轨道姿态控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多模型组合的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姿态轨道控制系统主要完成变轨和入轨任务,其中也包括爬升以及改变轨道倾角,以消除姿态静态误差,使卫星按预定姿态和轨道飞行,保证卫星性能,并完成飞行任务,其中申请号为“cn214122717u”所公开的“卫星姿态控制模拟仿真设备”,其已经解决了设备安装后无法进行移动,对微小型卫星的开发仿真来说使用成本高,在微小卫星领域的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多种弊端,再经过进一步检索发现,申请号为“cn216233084u”所公开的“一种便于调整卫星姿态转换装置”,其通过具体的技术结构设置,切实解决了目前存在的使用姿态转换装置进行转换姿态时,往往装置对卫星姿态转换较为困难,使得卫星姿态转换不够便捷的弊端,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类似结构的卫星轨道姿态控制还存在诸多缺陷,如: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不能够根据实验需求对工作台制造阻力,使在进行实验时不能够全面的进行控制姿态进行控制和调节,同时在使用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导致平台掉落至地面,从而会对装置造成损坏,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多模型组合的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系统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模型组合的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模型组合的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系统,包括安装板、活动杆和安装座,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旋转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底部通过活动杆活动安装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指针,所述工作台的外侧开设有与指针配合的刻度线,所述配重块与工作台之间通过丝杆螺旋安装,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箱,所述气箱内侧的工作台的底部活动安装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旋转套,所述旋转套的内侧活动安装有与固定杆配合的限位套。
5.通过锥形齿轮组能够带动丝杆旋转,使配重块能够在活动杆上进行滑动,通过配重块的能够在活动杆上进行滑动时,能够在工作台上进行配重,从而使工作台能够产生偏移量,通过喷头能够进行喷气操作,对工作台进行控制平稳,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配重块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训练和控制。
6.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与联动杆之间通过安装座活动安装,且联动杆与旋转套之间通过转动轴活动安装。限位套能够套在固定杆的外侧,通过联动杆将工作台之间进行连接,能够防止工作台倾斜过度,使工作台产生掉落的情况,能够避免产生在进行操作实验时倾斜掉落产生损坏的情况,能够增加使用寿命。
7.优选的,所述气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头,且气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口。通过喷头能够进行喷气操作,对工作台进行控制平稳,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配重块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训练和控制。
8.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之间通过锥形齿轮组传动安装。通过锥形齿轮组能够带动丝杆旋转,使配重块能够在活动杆上进行滑动,通过配重块的能够在活动杆上进行滑动时,能够在工作台上进行配重。
9.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工作台之间通过活动球活动安装,且工作台的底部开设有与活动球配合的活动槽。通过活动球能够方便的将工作台进行安装,使工作台能够在活动球上进行活动,使工作台能够方便的根据外侧的重量产生偏移,同时在工作台的底部开设有与活动球配合的活动槽,能够方便的使工作台在进行偏移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减小摩擦力。
10.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且安装板与固定杆之间通过旋转盘旋转安装。通过支撑柱能够稳定的将本装置进行支撑,使本装置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效果,防止在进行使用时产生晃动偏移的情况,同时通过旋转盘能够方便将旋转盘进行旋转,从而将工作台整体进行旋转,能够全面的对用户进行展示,操作方便快捷。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置有配重块、指针、活动杆与气箱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电机输出端的旋转,通过锥形齿轮组能够带动丝杆旋转,使配重块能够在活动杆上进行滑动,通过配重块的能够在活动杆上进行滑动时,能够在工作台上进行配重,从而使工作台能够产生偏移量,通过喷头能够进行喷气操作,对工作台进行控制平稳,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配重块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训练和控制。
13.2、通过设置有联动杆、限位套、固定杆与旋转套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工作台在产生倾斜后,通过限位套能够套在固定杆的外侧,通过联动杆将工作台之间进行连接,能够防止工作台倾斜过度,使工作台产生掉落的情况,能够避免产生在进行操作实验时倾斜掉落产生损坏的情况,能够增加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杆正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台仰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套正面局部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安装板;101、支撑柱;102、旋转盘;103、固定杆;104、工作台;105、活动球;106、活动槽;2、活动杆;201、配重块;202、指针;203、刻度线;204、电机;205、锥形齿轮组;206、气箱;207、喷头;208、连接口;209、丝杆;3、安装座;301、联动杆;302、转动轴;303、旋转套;304、限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0.实施例一
21.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模型组合的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系统,包括安装板1、活动杆2和安装座3,安装板1的顶部旋转安装有固定杆103,固定杆103的顶部活动安装有工作台104,工作台104的底部通过活动杆2活动安装有配重块201,配重块20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指针202,工作台104的外侧开设有与指针202配合的刻度线203,配重块201与工作台104之间通过丝杆209螺旋安装,工作台10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气箱206,气箱206内侧的工作台104的底部活动安装有联动杆301,联动杆301的底部活动安装有旋转套303,旋转套303的内侧活动安装有与固定杆103配合的限位套304,工作台104与联动杆301之间通过安装座3活动安装,且联动杆301与旋转套303之间通过转动轴302活动安装,气箱20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喷头207,且气箱20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口208,工作台10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204,且电机204的输出端与丝杆209之间通过锥形齿轮组205传动安装。
22.基于实施例1的多模型组合的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机204输出端的旋转,通过锥形齿轮组205能够带动丝杆209旋转,使配重块201能够在活动杆2上进行滑动,通过配重块201的能够在活动杆2上进行滑动时,能够在工作台104上进行配重,从而使工作台104能够产生偏移量,通过喷头207能够进行喷气操作,对工作台104进行控制平稳,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对配重块201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训练和控制,通过工作台104在产生倾斜后,通过限位套304能够套在固定杆103的外侧,通过联动杆301将工作台104之间进行连接,能够防止工作台104倾斜过度,使工作台104产生掉落的情况,能够避免产生在进行操作实验时倾斜掉落产生损坏的情况,能够增加使用寿命。
23.实施例二
2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多模型组合的卫星轨道和姿态控制系统,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固定杆103与工作台104之间通过活动球105活动安装,且工作台104的底部开设有与活动球105配合的活动槽106,安装板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柱101,且安装板1与固定杆103之间通过旋转盘102旋转安装。
25.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活动球105能够方便的将工作台104进行安装,使工作台104能够在活动球105上进行活动,使工作台104能够方便的根据外侧的重量产生偏移,同时在工作台104的底部开设有与活动球105配合的活动槽106,能够方便的使工作台104在进行偏移的过程中更加方便,减小摩擦力;如图1所示,通过支撑柱101能够稳定的将本装置进行支撑,使本装置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效果,防止在进行使用时产生晃动偏移的情况,同时通过旋转盘102能够方便将旋转盘102进行旋转,从而将工作台104整体进行旋转,能够全面的对用户进行展示,操作方便快捷。
26.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