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皮带机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14748发布日期:2023-03-25 01:1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续皮带机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带式输送机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皮带机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带式输送机是运输散装物料的主要运输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电厂、隧道等行业。特别是应用于隧道和矿山时所用的皮带就要用到长距离皮带,对于长距离连续皮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皮带的驱动和集中控制问题。
3.而现有的皮带机电控系统都是通过操作人员在操作机房对皮带机进行启停、调速等操作和控制对于井下和隧道都是要深入到井下或隧道深处进行工作,要长期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并且操作机房至少要配备三个皮带工,实现三班倒,人员成本较高。而且一旦皮带机出现某种问题,操作人员还无法快速判断出是那部分出现问题进行快速修复。
4.总之,现有的皮带机电控系统控制存在整体组成结构复杂,实际应用时存在操作繁琐,人员成本高等问题。
5.由此可见,提供一种构成简单,操作便捷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于现有的带式输送机控制方案在构成以及操作便捷性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成简单,操作便捷的带式输送机控制系统。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续皮带机控制系统,包括:集控计算机、第一交换机、第一级控制单元、第二级控制单元、第三级控制单元;所述集控计算机通过第一交换机与第一级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级控制单元通过数据线连接第二级控制单元,而第二级控制单元通过数据线连接第三级控制单元;
8.所述第一级控制单元对应分布在皮带机的机头部位,并控制连接皮带机的机头驱动组件;
9.所述第二级控制单元对应分布在皮带机的中部部位,并控制连接皮带机的中部驱动组件;
10.所述第三级控制单元对应分布在皮带机的尾部部位,并控制连接皮带机的尾部驱动组件。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级控制单元由第一光纤盒、第二交换机、plc主站依次连接构成。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级控制单元由第二光纤盒、第三交换机和第一plc子站依次连接构成。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级控制单元由第三光纤盒、第四交换机和第二plc子站依次连接构成。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级控制单元、第二级控制单元、第三级控制单元还分别连接皮带机上的皮带保护设备。
15.本实例提供的连续皮带机控制系统相对于现有方案基于若干光纤盒、若干交换机以及若干pcl子站配合构成多级控制方案,整体构成简单,稳定可靠,同时操作便捷,可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皮带机控制系统的系统构成示例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皮带机控制系统中plc总站与从站的连接示例图。
19.附图中的标注:
20.集控计算机1、第一交换机2、第二交换机3、第三交换机4、第四交换机5、第一光纤盒6、第二光纤盒7、第三光纤盒8、plc总站9、第一plc子站10、第二plc子站11、保护装置12、皮带机13、机头部位14、中部部位15、尾部部位16。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2.参见图1至图2,其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给出的连续皮带机控制系统的构成示例方案。
23.如图所示,本实例给出的一种连续皮带机控制系统主要由集控计算机1、第一交换机2、第一级控制单元、第二级控制单元、第三级控制单元配合构成组成。
24.其中集控计算机1通过数据线与第一交换机2进行连接,第一交换机2通过数据线与第一级控制单元连接。
25.第一级控制单元、第二级控制单元、第三级控制单元对应皮带机13设置在皮带机工作现场。
26.其中,第一级控制单元对应分布在皮带机的机头部位14,并控制连接皮带机的机头驱动组件。
27.第二级控制单元对应分布在皮带机的中部部位15,并控制连接皮带机的中部驱动组件。
28.第三级控制单元对应分布在皮带机的尾部部位16,并控制连接皮带机的尾部驱动组件。
29.并且第一级控制单元通过数据线连接第二级控制单元,而第二级控制单元通过数据线连接第三级控制单元。
30.具体的,本实例中的集控计算机1作为控制和接收装置,具体由稳定可靠的pc来构成,对于具体构成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此处不加以限定,如采用现有稳定可靠的集控计算机方案。
31.进一步的,该集控计算机1通过第一交换机2与第一级控制单元进行连接,实现将控制信号传输至第一级控制单元中的plc主站9中。
32.具体的,该集控计算机1通过光纤与第一交换机2的输入口进行连接,第一交换机2的输出口通过光纤连接至第一级控制单元。
33.本方案中对于第一交换机2具体构成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此处不加以限定,如采用现有稳定可靠的交换机方案。
34.本实例中的第一级控制单元主要由第一光纤盒6、第二交换机3、plc主站9配合组成。
35.其中第一光纤盒6通过传输数据线与第二交换机3连接,第二交换机3通过传输数据线与plc主站9连接。
36.进一步的,plc主站9对应分布在皮带机13的机头部位14,并控制连接皮带机的机头驱动组件,由此通过接收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机头驱动装置的运转。
37.本方案中对于第一光纤盒6、第二交换机3、plc主站9的具体构成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此处不加以限定,如采用现有稳定可靠的设计方案。
38.在此基础上,本方案还在plc主站9处还设置了就地集中控制台,以用于集中控制和就地控制之间的任意切换。
39.这里对于就地集中控制台的具体构成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此处不加以限定,只要能够达到上述功能即可,如采用现有稳定可靠的设计方案。
40.本实例中的第二级控制单元主要由第二光纤盒7、第三交换机4和第一plc子站10组成。
41.其中第二光纤盒7通过传输数据线分别与第一光纤盒6以及第三交换机4进行连接,第三交换机4通过传输数据线与第一plc子站10连接。
42.进一步的,第一plc子站10对应分布在皮带机13的中部部位15,并控制连接皮带机的中部驱动组件,由此通过接收的控制信号来控制中部驱动组件的运转。
43.本方案中对于第二光纤盒7、第三交换机4和第一plc子站10的具体构成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此处不加以限定,如采用现有稳定可靠的设计方案。
44.本实例中的第三级控制单元主要由第三光纤盒8、第四交换机5和第二plc子站11组成。
45.其中第三光纤盒8通过传输数据线分别与第二光纤盒7以及第四交换机5进行连接,第四交换机5通过传输数据线与第二plc子站11连接。
46.进一步的,第二plc子站11对应分布在皮带机13的尾部部位16,并控制连接皮带机的尾部驱动组件,由此通过接收的控制信号来控制尾部驱动组件的运转。
47.本方案中对于第三光纤盒8、第四交换机5和第二plc子站11的具体构成方案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此处不加以限定,如采用现有稳定可靠的设计方案。
48.作为优先,本实例中的传输数据线优选为光纤,光纤整体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扩容便捷等特点,能够很好的适用于本方案。
49.再进一步的,本实例还针对每个控制单元中的光纤盒与交换机设置相应的保护装置,这里的保护装置优选为保护外壳,用于覆盖住相应的光纤盒与交换机,对其形成保护,避免找到破坏影响整个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50.这里对于保护外壳的具体构成不加以限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51.在上述构成的基础上,本实例中布置在现场的plc总站9、第一plc子站10、第二plc
子站11还分别连接设置相应的皮带保护设备12。
52.这里的皮带保护设备12主要包括皮带拉线急停装置、跑偏传感器、堆煤传感器、烟传感器雾、超温传感器、以及洒水降温组件。
53.这里的皮带拉线急停装置、跑偏传感器、堆煤传感器、烟传感器雾、超温传感器、以及洒水降温组件对应于皮带机13设置,同时分别与分布在不同部位的plc总站9、第一plc子站10、第二plc子站11进行数据连接。
54.这里对于皮带拉线急停装置、跑偏传感器、堆煤传感器、烟传感器雾、超温传感器、以及洒水降温组件的具体构成方案以及设置方案不加以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55.作为举例,这里的皮带拉线急停装置沿皮带机13的延伸方向每50米设置一个。
56.如此设置,当分布在皮带机13上的相应传感器动作后,对应位置的plc主站或子站将立即做出响应,控制皮带拉线急停装置动作急停皮带机或控制洒水降温组件动作,进行洒水降温
57.下面举例说明本实例提供的连续皮带机控制系统的应用运行过程:
58.这里需要说明的,如下的举例说明只是本实例给出的连续皮带机控制系统在配合实际应用时的一些具体设置下的运行举例,其并不对本实例给出的连续皮带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方案构成限定。如具体的控制过程、判断过程等实现都是基于实际应用时增加的一些具体设置而形成,并不对本实例给出的连续皮带机控制系统中相关组成部件的结构方案构成限定。
59.本连续皮带机控制系统在实际应用时,将其中的第一级控制单元、第二级控制单元、第三级控制单元对应皮带机13设置在皮带机工作现场。
60.这样,通过集控人员通过集控计算机发出控制信号,控制信号通过第一交换机2传输至第一级控制单元中的plc总站9中,plc总站9将信号传输至机头驱动装置,从而控制机头驱动装置的启停,同时plc总站9将控制信号通过第二交换机3、第一光纤盒6分别传输至第二级控制单元、第三级控制单元中的plc子站中。
61.第二plc子站10、第三plc子站11将控制信号分别传输中部驱动装置、尾部驱动装置,从而控制中部、尾部装置的启停。
6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