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程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000763发布日期:2023-08-04 01:0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远程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汽车故障诊断,特别是涉及一种远程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水平也越来越高。现有故障诊断多采用uds(unified diagnostic services)技术,通过线下诊断仪器物理连接车端,以实现上位机对车端的诊断。在一种离线场景中,无需与车端进行物理连接,利用4g通信模组搭建车云通信链路,以实现在云端的远程诊断。

2、现有远程诊断通常会部署中央网关作为车端诊断的上位机,基于与云端的交互指令,将云端的原始指令转换为标准uds指令对车内的各节点进行诊断,被诊断节点只需具备标准的诊断服务即可,然而,标准诊断服务虽然具备基础的诊断能力,并且通过31服务可以扩展出自定义的例程,但其交互流程以及数据格式并不灵活,无法适用于复杂的智驾系统(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内的调测需求。当前的智驾系统具备独立的联网能力,可以独立部署远程诊断模块,利用数据上云通路,在检测到异常数据或故障场景下,可以主动对智驾系统进行远程诊断。即智驾数据上云与智驾远程诊断构成闭环,成为独立的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远程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远程诊断方法,应用于云端,方法包括:

3、利用可视化界面接收诊断交互信息,诊断交互信息包括目标车端的关联身份信息、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及预配置信息;

4、根据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从预设协议库中选择封装协议;

5、将关联身份信息和预配置信息,按照所选的封装协议,进行封装打包处理,以得到一组通信数据包;

6、将通信数据包传输给车端,以使车端根据关联身份信息以及预配置信息执行相应的预配置流程,并生成执行结果;

7、接收车端反馈的执行结果。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接收诊断交互信息的步骤之前,包括:

9、利用可视化界面接收至少一种诊断服务的插件工具;

10、利用预设的校验规则,对插件工具进行校验处理,以确定插件工具符合预设安全要求,以及符合预设封装格式,以满足当前远程诊断的动态部署要求。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诊断任务事项为插件部署任务时,封装协议采用第一通信协议;

12、将关联身份信息和预配置信息,按照所选的封装协议,进行封装打包处理,以得到一组通信数据包的步骤,包括:

13、基于所确定的诊断任务事项为插件部署任务,获取至少一种插件工具,生成插件工具的哈希值;

14、将关联身份信息、插件工具以及哈希值,按照第一通信协议封装处理,生成一组第一数据包,以便车端接收第一数据包后,执行插件部署任务的预配置流程。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当诊断任务事项为文件获取任务时,封装协议采用第二通信协议;

16、将关联身份信息和预配置信息,按照所选的封装协议,进行封装打包处理,以得到一组通信数据包的步骤,包括:

17、基于所确定的诊断任务事项为文件获取任务,获取目标文件的绝对路径;

18、将关联身份信息和绝对路径,按照第二通信协议封装处理,生成一组第二数据包,以便车端接收第二数据包后,执行文件获取任务的预配置流程。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当诊断任务事项为诊断执行任务时,封装协议采用第三通信协议;

20、将关联身份信息和预配置信息,按照所选的封装协议,进行封装打包处理,以得到一组通信数据包的步骤,包括:

21、基于所确定的诊断任务事项为诊断执行任务,获取诊断指令;

22、将关联身份信息和诊断指令,按照第三通信协议封装处理,生成一组第三数据包,以便车端接收第三数据包后,执行诊断执行任务的预配置流程。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利用预设的校验规则,对插件工具进行校验处理,以确定插件工具符合预设安全要求,以及符合预设封装格式,以满足当前远程诊断的动态部署要求的步骤,包括:

24、基于预设的插件格式限制,确定插件工具符合预设插件格式要求;

25、基于插件工具中的签名文件满足云端的签名认证,确定当前插件工具符合安全要求;

26、基于插件工具的构成要素,确定插件工具包括预设的目录结构,且对应目录结构下配置有包括可执行文件、描述文件、配置文件、脚本文件、结果回传文件以及签名文件在内的插件资源,满足当前远程诊断的动态部署要求。

27、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远程诊断方法,应用于车端,方法包括:

28、接收云端传输的通信数据包;

29、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析处理,获取关联身份信息、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以及诊断任务事项的预配置信息;

30、根据关联身份信息,确定当前云端与车端为目标交互双方;

31、根据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和预配置信息,执行诊断任务事项的预配置流程,生成执行结果;

32、将执行结果反馈给云端。

3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关联身份信息至少包括车端的车辆识别码、诊断源逻辑地址;

34、根据关联身份信息,确定当前云端与车端为目标交互双方的步骤包括:

35、根据车辆识别码确定当前车端为目标交互双方的目标车端;

36、根据车端预存的源地址白名单以及诊断源逻辑地址,确定当前云端为目标交互双方的目标云端。

3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诊断任务事项为插件部署任务时,预配置信息包括插件工具和哈希值;

38、基于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根据预配置信息,执行诊断任务事项的预配置流程,生成执行结果的步骤,包括:

39、基于车端动态插件部署区域逐包接收的通信数据包,利用解析出的哈希值对通信数据包进行完整性校验;

40、对完整的通信数据包进行格式校验,以确定通信数据包满足车端远程诊断插件格式,获取插件工具;

41、加载并执行插件工具,按照插件部署任务的预配置流程,生成执行结果文件;

42、将执行结果文件逐包回传至云端。

4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关联身份信息还包括诊断目标逻辑地址;当诊断任务事项为诊断执行任务时,预配置信息包括诊断指令和诊断目标逻辑地址;

44、基于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根据预配置信息,执行诊断任务事项的预配置流程,生成执行结果的步骤,包括:

45、获取诊断目标逻辑地址,以确定诊断指令在车端的交互目标;

46、利用诊断指令,控制交互目标,执行诊断执行任务的预配置流程,生成诊断结果后,将诊断结果返回给云端。

4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诊断任务事项为文件获取任务时,预配置信息包括目标文件的绝对路径;

48、基于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根据预配置信息,执行诊断任务事项的预配置流程,生成执行结果的步骤,包括:

49、根据绝对路径,访问车端的目标文件,获取目标文件的总大小;

50、基于目标文件的总大小和预配置的单包大小,计算总包量;

51、根据单包大小,提取目标文件的内容,并记录当前包数;

52、将提取的内容以及剩余包量、当前包数进行封装处理后,向云端返回处理进度。

53、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远程诊断装置,装置包括:信息接收模块、协议选择模块、数据封装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和结果接收模块,其中:

54、信息接收模块,用于利用可视化界面接收诊断交互信息,诊断交互信息包括目标车端的关联身份信息、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及预配置信息;

55、协议选择模块,用于根据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从预设协议库中选择封装协议;

56、数据封装模块,用于将关联身份信息和预配置信息,按照所选的封装协议,进行封装打包处理,以得到一组通信数据包;

57、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将通信数据包传输给车端,以使车端根据关联身份信息以及预配置信息执行相应的预配置流程,并生成执行结果;

58、结果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车端反馈的执行结果。

59、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远程诊断装置,装置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解析模块、身份确认模块、任务执行模块和结果反馈模块,其中:

60、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云端传输的通信数据包;

61、数据解析模块,用于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析处理,获取关联身份信息、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以及诊断任务事项的预配置信息;

62、身份确认模块,用于根据关联身份信息,确定当前云端与车端为目标交互双方;

63、任务执行模块,用于根据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和预配置信息,执行诊断任务事项的预配置流程,生成执行结果;

64、结果反馈模块,用于将执行结果反馈给云端。

65、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66、利用可视化界面接收诊断交互信息,诊断交互信息包括目标车端的关联身份信息、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及预配置信息;

67、根据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从预设协议库中选择封装协议;

68、将关联身份信息和预配置信息,按照所选的封装协议,进行封装打包处理,以得到一组通信数据包;

69、将通信数据包传输给车端,以使车端根据关联身份信息以及预配置信息执行相应的预配置流程,并生成执行结果;

70、接收车端反馈的执行结果。

71、或者,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72、接收云端传输的通信数据包;

73、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析处理,获取关联身份信息、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以及预配置信息;

74、根据关联身份信息,确定当前云端与车端为目标交互双方;

75、根据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和预配置信息,执行诊断任务事项的预配置流程,生成执行结果;

76、将执行结果反馈给云端。

77、第六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78、利用可视化界面接收诊断交互信息,诊断交互信息包括目标车端的关联身份信息、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及预配置信息;

79、根据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从预设协议库中选择封装协议;

80、将关联身份信息和预配置信息,按照所选的封装协议,进行封装打包处理,以得到一组通信数据包;

81、将通信数据包传输给车端,以使车端根据关联身份信息以及预配置信息执行相应的预配置流程,并生成执行结果;

82、接收车端反馈的执行结果。

83、或者,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84、接收云端传输的通信数据包;

85、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析处理,获取关联身份信息、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以及预配置信息;

86、根据关联身份信息,确定当前云端与车端为目标交互双方;

87、根据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和预配置信息,执行诊断任务事项的预配置流程,生成执行结果;

88、将执行结果反馈给云端。

89、上述远程诊断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90、(1)由于在云端采用了利用可视化界面接收诊断交互信息,诊断交互信息包括目标车端的关联身份信息、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及预配置信息;根据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从预设协议库中选择封装协议;将关联身份信息和预配置信息,按照所选的封装协议,进行封装打包处理,以得到一组通信数据包;将通信数据包传输给车端,以使车端根据关联身份信息以及预配置信息执行相应的预配置流程,并生成执行结果;接收车端反馈的执行结果,可以看出,本技术的远程诊断方法是搭建于云端和车端的远程诊断框架,通过云端对车端的诊断交互信息,获取目标车端的关联身份信息、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及预配置信息,基于此进行封装处理后得到基于通信协议的通信数据包,并发送给车端,以供车端根据通信数据包执行插件动态部署、远程诊断以及文件获取等技术效果,并在满足标准uds诊断的同时,支持动态插件的部署设计,能够灵活部署调测用的多种类型的功能。

91、(2)由于在车端采用了接收云端传输的通信数据包,对通信数据包进行解析处理,获取关联身份信息、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以及预配置信息,根据关联身份信息,确定当前云端与车端为目标交互双方,根据诊断任务事项的类型和预配置信息,执行诊断任务事项的预配置流程,生成执行结果,将执行结果反馈给云端。车端在执行诊断任务事项时,利用通信协议层面的安全认证、通信应用层面的用户认证、诊断逻辑地址的白名单设计,插件签名及强校验格式、部署安全分区、执行完毕后的清除等操作,使得远程诊断中的车端能够实现多层安全性机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