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跟踪光伏储能系统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88978发布日期:2023-12-15 04:3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智能跟踪光伏储能系统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光伏储能,尤其是涉及智能跟踪光伏储能系统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面向普通用户的光伏产品的类型逐渐丰富,这极大的便利了光伏发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2、相关技术中,通常将光伏组件通过光伏支架固定在建筑物的屋顶上,并将屋内的储能设备或用电设备与光伏组件连接,以实现光伏系统的部署。

3、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光伏组件是固定安装的,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光照的方向会改变,这就会导致光伏系统的光能转化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有助于提高光伏系统的光能转化率,本技术提供了智能跟踪光伏储能系统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跟踪光伏储能系统控制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智能跟踪光伏储能系统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4、确定系统控制模式;

5、在所述系统控制模式为光照跟踪模式的情况下,基于第一感应信号对光伏组件的光照采集角进行监测;

6、在监测到所述光照采集角不满足光照采集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光伏组件对应的目标调整方式,所述光照采集条件预先确定;

7、基于所述目标调整方式对所述光伏组件的采集方向进行调整。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光照跟踪模式下,基于目标调整方式对光伏组件的采集方向进行调整,从而可以有助于使得光伏组件保持合适的光照采集角,以尽可能多的接收光照,进而可以有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光能转化率。

9、可选的,所述目标调整方式包括目标调整方向,所述基于所述目标调整方式对所述光伏组件的采集方向进行调整,包括:

10、控制所述光伏组件向所述目标调整方向转动,并基于所述第一感应信号对所述光照采集角进行监测;

11、在监测到所述光照采集角达到最佳采集角的情况下,停止对所述光伏组件的采集方向的调整,所述最佳光照采集角满足所述光照采集条件。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光照采集角调整至满足光照采集条件的最佳采集角,而最佳光照采集条件优于光照采集条件,如此可以有助于提高调整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可以有助于减小调整的频率,进而可以有助于减小调整成本。

13、可选的,所述确定系统控制模式包括:

14、在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的情况下,对第二感应信号的信号强度进行监测,所述信号强度用于指示作用于所述光伏组件的光照强度;

15、在所述信号强度小于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系统控制模式为时间跟踪模式;

16、在所述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强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系统控制模式为所述光照跟踪模式。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光照强度小的情况下采用时间跟踪模式,如此可以有助于在无法基于光照进行跟踪的情况下,基于时间实现自动跟踪,从而可以有助于弥补光照跟踪模式的不足,进而可以有助于最大程度的实现自动跟踪。

18、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19、在所述系统控制模式为所述时间跟踪模式的情况下,基于时间方向对应规则对所述光伏组件的采集方向进行调整,所述时间方向对应规则是结合所述系统在所述光照跟踪模式下的采集方向调整记录确定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结合系统在光照跟踪模式下的实际调整情况确定不同时间对应的采集方向,从而可以有助于提高确定出的时间方向对应规则的准确性。

21、可选的,所述确定系统控制模式之前,包括:

22、获取储能模块的剩余电量,所述光伏组件用于为所述储能模块充电;

23、结合所述剩余电量和所述储能模块的充电模式确定是否存在充电需求;

24、在确定出存在所述充电需求的情况下,执行确定所述系统控制模式的步骤。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基于储能模块的剩余电量和充电模式确定储能模块的充电需求情况,并结合储能模块的充电需求情况合理确定是否动态确定系统控制模式,进而可以有助于提高动态控制的准确性。

26、可选的,所述在所述系统控制模式为光照跟踪模式的情况下,还包括:

27、基于所述剩余电量和预设条件确定规则确定所述光照采集条件。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控制模式为光照跟踪模式的情况下,基于剩余电量确定光照采集条件,而剩余电量可以反映储能模块的充电需求,如此可以使得光照采集条件与储能模块的充电需求相匹配,从而可以平衡光电转换效率和采集方向调整成本,进而可以有助于提高系统整体的工作效率。

29、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第一采集面以及与所述第一采集面朝向相反的第二采集面,所述第二采集面朝向系统的安装面;

30、基于所述目标调整方式对所述光伏组件的采集方向进行调整,包括:

31、在调整过程中对所述光伏组件的实时发电量进行监测,所述实时发电量为所述第一采集面上的光伏模块的发电量与所述第二采集面上的光伏模块的发电量之和;

32、在监测到所述实时发电量下降的情况下,停止对所述光伏组件的采集方向的调整。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调整过程中对光伏组件的实时发电量进行监测,并在监测到实时发电量下降的情况下,停止对光伏组件的采集方向的调整,如此可以有助于将光伏组件尽可能调整至最大发电量对应的朝向,进而可以有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光电转化率。

34、可选的,所述光伏组件包括第一采集面以及与第一采集面朝向相反的第二采集面,所述第二采集面朝向系统的安装面,所述方法还包括:

35、在所述系统控制模式为光照跟踪模式的情况下,对所述第一采集面和所述第二采集面的温度进行监测;

36、在监测到所述第一采集面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二采集面的温度是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

37、在所述第二采集面的温度小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的情况下,将所述系统控制模式切换为温度控制模式;

38、在所述系统控制模式为所述温度控制模式的情况下,基于所述光伏组件的当前采集方向和预设的方向调整规则确定目标采集方向;

39、将所述光伏组件的采集方向调整为所述目标采集方向;

40、在监测到系统状态满足温控结束条件的情况下,将所述系统控制模式切换为所述光照跟踪模式。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在光照跟踪模式下对第一采集面和采集面的温度进行监测,并在第一采集面的温度较大且第一采集面和第二采集面的温差较大的情况下,将系统控制模式切换为温度控制模式,以对光伏组件的采集方向进行调整,如此可以有助于适当降低第一采集面的温度,进而可以有助于降低温度过高对光电转化效率的影响,进而可以有助于提高光能转化率。

4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跟踪光伏储能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3、一种智能跟踪光伏储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底座、固定轴、转动轴、光伏组件、储能模块、光感应组件和控制组件,所述储能模块设置在所述底座内部,所述光感应组件用于采集第一感应信息,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固定轴远离所述底座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可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远离所述固定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光伏组件连接,所述固定轴或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转动轴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光伏组件与所述储能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光感应组件和所述驱动机构信号连接;

44、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智能跟踪光伏储能系统控制方法。

45、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46、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47、至少一个处理器;

48、存储器;

49、至少一个应用程序,其中至少一个应用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所述至少一个应用程序配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任一种智能跟踪光伏储能系统控制方法。

50、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51、1.可以在光照跟踪模式下,基于光照目标调整方式对光伏组件的采集方向进行调整,从而可以有助于使得光伏组件保持合适的光照采集角,以尽可能多的接收光照,进而可以有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光能转化率。

52、2.可以基于储能模块的剩余电量和充电模式确定储能模块的充电需求情况,并结合储能模块的充电需求情况合理确定是否动态确定系统控制模式,进而可以有助于提高动态控制的准确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