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气膜场馆的智能压力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02433发布日期:2023-08-04 01:5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气膜场馆的智能压力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气肋式气膜结构、模块化多气室气膜,特别涉及一种移动式气膜场馆的智能压力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1、气膜结构以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施工周期短、场地要求低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建筑场馆领域。气肋式气膜结构多采用多模块拼装的方式设计,并采用一套压力监控系统进行控制。气膜在复杂环境下使用时,受到高低温环境、潮湿环境、强风雪天气影响,气膜各个气室内的压力变化较大,一套压力控制系统很难对多组气膜气室的内压进行独立控制,长期使用会造成各气室压力差异较大等因素影响,大大降低了气膜的环境适应性能力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式气膜场馆的智能压力监控系统,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移动式气膜场馆的智能压力监控系统,该移动式气膜场馆包括多个圆弧段的气囊模块,多个上述气囊模块沿轴向密封拼接,上述智能压力监控系统包括控制器、充气管路、压力监测传感器和充气装置,上述压力监测传感器设有多个,并分别安装在每个上述气囊模块上,用于监测上述气囊模块的内部压力,每个上述气囊模块上均设有连通其内腔的充气口,上述充气口处均设有充气阀门,每个上述充气口均连接有上述充气管路,每个上述充气管路的末端均连接有三通,上述三通的余下两个接口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泄压管,上述进气管和泄压管上分别对应设有进气电磁阀和泄压电磁阀,上述充气装置设有多个,并分别连接一个或多个上述气囊模块的进气管,上述压力监测传感器、充气装置、进气电磁阀和泄压电磁阀分别连接上述控制器。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5、进一步,上述控制器为plc控制器。

6、进一步,上述控制器还连接有声光报警器。

7、进一步,上述泄压管的末端设有防尘网。

8、进一步,上述充气装置为风机。

9、进一步,上述风机的进风口设有空气过滤器。

10、进一步,上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出风管路连接一个或多个上述气囊模块的进气管,上述出风管路上设有止回阀。

11、进一步,上述充气装置分别连接充气主管,上述进气管分别连接上述充气主管。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有效的智能化调节气囊模块内压不均衡的问题,确保气囊模块安全、稳定的运行。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式气膜场馆的智能压力监控系统,该移动式气膜场馆包括多个圆弧段的气囊模块(1),多个所述气囊模块(1)沿轴向密封拼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压力监控系统包括控制器(2)、充气管路(3)、压力监测传感器(4)和充气装置(5),所述压力监测传感器(4)设有多个,并分别安装在每个所述气囊模块(1)上,用于监测所述气囊模块(1)的内部压力,每个所述气囊模块(1)上均设有连通其内腔的充气口,所述充气口处均设有充气阀门(11),每个所述充气口均连接有所述充气管路(3),每个所述充气管路(3)的末端均连接有三通(31),所述三通(31)的余下两个接口分别连接有进气管和泄压管,所述进气管和泄压管上分别对应设有进气电磁阀(32)和泄压电磁阀(33),所述充气装置(5)设有多个,并分别连接一个或多个所述气囊模块(1)的进气管,所述压力监测传感器(4)、充气装置(5)、进气电磁阀(32)和泄压电磁阀(33)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气膜场馆的智能压力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为plc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气膜场馆的智能压力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2)还连接有声光报警器(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气膜场馆的智能压力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管的末端设有防尘网(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气膜场馆的智能压力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5)为风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气膜场馆的智能压力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设有空气过滤器(5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气膜场馆的智能压力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出风管路连接一个或多个所述气囊模块(1)的进气管,所述出风管路上设有止回阀(52)。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移动式气膜场馆的智能压力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5)分别连接充气主管(7),所述进气管分别连接所述充气主管(7)。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式气膜场馆的智能压力监控系统。本技术的移动式气膜场馆的智能压力监控系统包括控制器、充气管路、压力监测传感器和充气装置,压力监测传感器设有多个,并分别安装在每个气囊模块上,每个气囊模块上均设有连通其内腔的充气口,充气口处均设有充气阀门,每个充气口均连接有充气管路,充气管路的末端连接有三通,三通的余下两个接口分别连接进气管和泄压管,进气管和泄压管上分别设有进气电磁阀和泄压电磁阀,充气装置分别连接一个或多个进气管,压力监测传感器、充气装置、进气电磁阀和泄压电磁阀分别连接控制器。优点:能够有效的智能化调节气囊模块内压不均衡的问题,确保气囊模块安全、稳定的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刘云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云创太和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