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位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95357发布日期:2023-08-10 04:3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位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控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液位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1、现有的液位控制结构,大多用液位球、液位传感器进行测量液位,部分还具有报警功能、自动排水功能,但结构复杂,大部分还处于液体内,长期如此,可能会导致电线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排水装置的液位控制器结构”,其申请号为“201210296879.x”,其通过液位感测端子,进行液位测量,将整个装置装入蓄液箱内,通过排水装置,向外界排出液体,但其使整个装置浸入液体中,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外壳老化,液体进入内部,存在安全隐患,且结构复杂,不易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液位控制结构,通过连通器,清晰看到蓄液池内的液位,通过连接在连通器尾端的排水软管,实现自动排水,通过光栅、报警器、断路器、电磁铁,实现当液位过高时,自动排水、自动阻断液体进入蓄液池内,当某一部件出现问题是,仍可以进行液位控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有效提高使用便捷性,大部分组件安装在蓄液池的外部,确保组件不直接接触液体,防止发生危险,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

2、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位控制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包括:蓄液池、自动排水装置、阻断装置,所述蓄液池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自动排水装置包括:连通器、排水软管,所述连通器位于蓄液池的侧表面,所述排水软管固定连接在连通器的尾端,所述阻断装置内有阀门,所述阀门位于进液口与蓄液池的连接处,上述自动排水装置除连通器、阀门以外,均在蓄液池的外部。

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阻断装置包括:电磁铁、阀门,所述电磁铁位于蓄液池的内部,通过以上结构,实现对自动控制阀门,防止液体进入蓄液池内。

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蓄液池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保护壳,所述电磁铁位于密封保护壳的内部,通过以上装置,避免电磁铁直接与液体接触,防止发生短路,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排水软管远离蓄液池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透明亚克力箱,所述排水软管固定连接在透明亚克力箱的前端,所述透明亚克力箱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出水口,通过以上装置,实现自动排水的功能,避免因液位过高,从而导致安全隐患的增加。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透明亚克力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光栅,所述光栅包括:激光发射器与激光接收器,通过以上装置,实现对液位的监测。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蓄液池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光栅串联,通过以上装置,实现液位过高时,向外界发出警报。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阻断装置还包括:摇杆,所述摇杆位于蓄液池的后表面,所述摇杆与蓄液池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器,所述摇杆位于蓄液池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分别连接阀门与摇杆,通过以上装置,实现对阀门进行复位,有效提高使用便捷性。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的,所述蓄液池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断路器,所述断路器与光栅、电磁铁串联,所述断路器与报警器并联,所述断路器可实现自动打开与关闭,通过以上装置,实现液位过高时,自动隔断进水口的功能,避免因液位过高,从而造成安全隐患,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液位控制结构,通过电磁铁,断路器,实现自动阻断进水口,防止蓄液池内部液位过高,导致液体外溢,从而造成安全隐患,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

12、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液位控制结构,通过大部分组件均设置在蓄液池的外部,不与液体直接接触,防止组件短路、液体导电,从而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

13、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液位控制结构,通过连通器、排水软管,进行自动排水,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安装方便,有效提高使用便捷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液位控制结构,包括:蓄液池(1)、自动排水装置(15)、阻断装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池(1)上设置有进液口(8),所述自动排水装置(15)包括:连通器(3)、排水软管(4),所述连通器(3)位于蓄液池(1)的侧表面,所述排水软管(4)固定连接在连通器(3)的尾端,所述阻断装置(16)内有阀门(13),所述阀门位于进液口(8)与蓄液池(1)的连接处,上述自动排水装置(15)除连通器(3)、阀门(13)以外,均在蓄液池(1)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断装置(16)包括:电磁铁(10),所述电磁铁(10)位于蓄液池(1)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蓄液池(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保护壳(14),所述电磁铁(10)位于密封保护壳(14)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软管(4)远离蓄液池(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透明亚克力箱(5),所述排水软管(4)固定连接在透明亚克力箱(5)的前端,所述透明亚克力箱(5)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出水口(1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亚克力箱(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光栅(6),所述光栅(6)包括:激光发射器与激光接收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池(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报警器(7),所述报警器(7)与光栅(6)串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断装置(16)还包括:摇杆(2),所述摇杆(2)位于蓄液池(1)的后表面,所述摇杆(2)与蓄液池(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器(11),所述摇杆(2)位于蓄液池(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2),所述连接杆(12)分别连接阀门(13)与摇杆(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位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液池(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断路器(9),所述断路器(9)与光栅(6)、电磁铁(10)串联,所述断路器(9)与报警器(7)并联,所述断路器(9)可实现自动打开与关闭。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控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位控制结构,包括:蓄液池、自动排水装置、阻断装置,所述蓄液池上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自动排水装置包括:连通器、排水软管,所述连通器位于蓄液池的侧表面,所述排水软管固定连接在连通器的尾端,上述自动排水装置除连通器以外,均在蓄液池的外部,通过以上结构,实现自动阻断进水口,防止蓄液池内部液位过高,导致液体外溢,从而造成安全隐患,有效提高使用安全性,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安装方便,有效提高使用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一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龙泉市砩矿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22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