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炒栗子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278183阅读:18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炒栗子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用于炒栗子的电炒栗子机。
目前,炒栗子的老式炒锅主要由煤炉、炒锅、机架、电动机、减速机等组成,烧烟煤或木柴加热,锅上部机架上安装电动机,通过三角皮带传动减速机,减速机输出轴和搅拌器轴用轴套及轴套上的顶丝联结,自上而下驱动位于炒锅内的搅拌器完成翻炒。其缺点一是冒黑烟、噪声大、污染环境,不符合城市市容、环境保护法规要求;二是火势大小不易控制,不能满足炒栗子对温度的要求,炒出的栗子质量不理想;三是炒锅结构松散,体积大、重量大。随着北京市及全国各大城市对环境保护、市容卫生、工商行政管理的加强,使用老式炒锅在商店内或临街现炒现卖热栗子已不允许,而人们仍喜欢在秋冬季吃随炒随卖的热栗子,因而,研制一种克服老式炒锅缺点仍可保证秋冬季现炒现卖热栗子的新型炒栗子机势在必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要用于炒栗子的自动控温电炒栗子机,它既能满足现炒现卖炒栗子的工艺要求,又符合城市环保、市容、工商行政管理的法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第一,使用380V市电为加热源,设计、使用一种特殊的、锅状的弹性电加热器,其底托采用薄钢板条点焊成炒锅状“花篮”结构,内层铺硅酸铝镁耐热绝缘纤维,纤维层上安装6块弹性薄板状电热元件,薄板状电热元件为三层人造云母板用空心铜铆钉铆合而成,中间一层缠绕扁条状高级镍铬合金电热丝,内层云母板为光板,外层云母板有引出线穿过,引出线外套耐高温又绝缘的硅胶管及黄腊管,既可实现电加热又保证绝缘安全。上述电加热器通过八副螺钉螺母联结在炒锅座上并紧紧压贴在炒锅外曲面上,提高热效率;第二,采用以热电偶为传感器、预设定温度的自动控温仪表组成的自动控温系统,实现自动控温,满足炒栗子的工艺要求,提高炒栗子的质量;第三,采用下传动的机械传动方案,机架上部焊有炒锅座,炒锅安装在炒锅座上并由炒锅压板压紧,机架下部用螺钉联结着电动机座,电动机、减速机、安装在炒锅下面电动机座上,电动机上装电机皮带轮,经三角皮带传动减速机皮带轮驱动减速机,减速机输出轴上安装传动轴,传动轴自下而上穿过电加热器和炒锅,驱动位于炒锅内的搅拌器,因而,整机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第四,为保证搅拌器传动轴穿过炒锅而不使炒栗子用砂粒向下泄漏,将搅拌器焊合总成的轮毂设计成倒杯状,传动轴套上部设计成凸环套,且外径小于轮毂倒杯内径,总装后倒杯状轮毂应倒扣在传动轴凸环套外并能自由旋转;第五,传动轴上部设计成四方轴,四方轴根部平面与轴心线垂直,搅拌器总成之轮毂孔为四方孔,孔长度比轴长度大,它与传动轴间采用四方孔轴配合,同时又用压紧垫片、压紧螺钉、弹簧垫圈将搅拌器轴向压紧固定在四方轴根部平面上,搅拌器总成重量仅压在传动轴上而不是加在炒锅上,又可实现其快速拆装,便于炒锅的清理。传动轴的下端设计成套筒状,与减速机输出轴配合,形成轴向位置可调、径向用调节螺钉紧固的平键联接传动,这种联接使传动轴有微小偏心,因此选择传动轴与轴套间隙为1.2~1.5mm,避免传动轴与轴套抱死。当调整传动轴与减速机输出轴间轴向位置时,可实现搅拌器叶片与炒锅内壁间间隙调整,避免炒栗子时碾破砂粒或栗子。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是既满足了传统现炒现卖栗子的特殊要求,又不污染环境、不影响市容卫生,高效率、高质量、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的一种新型炒栗子设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剖视图图2为电加热器局部结构图图中1.后轮总成2.电动机3.电动机皮带轮4.减速机 5.三角皮带6.减速机皮带轮7.机架总成8.侧盖板9.自动温控系统10.电动机座11.前轮总成12.前盖板13.调整螺钉14.平键15.传动轴16.锁母17.传动轴套18.中间隔热板19.搅拌器焊合总成20.电加热器21.绝缘绝热岩棉22.耐磨炒锅23.仪表按钮开关箱24.炒锅与电加热器间距调整螺钉25.炒锅与电加热器间距调整螺母26.炒锅座27.炒锅压板28.搅拌器压紧螺钉29.搅拌器压紧弹簧垫圈30.搅拌器压紧垫片31.上盖板32.“花篮”----电加热器底托33.内层云母板34.中层云母板35.绝热绝缘纤维层36.镍铬合金电热丝37.外层云母板38.黄腊管39.硅胶管40.引出线41.空心铜铆钉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机架总成(7)结构尺寸650×650×710(长×宽×高),由角钢焊合而成。下部用螺钉、螺母联接电动机座(10),电动机(2)、减速机(4)均安装在电动机座(10)上,可平面二度方向调整。电动机(2)通过电机皮带轮(3)、三角皮带(5)、减速机皮带轮(6)带动减速机(4),减速机的输出轴上配合安装传动轴(15),二者通过平键(14)实现轴向可调节的键联接传动。当传动轴(15)与减速机输出轴轴向调节完成,即拧紧调整螺钉(13)固定二者的相对位置。传动轴(15)向上穿过中间隔热板(18)、电加热器(20)、传动轴套(17)、耐磨炒锅(22)到达炒锅内部,其上部四方轴与搅拌器总成(19)中间四方孔配合,搅拌器总成(19)的全部重量落在传动轴四方轴台肩上,同时通过搅拌器压紧垫片(39)、搅拌器压紧螺钉(28)、弹簧垫圈(29),将搅拌器(18)紧紧压在传动轴(15)的四方轴台肩上固定好。当电动机(2)转动时,可通过上述传动系统实现搅拌器(19)以19转/分转速在炒锅(22)内匀速转动,搅拌栗子和砂粒。由上述可看出当需清理耐磨炒锅(22)时,只要松开搅拌器压紧螺钉(28),很容易将搅拌器总成(19)从传动轴上取下,为避免搅拌器叶片碾碎砂粒或栗子,当需调整搅拌器总成(19)的叶片与耐磨炒锅(22)内曲面间间隙时,只要松开调整螺钉(13)即可。由图1可看出通过锁母(16)与传动轴套(17)间螺纹联接,使二者紧紧夹在耐磨炒锅(22)上。搅拌器焊合总成(19)的轮毂呈一倒杯状,扣在传动轴套(17)向上凸出的环套外,并能自由旋转,如此结构可不让炒栗子用砂进入传动轴(15)与传动轴套(17)的间隙中而漏出炒锅(22)。由图1中可看出耐磨炒锅(22)安装并被两块炒锅压板(27)压紧在炒锅座(26)上,炒锅座(26)焊接在机架总成(7)上,电加热器(20)通过8副炒锅与电加热器间距调整螺钉(24)螺母(25)紧紧贴合在耐磨炒锅(22)外曲面上。当一通电,电加热器(20)便立刻对耐磨炒锅(22)加热。自动控温系统(9)装在一电气箱内安装在电动机座(10)上,仪表按钮开关箱(23)安装在机架总成(7)上。自动控温系统(9)及仪表开关箱(23)按炒栗子的工艺要求对电加热器(20)实施自动通电、断电达到自动控温的要求。从图1中还可看出中间隔热板(18)用螺钉螺母安装在机架总成(7)的中间,将机架(7)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用绝缘绝热岩棉充填,既防电热高温传向下部影响机械传动各部件、零件、自动控温系统各电气元件正常工作,又可固定上部各电气接头。前盖板(12)、侧盖板(8)、上盖板(26)分别盖住机架总成(7)的四个侧面,一个上面装配成一台完整设备。
在图2电加热器(20)局部结构图中可以看出,该部件已处在紧紧压贴在耐磨炒锅(22)的调整状态。三层云母板由空心铜铆钉(40)紧紧铆接迭合在一起。内层云母板(33)与炒锅(22)贴合,扁条状高级镍铬合金丝(36)紧紧缠绕在中层云母板(34)上,其引出线(40)穿过外层云母板(37)绝缘绝热纤维层(35)“花篮”(32)与电源相接,引出线外套绝缘耐高温的硅胶管(39)和黄腊管(38)。
权利要求1.一种主要用于炒栗子的电炒栗子机,主要由机架、炒锅、电加热器、电动机、减速机、三角皮带、自动控温系统等部分组成,其特征是电加热器为特殊的锅状的弹性结构,其底托采用薄钢板条焊成炒锅状“花篮”结构,内层铺硅酸铝镁耐热绝缘纤维,纤维层上安装6块弹性薄板状电热元件,薄板状电热元件为三层人造云母板用空心铜铆钉铆合而成,中间一层缠绕扁条状高级镍铬合金电热丝,内层云母板为光板,外层云母板有引出线穿过,引出线外套耐高温又绝缘的硅胶管及黄腊管,上述电加热器通过八副螺钉螺母联结在炒锅座上并紧紧压贴在炒锅外曲面上;机械传动为下传动配置,机架上部焊有炒锅座,炒锅安装在炒锅座上,并由炒锅压板压紧,机架下部用螺钉联结着电动机座,电动机、减速机安装在炒锅下面电动机座上,电动机上装电机皮带轮,经三角皮带传动减速机皮带轮,驱动减速机,减速机输出轴上安装传动轴,传动轴自下而上穿过电加热器和炒锅,上端安装、驱动位于炒锅内的搅拌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炒栗子机,其特征是搅拌器焊合总成的轮毂结构为倒杯状,传动轴套上部为凸环套且外径小于轮毂倒杯内径,总装后,倒杯状轮毂应倒扣在传动轴凸环套外,并能自由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炒栗子机,其特征是传动轴上部设计成四方轴,四方轴根部平面与轴心线垂直,搅拌器总成之轮毂孔为四方孔,孔长度比轴长度大,它与传动轴间采用四方孔轴配合传动,同时又用压紧垫片、压紧螺钉、弹簧垫圈将搅拌器轴向压紧固定在四方轴根部平面上,搅拌器重量仅压在传动轴上而不是加在炒锅上,可实现其快速拆装;传动轴的下端设计成套筒状,与减速机输出轴配合,形成轴向位置可调、径向用调节螺钉紧固的平键联接传动,同时,选择传动轴与轴套间隙为1.2~1.5mm。
专利摘要一种主要用于炒栗子的电炒栗子机,使用380V电源加热,因而设计、使用了一种特殊的炒锅形状的弹性电加热器,解决了不易对曲面炒锅加热的技术难题;设计了自动控温系统,实现了炒栗子的自动控温;采用了自炒锅下的电动机、减速器、至炒锅内搅拌器的下传动的机械传动系统,并相应解决了一系列机械结构设计难题。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不污染环境、满足传统现炒现卖热栗子要求、高质量、结构紧凑、重量轻的新型电炒栗子设备。
文档编号G05D23/22GK2340318SQ98201668
公开日1999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5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6日
发明者吴雪 申请人:吴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