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观测井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5812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观测井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观测井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回灌系统包括观测井、设置于所述观测井中的信号控制装置、回灌井以及设置于所述回灌井上的回灌自动控制箱,其中,所述信号控制装置与所述回灌自动控制箱相连接,所述回灌自动控制箱连接控制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回灌井内。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自动回灌系统结构简单,回灌控制精度高,避免了人为控制的滞后性以及误差,通过观测井水位控制,控制标准唯一且针对性强;设备操作简洁,便于日常维护,节省了人工成本,用电设备选用低压电,提高了安全保障。
【专利说明】
一种基于观测井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回灌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观测井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常规的基坑回灌往往采用加压回灌,S卩,在人工观测地下水位后,通过人工判断来决定回灌井的回灌状态,且回灌井回灌状态的转换控制同样需要人工进行,回灌压力的选择没有确定依据,经常通过一味的增加回灌压力来实现增大回灌量的目的,这会对回灌井周边、坑内降水以及基坑围护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0003]由于常规的加压回灌需要人工观测地下水位并根据水位情况作出判断后,再转换回灌井的回灌状态,这使得人工水位观测与转换回灌井回灌状态之间存在一定的滞后,而且人工观测也不能做到实时观测,同时人工根据观测结果作出判断,过分依赖个人的判断,受到个人技术水平,工作经验以及个人性格的影响,往往做出的判断决定并不是准确的。
[0004]由于采用加压回灌,回灌压力的选取没有依据可循,人工一味地通过提高回灌压力来实现增大回灌量的做法,会导致回灌井周边土体产生回弹,会增加基坑降水的承压水突涌风险同样会增大基坑内的涌水量,会增加围护结构的变形,压力过大会导致回灌井井壁冒水。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观测井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该自动回灌系统通过在观测井中设置信号控制装置用以观测水位,并将控制信号发送至设置于回灌井上的回灌自动控制箱,从而控制进水管对回灌井进行回灌。
[0006]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7]—种基于观测井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回灌系统包括观测井、设置于所述观测井中的信号控制装置、回灌井以及设置于所述回灌井上的回灌自动控制箱,其中,所述信号控制装置与所述回灌自动控制箱相连接,所述回灌自动控制箱连接控制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回灌井内。
[0008]所述信号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观测井水面上的浮球以及设置于所述观测井井口的浮球开关,所述浮球开关经线缆与所述回灌自动控制箱连接。
[0009]所述回灌自动控制箱包括水路控制电磁阀以及水位监测控制装置,所述水路控制电磁阀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中,所述水位监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回灌井水面上的浮球以及设置于所述回灌自动控制箱中的浮球开关;其中,所述水路控制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浮球开关以及信号控制装置相连接。
[0010]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与供水装置连接、出水口位于所述回灌井内,所述进水管的管路中设置有流量计以及阀门。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自动回灌系统结构简单,回灌控制精度高,避免了人为控制的滞后性以及误差,通过观测井水位控制,控制标准唯一且针对性强;设备操作简洁,便于日常维护,节省了人工成本,用电设备选用低压电,提高了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自动回灌系统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多个回灌井的自动回灌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15]如图1-2,图中标记1-25分别为:浮球开关1、观测井2、信号线3、浮球4、最高水位限值5、最低水位限值6、盖板7、24V低压供电装置8、线缆9、回灌自动控制箱10、浮球开关11、水路控制电磁阀12、供水装置13、进水管14、阀门15、流量计16、支架17、盖板18、密封垫19、法兰盘20、最高水位限值21、最低水位限值22、回灌井23、信号线24、浮球25。
[0016]实施例1:
[001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观测井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该自动回灌系统包括观测井2、回灌井23、信号控制装置以及回灌自动控制箱10,其中:
[0018]在观测井2的井口处设置有盖板7;并在回灌井23的井口处密封焊接法兰盘20,并在法兰盘20上通过螺栓连接固定盖板18,法兰盘20与盖板18之间通过密封垫19进行密封;
[0019]信号控制装置设置于观测井2中,由依次连接的浮球4、信号线3以及浮球开关I组成,其中,浮球4放置于观测井2内的液面上并随液面升降,浮球开关I安装于观测井2井口处的盖板7上,经线缆9以及24V低压供电装置8同回灌自动控制箱10中的水路控制电磁阀12相连接,浮球4能够按设定的水位变化幅度控制浮球开关I的启闭,即是否向回灌自动控制箱1内水路控制电磁阀12发送启闭信号;
[0020]回灌自动控制箱10通过若干支架17安装于回灌井23的盖板18上方,回灌自动控制箱10内设置有水路控制电磁阀12、水位监测控制装置以及进水管14;进水管14的进水口同外部的供水装置13相连通、出水口则贯穿盖板18进入回灌井23中,进水管14的管路中设置有阀门15以及流量计16,此外,水路控制电磁阀12同样设置于进水管14的管路中,水路控制电磁阀12是自动回灌系统中的主要用电工作元件,通过通电或断电从而控制进水管14中管路的通断,电磁阀控制电压选用24V或36V的低电压;水位监测控制装置由依次连接的浮球25、信号线24以及浮球开关11组成,浮球25放置于回灌井23内的液面上并随液面升降,浮球开关11安装于回灌自动控制箱10并同水路控制电磁阀12相连接。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自动回灌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2](I)预先设定浮球4在观测井2中的水位变化范围的限值,即最高水位限值5以及最低水位限值6;并设定浮球25在回灌井23中的水位变化限值,即最高水位限值21以及最低水位限值22;
[0023](2)启动本实施例中基于观测井水位控制的常水头无压自动回灌系统,之后的过程中,当观测井2内水位下降至预先设定的最低水位限值6时,浮球4将随之下降,从而使浮球开关I关闭并经线缆9将这一信号传输至回灌自动控制箱10中,使得回灌自动控制箱10中的水路控制电磁阀12通电开启,进水管14开始向回灌井23中注水回灌;
[0024](3)随着回灌时间的延长,回灌水量的增加将会使观测井2以及回灌井23内水位逐步回升,待观测井2内的水位会升值预先设置的最高水位限值5时,信号控制装置内的浮球开关I开启,从而使得回灌自动控制箱10内的水路控制电磁阀12断电关闭,进水管14向回灌井23中的注水回灌停止;伴随着观测井2 “水位下降一回灌启动一水位回升一回灌停止一水位下降”的循环往复,直至工程结束;
[0025](4)需要说明的是,当观测井2内浮球开关I处于闭合状态且回灌自动控制箱10内的水路控制电磁阀12处于通电开启状态时,若回灌井23内水位抬升至预先设定的最高水位限值21,则浮球开关11开启,从而使得水路控制电磁阀12断电关闭,进水管14向回灌井23中的注水回灌停止;若回灌井23内水位低于预先设定的最高水位限值21时则回灌井23始终处于回灌状态;但如果浮球开关11处于关闭状态时,则回灌井23内水位无论是否抬升至最高水位限值21,回灌井23均不会进行回灌。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中自动回灌系统的改进,该自动回灌系统可通过一个观测井2同时控制多个回灌井23的回灌。
[0028]如图2所示,该自动回灌系统包括一个观测井2以及若干个回灌井23,在观测井2井口处的盖板7上设置有一套信号控制装置,在各回灌井23井口处的盖板18上分别设置有一套回灌自动控制箱10。观测井2上的该套信号控制装置分别与各回灌井23上的回灌自动控制箱10相连接,且各回灌井23上的回灌自动控制箱10之间采取电路并联的连接方式,从而可通过观测井2上的单套信号控制装置控制多个回灌井23上的回灌自动控制箱10进行回灌。
[0029]本实施例中自动回灌系统的其余结构均同实施例1中的自动回灌系统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
【主权项】
1.一种基于观测井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回灌系统包括观测井、设置于所述观测井中的信号控制装置、回灌井以及设置于所述回灌井上的回灌自动控制箱,其中,所述信号控制装置与所述回灌自动控制箱相连接,所述回灌自动控制箱连接控制一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回灌井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观测井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控制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观测井水面上的浮球以及设置于所述观测井井口的浮球开关,所述浮球开关经线缆与所述回灌自动控制箱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观测井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灌自动控制箱包括水路控制电磁阀以及水位监测控制装置,所述水路控制电磁阀设置于所述进水管中,所述水位监测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回灌井水面上的浮球以及设置于所述回灌自动控制箱中的浮球开关;其中,所述水路控制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浮球开关以及信号控制装置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观测井水位控制的自动回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与供水装置连接、出水口位于所述回灌井内,所述进水管的管路中设置有流量计以及阀门。
【文档编号】E02D3/10GK205540305SQ201620216274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1日
【发明人】毛喜云, 王国富, 瞿成松, 牛磊, 苏烨, 路林海, 李罡, 徐丹, 张晓晖, 靳军文, 杲亚强, 汪海江, 曹诚锐
【申请人】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