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脚座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21443阅读:10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Cpu脚座的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CPU脚座的固定结构,特别涉及一种更简单的脚座对CPU的连动结构。
现今的计算机中央处理芯片CPU,都设有一固定的脚座,以与主机板相接合,该固定脚座有另一名称,为零插入力连接器,指CPU插入脚座中毫不费力,但在插入后,需运用一驱动杆的机构,让CPU的针脚经脚座中的端子片而与主机板上的线路相接触,这是脚座的最主要功能,图9表示其中的一种连接器,其用于连接到一针格数组(pin grid array)组件,含有一底座5,其具有数个数组排列的腔室,一滑动座6,其覆盖于该底座5表面上,具有数个相对于该腔室的贯穿开口,一驱动杆7,其可旋转地撑置在底座5的一侧边,且借其旋转而可驱使滑动座6在该底座5上移动,也就是在驱动杆7由拉开的状态向前移动的同时,让滑动座前移,由于滑动座上承载有CPU,使CPU的针脚由宽处向窄处移动,便能让夹于底座5上,这就是公知的一般结构。由于需要另外制作一支驱动杆,而且驱动杆的形状都是角状,并需在驱动杆上形成相对的固定部分与对应推动滑动座的部分,于是在CPU的一侧需预留的空间,方能置放入驱动杆,如此影响到空间配置,特别是CPU的等级越高,所需的散热设备越多,若有驱动杆的存在,亦影响到与散热设备扣具接合空间的利用问题,因此在基座与滑动座间固定方式仍有许多可供开发的空间,为了提供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物品,本发明人进行研发,以解决公知的空间置放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CPU脚座的固定结构,主要在不改变CPU对基座与滑动盖片间的放置关系,也就是CPU仍可轻易地由滑动盖片上相对应设置的矩阵式穿孔,CPU的针脚仍随滑动盖片形成整体移动,而与固置于基座腔室中的端子片相接触;为让滑动盖片的滑动动作顺利地进行,又能节省相关空间的位置,以简单的机构制成,具有操作上简单的效果,即是以一滑动块配合一对的旋转扣片,产生推动滑动盖片移动的功用,且推移后的滑动块让旋转扣片扣住,让滑动盖片得到固持的定位,解扣时,反向扳动旋转扣片,即以旋转扣片反向向上推出滑动块,解除对滑动盖片的卡制。
本实用新型结构由一基座与一滑动盖片与一对旋转扣片与一滑动块所组成,该基座上具有数组的腔室,各腔室中含有一端子片,让端子片的针端插于主机板上,基座的后端设有各一对的直立突片,各突片中有一椭圆状长槽,让设于旋转扣片两侧的凸钮枢接于长槽中,旋转扣片的两端同时同向延伸弯折,使一滑动块的两端面形成薄端部嵌入相对应的突片间,以滑动块向下压的同时,各薄端部的下端触压旋转扣片的内端部,使旋转扣片的外部反向扣压于滑动块的顶面处,同时在滑动块前端面所形成的一斜面部推动滑动盖片前移,而以滑动盖片上数组的穿孔让CPU的针脚随之前移而定位于基座上,反之扳开旋转扣片的外端部,即解除对滑动盖片的卡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动作后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扣件未扣压时侧视部分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扣件已扣压时侧视部分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块与突片结合的侧部分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结合部分的部分上视图。
图9为公知的立体分解图。
如图1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CPU脚座的固定结构,主要由一基座1与一滑动盖片2,与一对旋转扣片3与一滑动块4所组成,该基座1上具有数组的腔室10所形成的接合槽,各腔室10中含有一端子片,让端子片的针端插于主机板上,基座1之后端设有各一对的直立突片11,两相对应的突片11间为一夹置空间12,各突片11中有一椭圆状长槽13,两对突片11间容置空间14,长槽13为让设于旋转扣片片3两侧之一凸钮31枢接嵌入,也在长槽13中上下移动,旋转扣片3的两端同时同向延伸弯折成内端部32与外端部33,使一滑动块4的两端侧面所形成薄端部41嵌入相对应的突片11的夹置空间12,并以滑动块4的主体部40嵌入容置空音14中,以滑动块4向下压的同时,主体部40由半嵌于容置空间14中改变成大部分嵌入容置空间处,也就是滑动块向下移动的同时,各薄端部41的下端面会触压该旋转扣片3的内端部32,使旋转扣片3也时以凸钮31顺着长槽13下移,让旋转扣片3的外端部33反向扣压于滑动块4的薄端部41顶面处,同时在滑动块4前端面43下半所形成的一斜面部44推动滑动盖片2后端的一面部21让滑动盖片2向前移,而以在滑动盖片2上为数组设置的穿孔20让CPU的针脚随之前移而定位于基座1上,反之扳开旋转扣片3的外端部33,同时以一内端部32向上压触薄端部41的底面,让滑动块4向上移动,且外端部33也不在触压住薄端部41顶面,由此,即解除对滑动盖片2卡制。另在滑动块4的薄端部41两侧面各设有一突点42以在相对应的突片11内面之一滑槽15中上下移动。在该基座1的两侧面设有至少一个呈三脚块状的突块16,在该滑动盖片两侧向下折的侧面23上相对应的一横槽22,即以横槽22扣接住该突块16。在滑动块44的薄端部41与主体部40之间有一缺槽45,该缺槽45为前后贯穿;由该缺槽45横向于薄端部41中的底面向上开设一槽46,使薄端部41成为可弹性向下移动,而易于被移持于突片11间。外端部33的表面设有防滑纹34。其中旋转扣片3枢接在突片11的中间位置。
综上所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主要运用直接设置在基座上的突片配合一对旋转扣片,配合一滑动块的上下移动而与滑动盖片产生相对的位移,由于滑动盖片以横槽套接于基座的突块,所以滑动盖片仅能在横槽与突块间的间隙空间移动,也就是以滑动块的斜面部与滑动盖片的斜面部间所能推动的距离,由于滑动块的上下移动需配合一对旋转扣片的动作,于是旋转扣片靠滑动块的侧面能贴至薄端部的侧面,并以旋转扣片的侧面外端部的内表面间的平面处将与之相接触的薄端部顶面扣住,此时内端部端不产生作用,反之解扣时,扳开外端部,向外旋转后以内端部处顶动滑动块上移,于是如图3至图4的扣压状与图5至图6的推动状,都能明显地显示其移动的情形,由图7能看到突点对滑槽所达到的导引的功用,使滑动块可以顺利地上下移动,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构件易于制造,且组件的体积小,不占空间,使用起来相当方便,扣固的动作精确,不会产生误动作,卡定的动作为连动方式,轻巧省力,解除卡制,也是连动发生,轻松自然,无需加设在公知的驱动杆,可以节省空间,并且操作容易,整体能提供很好的使用性,为一完全与公知不同的结构。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亲用新型的所有范围应以下述的权利要求范围为准,凡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精神与其类似变化的实施例和近似结构,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CPU脚座的固定结构,脚座由一基座与一滑动盖片所组成,该基座上具有数组的腔室,各腔室中含有一端子片,端子片的针端插于主机板上,而滑动盖片上数组的穿孔让CPU的针脚随之前移而定位于基座上,其特征在于设有一对的旋转扣片与一滑动块,并在该基座的后端设有各一对的直立突片,各突片中设有一椭圆状长槽,设于各该旋转扣片两侧的一凸钮枢接嵌入于相对应的该长槽中,旋转扣片的两端同时同向延伸弯折,该滑动块的两侧端面形成薄端部嵌入相对应的一对突片间,以滑动块向下压的同时,各薄端部的下端触压旋转扣片弯折的内端部,使旋转扣片弯折的外端部反向扣压在滑动块的顶面处,同时在滑动块前端面形成的一斜面部推动滑动盖片的一斜面部,让滑动盖片向前移,反之扳开旋转扣片的弯折外端部,即顶出滑动块,解除对滑动盖片的卡制。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脚座的固定结构,在该基座的两侧面设有至少一突块,在该滑动盖片两侧向下折的侧面上的相对应的横槽,即以横槽扣接住该突块。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脚座的固定结构,在该滑动块的薄端部两侧面各设有一突点以在相对应的突片内面的一滑槽中上下移动。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CPU脚座的固定结构,在该滑动块的薄端部中向上开设一槽。
专利摘要一种CPU脚座的固定结构,主要由一基座、一滑动盖片、一对旋转扣片和一滑动块组成,该基座上具有数组的腔室,各腔室中含有一端子片,让端子片的针端插于主机板上,基座的后端设有各一对的直立片,各突片中有一椭圆状长槽,设于旋转扣片两侧的凸钮枢接于长槽中,旋转扣片的两端同时同向延伸弯折,使一滑动块的两端面形成薄端部嵌入相对应的突片间。
文档编号G06F1/16GK2426991SQ00236758
公开日2001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30日
发明者林武信 申请人:南士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