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组化导光装置及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55410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组化导光装置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模组化导光装置及制造方法。
请参阅

图1,为目前市面上可见的典型的平台式(Flat Bed)光学扫描器1(Optical Scanner)实施例。其主要是在一扫描器1外壳11的上侧表面设有一原稿承载玻璃12(Document Window Glass)以承放一待扫描原稿(图中未示),藉由一驱动装置13带动一光学引擎14(Optical Chassis)在中空外壳11内沿著导杆15方向进行线性运动,以进行玻璃12上的原稿的影像扫描工作。
请参阅图2,为图1所示习用光学扫描器1的光学引擎14的A-A剖面图。光学引擎14包括有一中空壳体141、一光源142定位于壳体141的上侧面一适当位置、由多数个反射镜片143组构而成的导光装置、一镜头组144(Lens Set)、以及一电荷耦合元件145(CCD)。由光源142发出光射向玻璃12上的原稿(图中末示),其反射光进入光学引擎14的壳体141内后,由导光装置的多数个反射镜片143将其反射折向以增长光程距离(Optical Length)至一适当长度后,经镜头组144的聚焦而成像于电荷耦合元件145上并将扫描影像资料转换为电子讯号。
如图1及图2所示的习用光学引擎14,由于其反射镜片143是藉由在一薄板状的玻璃片上镀银所构成,其本身无法直接堆叠定位,而是需要以额外的簧片146、夹具机构或是配合螺丝锁固的方式来将其固定在壳体141内侧的预定位置上。不仅额外的簧片146夹具机构等定位元件将直接造成零件数量与生产成本的增加、及组装工时与人力成本的提高,并且,只要组装零件的数量一多,难免导致占用体积的增加,也难免就有零件松动或夹持力量不均导致反射镜片143定位偏移导致扫描影像品质降低的状况发生,甚至,以簧片146作为夹具机构来夹持反射镜片143的习用技术,在长时间使用导致簧片146的弹性疲乏降低夹持力、或是机器因运送遭受震动的情况下,也可能会发生反射镜片143松动或定位偏移的状况,导致扫描影像品质的降低,而有待加以改进。
并且,如图1及图2所示的习用光学引擎14中的导光装置还有一重大缺失,亦即,由于每一片反射镜片143均只具有一反射面而仅能对光进行单次反射。所以,为了达到镜头组144清晰聚焦成像所需的总光程长度值(Total Track;简称TT值,也就是如图2中所示的Y1+Y2+…+Y5的总值),各反射镜片143间的距离便需拉长(亦即增加Y2与Y3值)或是在同一镜片上反射两次光、或是需增加额外反射镜片数量来增加反射次数。然而,各反射镜片143间距离的拉长将直接造成光学引擎14整体体积的加大,单一镜片反射面进行两次光反射将导致镜片面积增加或是光程路径设计上的复杂度提升,而反射镜片数量的增加则将造成光学引擎14的元件组装与镜片定位的困难度与成本均提高,均非完美的解决方式。
此外,现今市面上可见的所有的光学引擎的导光装置,其所使用的反射镜片143均为薄板状的玻璃反射镜片,其各反射镜片143既非模组化设计、亦无法相互堆叠定位,而是需要额外设计的定位机构来加以定位各反射镜片143之间的相互角度与距离。不仅任何定位角度上的误差均将造成扫描品质的降低、且更需针对不同解析度、不同光学引擎外型尺寸、不同原稿扫描尺寸(例如A3或A4尺寸)、或是其他需要不同光程路径或总光程长度的光学引擎,去重新设计一套定位机构来改变各反射镜片143之间的相互定位,于使用上效率非常低。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模组化导光装置及制造方法,其包括有若干模组化设计的反射元件,以增加光程路径长度,藉以在狭小体积的导光装置中以较少的反射元件数量产生相对较大的光程长度值。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模组化导光装置及制造方法,其包括有若干模组化设计的反射元件,各反射元件均为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且具有不同的反射面数量以提供不同的光程长度值,可在不需改变导光装置的外观体积尺寸的状态下,藉由选择具有不同反射面数量的反射元件加以结合组装,即可达到改变导光装置的总光程长度值的功效,以适应需要不同总光程长度的光学引擎,完全不需重新去设计光学引擎。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模组化导光装置及制造方法,其包括有若干模组化设计的反射元件,单是各反射元件之间藉由邻接面互相抵靠的相互堆叠,便足以完成各反射元件间角度与相互距离的定位而成该导光装置。甚至可不需要额外定位机构来进行各反射元件之间的定位。然而,本发明亦可藉由额外的定位手段来将各反射元件加以固定以防止其松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数个反射元件,该各反射元件分别具有至少一反射面,并且,该各反射元件并分别具有至少一邻接面以供与另一反射元件相邻接,且仅是藉由该各反射元件邻接面的相互邻靠接合相互定位,并使该各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和另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相对应。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反射元件均是狭长条块状的模组化元件,该各反射元件均具有相同的边缘尺寸而相互堆叠成该导光装置。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数个反射元件中至少有一反射元件是具有至少两个反射面,使由一定方向射向该反射元件的光可被该至少两个以上的反射面先进行两次以上的光反射后,再以一定方向射离该反射元件。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数个反射元件中至少有两个反射元件是具有不同数量的反射面。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藉由选择不同数量与具有不同反射面数量的反射元件来邻靠接合成该模组化导光装置,可决定该模组化导光装置所能提供的光反射次数与光程长度。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反射元件均为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元件的至少一反射面是在反射元件上形成至少一预定角度的平面,且于该平面上覆盖至少一层反光材料的镀层膜。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数个反射元件定位且固定结合成一体。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反射元件的两端设有一定位板,且该定位板与该各反射元件的两端上分别设有相互对应嵌合的凸点与凹孔,藉由该凸点与该凹孔的嵌合使该反射元件定位结合于该定位板的一定位置上。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相邻反射元件的相邻邻接面是通过直接相互粘结接合固定定位。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无论反射元件所具有的反射面数量有多少,该光于进入与射出各反射元件的方向与位置均完全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数个反射元件,该各反射元件均为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且分别各具有至少一反射面,并且,于该多数个反射元件中至少有一反射元件是具有至少两反射面;定位机构,用以将该多数个反射元件固定定位,并使该各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和另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相对应。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包括在该反射元件的两端设有一定位板,且该定位板与该各反射元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嵌合的凸点与凹孔,该凸点与该凹孔的嵌合使该各反射元件固定定位结合于该定位板上。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是藉由将该各反射元件具有相同边缘尺寸的邻接面,藉由将各相邻反射元件的相邻邻接面加以直接粘结接合,而达成该多数个反射元件的定位与固定。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无论该反射元件所具有的反射面数量有多少,该光于进入与射出该各反射元件的方向与位置均完全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数个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该各反射元件均具有相同的邻接机构以供与另一反射元件邻接堆叠,但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是分别各具有不同数量的反射面,其中,藉由在该多数个反射元件中选择若干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进行堆叠,可决定该导光装置的光反射次数。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反射元件均是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定位手段,该定位手段是藉由在反射元件的两末端分别设有一定位板,且该定位板与该各反射元件的两末端的一定位置上设有可相互嵌合的凸点与凹孔,藉由该凸点与该凹孔的嵌合可使反射元件定位结合于该定位板的一定位置上,进而达成该多数个反射元件的定位与固定。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邻接机构是藉由将该各反射元件设计具有实质相同的边缘尺寸与实质相同的邻接面,藉由将各相邻反射元件的相邻邻接面加以直接粘结接合,可达成该多数个反射元件的定位与固定。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无论该反射元件所具有的反射面数量有多少,该光于进入与射出该各反射元件的方向与位置均完全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将一光源的光进行至少两次以上一定方向上的光反射,该模组化导光装置包括有多数个反射元件,其可被区分为若干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该各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是分别各具有不同数量的反射面以供对光进行不同次数的光反射;定位机构,用以进行该多数个反射元件的定位,并促使该各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可和另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相对应以进行一定方向的光反射;其中,藉由在该多数个反射元件中选择一定数量的若干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并藉由该定位机构加以定位以组合成该导光装置,可决定该导光装置的光反射次数。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反射元件均是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是藉由在该反射元件的两末端分别设有一定位板,且该定位板与该各反射元件的两末端的一定位置上设有可相互嵌合的凸点与凹孔,藉由该凸点与该凹孔的嵌合可使该反射元件定位结合于该定位板的一定位置上,进而达成多数个反射元件的定位与固定。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是藉由将该各反射元件设计具有实质相同的边缘尺寸与实质相同的邻接面,藉由将该各相邻反射元件的相邻邻接面加以直接粘结接合,可达成多数个反射元件的定位与固定。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无论该反射元件所具有的反射面数量有多少,该光于进入与射出该各反射元件的方向与位置均完全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模组化导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列步骤准备多数个反射元件,该多数个反射元件被区分为若干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该各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是分别各具有不同数量的反射面,以供对光进行不同次数与光程长度的光反射;根据所欲制造的导光装置的所需光程长度值,计算出所需的型式与数量的反射元件,以达到该光程长度值;将所计算出的所需反射元件加以组装结合成为该导光装置。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各反射元件的均为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且分别各具有至少一反射面,该反射面是先在反射元件上形成至少一预定角度的平面后,再在该平面上覆盖至少一层镀膜层。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各反射元件无论是哪种型式均是具有相同的边缘尺寸与相同的邻接面,藉由将该各相邻反射元件的相邻邻接面加以直接堆叠靠合,可达成多数个反射元件的定位。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无论该反射元件所具有的反射面数量有多少,该光于进入与射出该各反射元件的方向与位置均完全相同。
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各反射元件均是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
本发明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及制造方法的效果是,其包括有若干模组化设计的反射元件,其中至少有一反射元件具有两反射面而可提供至少两次以上的光反射次数,以增加单一反射元件所能提供的光程路径长度,藉以在狭小体积的导光装置中以较少的反射元件数量产生相对较大的光程长度值。
本发明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及制造方法,其包括有若干模组化设计的反射元件,各反射元件均为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且具有不同的反射面数量以提供不同的光程长度值,可在不需改变导光装置的外观体积尺寸的状态下,藉由选择具有不同反射面数量的反射元件加以结合组装,即可达到改变导光装置的总光程长度值的功效,以适应需要不同总光程长度的光学引擎,完全不需重新去设计光学引擎。
本发明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及制造方法,其包括有若干模组化设计的反射元件,各反射元件均为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且具有实质相同的边缘尺寸与邻接面,并且,单单是各反射元件之间藉由邻接面互相抵靠的相互堆叠,便足以完成各反射元件间角度与相互距离的定位而成该导光装置。甚至可不需要额外定位机构来进行各反射元件之间的定位。然而,本发明亦可藉由额外的定位手段来将各反射元件加以固定以防止其松脱。
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优点,兹以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图式的简单说明图1是习知的光学扫描器示意图。
图2是习知光学扫描器的光学引擎及其内的导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3A、3B与3C分别为本发明的模组化导光装置的反射元件的数种不同型式实施例。
图4A、4B与4C分别为本发明的模组化导光装置使用相同数量但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加以组合以产生不同光程长度的数种实施例。
图5为本发明的模组化导光装置的定位板实施例。
图6为本发明的模组化导光装置设置于一光学扫描装置的光学引擎中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模组化导光装置的另一实施例,说明一具有光源的模组化元件且可配合与反射元件相互堆叠使用的光源元件。
图8为本发明的模组化导光装置的再一实施例,示意说明使用九个反射元件所堆叠而成的导光装置。
请参阅图3A、3B、3C、以及图4A、4B、4C所示,为本发明的模组化导光装置20的数个较佳实施例。图3A、3B与3C是分别为本发明的模组化导光装置20的反射元件21、22、23的数种不同型式实施例。图4A、4B与4C则分别为本发明的模组化导光装置20使用相同数量但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21、22、23加以组合以产生不同光程长度的数种如图所示,各反射元件21、22、23均是为狭长条块状的模组化元件,亦即,各反射元件21、22、23均具有实质相同的边缘尺寸(例如相同的长、宽、高)而可以类似积木的方式任意选择相互堆叠成该导光装置20,故称为模组化元件。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各反射元件21、22、23均为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为佳,其材料可为玻璃、水晶、石英、透明压克力等透明材料所制成、或亦可为金属、陶瓷、塑料、不透明压克力、木材、纸等不透明或半透明等材料所制成。
如图3A、3B、3C所示,于各反射元件21、22、23上,均分别各设有至少一沿狭长方向延伸的狭长反射面211、221、231、若干邻接面212、222、232以及位于狭长状反射元件21、22、23的两末端表面上的预定位置上的若干定位凹孔213、223、233。此所述的反射面211、221、231是藉由在狭长状反射元件21、22、23形成一沿狭长方向上的切削部份,而在反射元件21、22、23上形成预定角度的倾斜平面或是以预定角度向内凹陷的切削平面。然后,再覆盖至少一层反光材料的镀层膜2111、2211、2311于该平面上以形成可将光进行反射的该反射面211、221、231。于本较佳实施例中,该反光材料的镀层膜2111、2211、2311可为在反射面211、221、231直接镀上铬、银等良好反光材料,或亦可以贴贴纸的方式将反光镀层膜2111、2211、2311直接贴覆在反射面以形成。或者,当反射元件21、22、23是以良好反光材料(例如部份金属等)所制成时,藉由将反射面211、221、231的部份加以抛光,亦可达到不需镀层膜便可具有良好反光的功效。如图3A所示,便为仅具有单一反射面211(简称为型式A)的反射元件21,图3B所示为具有两反射面221(简称为型式B)的反射元件22,而图3C所示者则为具有三个反射面231(简称为型式C)的反射元件23。虽然这些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21、22、23具有不同的反射面211、221、231数量,而可将光进行不同次数的光反射以提供不同的光反射长度(光程长度),然而,于本较佳实施例中,无论哪种型式的反射元件21、22、23均同样具有下列相同特性(1)实质相同的轮廓边缘尺寸(例如相同的长、宽、高),必要时亦可具有实质相同的定位凹孔结构。各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21、22、23之间仅有因切削形成不同数量反射面211、221、231的凹陷部份结构不同。
(2)实质相同尺寸大小且可相互配合的邻接面212、222、232,可供与另一反射元件21、22、23(无论何种型式)的邻接面212、222、232互相靠合与定位以进行堆叠。
(3)无论是何种型式或具有多少反射面数量的反射元件21、22、23,光于进入与射出各反射元件21、22、23的方向与位置均完全相同,且光在以一预定方向射向一反射元件21、22、23后,会先在其所具有的各反射面211、221、231均反射至少一次以上后、才再以另一预定方向射出该反射元件21、22、23。
(4)当将若干反射元件21、22、23(不分型式)藉由邻接面212、222、232相互抵靠邻接与堆叠时,一反射元件的预定的光射出方向恰可对应于另一相邻反射元件的预定的光射入方向,而可完成以预定方向进行光的引导传递。
如图4A、4B、4C所示,为使用如图3A~3C所示的反射元件21、22、23所组构而成的导光装置20a、20b、20c数种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可藉由选择不同数量或具有不同反射面数量的反射元件21、22、23来邻靠接合成该模组化导光装置20a、20b、20c,可决定该模组化导光装置所能提供的光反射次数与光程长度。为求简单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功效,于图4A~4C均仅采用三个反射元件21、22、23而堆叠构成导光装置20a、20b、20c,然而此欲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可实施变化例绝非仅限制于如图4A~4C中所示的实施例。
如图4A所示,为使用一个型式A的反射元件21以及两个型式C的反射元件23所组构而成的导光装置20a,其实质的光反射次数为七次、且总光程路径长为(X1+4*X2+8*X3+X4)。
图4B所示为使用一个型式A(反射元件21)、一个型式B(反射元件22)以及一个型式C(反射元件23)的反射元件所组构而成的导光装置20b,其实质的光反射次数为六次、且总光程路径长为(X1+4*X2+4*X3+2*X5+X6+X4)。
图4C所示为使用三个型式C的反射元件23所组构而成的导光装置20c,其实质的光反射次数为九次、且总光程路径长为(X1+4*X2+12*X3+X4)。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熟习光程装置的人士均熟知,对于一光学引擎而言,其光在进入导光装置20前的距离X1、以及导光装置20与镜头组31之间的距离X4(可参考图6)是相对较不轻易改变的(亦即,当比较图4A与图2时,其X1=Y1、X4=Y4)。也就是说,可轻易发现,如图2所示的习用导光装置所能改变的光程长度值,主要是藉由各反射镜片143间的距离Y2与Y3的大小来决定,一旦为了增加总光程长度而加入Y2与Y3值,将直接导致整个光学引擎或导光装置的体积也会大幅增加。然而,相对地,本发明藉由模组化设计的反射元件21、22、23,仅需选择使用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21、22、23加以配合堆叠,便能轻易组装出许多具有不同总光程长度值的导光装置20a、20b、20c。当设计使X2=X3值的时候,同样由三个反射元件21、22、23所组构成的导光装置20所能提供的最小总光程长度(当使用三个型式A的反射元件21时为4*X2)、与所能提供的最大总光程长度(当使用三个型式C的反射元件23时为16*X2)其两者相差近四倍之多,然而其导光装置的外观轮廓与体积尺寸却始终保持相同一致,而这正是所有习用导光技术所无法达成的效果。
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模组化导光装置20的制造方法,当可包括有下列步骤(1)准备多数个反射元件21、22、23,该多数个反射元件21、22、23可被区分为若干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21、22、23,各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21、22、23是分别各具有不同数量的反射面211、221、231,以供对光进行不同次数与光程长度的光反射;(2)根据所欲制造的导光装置的所需光程长度值,计算出所需的型式与数量的反射元件,以达到该光程长度值;(3)将所计算出的所需反射元件加以组装结合成为该导光装置。
于本发明中,由于各反射元件21、22、23均具有实质相同的轮廓边缘尺寸、以及可相互配合的邻接面212、222、232,可供与另一反射元件(无论何种型式)的邻接面互相靠合与定位以进行堆叠。因此,各反射元件21、22、23之间单单仅是藉由邻接面212、222、232的互相靠合,便足以达成各反射元件21、22、23间的相互定位、并促使各反射元件21、22、23的反射面211、221、231可和另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相对应以进行预定方向的光反射。并不需要如习用技术般额外设置簧片146等夹持元件、或是在习用壳体141内部额外设计预定角度与位置的倾斜面以供承置定位反射镜片143。然而,为了使本发明的导光装置20的各反射元件21、22、23能够更稳固地结合固定而不会松脱,本发明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可藉由一额外的定位手段来将多数个反射元件21、22、23定位且固定结合成一体使其不会相互分离。
该定位手段的其中的一较佳实施例,是将各相邻反射元件21、22、23的相邻邻接面212、222、232,藉由粘胶、热熔胶、超音波熔合、热熔合、或是焊接(适用于金属材料)等方式直接粘结接合,而达成多数个反射元件21、22、23间的定位与固定。
定位手段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未图示),是在各反射元件的邻接面上设置类似其两端表面上的定位凹孔结构,并以卡榫的方式插接于两相邻反射元件的邻接面上以进行组装固定。定位手段的再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未图示),是在各反射元件的邻接面上设置可相互嵌合的滑槽(或导槽)与凸缘结构以进行组装固定。由于此段落所述的定位手段是属习知可将两元件相互嵌合的习用定位机构技术,故以下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的导光装置20的反射元件21、22、23定位手段的又一实施例,该定位手段(定位机构)是藉由在反射元件21、22、23的两末端分别设有一定位板24,且定位板24上设有若干可与各反射元件21、22、23的定位凹孔213、223、233相互嵌合的定位凸点241,藉由凸点241与凹孔213、223、233的嵌合可使反射元件21、22、23定位结合于定位板24的某一预定位置上,进而达成将多数个反射元件21、22、23的定位与固定。例如,如图5所示的定位板24结构,便可使用于将图4A~4C所示的三个反射元件21、22、23(无论型式)分别固定结合于定位板24的左上、左下、及右下角部份。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的导光装置20配合镜头组31、电荷耦合元件32、光源33、及光学引擎壳体34等元件所组构而成的一可适用于光学扫描装置上的光学引擎。由图6可知,本发明的导光装置20单单仅是藉由各反射元件21、22、23间的相互堆叠定位,便能直接提供预定方向与光程长度的光反射功效,其光学引擎根本不需在其壳体34上或壳体34内部另外设置额外的定位机构或夹持元件,其可大幅改善习用技术的困扰。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的模组化导光装置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可将光学引擎的光源单元33亦设计成一与本发明反射元件21、22、23具有实质相同的轮廓边缘尺寸(长宽高)、以及定位凹孔等结构的模组化光源元件25,或是该模组化光源元件25亦可具有与反射元件21、22、23实质相同的邻接面结构。于该模组化光源元件25上的预定位置处设有一光源251、定位凹孔252、及若干狭长开槽253以供光所通过。藉由此一实施例,该模组化光源元件25将可直接与各反射元件21、22、23进行堆叠定位、或是亦可藉由定位凹孔252而组装于如图5所示的定位板24的右上角部份,可更便利于光学引擎的组装制造。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的再一较佳实施例,其导光装置20d是由九个型式C的反射元件23所构成,其光总反射次数为二十七次。
以上所述是利用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例如,本发明的反射元件并非仅局限于如图3A~3C所示的矩形长条状的反射元件21、22、23、亦非局限仅具有不大于三个的反射面数量。相对地,本发明的反射元件亦可设计成类似五角形或其他多边形长条状的反射元件、且反射元件的反射面数量也可大于三个、或甚至为圆弧面的反射面。又如,本发明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并不仅局限使用于光学扫描装置的光学引擎上,其亦可以适用于影印机等其他需进行光反射以达到预定光程距离的其他光学引擎上。再如,本发明的反射元件并非局限于如前所述实施例,其每一反射面均仅进行一次光反射,相对地,亦可设计使反射元件可进行数次光反射于同一反射面上、或是有某一反射面在某种情况下不会反射到光。所以,大凡熟知此类技艺的人士皆能明了,适当而作些微的改变及调整,仍将不失本发明的要义所在,亦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数个反射元件,该各反射元件分别具有至少一反射面,并且,该各反射元件并分别具有至少一邻接面以供与另一反射元件相邻接,且仅是藉由该各反射元件邻接面的相互邻靠接合相互定位,并使该各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和另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相对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反射元件均是狭长条块状的模组化元件,该各反射元件均具有相同的边缘尺寸而相互堆叠成该导光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数个反射元件中至少有一反射元件是具有至少两个反射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数个反射元件中至少有两个反射元件是具有不同数量的反射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藉由选择不同数量与具有不同反射面数量的反射元件来邻靠接合成该模组化导光装置,可决定该模组化导光装置所能提供的光反射次数与光程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反射元件均为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元件的至少一反射面是在反射元件上形成至少一预定角度的平面,且于该平面上覆盖至少一层反光材料的镀层膜。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数个反射元件定位且固定结合成一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该反射元件的两端设有一定位板,且该定位板与该各反射元件的两端上分别设有相互对应嵌合的凸点与凹孔,藉由该凸点与该凹孔的嵌合使该反射元件定位结合于该定位板的一定位置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相邻反射元件的相邻邻接面是通过直接相互粘结接合固定定位。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无论反射元件所具有的反射面数量有多少,该光于进入与射出各反射元件的方向与位置均完全相同。
12.一种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数个反射元件,该各反射元件均为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且分别各具有至少一反射面,并且,于该多数个反射元件中至少有一反射元件是具有至少两反射面;定位机构,用以将该多数个反射元件固定定位,并使该各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和另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相对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包括在该反射元件的两端设有一定位板,且该定位板与该各反射元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嵌合的凸点与凹孔,该凸点与该凹孔的嵌合使该各反射元件固定定位结合于该定位板上。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是藉由将该各反射元件具有相同边缘尺寸的邻接面,藉由将各相邻反射元件的相邻邻接面加以直接粘结接合,而达成该多数个反射元件的定位与固定。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无论该反射元件所具有的反射面数量有多少,该光于进入与射出该各反射元件的方向与位置均完全相同。
16.一种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多数个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该各反射元件均具有相同的邻接机构以供与另一反射元件邻接堆叠,但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是分别各具有不同数量的反射面,其中,藉由在该多数个反射元件中选择若干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进行堆叠,可决定该导光装置的光反射次数。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各反射元件均是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定位手段,该定位手段是藉由在反射元件的两末端分别设有一定位板,且该定位板与该各反射元件的两末端的一定位置上设有可相互嵌合的凸点与凹孔,藉由该凸点与该凹孔的嵌合可使反射元件定位结合于该定位板的一定位置上,进而达成该多数个反射元件的定位与固定。
19.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邻接机构是藉由将该各反射元件设计具有实质相同的边缘尺寸与实质相同的邻接面,藉由将各相邻反射元件的相邻邻接面加以直接粘结接合,可达成该多数个反射元件的定位与固定。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无论该反射元件所具有的反射面数量有多少,该光于进入与射出该各反射元件的方向与位置均完全相同。
21.一种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可将一光源的光进行至少两次以上一定方向上的光反射,该模组化导光装置包括有多数个反射元件,其可被区分为若干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该各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是分别各具有不同数量的反射面以供对光进行不同次数的光反射;定位机构,用以进行该多数个反射元件的定位,并促使该各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可和另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相对应以进行一定方向的光反射;其中,藉由在该多数个反射元件中选择一定数量的若干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并藉由该定位机构加以定位以组合成该导光装置,可决定该导光装置的光反射次数。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各反射元件均是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是藉由在该反射元件的两末端分别设有一定位板,且该定位板与该各反射元件的两末端的一定位置上设有可相互嵌合的凸点与凹孔,藉由该凸点与该凹孔的嵌合可使该反射元件定位结合于该定位板的一定位置上,进而达成多数个反射元件的定位与固定。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机构是藉由将该各反射元件设计具有实质相同的边缘尺寸与实质相同的邻接面,藉由将该各相邻反射元件的相邻邻接面加以直接粘结接合,可达成多数个反射元件的定位与固定。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无论该反射元件所具有的反射面数量有多少,该光于进入与射出该各反射元件的方向与位置均完全相同。
26.一种模组化导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下列步骤准备多数个反射元件,该多数个反射元件被区分为若干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该各不同型式的反射元件是分别各具有不同数量的反射面,以供对光进行不同次数与光程长度的光反射;根据所欲制造的导光装置的所需光程长度值,计算出所需的型式与数量的反射元件,以达到该光程长度值;将所计算出的所需反射元件加以组装结合成为该导光装置。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各反射元件均为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且分别各具有至少一反射面,该反射面是先在反射元件上形成至少一预定角度的平面后,再在该平面上覆盖至少一层镀膜层。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各反射元件无论是哪种型式均是具有实质相同的边缘尺寸与实质相同的邻接面,藉由将该各相邻反射元件的相邻邻接面加以直接堆叠靠合,可达成多数个反射元件的定位。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无论该反射元件所具有的反射面数量有多少,该光于进入与射出该各反射元件的方向与位置均完全相同。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模组化导光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各反射元件均是一体成型的单一元件。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光学扫描器的模组化导光装置及制造方法,可将一光源的光进行至少两次以上的光反射,该模组化导光装置包括有多数个反射元件,该各反射元件分别具有至少一反射面以及至少一邻接面,且藉由该各反射元件邻接面的相互邻靠接合,足以达成该各反射元件间的相互定位、并促使该各反射元件的反射面可和另一反射元件的反射面相对应以进行一定方向的光反射。本发明可在不需改变导光装置的外观体积尺寸的状态下,藉由选择具有不同反射面数量的反射元件加以结合组装,即可改变导光装置的总光程长度。
文档编号G06K9/20GK1392431SQ01115769
公开日2003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4日
发明者方伯华 申请人: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