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860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按键结构,应用于较大尺寸的按键,特别是应用于可以产生指示光线的按键上,以确定按压动作并指示目前按键的状态。
第二随着应用软件的推陈出新,为了让使用者更容易的操作相关的应用软件,键盘上除了原先的字母键、数字键或功能键外,还增设了热键(Hot Key)的设计,譬如使用者原先拨接网络需要经过许多的步骤,透过热键的设计,直接按下热键后即可联机网络。
第三目前有许多的键盘推出了发光的设计,借助发光的设计可让使用者在光线不足之场所,依然可以操作按键,其光源大多采用发光二极管,依照发光的方式又可区分为一直点亮或根据按键之操作与否来点亮或熄灭。
对上述的热键设计而言,热键通常的尺寸要比一般的按键来得大,若以弹性薄层的设计来提供热键复归的弹力,较大尺寸的热键则必须配合较大尺寸的弹力帽,此点就射出成型而言并无问题,然而弹力帽是借助橡胶材质的可挠性来提供弹力,若弹力帽随着较大尺寸的热键而增大,其挠性势必降低(较为柔软),亦即回复的弹力降低,若以单一个弹力帽对应单一个较大尺寸的按键,因为弹力帽较为柔软的关系,使用者以手指按压在较大尺寸按键上的位置即会影响弹力帽压缩的方向,极可能造成按压的动作不确实。
再者,若以发光按键的设计而言,发光按键的光源通常是介于电路板及弹性板之间,而若为根据动作与否产生明灭效果的按键设计,光源则必配置在对应按键的位置,弹性板即会阻碍了光源的射出,产生光线衰减的现象;如US5,612,692专利案揭露了一种发光按键的设计,其中发光按键包括了一键帽及一位于键帽下方的弹力帽,此专利案结构复杂,且将光源的摆设位置偏置于按键的一隅。如此的设计方式,按键结构的发光处也仅只于此按键结构的一小部份,发光组件产生光线时,光线必须穿过弹力帽以及键帽两个介质射出,其发光效果不佳。
上述已知的技术是以复杂的结构设计来制造完成大尺寸及发光的按键结构,或者无法提供确实的按压动作,或者因整个制作过程却颇为繁琐,其成本与制造过程对于逐渐讲求低价与研发时效性的电子产业最为不利。因此,如何将按键结构构思出较简单的结构来解决制造过程的繁琐,借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实为一尚待突破的技术课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键结构,由一键帽及二弹力帽所组成,其中键帽底缘二侧设计有一对耳部,二弹力帽(dome)抵持于耳部来支撑键帽保持于一未按压位置,而二弹力帽分别具有不同的压缩行程及挠性,使按压键帽时能顺着一侧的方向确实地到达按压位置,完成讯号的输入。
上述的按键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键盘还包括一上壳体、一弹力板及一下壳体,所述弹力板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
上述的按键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上壳体具有一供所述键帽穿过的穿孔。
上述的按键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弹力板为一体射出成型的橡胶体。
上述的按键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弹力板与所述第一弹力帽和所述第二弹力帽为一个整体。
上述的按键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第一弹力帽及第二弹力帽由一支撑部及一弹力部组成,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弹力部之上,所述第一弹力帽的支撑部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弹力帽的支撑部直径,所述第一弹力帽的弹力部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弹力帽的弹力部高度。
上述的按键结构,其特点在于所述键盘还设置有一具有发光元件的电路板,所述发光元件可随所述键帽移至所述按压位置而发光且脱离所述按压位置而熄灭,所述发光组件对应于具有透光性的键帽,所述弹力板介于所述第一弹力帽及第二弹力帽间对应所述发光组件位置处具有一穿孔,所述发光组件可穿过所述穿孔。由于在电路板上设置一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可介于二弹力帽间,使光线直接由键帽射出,避免弹力帽阻碍光线的射出。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
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而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按键10,包括有一键帽11、一第一弹力帽12及一第二弹力帽13;键帽11设置于上壳体21的穿孔211处,在键帽11的底缘二侧具有一对耳部111、112,耳部111、112可抵靠于穿孔211的边缘,使键帽11不致于由穿孔211的上方脱离。
第一弹力帽12及第二弹力帽13与弹力板22一体射出成型,并分别对应设置于键帽11的二耳部111、112,其中第一弹力帽12由支撑部121及弹力部122所组成,支撑部121之直径为d1、高度为h1,弹力部122之高度为h2,第二弹力帽13与第一弹力帽12具有相同的高度h,第二弹力帽13同样由支撑部131及弹力部132所组成,支撑部131的直径为d2、高度为h3,弹力部132之高度为h4,其中d1>d2,h2>h4,即第一弹力帽12之底缘直径大于第二弹力帽13的底缘直径,第一弹力帽12的弹力部122之高度大于第二弹力帽13的弹力部132之高度,如此,第二弹力帽13比第一弹力帽12的挠性为佳,以按压效果而言,第一弹力帽12较为柔软、第二弹力帽13较为硬,另外第一弹力帽12的压缩行程(h2)较第二弹力帽13之压缩行程(h4)来得长。
在图2、3A、3B中,在常态下,第一弹力帽12及第二弹力帽13共同支撑键帽11保持于一未按压位置(如图2所示),当施力于键帽11上时,键帽11开始下移,而第一弹力帽12及第二弹力帽13的弹力部122、132将开始被向下压缩,因第二弹力帽13的压缩行程(h4)较第一弹力帽12之压缩行程(h2)短,第二弹力帽13的弹力部132将先被完全压缩而无法继续向下移动(如图3A所示),第一弹力帽12仍继续向下,即键帽11沿着第一弹力帽12的方向继续向下,直至第一弹力帽12接触至电性接点231,即键帽11移至按压位置,完成预设讯号的输出;当松开键帽11上的施力,第一弹力帽12及第二弹力帽13即复归至常态,使键帽11回复至未按压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按键结构,如应用于较大尺寸按键时,借助第一弹力帽12及第二弹力帽13不同压缩行程及不同挠性的设计,可使按压的动作顺着一侧的方向位移,将可使按压的动作更为确实,完成讯号的输出。
上述实施例中是应用于一般较大尺寸的按键,而根据本创作所揭露的按键结构,亦可应用于发光按键,且具有更佳的发光效果,如图4所示,其中为实现发光的目的,按键10还包括有一电路板25,电路板25上对应键帽11的位置处设有一发光组件26,此一发光组件为一发光二极管或其它的可产生光源的组件,由于键帽11由第一弹力帽12及第二弹力帽13所共同支撑,因此可在弹力板22上介于第一弹力帽12及第二弹力帽13间挖设一穿孔221,以供发光组件26穿过,而将键帽11采用透光性的材质,当键帽11按下导通后,发光组件26随着一并的发光以显示目前的状态,当松开键帽11后,发光组件26亦随着一并熄灭,而透过本创作第一弹力帽12及第二弹力帽13之设计,第一弹力帽12及第二弹力帽13不致阻碍发光组件26所产生的光线,发光组件26的光线可直接由键帽11散出,提供最佳的明灭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型新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按键结构,设置于一键盘内用于输出预设讯号,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键帽,设置于所述键盘,具有一未按压位置及一按压位置;一第一弹力帽,设置于对应所述键帽的一侧,常态可支撑所述键帽保持于所述未按压位置,并且具有经按压而回复至所述未按压位置的弹性;及一第二弹力帽,设置于对应所述键帽且相对所述第一弹力帽的另一侧,常态与所述第一弹力帽共同支撑所述键帽保持于所述未按压位置,并且具有经按压而回复至所述未按压位置的弹性,所述第二弹力帽的压缩行程较第一弹力帽短,所述键帽可沿着所述第一弹力帽的方向下压移至所述按压位置并输出所述预设讯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还包括一上壳体、一弹力板及一下壳体,所述弹力板设置在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具有一供所述键帽穿过的穿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板为一体射出成型的橡胶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板与所述第一弹力帽和所述第二弹力帽为一个整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底缘二侧设有一对供所述第一弹力帽及第二弹力帽抵持的耳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力帽及第二弹力帽由一支撑部及一弹力部组成,所述支撑部设置在所述弹力部之上,所述第一弹力帽的支撑部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弹力帽的支撑部直径,所述第一弹力帽的弹力部高度大于所述第二弹力帽的弹力部高度 。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还设置有一具有发光元件的电路板,所述发光元件可随所述键帽移至所述按压位置而发光且脱离所述按压位置而熄灭,所述发光组件对应于具有透光性的键帽,所述弹力板介于所述第一弹力帽及第二弹力帽间对应所述发光组件位置处具有一穿孔,所述发光组件可穿过所述穿孔。
专利摘要一种按键结构,应用于较大的按键,用于提供使用者确实地完成对较大按键按压的动作,其以二个弹力帽来支撑一键帽保持在一未按压位置,而二弹力帽采用不对称的设计而具有不同的压缩行程及挠性,使按压键帽时能顺着一侧的方向确实地到达按压位置,完成讯号的输入。
文档编号G06F3/02GK2507057SQ01269698
公开日2002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3日
发明者熊毅, 薛棋仁 申请人:旭丽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