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变换和编码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7267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变换和编码技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针对把2D图像变换成3D图像的技术,尤其针对变换从分层的信源形成的2D图像的方法。
(2)背景技术传输带宽的限制是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许多技术都试图在最短可能的时间内发送最大数量的数据。对带宽的需求在图像、包括计算机产生的图像的传输中尤为显著。
解决与计算机生成的图像或动画场景的带宽和性能问题的一个尝试是当原始场景已被发送后仅传送图像中的改变。该技术利用了传统的创造卡通的方式。也就是说,一个动画片画家可以通过建立一连串包含所有可以构成待建立的运动的中间步骤的静止图像来建立移动的感觉。
为了简化和便于修改,图像中的每个对象一般会在独立的层上被建立,这些层组合以形成该图像。也就是说,一个移动的对象会被画在一连串的纸上以说明该对象的运动。然而,其它的对象或背景一般不会被画在该纸上。相反地,不变的背景会被画在一张单独的纸上,这些纸组合以建立该图像。显而易见,有时需要用许多纸来建立一个静止的图像。
对于用一连串不同层建立的卡通或者动画图像,可以通过只发送那些已被改变的层来节省数据传输。例如,如果背景未改变,就不需要再次发送背景层。相反地,可以告诉显示媒质保持现有的背景层。
随着使用动画或计算机生成的图像的增加,对立体图像的需求也有增加。立体图像的建立(在摄影阶段)虽然可行,但比2D图像花费更大的代价、更难并且耗时。由此,现有的立体内容的数量短缺,因此便产生把现有的2D图像变换成3D图像的需求。
早期把2D图像变换成3D图像的尝试包含在图像中选择一个对象、并且把该对象剪切并粘贴到另一个位置从而产生3D的效果。然而,人们迅速发现公众或工业上均不能接受该技术,因为该技术依靠剪切并粘贴在图像中已产生了“切断”区域。也就是说,通过剪切和移动对象,会产生无图像数据的空白区域。
为了提供一种把2D图像变换为3D图像的系统,本申请人建立了一种系统,其中通过下列步骤从原始的2D图像中创造出立体的图像a.在该原始图像中识别至少一个对象;b.描绘出每个对象;c.为每个对象定义一个深度特性;以及d.作为每个对象深度特性的函数,在横向以预定的数量分别移位每个对象的选定区域以形成两个通过观众的左眼和右眼观测的延伸的图像。
该系统通过延伸或变形原始图像内的对象来避免切断区域的产生,该系统在PCT/AU96/00820中已作揭示,该发明的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也就是说,该现有系统不会造成由简单地移动一个对象而产生的不可接受的切断问题。
虽然可以利用本申请人的现有系统来变换2D卡通或动画,在一些情况下它并不理想。例如,如果显示器系统只接收对整个2D图像的改变,本申请人的现有系统则需要再创建该图像以实现上面概述的步骤。
(3)发明目的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改进的2D到3D的变换过程,它可以应用于分层的2D图像,譬如卡通、动画或者其它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并包括从分段的信源产生的图像。
(4)发明摘要有了上面的目标,本发明在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从分层的信源产生用于立体显示的左眼和右眼图像,该分层的信源包括至少一个层以及在所述至少一层上的至少一个对象,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为每个对象或层定义一个深度特性,以及作为每个对象深度特性的函数,在横向以预定的数量分别移位每个对象的选定区域。
可以修改该系统以进一步把对象分割成附加的层,理想情况下,该被移位的对象会进一步通过延伸或变形而被处理以增强该3D图像。
可以修改每个对象的已存储的参数,例如,可以增加附加的定义深度特性的标记。在这样的系统中,也可以使用标记信息来协助对象的移动。
为了使图像与现有的2D系统兼容,可能需要在与接收端相对的发送端处理该2D图像,并且对该2D图像内的每个对象或层都嵌入定义深度特性的信息,从而使该接收机不是显示该原始的2D图像就是显示该经变换的3D图像。
该系统使动画图像和从分层的信源产生的图像可以被有效并高效地变换以在3D中观看。附加在图像上的附加数据与该2D图像的尺寸相比相对较小,从而能使接收端投影出该2D图像的3D表示。在较佳的布置中,本系统也能理想地使观察者控制一些3D特性,譬如长度和深度的感觉等等。
(5)附图的简要说明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理解,对附图作出标记,


了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图中图1示出一个合成的分层的2D图像的例子。
图2示出图1中的合成图如何可由存在于独立的层上的对象组成。
图3示出如何形成左眼和右眼图像。
图4示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过程的流程图。
(6)发明具体描述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变换技术包括下列步骤识别每个层上的每个对象以及对每个对象分配一个深度特性。
试图把将描述的过程应用于从分层的信源产生的2D图像。这样的图像包括、但不限于,卡通、MPEG视频序列(尤其是用MPEG4处理的视频图像,其中每个对象分配到一个视频对象平面)、以及用于通过因特网发送的多媒体图像,譬如以Macromedia公司的“Flash”格式表现的图像。
在这些格式中,每层上的原始对象可以是每个对象的向量表示,并且具有与之有关的标记。这些标记可以描述每个对象的属性,例如,颜色、位置和纹理。
图1中示出这样一个示例性分层的2D图像。图2说明了图1中的合成图如何由存在于独立层上的对象组成并合并以形成一个单独的图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形成该合成图的独立的层也可以以数字或视频的格式表示。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层上的对象可以向量格式表示。必要时,操作员可以用目测来识别待变换的2D图像的每个层内的对象。该操作员一般会用计算机鼠标、光笔、记录笔或其它设备来标记图像中的每个对象、或每组对象,并且给该对象分配一个独有的序号。该序号可由操作员手工地创建,或者由计算机以特定的序列自动产生。
操作员也可以使用由另一个操作员产生的对象识别信息,该另一个操作员不是工作于同样的序列上就是从相似场景的现有变换中产生。
当特定层上显示多于一个对象时,需要把这些对象进一步分割到附加的层以增强3D效应。这是一层具有多个对象的情况,需要使那些对象处于不同的深度。也就是说,如果一层上具有多个对象并且每个都需要处于不同的深度,那么应该把该层再分割成一个或多个对象和/或层。
在该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层、以及层内的对象分配到一个标识符。此外,每个对象分配到一个深度特性,其分配方式已在申请PCT/AU98/01005中揭示,该申请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对于向量表示,可以在该向量表示后附加一个额外的标记来描述对象的深度。该描述可以是大约×米远或者具有某复杂深度,譬如线性斜坡。
值得注意的是,描述对象深度的标记不需要直接描述该深度,而只要表示为深度的某个函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这些表示包括、但不限于差异图和拉伸图。
既可以手动确定一个或多个对象的深度,也可以自动或半自动地确定。可以用任何字符、视觉、听觉或触觉信息来指定这些对象的深度。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对象的深度可被指定为一个为数值。该值可以是正数或负数、处于线性或非线性序列并且包含单个或多个数字。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该值的范围从0变到255以使该值以一个字节被编码,其中对象一旦被转变,则255表示将出现在与观察者最近的3D位置的对象,0表示处在与观察者最远的3D距离的对象。显然该常规也可以被改变,譬如被反向或使用另一个范围。
在手动定义深度时,操作者可以用鼠标、光笔、记录笔或其它设备来给对象赋值。操作者可以通过在对象的轮廓内放置该指示设备并输入一个深度值来指定对象的深度。该深度可以由操作者输入数字、字符或图形值来指定,并且可由操作者指定或者自动地由计算机从预定范围的容许值内指定。操作者也可以从容许深度的库或菜单内选择该对象的深度。
操作者也可以在一个对象或一个深度范围内指定一定范围的深度,该深度范围随着时间、对象位置或运动或这些因素的任意组合而改变。例如,该对象可以是一张桌子,理想情况下其最近的边对着观察者并且其最远的边远离观察者。该桌子外观上的深度被转换成3D时必需沿着其长度而改变。为了实现这一点,操作者可以把该桌子分成若干部分或层,并且给每个部分指定一个单独的深度。另一方面,操作者可以通过给该对象打上阴影以在对象内指定一个连续变化的深度,如此,阴影量则代表在桌子的该特定位置处的深度。在该例中,淡的阴影可以表示近的对象,而暗的阴影可以表示远的对象。对于该桌子的例子,最近的边可以被淡淡地打上阴影,该阴影渐渐变黑直到达到最远的边。
对象内的深度变化可以是线性的或非线性的,并且可以随着时间、对象位置或运动或这些因素的任意组合而变换。
对象内的深度变化可以是斜坡的形式。线性斜坡具有起点(A)和终点(B)。点A和B处的颜色被定义。从点A到点B的斜率被应用在垂线上。
径向斜坡(Radial Ramp)定义了一个与线性斜坡相似的斜坡,尽管它使用了从中点(A)到半径(B)的距离。例如,该径向深度可以表示为x,y,r,d1,d2,fn其中x和y是半径中点的坐标,d1是该中点处的深度,d2是半径处的深度,fn是描述深度怎样从d1变化到d2的函数,例如线性、二次函数等等。
Radial Ramp的一个简单扩展是逐渐缩减外缘,或允许可变尺寸的中点。
线性扩展(Linear Extension)是与垂线的距离相对的与线段的距离。在该例中,线段和“外部”的颜色已被定义。沿着该线段的颜色被定义,且该颜色逐渐变成“外部”的颜色。
许多斜坡可被容易地编码。斜坡也可以基于更多的复杂的曲线、方程式、可变的透明度等等。
在另一个例子中,对象可以经过一段帧后从图像的前面移动到后面。操作者可以在第一个帧内为该对象指定一个深度,并且在最后一个或随后的场景中指定该对象的深度。然后,计算机可以用线性或其它预定的方式在连续的帧内插入该对象的深度。该过程也可以是完全自动化的,其中计算机根据对象随时间移动时尺寸的变化来指定对象深度的变化。
一旦对象被指定一个特定深度,则当该对象在处于连续帧上的图像内移动时,可以手动地、自动地或半自动地跟踪该对象。例如,如果对象正在随时间通过图像运动或移动,我们可以用该对象的向量表示来监控该运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监控随时间变化的向量大小并且确定该对象正在变大或变小。一般来说,如果该对象正在变大,那么它大概正在靠近观察者,反之亦然。在许多情况下,该对象会是特定层上的唯一对象。
操作者也可以使用由另一个操作者提出的深度定义,该另一个操作者既可以与该操作者工作在相同的序列上,又可以工作于来自现有相似场景的变换。
为了产生更写实样子的3D图像,有时需要利用比简单的斜坡或线性变化更为复杂的深度定义。这对具有许多深度变化的复杂内部结构的对象,例如,树来说尤其理想。这些对象的深度图可以通过对该对象添加一幅纹理凸起图来产生。例如,如果我们假定有一颗树,我们可以首先给这颗树指定一个深度。然后,加入一幅纹理凸起图给树上的每一片树叶其自己的特有深度。这样的纹理图被发觉对本发明有利,因为它们对相对简单的对象添加了详细信息。
然而,为了得到像树上的叶片或其它复杂的对象的精细细节,该方法并不是较佳的,因为如果树等等在风中移动或者照相角度一帧帧地变化时,该方法会更复杂。一个较佳的方法是使用原始对象的亮度(或者黑白成分)来创建必要的凸起图。一般地,较靠近观察者的对象的成分会比较亮,而远离观察者的会比较暗。因此,通过对近的成分指定亮的亮度值并对远的成分指定暗的亮度,可以自动地创建一幅凸起图。该技术的好处在于可以利用对象本身来创建其自己的凸起图并且可以自动跟踪对象在帧之间的任何移动。对象的其它属性也可以被用来创建凸起图,这些属性包括但不限于色度、饱和度、颜色分组、反射、阴影、聚焦、锐度等等。
最好对从对象属性获得的凸起图的值进行标度缩放,从而使该对象内的深度变化范围符合全部图像的总的深度范围。
每层和每个对象都被指定一个标识符,且每个对象进一步被指定一个深度特性。因此,该对象定义的通用格式为<层标识符><对象标识符><深度特性>其中每个标识符都可以是任何字符标识符且深度特性如前面所揭示。值得注意的是,深度特性可以包括该对象的深度的字符表示。
本发明揭示了在基于图像存储和传输协议的现有层上附加一个深度特性标识符的过程,该现有层可能已经用其它手段识别图像内的对象。
在最简单的实施中,该层标识符可被用作对象深度的直接或参考的基准。
仅为了举例目的,假定有一个包含4层的2D图像,每层包含一个单独对象。这些层可以编号为1到4并且以该顺序排列,从而当图像以立体显示时,第1层上的对象最接近观察者,第2层上的对象在第1层上的对象之后,依此类推使第4层上的对象离观察者最远。该顺序是反过来的,即第4层可包含离观察者最近的对象且第1层包含离观察者最远的图像,或者可应用非顺序的深度或非线性的表示,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把层编号指定为深度值的技术适合相对简单的图像,其对象、层和相对深度的数量不随着图像的持续时间而变化。
然而,该实施例的缺点在于,如果在2D序列期间引进或移除额外层,则图像的总深度会在场景之间变化。因此,对象定义的通用格式通过分隔与对象深度和层有关的标识符来克服该限制。横移每个层仅为了说明的目的,假定该2D图像由若干存在于独立层上的对象组成。也假定该2D图像将被变换为3D图像并被显示在立体显示器上,该显示器需要分开的左眼和右眼图像。这些层被排序从而使该图像被变换为立体图像时,第1层上的对象看上去离观察者最近,第n层上的对象离观察者最远。
仅为了说明的的目的,同样假定对象深度等于层编号、或是层编号的函数。也假定最近的对象,即第1层,在立体观察设备上具有零视差,以致于对象出现在该显示设备的表面上,并且所有在顺序的层上的其它对象将出现在连续的对象之后。
为了产生左眼图像序列,复制该2D图像的第1层。然后复制第2层并将其置于第1层下面,具有向左的横向偏移。横向偏移量被确定以产生审美上合意的立体效果或者符合一些已被认可的标准、常规或指令。以同样的方式复制随后的层,每个的横向偏移都与先前层相同或者随着每一层的增加而增加。横向偏移量将确定该对象离观察者的距离。该对象标识指示将偏移的对象,该指定的深度指示应偏移多少。
为了产生右眼图像序列,复制该2D图像的第1层。然后复制第2层并将其置于第1层下面,具有向右的横向偏移。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该横向偏移等于并反向于在左眼中使用的横向偏移。例如,如果第2层被左移-2mm,则对于右眼可以使用+2mm的偏移。可以理解,偏移的度量单位涉及表现该2D图像的媒质并且可能包括、尽管不限于像素、图像大小比例、屏幕大小比例等等。
然后从这些独立的层创建出合成的图像以形成独立的左移和右眼图像,它们最终被视作立体象对。这已在图3中说明。
在前面的说明中,作为复制的替代,原始的分层图像可被用来创建一个单眼视图。也就是说,该原始图像可能成为右眼图像,而该左眼图像可以通过移动各自的层而被创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技术可以应用于一连串的图像,而为了说明的目的仅仅说明了一个2D图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理解,该原始2D图像中的对象可以用除可视图像外的例如基于对象的表示的向量来描述。本发明的一个特定目的在于,它能应用于构成层的所有图像格式。这包括、但不限于,卡通、基于图像的向量(即Macromedia Flash)、MPEG编码的图像(尤其是MPEG 4和MPEG 7格式的图像)以及基于图像的字画面。
现在参考图4,它示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从分层的信源接收到图像之后,该系统选择源材料的第一层。可以理解,虽然对象可位于一个独立的层上,但在一些情况下,多个对象可位于同一层上。例如,一个只充当背景的层可能实际具有若干位于该层上的对象。因此,该层被分析以确定当前是否有若干对象处于该层上。
如果该层确实具有多个对象,则需要确定该层上的每个对象是否会与该层上的每个其它对象显示出相同的深度。如果希望至少一个该层上的对象以不同于同一层上的另一个对象的深度出现,则应为该对象创建一个新的层。同样地,如果一个层上的多个对象每个都以不同的深度出现,则应为每个深度创建一个层。通过这种方式,一个层将只包含一个对象、或者多个以相同深度出现的对象。
一旦确定了具有单独对象的层、或具有多个以相同深度出现的对象的层,便需要对那些对象指定深度。该深度可由操作者手动地指定,或者由一些其它手段譬如预定义的一组规则的指定。一旦层上的对象被指定深度特性,然后就需要改变该对象和/或层来创建立体图像。
该立体图像既包括左眼图像又包括右眼图像。该系统可以先按照深度特性的函数通过横向移动该层来常规地创建该左眼图像。另一方面,对于该图像的电子形式,横向移动该层上的对象可能会较简单。例如,假定有一个电子形式,譬如Flash,则该对象可以通过调节与该对象有关的标记而被移动。也就是说,对象标记之一可以是x,y坐标。该系统可被配置以把这些x,y坐标按照对象深度特性的函数而改变,从而横向移动该对象。通过横向地移动该对象和/或层,可以创建该左眼图像。
为了创建该右眼图像而创建一个新的层,即在执行任何为创建该左眼图像的横向偏移之前的该原始对象和/或层接着被以与创建该左眼图像相反的方向横向移动。例如,如果左眼的对象被向左横移2毫米,则对右眼来说同样的对象将被向右横移2毫米。通过这种方式创建右眼图像。一旦层上对象的左眼和右眼图像被创建,该系统接着选择图像的下一层并且遵循同样的过程。显而易见,该系统同样可以选择最后一层进行最先处理而不选择第一层。
一旦每层如上被处理,然后就需要组合各层以形成该左眼和右眼图像。然后,这些经组合的层可以由观察者在合适的显示器上观察到。
可以设想该分析过程将被确定,并且数据在传输前被嵌入该原始2D图像。该数据包括该显示系统需要的信息以产生立体图像。通过这种方式,该原始图像可以以2D或3D的形式被发送或观察到。也就是说,标准显示系统能接收并处理该原始2D图像,并且3D显示器也能接收同样的传输并显示立体图像。嵌入在该2D图像内的附加数据可以主要是数据文件,它包含移动每个对象和/或层所需的数据或者也可以实际上是与每个对象有关的附加标记。
在一些应用中,对象的轻微的横向移动会产生具有扁平和“纸板切断”外观的对象。该外观在一些应用中可被接受,譬如动画和卡通人物。然而,在一些应用中,较佳方式是通过使用前面揭示的扩展的技术以及横向移动来进一步处理该图像和对象。也就是说,该对象和/或层不仅按照该对象指定的深度特性的函数被横向移动,也通过使用PCT/AU96/00820中揭示的技术被扩展。
从更实际的方面来说,假定有一个由四层组成的Flash动画文件,如图1所示的层1、层2、层3和层4。该操作者可以把该文件加载到Macaromedia Flash软件中。如图2所示的对象存在于各层上。在较佳的实施例中,操作者会用鼠标点击每个对象,例如层1上的“人”。该软件会接着打开一个菜单,它使操作者能为该对象选择一个深度特性。该菜单会包括像距观察者的绝对或相对深度以及复杂深度这样的简单选项。例如,该菜单可包括对象类型“人”的一幅预定的凸起图,它与操作者选定的深度一起被应用于该对象。在选择了深度特性之后,该软件会创建一个新层,该例中为层5,并且以必要的横移和扩展把该“人”复制到这个新层上。原始层1也被改变以具有该必要的横移和扩展。该过程对每层上的每个对象重复,并且导致附加层6,7和8被创建。然后,举例来说,层1到4会被合成以形成该左眼图像而层5到8被合成以形成该右眼图像。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可用的Macromedia Flash软件不支持给对象指定深度特性的功能,该功能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被提出。
如果每个对象已被指定一个独立的层,且简单的横移将被应用时,该过程可以被自动化。例如,操作者可以为层1上的对象和层n上的对象指定深度。然后,操作者将描述该深度在第一层和第n层之间的改变方法。该方法将包括、尽管不限于,线性的、对数的、指数的等等。该软件将接着自动地创建该新层并且对原始层上已有的对象作出必要的修改。
值得注意的是,既可以使用手动处理,也可以使用自动处理。例如,可以对层1到4使用自动处理,对层5使用手动处理,对层6到n使用自动处理。编码和压缩在一些情况下,对象深度的分配中可能有显著的冗余。例如,如果对象出现在同样的x,y坐标处并且在随后的图像帧内有相同的深度,则只需记录或发送对象第一次出现时的信息。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熟悉对这种性质的数据进行编码和压缩的技术。可选的实施例可以理解,该横向移动技术只能被用于各所处层上的对象已被充分描述的情况下。当不是这种情况时,譬如2D图像并非原始以分层的形式存在,则可以应用前面揭示的扩展技术来创建立体图像。在这点上可注意到,简单的剪切和粘贴一个对象并非商业上可接受的,因此需要某扩展技术。另一方面,用图像分割技术可以把非分层的2D信源变换成分层的信源。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发明则是适用的。
通过简单地横移对象,产生的3D图像可能包含看上去具有扁平或“纸板切断”特性的对象。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会使该3D图像看上去扁平并且不真实。然而,对于一些实施例这会是较佳的。譬如,卡通就能产生良好的结果。虽然可以创建3D效果,这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不是最优的。因此,如果期望使对象具体化,则这些对象和/或层会通过应用本申请已揭示的扩展技术进一步被处理,从而加强该3D效果。例如,对象可能具有结合横移和深度斜坡的深度特性。因此,该产生的对象会像本发明揭示的那样被横移,并且像PCT/AU96/00820中揭示的那样被扩展。
当对象确实以分层的形式存在,并且已部分或全部的被描述,则不需要该扩展技术来标识并勾画出对象,因为这已被进行。然而,仍然需要深度特性的分配。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了解,不依靠左眼和右眼图像作为其操作基础的立体显示器已出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已描述的技术可以被已有的和将来的显示技术所使用。
例如,需要2D图像和相关的深度图的显示器已出现。在该情况下,可以通过把前述的深度特性识别器应用于每个对象,从而把每个对象的2D图像变换成一幅深度图。
然后,各独立的层被重叠以形成一幅图,它表示该相关2D图像的深度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过程既可以先于显示该立体图被应用或可以实时地被应用。
此外,已出现另一种显示器类型,它需要比简单的一个立体对更多的图像。例如,Phillps公司制造的自动立体的LCD显示器需要7或9幅离散的图,其中每对邻近的图像对由一个立体对构成。可以理解,也可以使用上述的横移技术来创建多个适用于该显示器的立体对。例如,为了创建适用于需要7幅图的自动立体显示器的图像序列,该原始2D图像将被用于中间的图4,并且通过连续的向左横向偏移得到图1到3。图5到7通过连续的向右横向偏移而形成。
正如我们在前揭示的,深度特性可被包括在原始2D图像的定义内,从而创建一个兼容2D的3D图像。当给出该数据的小的尺寸后,2D的兼容性可由最小的开销获得。
我们也在前揭示了该深度特性可被包括在原始2D图像内或分别地被存储或发送。
虽然本发明已揭示一种变换来自分层信源的2D图像的系统,可以理解,凡是对熟练的技术人员所作的明显修改和变化都被认为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从分层的信源为立体显示产生左眼和右眼图像的方法,该分层的信源包括至少一个层以及在所述至少一个层上的至少一个对象,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定义每个对象或层的深度特性,并且按照每层的深度特性的函数在横向上分别使每个对象或层移动一个确定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多个所述对象的至少一个所述层被分割成附加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附加层是为每个所述对象创建的。
4.如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对象被扩展来加强该立体的图像。
5.如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与每个所述对象相关的标记包括所述对象的深度特性。
6.如上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对象和层被指定一个标识符和/或一个深度特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象标识可以被定义为<层标识符><对象标识符><深度特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标识符都是字符标识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标识符是所述深度特性的基准。
10.一种发送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产生的立体图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对象或层的深度特性被嵌入在所述分层的信源内。
11.一种从分层的信源为立体显示产生左眼和右眼图像的方法,该分层的信源包括至少一个层以及在所述至少一个层上的至少一个对象,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复制每个所述层来创建所述左眼和右眼图像;定义每个对象或层的深度特性,并且按照每层的深度特性的函数在横向上分别使每个对象或层移动一个确定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眼和右眼图像的所述移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全文摘要
一种从分层的信源为立体显示产生左眼和右眼图像的方法,该分层的信源包括至少一个层,以及在至少一个层上的一个对象,包括下列步骤定义每个对象或层的深度特性;用横向上的一个确定量作为每层的深度特性分别移动每个对象或层。
文档编号G06T17/40GK1462416SQ01816078
公开日2003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4日
发明者P·V·哈曼 申请人:动态数字视距研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