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以多种模式操作的笔记型电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514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以多种模式操作的笔记型电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笔记型电脑,特别是一种能以多种模式操作的笔记型电脑。
背景技术
:我们生活的世界已迈入一个资讯蓬勃发展的新纪元,各种由电脑科技所衍生的电子产品及移动通讯的发展极为迅速,不仅缩短了人们在时间及空间上的距离,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系而不可分离。随着当前各类资讯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尤其是笔记型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笔记型电脑的使用要求亦相对地提高,不可讳言,未来的笔记型电脑能否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的全方位服务,俨然已成为评价各国资讯产品制造技术是否领先他国的重要指标之一。个人电脑系统(PersonalComputer)于一开始被推出时,由于其体积及重量较大,一般而言,乃被放摆置于固定位置,如桌子上,以便于操作。故被称为桌上型电脑(desktopcomputer),其通常包括荧幕、主机及至少一为键盘或滑鼠的输入装置。尔后,由于科技的进步,个人电脑系统得以微型化,使得各种可携式电脑(portablecomputer)因应社会的需求而隆重问世。早期可携式电脑(portablecomputer)其重量并不轻,大约7~14公斤,而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则大约在4~7公斤,至于目前市面上的流通的笔记型电脑(notebookcomputer)则令重达约1~4公斤左右。顾名思义,笔记型电脑系可如同一本笔记本可被阖盖或翻开,以利于携带及操作,其包括显示屏幕及主机,并于显示屏幕与主机之间设有至少一通讯线;此外,于显示屏幕与主机之间系藉由至少一枢轴枢接。平时不使用时,显示屏幕的视窗系覆盖于主机上;使用时,仅需藉由枢轴将显示屏幕翻转至适当的位置及角度后,使用者即可藉由设置于主机上的键盘将资讯输入主机,主机可利用通讯线将资讯传输至显示屏幕,并由显示屏幕的视窗显现出资讯的相关内容。笔记型电脑研发的机体,无论在重量或体积上,除了不断朝向轻、薄、短、小为其设计宗旨外,亦不断朝向全方位设计为研发目标(all-in-one),故全方位机种已成为目前可携式电脑的泛称。观察现今资讯市场,其销售竞争的激烈程度实不可言喻,对于笔记型电脑在资讯市场上充斥着无数厂牌的情形来看,对于各电脑公司而言,实已在销售上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无异增加了许多选择的机会。因此,如何令一般消费者以合理价格即能购得一台拥有人性化、多功能的全方位笔记型电脑,将是各家电脑制造大厂是否能自竞争激烈的资讯市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性化、多功能、全方位、使用方便、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能以多种模式操作的笔记型电脑。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机、显示屏幕、键盘模组、设置于主机与显示屏幕之间的枢接组件及嵌设于主机底面的脚架模组;主机操控面远邻显示器一侧凹设收纳键盘模组的第二容置槽;主机操控面相邻显示屏幕一侧凹设第一容置槽;枢接组件包括容置于主机操控面第一容置槽内两侧分别设有与显示屏幕及主机枢接的第一、二枢轴的枢接板;脚架模组包括嵌设于主机的固定座及一端与固定座枢接以可活动的支架;支架远离固定座端与主机间可形成支撑夹角。其中收纳于主机操控面第二容置内键盘模组上设有无线发射元件;第一容置槽内设有与键盘模组上无线发射元件相对应并接收讯号的无线接受元件。枢接板设有槽孔;主机操控面第一容置槽内设有对应于枢接板的卡固结构;卡固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卡制元件及设置于两卡制元件之间的脱离元件;两卡制元件外侧端分别设有凸露出第一容置槽并卡制住枢接板两侧边缘的卡勾,藉以将枢接板固定于第一容置槽内,卡勾端面与第一容置槽内缘之间分别设有使两卡制元件朝脱离元件方向的弹性元件;脱离元件设有对应于枢接板上槽孔并向上凸露于枢接板槽孔外的脱离把。两卡制元件相对内侧端分别设有斜面,其上分别开设数个设有藉以将卡制元件横向滑动锁固于第一容置槽底面螺丝的横向长槽孔;脱离元件开设数个设有藉以将脱离元件纵向滑动锁固于第一容置槽底面螺丝的纵向长槽孔,脱离元件对应于两卡制元件相对内侧端的斜面位置的两侧端设有与两卡制元件斜面相配合抵靠的斜面。脚架模组嵌设于主机底面的固定座底部设有底枢接部,其顶部设有两纵向滑槽及左、右滑块;支架邻近中央设有枢接部,其一端设有沿固定座上两纵向滑槽滑移定位的滑柱;固定座顶部组设有外露于其顶缘带动其上左、右滑块卡制/释放支架顶端的的活动键;固定座底枢接部与支架邻近中间处枢接部之间枢设借以支撑的支撑杆;固定座底枢接部与支撑杆之间组设有扭转弹簧。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机、显示屏幕、键盘模组、设置于主机与显示屏幕之间的枢接组件及嵌设于主机底面的脚架模组;主机操控面远邻显示器一侧凹设收纳键盘模组的第二容置槽;主机操控面相邻显示屏幕一侧凹设第一容置槽;枢接组件包括容置于主机操控面第一容置槽内两侧分别设有与显示屏幕及主机枢接的第一、二枢轴的枢接板;脚架模组包括嵌设于主机的固定座及一端与固定座枢接以可活动的支架;支架远离固定座端与主机间可形成支撑夹角。使用时,可将本实用新型摆置于桌面上,并令显示屏幕以枢接板第一枢轴作为轴心旋转,直到显示屏幕被移至适当位置及角度后,使用者即可藉由键盘模组将资讯输入主机,并由主机将资讯传输至显示屏幕,并由显示屏幕的视窗显现出资讯的相关内容,以形成第一种操作模式;使用者若欲提高显示屏幕的观看高度,则令枢接板以第二枢轴为轴心作远离第一容置槽方向转动,直到枢接板被移至适当位置及角度,再令显示屏幕以枢接板第一枢轴为轴心相对枢接板旋转,直到显示屏幕被移至适当位置及角度,以使显示屏幕与主机间可保持一段距离,令显示屏幕处于最佳的视线高度及范围内,以形成第二种操作模式;使用者若觉得键盘模组安装于主机上而与显示屏幕太靠近,以至于令人觉得操作不便时,系可将键盘模组自主机第二容置槽内取下,以将键盘模组摆置于桌面上适宜操控位置处,以形成第三种操作模式;使用者若觉得显示屏幕的观看高度仍然不够,令与嵌设于主机底面的脚架模组固定座枢接的支架与主机间形成支撑夹角,藉主机及支架的共同支撑将本实用新型立设于桌面上;嗣令显示屏幕以枢接板第一枢轴作为轴心旋转,直到显示屏幕被移至适当位置及角度后,即可令显示屏幕处于最佳的注视范围与高度内,以形成第四种操作模式。不仅人性化、多功能、全方位、使用方便,而且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立体图(第一种操作模式)。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第二种操作模式)。图3、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第三种操作模式)。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第四种操作模式)。图5、为本实用新型枢接组件结构示意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脚架模组结构示意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机1、显示屏幕2、键盘模组3、枢接组件4及脚架模组7。如图2所示,主机1操控面相邻显示屏幕2的一侧凹设第一容置槽11,主机1操控面远离显示屏幕2的一侧凹设第二容置槽12。键盘模组3可被收纳于主机1第二容置槽12内或自第二容置槽12内取下。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枢接组件4包括容置于主机1操控面第一容置槽11内的枢接板5及卡固结构8。枢接板5两侧分别设有与显示屏幕2及主机1枢接的第一、二枢轴51、52,并设有槽孔53。如图1、图2、图5所示,卡固结构8系设置于主机1操控面第一容置槽11内并对应于枢接板5的位置上,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卡制元件81及设置于两卡制元件81之间的脱离元件82。两卡制元件81外侧端分别设有凸露出第一容置槽11并卡制住枢接板5两侧边缘的卡勾811,藉以将枢接板5固定于第一容置槽11内,卡勾811端面与第一容置槽11内缘之间分别设有两端分别抵靠于卡勾811端面与第一容置槽11内缘上的弹性元件812,藉由两弹性元件812使两卡制元件81朝脱离元件82方向;两卡制元件81相对内侧端分别设有斜面813;两卡制元件81上分别设有数个横向长槽孔814,横向长槽孔814上设有藉以将卡制元件81横向滑动锁固于第一容置槽11底面的螺丝。脱离元件82设有对应于枢接板5上槽孔53并向上凸露于枢接板5槽孔53外的脱离把821,并设有数个纵向长槽孔822,纵向长槽孔822上设有藉以将脱离元件82纵向滑动锁固于第一容置槽11底面的螺丝;脱离元件82对应于两卡制元件81相对内侧端的斜面813位置的两侧端设有与两卡制元件81斜面813相配合抵靠的斜面822。当扳动脱离元件82移动时,可藉由其斜面822抵推两卡制元件81的斜面813,以使两卡制元件81克服两卡制元件81卡勾811端弹性元件812的弹力,使各卡制元件81的卡勾811脱离对枢接板5的卡制,如此,即可将枢接板5、显示屏幕2向上提起,并进行任意调整显示屏幕的位置及高度。当释放施加于脱离元件82的作用力时,两卡制元件82在其卡勾811端弹性元件812弹力作用下朝脱离元件82方向移动,并将卡勾811及脱离元件82共同回复至原来所在的位置。如图3、图4、图6所示,脚架模组7可有多种设计,其包括嵌设于主机1底面并于底部设有底枢接部77的固定座72、与固定座72枢接以可活动并设有枢接部75的支架71、组设于固定座72顶部并在弹性体78作用下外露于固定座72顶缘的活动键73、枢设并支撑于固定座72底枢接部77与支架71邻近中间处枢接部75之间的支撑杆74、组设于固定座72底枢接部77与支撑杆74之间的扭转弹簧76。固定座72顶部设有两纵向滑槽721及受滑动键73带动卡制/释放支架71顶端的左、右滑块。支架71的一端设有沿固定座72上纵向滑槽721滑移定位的滑柱79,其远离固定座72端与主机1间可形成支撑夹角。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各种使用或操作模式,以将笔记型电脑变化成桌上型电脑的巧思。第一种操作模式如图1所示,将本实用新型摆置于桌面上,并令显示屏幕2以枢接板5第一枢轴51作为轴心旋转,直到显示屏幕2被移至适当位置及角度后,使用者即可藉由键盘模组3将资讯输入主机1,并由主机1将资讯传输至显示屏幕2,并由显示屏幕2的视窗显现出资讯的相关内容。第二种操作模式如图1、图2所示,于第一种操作模式下,使用者若欲提高显示屏幕2的观看高度,则令枢接板5以第二枢轴52为轴心作远离第一容置槽11方向转动,直到枢接板5被移至适当位置及角度,再令显示屏幕2以枢接板5第一枢轴51为轴心相对枢接板5旋转,直到显示屏幕2被移至适当位置及角度。依循以上步骤调整后,显示屏幕2与主机1间可保持一段距离,令显示屏幕2处于最佳的视线高度及范围内。第三种操作模式如图2所示,于第一、二种操作模式下,使用者若觉得键盘模组3安装于主机1上而与显示屏幕2太靠近,以至于令人觉得操作不便时,系可将键盘模组3自主机1第二容置槽12内取下,以将键盘模组3摆置于桌面上适宜操控位置处。第四种操作模式如图3、图4、图6所示,于第三种操作模式下,使用者若觉得显示屏幕2的观看高度仍然不够。便可往前拉动滑动键73,带动设置于固定座72内左、右滑动块朝两侧移动以解除对支架71的卡制状态,支架71在受扭转弹簧76向外撑抵的支撑杆74作用下,其一端滑柱79沿固定座72上纵向滑槽721向下滑移并定位,以形成稳定支撑角度,如此,即可令本实用新型形成更佳的显示角度及操作模式。即可令与嵌设于主机1底面的脚架模组7固定座72枢接的支架71与主机1间形成适当夹角,藉主机1及支架71的共同支撑将本实用新型立设于桌面上;嗣令显示屏幕2以枢接板5第一枢轴51作为轴心旋转,直到显示屏幕2被移至适当位置及角度后,即可令显示屏幕2处于最佳的注视范围与高度内。如图2所示,由于键盘模组3可自主机1的第一容置槽11被取下以摆置于适宜操控的位置处,因此,键盘模组3上可设有无线发射元件,而在第二容置槽12内设有与键盘模组3上无线发射元件相对应的无线接受元件,以使键盘模组3与主机1之间藉由无线发射元件及无线接收元件达到资讯相互联系的效果。权利要求1.一种能以多种模式操作的笔记型电脑,它包括主机、显示屏幕及键盘模组;主机操控面远邻显示器一侧凹设收纳键盘模组的第二容置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机与显示屏幕之间设有枢接组件;主机底面嵌设有脚架模组;主机操控面相邻显示屏幕一侧凹设第一容置槽;枢接组件包括容置于主机操控面第一容置槽内两侧分别设有与显示屏幕及主机枢接的第一、二枢轴的枢接板;脚架模组包括嵌设于主机的固定座及一端与固定座枢接以可活动的支架;支架远离固定座端与主机间可形成支撑夹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以多种模式操作的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纳于主机操控面第二容置内键盘模组上设有无线发射元件;第一容置槽内设有与键盘模组上无线发射元件相对应并接收讯号的无线接受元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以多种模式操作的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枢接板设有槽孔;主机操控面第一容置槽内设有对应于枢接板的卡固结构;卡固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卡制元件及设置于两卡制元件之间的脱离元件;两卡制元件外侧端分别设有凸露出第一容置槽并卡制住枢接板两侧边缘的卡勾,藉以将枢接板固定于第一容置槽内,卡勾端面与第一容置槽内缘之间分别设有使两卡制元件朝脱离元件方向的弹性元件;脱离元件设有对应于枢接板上槽孔并向上凸露于枢接板槽孔外的脱离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以多种模式操作的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卡制元件相对内侧端分别设有斜面,其上分别开设数个设有藉以将卡制元件横向滑动锁固于第一容置槽底面螺丝的横向长槽孔;脱离元件开设数个设有藉以将脱离元件纵向滑动锁固于第一容置槽底面螺丝的纵向长槽孔,脱离元件对应于两卡制元件相对内侧端的斜面位置的两侧端设有与两卡制元件斜面相配合抵靠的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以多种模式操作的笔记型电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脚架模组嵌设于主机底面的固定座底部设有底枢接部,其顶部设有两纵向滑槽及左、右滑块;支架邻近中央设有枢接部,其一端设有沿固定座上两纵向滑槽滑移定位的滑柱;固定座顶部组设有外露于其顶缘带动其上左、右滑块卡制/释放支架顶端的的活动键;固定座底枢接部与支架邻近中间处枢接部之间枢设借以支撑的支撑杆;固定座底枢接部与支撑杆之间组设有扭转弹簧。专利摘要一种能以多种模式操作的笔记型电脑。为提供一种人性化、多功能、全方位、使用方便、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笔记型电脑,提出本实用新型,它包括主机、显示屏幕、键盘模组、设置于主机与显示屏幕之间的枢接组件及嵌设于主机底面的脚架模组;主机操控面远邻显示器一侧凹设收纳键盘模组的第二容置槽;主机操控面相邻显示屏幕一侧凹设第一容置槽;枢接组件包括容置于主机操控面第一容置槽内两侧分别设有与显示屏幕及主机枢接的第一、二枢轴的枢接板;脚架模组包括嵌设于主机的固定座及一端与固定座枢接以可活动的支架;支架远离固定座端与主机间可形成支撑夹角。文档编号G06F15/02GK2629128SQ0326126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申请日期2003年5月20日优先权日2003年5月20日发明者王士旋,林毓麒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