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初值设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设备初值设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设定电子设备初值用的装置,该装置具有一存储诸如时间数据或其它信息用的RAM、一存储各种函数运算过程程序的ROM和由作逻辑运算用的CPU组成的LSI。
迄今,有各种防止电子设备因外部干扰噪音而引起误操作的防范措施可以适用于一般采用C-MOS LSI的电子设备即,为了吸收电源所产生的浪涌噪音,在电源电池上接上一排大电容;为了吸收干扰噪音,对上述LSI上各输入/输出端子与电源之间的位置进行调节,并在所述输入/输出端子与电源之间加了电容元件。
电源接通时,为使采用由ROM、RAM和CPU构成的LSI的电子设备投入运行,在正常情况下需要设定初值。举例说,在电子时计初值的设定操作中,存储在RAM中各种函数的数据的初始值是这样预置的先设定存储着各种函数运算过程程序的中的初值,办法是存储计数值之类的初值设定装置的操作。因此一般电子设备具有这样的缺点,即在正常操作过程中,当上述初值设定装置是在干扰噪音下而工作时会引起全清除(all clear)的误操作。此外,鉴于在现有技术所采用的上述防范措施的情况下只是减少了干扰噪音所产生的电源噪音,因而这些防范措施不能有效地起作用。
现在谈谈在电源发生变化时接通电源清除电路周知的工作情况,作为说明所述干扰噪音的一个例子。图2是电源接通清除电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该电路包括由PchTr 10组成的电阻器R,分别将PchTr 10的源极接到Vdd,栅极接到Vss,电阻器R还串联连接有电容器11,倒相器(INV)12则连接到所述C和R之间的中点“a”。图3是图2所示的电源接通清除电路上点“a”和“b”处的波形响应电源变化(以短划线表示)的时间图。图3中的点划线表示当电源发生变化时倒相器INV12阈部电压VTH(VTH=VDD/2)的变化情况。当电能被输入或发生变化时,串联连接的电容器C11与电阻R10之间的中点“a”处的波形因电容器的充电特性而变成微分波形,如图3中实线所示。由于INV12的VTH随电源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若“a”点处的输出小于VTH时,INV12就输出一个信号VDD给“b”点。“b”点处的这个信号产生了全清除的效果。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防止全清除误操作的初值设定系统。
本发明采用了一种用以区别初值设定装置应否工作的装置。因此在正常操作条件下若产生静电干扰噪音,初值设定装置不会被驱动因而可以预先避免全清除的误操作。
图1是说明本发明初值设定程序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2是电源接通清除电路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3是图2电路的时间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时间图;
图5是CPU6的外围设备详细方框图;以及图6是本发明逻辑运算的流程图。
下面参照实施例连同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内容。图1是说明本发明作为电子时针的一个实施例的方框图。图中,1表示振荡电路,它采用石英振荡器作为振荡源,2表示分频电路,它将振荡电路1的输出频率分频,编号3表示定时控制装置,它根据来自分频电路2的多项输出形成和产生使整个系统工作所需的定时时钟脉冲,编号4表示RAM,它对多个时间函数和时间数据进行计数并加以贮存,编号5表示ROM,它贮存要求对多个时间函数和数据的操作程序进行程控的指令,编号6表示CPU,供算术和逻辑运算之用,编号7表示I/O(输入/输出)端口,用以输入外部转换的输入信号和输出时间显示值,编号8表示传输数据用的总线,编号9表示系统清除装置,用以产生预置各装置初始状态的信号。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时间图。图5是详细表示图1中CPU 6部分的方框图。图6是图1中所示的CPU 6所执行的操作的流程图,上述流程图的指令则被编程并存储在ROM 5内。
图5中所示的图1CPU 6的外围设备包括计时装置13、交流标记存储装置14、用以在下一个交流输入之前进行计时的装置15、初值设定装置16、逻辑运算装置17,这些装置各自通过总线连接起来。
现在介绍如此构成的实施例的工作情况。图1中系统清除装置9的输出信号系作为交流输出表示在图4的时间图上。当产生交流输出时,交流标记存储装置14的数据经由总线18由逻辑运算装置17读出,并加以区别,看它是“0”或是“1”。当经区别的数据为“0”时,就将数据变为“1”,并再次通过总线18写入交流标记存储装置14。接着,逻辑运算装置17经由总线18读出在下一个交流输入之前进行计时的计时装置15的数据,将数据变为“0”,并再次写入在下一个交流输入之前进行计时的计时装置15。当经逻辑运算装置17区别的数据为“1”时,通过总线18将“0”数据写入交流标记存储装置14,且初值根据装置16的数据经由总线18在整个系统上加以设定。
图1中所示的定时控制装置3所形成的信号经由I/O端口7向系统给出开始操作(通常叫做“中断”)的指令。当上述中断为1Hz时,逻辑运算装置17读出交流标记存储装置14的数据,将其加以区别,看它是“0”或是“1”。在“0”的情况下,系统通常以1Hz的执行中断操作。在“1”的情况下,在下一个交流输入之前计时的计时装置15的数据经由总线18被读出,并由逻辑运算装置17加以区别,看看数据是否等于或大于预定的持续时间“n”。当如此区别的结果为“否定”时,则往在下一个交流输入之前的计时的计时装置15的数据加“1”,并经由总线18将“1”写入装置15。当区别的结果是“肯定”时,在下一个交流输入之前计时的计时装置15的数据和交标记存储装置14的数据作为“0”值经由总线18被写入相应的装置14和15。这之后,如此写入的值用计时装置13之类的中断执行进行操作,然后操作过程返回到“暂停”状态。
图6是执行上述控制操作的流程图,其中符号A至M表示流程图中各执行步骤。
当由于干扰噪音等而产生交流输入时或以1Hz时间间隔发生中断时,就执行本发明所采用的控制操作。当在中断等候状态(以下称之为“暂停”)下产生交流输出时,步骤A首先区别交流标记是否为“0”。当区别结果是“肯定”时,程序就转入步骤B。当区别结果是“否定”时,程序就转入步骤B。当区别结果是“否定”时,程序就转入步骤D。在步骤B,“1”值被写到交流标记上。在步骤C,“0”值被写到在下一个交流输入之前计时的计时装置15中,然后操作过程返回到“暂停”状态。在步骤D,“0”值被写到交流标记上,步骤E则执行初值设定的程序作业,最后操作过程返回到“暂停”状态。
此外,在“暂停”状态下,以1Hz计时输入中断,步骤F则区别是否处于中断状态。当结果是“肯定”时,程序就进行至步骤G。当结果是“否定”时,程序转到另一个操作程序。步骤G区别交流标记是否为“1”。当结果是“肯定”时,程序就进行至步骤H,当结果是“否定”时,程序就转到另一步骤-步骤L,步骤L执行常规的1Hz中断操作。步骤H区别在下一个交流输入之前计时的计时装置15的数据是否大于或等于“n”值。当结果是“肯定”时,程序就转入步骤I,当结果是“否定”时,程序转入步骤K。步骤I将在下一个交流输入之前计时的计时装置15的数据置为“0”,并把交流标记也置为“0”。步骤K往在下一个交流输入之前计时的计装置15的数据加“1”,步骤L则执行1Hz中断操作,然后程序返回到“暂停”状态。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当有静电干扰噪音进来时,系统清除电路因电源电压上的浪涌电压而开始工作。但若有交流输出产生,程序就被控制得使其不执行初值设定操作。因此本发明具有防止操作过程中全清除误操作的作用。
此外,本实施例适合含有1位“0”或“1”的交流标记,但也可以通过增加二进制位数来防止连续产生的交流输出引起的误操作。在图4中,在下一个交流输入之前计时的持续时间规定为2至3秒钟。但持续时间可象说明书中所述那样用“n”秒表示,还可以将其改为任何所希望的值。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设备用的初值设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系统清除系统,用以根据电源线电压电平的波动产生触发脉冲;计数装置,用以对所述系统清除装置连续产生的触发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计数;和初值设定装置,用以在所述计数装置计数得出的时间间隔小于预定的时间间隔时预置所述电子设备的初值状态。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初值设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计数装置包括所述触发脉冲的存储装置,和在产生所述触发脉冲之前预定时间过去之后重置所述存储装置内容的装置。
3.一种电子设备用的初值设定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系统清除装置,用以根据电源线电压电平的波动产生触发脉冲;计数装置,用以对所述系统清除装置连续产生的所述触发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计数,和初值设定系统,用以在预定时间间隔中有预定数目的所述触发脉冲输入时预置所述电子设备的初值。
专利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初值设定系统,具有根据电源电压的波动产生触发脉冲的系统清除装置、对系统清除装置连续产生的触发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计数用的计数装置和用以根据计数装置预置电子设备的初值的初值设定装置。根据本发明,可以防止因静电干扰噪音引起的全清除的误操作,办法是对触发脉冲时间间隔或触发脉冲数进行计数,并区别初值设定装置应否工作。
文档编号G06F1/28GK87108040SQ87108040
公开日1988年6月8日 申请日期1987年11月26日
发明者中林靖 申请人:精工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