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薄型计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3278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纤薄型计算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机,尤其是关于能够在厚度较窄的空间内安装多个计算机配件的纤薄型计算机。更进一步说就是关于即使在体积很小的计算机机身内部集约安装着多个计算机配件,各安装配件也都能够正确无误地进行运作的纤薄型计算机。
背景技术
狭义的计算机包括安装有中央处理装置(CPU)的主板、利用多种形态的储存媒体来储存或读取信息的光盘驱动器、向计算机提供电源的电力供给部、执行计算机扩展功能的声/显卡等多个扩展卡。而广义的计算机也可以被理解为是由显示器、键盘及打印机构成。只是,由于本发明中着重说明狭义的计算机构造及机能,因此下面所述计算机均指狭义的计算机。
计算机依靠其内部安装的多个配件来实现其计算、记忆、文字处理等多种功能,根据用户输入的命令,计算机在进行适当的运行之后就可以得到用户想要的结果。
另一方面,随着近来对计算机外观美感的追求,为了在狭窄的空间里紧凑地安装计算机,使得与原有计算机相比在体积及厚度上都有所缩小并且内部配件设置紧凑的纤薄型计算机越来越受欢迎。
但是,虽然纤薄型计算机具备上述优点,却也无法避免由上述优点所引发的缺点出现。例如,出现了用于散放计算机内部空间产生的高温热量的空间被缩小的缺点;出现了用于安装计算机配件的内部空间被缩小的问题。这些问题随着计算机处理速度的增加及储存容量的增加而日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人们为解决这些问题正在做着多种努力,但是都没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被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纤薄型计算机,即使在内部空间不足的纤薄型计算机的内部,也能够方便地安装多个计算机配件。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纤薄型计算机,让该纤薄型计算机狭窄的内部空间能够进行正常散热。
同时,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观更具美感的纤薄型计算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纤薄型计算机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计算机框架的六面体主机;被固定在上述主机的前侧,并且其截面为半月形状的前侧面板;将保护部分上述前侧面板的前侧保护部与保护上述主机上一个侧面的侧面保护部设置成一体的侧面面板。
以本发明另一目的为依据的纤薄型计算机还包括以下组成部分构成计算机框架的六面体主机;将保护上述主机前侧的前侧保护部与保护上述主机上一个侧面的侧面保护部设置成一体的侧面面板;被固定在上述侧面面板上,并且当计算机被放倒而采用卧式方式使用时,相对于底面起支撑作用的突出的螺丝钉。
利用上述计算机可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稳定性和功能,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外观美感。
利用本发明,即使是在内部空间狭小的纤薄型计算机中,也可以很容易地安装多个计算机配件,尤其能够提高纤薄型计算机内部狭窄空间的散热效率,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计算机在使用上的可靠性。
此外,由于提高了计算机的外观美感,所以使用者的满足感也被提高了,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改善能源的消耗率。


图1是本发明的纤薄型计算机的立体图;图2是以本发明为依据的计算机分解立体图;图3是主机的内部示意图;图4是为说明右侧面板组装状态而针对右侧面板的分解状态进行说明的图示;图5是图1中I-I′的截面图;图6是本发明中计算机的下方立体图;图7是底板的上方立体图;图8是图6中III-III′的截面图;图9是上述前面板的立体图;图10是图1中II-II′的截面图;图11是显示的是在主机上安装设备支撑托架时的形态;
图12是设备支撑托架的下方立体图;图13是说明在上述设备支撑托架上安装并固定多个机械的过程的示意图。
附图主要部分符号说明1纤薄型计算机 10主机20前面板30底侧面板40底板 50右侧机身60上侧面板 65左侧机身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如果提交的实施例未能囊括本发明的思想,那么了解本发明思想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在相同思想范围内,对本发明的构成要素进行增添、删除等多样的变更及修改。
图1是本发明的纤薄型计算机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纤薄型计算机1由在竖直方向呈六面体的主机(参照图2中的10)和分别保护上述主机10上6个面的多个面板组成。详细地说,由分别覆盖并保护上述主机10的上侧与下侧的上侧面板60和底侧面板30;保护上述主机左侧面的左侧机身65;保护右侧面的右侧机身50;设置在上述底侧面板30的下面,当竖直使用计算机时负责支撑计算机自身重量的底板40;保护计算机1前面的前面板20组成。上述右侧面板50保护了计算机前面的一部分和计算机的整个右面。并且,上述前面板20的截面形状呈半月形并向上下方向延伸。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计算机可以利用上述底板40进行立式使用,也可以将上述右侧面板50朝下进行卧式使用。
图2是以本发明为依据的计算机分解立体图。
如图2所示,图中显示了内部安装有多个计算机配件的主机10和保护上述主机周围的多个面板20、30、50、60、65。在上述底侧面板30的下面还可以安装底板40,底板可以根据计算机的使用状态另行安装。例如,当直立使用计算机时,就将上述底板安装在下侧以支撑计算机自身的重量。
图3显示的是主机10的内部结构。该图显示了主机内部安装有多个配件时的原状。如图3所示,主机包括以下组成部分安装在上述主机10内部前侧的设备支撑托架75;固定在主机10的安装板(参照图2的70)上、至少内部安装有CPU(中央处理装置)的主板11;插入上述主板11下侧多个狭槽中并被固定的多个辅助机板12;被固定在上述主机10内部上侧的电力供给部4。
上述设备支撑托架75可以固定主机10和其它的配件如ODD(光盘驱动器)和HDD(硬盘驱动器)。并且,上述设备支撑托架75是固定在上述主机10上的。在上述辅助机板12上,可以有选择性地插入声卡、显卡、电视信号接收卡、AP卡和真空荧光显示卡(VFDVacuumFluorescent display)等扩展使用计算机的多种卡。
另一方面,在上述主机10的内部会产生高热,特别是HDD和CPU,电力供给部4也产生很多热量。所以,为了将这些热量迅速地散放到外部就需要依靠强大的对流现象来散热。为此,在上述CPU的上侧面安装了CPU风扇3;在上述主机10的下面安装了向主机10内部吹入空气的系统风扇2;在上述电力供给部4的内部安装了电力风扇(参照图10的5)。有关上述风扇2、3、5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协调动作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下面首先说明一下本发明中计算机的安装状态。本发明的计算机可以根据安放场所的形状来选择立式使用或卧式使用。首先我们说明一下将计算机放倒的卧式使用。
图4是为说明右侧面板组装状态而针对右侧面板的分解状态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5是图1中I-I′的截面图。
如图4和图5所示,右侧面板50由以下两部分组成呈四角形状覆盖并保护着上述附着板70的右侧面保护部51;将上述右侧面保护部51的前端弯曲而形成的至少覆盖并保护着部分前面板20的前面保护部52。这样,由于上述右侧面板50可以同时覆盖并保护计算机1的前面部和右侧面部,因而不会形成任何直线或曲线之类的分界线,所以能够进一步增高使用者视觉上的美感。
另外,在上述右侧面板50的上下端部安装有多个面板安装引导片55,在与上述面板安装引导片55相对而设置的上侧面板60和底侧面板30上设有多个引导槽13。并且,在上述面板安装引导片55被插入引导槽13之后,再将其向后推动即完成了右侧面板50与上述主机10的组合安装。如图5所示,在将上述面板安装引导片55插入引导槽13之后将其向后推动,就能使上述面板安装引导片55的卡扣突起部58卡入到上述卡销15内。此时,上述卡扣突起部58和上述卡销15完全咬合,在不施加过大外力的情况下,可以维持稳定的固定状态。这样,按照上述面板安装引导片55和引导槽13指示的位置装入右侧面板50,再将右侧面板50从前向后推动,上述卡扣58与卡销15就都被对方给固定住了,从而将上述右侧面板50与主机10组合在一起。如果没有位置方面的制约,那么上述引导槽13也可以被设置在主机10的上下侧面的相应位置上。
另外,如图4所示,在采用卧式方式来使用计算机时,上述右侧面板50即接触底面,因而为了使上述右侧面板50在接触底面时不受损伤并且能够安全地支撑起计算机自身的重量,就在上述右侧面板50上插入了突出的螺丝钉56。上述突出的螺丝钉56是同时穿过右侧面板50的第1固定槽54和主机10的第2固定槽14的,这样上述突出的螺丝钉56就不仅可以通过与底面的接触来防止右侧面板50的损伤,还可以使右侧面板50相对于主机10的固定更加牢固。
上述突出的螺丝钉56的下侧形成了螺丝部,而上侧就形成了螺帽部57。在上述螺帽部57的中央部位有扳手槽,旋转突出的螺丝钉56就可以将其稳固地插入上述固定槽54、14的里面并固定住。此外,上述螺帽部57与普通螺丝钉不同,它的上端比较宽。正因为有了这种特性,螺帽部57在接触底面时才能够防止刮伤,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解计算机自身的重量。
而且,当上述突出的螺丝钉56被安装在上述右侧面板50上时,为了防止上述突出的螺丝钉56脱落并达到从外部看不到螺丝钉56的突出部分的美观效果,上述第1固定槽54的邻面呈一定程度的向下凹陷并形成了安装槽53。利用上述安装槽53也可以调节上述突出的螺丝钉56的紧固力。
参照图1中本发明计算机的正面立体图来说明上述突出的螺丝钉56的应用状态,即首先将右侧面板50朝下放置,这时分别插入并固定在上述右侧面板50四个角上的突出的螺丝钉56即与底面直接接触,从而支撑起计算机自身的重量。此时,由于上述右侧面板50本身并没有接触底面,所以在金属或塑料材质的右侧面板50上就不会出现刮痕,从而能够防止计算机的外观受损伤。在上述突出的螺丝钉56的上端设置有扳手槽,可以利用扳手将其旋转。
图6是本发明中计算机的下方立体图;图7是底板的上方立体图;图8是图6中III-III′的截面图。
下面参照图6至图8来说明一下采用立式方式使用计算机的状态。图中显示了上述底侧面板30和被固定设置在上述底侧面板30上的底板40。而且,上述底板40最好是只有在直立使用本发明的计算机时才使用的、可自由拆装的底板,此外还设有专门的拆装结构。
对上述拆装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即在上述底侧面板30的下面设置有凹槽32,在上述凹槽32的内部可以插进并固定底板40的一部分。详细地说就是,在上述底板40的左右两侧设置有与上述凹槽32共同起作用的专门的拆装结构。上述拆装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从底板40本体向外伸出一定长度,具有弹性并进行横向动作的弹性支撑架43;将上述弹性支撑架43的末端弯曲后形成的供使用者抓握从而进行动作的把手41;向把手设置方向的反方向延伸而设的延伸架44;设置在上述延伸44端部的卡扣46。并且,在上述凹槽32的内部还设有能够与上述卡扣46进行有选择性的咬合从而使底板整个与上述底侧面板30相结合的卡销31。同时,在上述把手41的末端还可以设置防止使用者在抓握把手时滑脱的突起部47。
下面详细说明上述底板40和底侧面板30的组合方式。
首先,当上述底板40被固定在底侧面板30上时,上述底板40和底侧面板30处在相对的位置上,这时只要推动上述底板40就可以了。另一方面,为了将上述底板40和底侧面板30放置到正确的位置上,在底板40的上侧面设置了与凹槽32的外形相应并且呈“ㄈ”形向外突出的插入引导片45。因此,依靠将上述插入引导片45对正凹槽32内部的动作,可以很容易地将底板40和底侧面板30放入相互对应的位置。结果,由于上述插入引导片45是一对设置在底板40左右两侧的,所以能够稳定地维持底板40的整体位置。
在将上述底板40和底侧面板30放入位置之后,将底板40插进凹槽32的内部。在插入的过程中,上述卡扣46虽然会发生轻度弹性变形,但在完全插入之后即可恢复原状。上述卡扣46最终恢复原状的位置就是卡扣46卡入卡销31的位置,如果上述卡扣46卡入上述卡销31,那么底板就可以相对于底侧面板30固定不动。
与此相反,为了解开上述底板40与底侧面板30的相对固定,很容易就会想到需要解开上述卡扣46与卡销31的咬合。为此,如果使用者在上述把手41上施加外力,上述弹性支撑架43即向进入方向发生变形,解除上述卡扣46和卡销31的咬合作用。在卡扣46与卡销31的咬合作用被解除的情况下,可以很容易地抽出底板40。图中虚线部分显示的是把手41和弹性支撑架43的变形动作。
虽然上述底板在底侧面板朝下采用立式方式使用计算机时是必要的,但当右侧面板朝下采用卧式方式使用计算机时就没有必要了,所以当采用卧式使用时,如上所述,很容易地将其摘除。
另一方面,设置在上述底板40两侧的多个进风口42是为了使吸入的空气通过底侧面板30直接并顺畅地进入到上述系统风扇2而设计的。不仅在底板40上,就是在底侧面板30上也有与上述进风口42并排的多个口,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并且,为了使通过上述进风口42吸入的空气不受上述底板40自身的妨碍,上述底板40被整体弯曲并折向下侧,这样,即使是在底板40中,进风口也处在较高的位置。
图9是上述前面板的立体图。
如图9所示,上述前面板20的截面大致呈半月形,并向上下方向延伸,使计算机的前面更加美观。另外,由于上述前面板20是使用者能够用肉眼进行直接观察的部分,所以增加外观上的美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上述前面板周边边缘的外侧被设计成能够投射出亮光的模样。
为了实现本发明中使前面板20的上端面能够投射出亮光的目的,本发明专门设计了以下构造设置于上述前面板20上侧端的板状透光板22;能够向上述透光板22射入亮光的发光二极管29;负责将上述透光板固定在上述前面板20上的固定结构。
在上述固定结构上,分别设置了用来支撑透光板22侧方的侧方引导槽23、用来引导后方的后方引导槽27和用来引导前方的前方引导槽26。同时,为了支撑上述发光二极管29,在发光二极管29的侧方设置了一对LED(发光二极管)侧面支撑肋291;在设置于发光二极管29上方的LED的上面也设置了支撑肋292。
下面进行更详细地说明。上述透光板22是利用透明材料制成的塑料板,它可以自由地将内部射出的光透射出来。对向上述透光板22射入及射出亮光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即在上述透光板22上与上述发光二极管29相邻的部分设置了入射面24,它负责从二极管上射入亮光。同时,在上述透光板22上,朝向上述前面板20的一面是使用者能够用肉眼观察到的部分,它起到了射出面的作用。这样,为了在透光板22上指定入射面24和射出面28,就在透光板22的另一面涂敷了反射薄膜25。如果很难在所有的面上都涂敷上反射薄膜25的话,那么也可以只在上述射出面28的反面涂敷上反射薄膜25。这是因为如果在上述射出面28的背面设置利用反射薄膜进行工作的反射面,就可以通过射出面28射出比较多的亮光。
以发光二极管29射出的光的光线轨迹为重点重新进行说明,即从透光板26的入射面24一侧射入的亮光在投射到上述透光板26的内部之后,在依靠上述反射板25进行反射的同时反射到透光板26的内部。并且,被反射出来的亮光通过射出面28射出,这样使用者就能够观察到了,以此来刺激使用者的审美感。此时,由于至少在使用者能够观察到亮光的射出面28的背面设置了反射薄膜,所以能够增加传达给使用者的光量。
如上所述,在透光板26的某一面上,最好是在透光板26的侧面上设置入射面24,在透光板26的朝向前方的一面上设置射出面28,利用在其背面涂敷反射薄膜的结构,就可以减少发光二极管投射到我们不需要的另一方向上的光量。这样就能够减少取得相同亮度所需的发光二极管29的数量。
图10是图1中II-II′的截面图。下面参照图10对本发明计算机的散热系统进行说明。在上述主机10的内部设置有三个冷却风扇,其中一个是安装在设置于产生高热的主板11内部的CPU上方的CPU风扇3;另一个是安装在电力供给部4内部的电力风扇5;还有一个是负责计算机内部整体空气循环及散热的系统风扇2。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系统风扇2的排气一侧是朝向设备支撑托架75的,它可以冷却上述设备支撑托架75上所设置的HDD76和ODD77等。最理想的情况是,上述系统风扇2的排气侧直接朝向HDD送风,这样就可以直接冷却HDD了。
与上述说明一样,计算机内部产生热量最多的地方是CPU、电力供给部、HDD、ODD,在这些地方都能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冷却上述各配件产生的热量,上述CPU依靠CPU风扇3强制送风所产生的空气流通来进行冷却;而上述电力供给部4就依靠电力风扇5来进行冷却;上述HDD76依靠上述系统风扇2来进行冷却。并且,为了将计算机内部其他部分所产生的热量散放出去,上述系统风扇2还从计算机1的外部向内部吸入空气,在使计算机内部整体被适当的冷却之后再排送到计算机的外部。详细的说明就是,通过上述系统风扇2被吸入内部的空气,依顺序先对设置在系统风扇2正前方的HDD76和ODD77进行冷却之后,吹向计算机内部设置了各个配件的所有场所,例如辅助机板12。并且通过将包含有各配件热量的空气排送到外部的方式,来对计算机的整体系统进行冷却。
图10中的各个箭头符号显示了空气在计算机内部的移动过程。
另一方面,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上述系统风扇2被设置在上述设备支撑托架75的邻近位置上,尤其要说明的是,上述系统风扇2所吹送的空气能够对固定在上述设备支撑托架75上的第1HDD76和第2HDD(参照图11的80)进行冷却。这样按顺序对上述HDD76、80进行冷却的原因是由于近来HDD的用量超过了G-Byte从而使HDD产生了大量的热量,特别是在本发明中,作为特征之一,在单个纤薄型计算机上安装有多个HDD,因而就产生了比原有计算机更多的热量。
下面对本发明的计算机中安装多个HDD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1中显示了在主机上安装设备支撑托架的状态;图12是设备支撑托架的下方立体图。下面参照图11和图12对在计算机内部安装HDD和ODD和构造及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设备支撑托架被固定在上述主机10的朝向前方的内侧面上,在上述设备支撑托架75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HDD和ODD,并且上述HDD被设置成上下两个。
上述设备支撑托架75上设置有构成上表面的上板83、构成与上板83隔开一定间隔的下表面的下板84以及将上述上板83和下板84之间划出一定间隔并将上述上板83和下板84固定成单独的多个支撑板85。上述设备支撑托架75上所固定的机器包括被固定在上述支撑板85上划定区域的一侧间隔部的第1HDD76、被固定在上述支撑板85上划定区域的另一侧间隔部的ODD77以及被固定在上述下板84的下侧面上的第2HDD80。将上述第1HDD76和第2HDD80按上下方向重叠放置,并通过设置在上述设备支撑托架75上一侧的流通口(参照图13的79)来吸入外部空气,从而利用吸入的空气使HDD76、80迅速地被冷却。
另外,为了将上述设备支撑托架75安装在上述主机10上,本发明在上述上板83的两侧设置了突出的安装突起86;还设置了能够将上述安装突起86安装在上述主机10上的托架安装部16。在上述托架安装部16上设置有安装突起86的状态下,通过利用螺丝钉之类的组装部件将两者组合在一起,就可以稳固地将设备支撑托架75固定在主机10上了。
图13是说明在上述设备支撑托架上固定多个机器的安装过程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通过上述设备支撑托架75一侧的前方将ODD77插入,然后用螺丝钉之类的固定部件将其固定住。同样,第2HDD80被固定在上述下板84上。为了用螺丝钉等固定部件将上述第2HDD80组装到上述下板84上,本发明设置了将上述下板84的规定位置切开并折弯从而形成的多个连接肋(参照图12的82)。而且,上述第2HDD80是呈上下方向延伸置放的,这是为了可以防止由第2HDD80的位置而引起的配线扭转和辅助机板12的干扰以及利用通过上述流通口79吸入的空气顺畅地进行冷却而设置的。
并且,在上述上板83和下板84之间的间隔部设置了与上述ODD77在水平方向上并排的第1HDD76,并用螺丝钉等固定部件固定起来。另外,为了在插有上述第2HDD80和规定间隔部的情况下,将上述第1HDD76固定在上述设备支撑托架75上,本发明设置了将上述下板84切开然后向上折弯而形成的多个第1HDD固定架81。由于依靠上述第1固定架81使第1HDD76和第2HDD80之间形成了适当的间隔,所以通过上述流通口79吸入的空气能够接触到HDD76、80的多个侧面并进行冷却。另外,通过这种将上述HDD76、80的设置方向设计成相互呈垂直交叉形状的方式,还可以使通过上述流通口79吸入的空气更加接近整体HDD76、80的外部各侧面,从而提高冷却效率。
另外,还可以在上述第1HDD76的前方增设内存卡读取器78以方便使用者使用,此外也可以另行插入其他的计算机配属工具。
权利要求
1.一种纤薄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计算机框架的六面体主机;被固定在上述主机的前侧,并且其截面为半月形状的前侧面板;将保护部分上述前侧面板的前侧保护部与保护上述主机上一个侧面的侧面保护部设置成一体的侧面面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薄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上述侧面面板是以从前向后推动的方式来固定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薄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在上述侧面面板的上下棱角上形成的面板安装引导片;设置在上述主机上,并且其位置与上述面板安装引导片相对应的引导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薄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同时穿过上述侧面面板和主机来固定上述侧面面板的螺丝钉。
5.一种纤薄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构成计算机框架的六面体主机;将保护上述主机前侧的前侧保护部与保护上述主机上一个侧面的侧面保护部设置成一体的侧面面板;被固定在上述侧面面板上,并且当计算机被放倒而采用卧式方式使用时,相对于底面起支撑作用的突出的螺丝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薄型计算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侧面面板的规定位置上设置了用于安装上述突出的螺丝钉向下凹陷形成的安装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纤薄型计算机,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计算机框架的六面体主机;被固定在上述主机的前侧,并且其截面为半月形状的前侧面板;将保护部分上述前侧面板的前侧保护部与保护上述主机上一个侧面的侧面保护部设置成一体的侧面面板。由于本发明提高了计算机的外观美感,所以能够增加消费者的满足感,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改善能源的消耗率。
文档编号G06F1/18GK1854977SQ200510039089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6日
发明者金光洙 申请人:乐金电子(昆山)电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