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5237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机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机壳,尤指一种面板具有排热通路的机壳,以将设于机壳前方的电源供应器及机壳内的热量从面板二侧或/及正面排出。
背景技术
目前,尽管电脑科技日新月异,但如果缺乏一些周边的配合,即使美其名为高科技,也可能无用武之地,最显著的例子莫过于电脑主机。电脑主机虽由许多精密的电子零部件组成,但这些零部件仍需要安装在机壳内,需要机壳的保护。因此,电脑机壳尽管是传统工业产品,其重要性仍不可忽视。
当然,要一部电脑跑得快又稳定的话,电源供应器更是不可或缺的组件。
一般所见的桌上型电脑,其电源供应器通常是安装在电脑机壳的后方,用来支持硬碟机、光碟机及软碟机的磁架乃装在电脑机壳的前方,主机板则介于电源供应器与磁架之间。
由于电源供应器与磁架具有一定的体积,两者一前一后占用了机壳内部很大的空间。在电脑机壳大小不变,电源供应器和磁架没有或不能相对小型化的情况下,其只能接纳一定尺寸的主机板,超过该尺寸的主机板即无法安装于电脑机壳。特别是,电脑机壳与大多数产品追求轻薄短小的趋势一样,也是越来越轻巧,其所能接纳的主机板尺寸相对较小。较小的主机板只能支援较少的扩充槽,其扩充能力相对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根据设计人发现,电脑机壳在磁架的下方通常还有未被利用的空间,假使将电源供应器移至机壳的前方,更确切的说,是安装在磁架的下方,那么在机壳大小不变的前提下,将可提供更大的空间,方便安装不同尺寸的主机板,使主机板在设计时更富弹性。
然而,电源供应器除了提供电流外,也帮助散热。每一电源供应器的内部至少都有一散热风扇,用来排除电源供应器和电脑机壳内的热量。在电源供应器设置于机壳的前方后,如何将电源供应器及机壳内的热量迅速排出,将是一新而重要的课题。
因此,设计人继续研究发现到,假使机壳的面板提供一排热通路,并使其进气口面对电源供应器的排气口,如此可将电源供应器及机壳内的热量迅速排出。
具体言之,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机壳,其容许电源供应器安装于磁架的下方,使电脑机壳在大小不变的前提下,提供更大的空间,以利于主机板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机壳,其面板具有排热通路,可将设置于机壳前方的电源供应器及机壳内的热量从面板二侧或/及正面排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电脑机壳,包含一壳体,以支持一主机板,并接纳一安装在前方的磁架,及一设于磁架下方的电源供应器;一壳盖,用于覆盖壳体的顶面及二侧;及一安装于壳体正面的面板,该面板包含一排热通路,其具有一进气口及至少一排气口,该进气口面对电源供应器的排气口,使电源供应器和机壳内的热量可从该排热通路的排气口排出。
该排热通路系由面板的正面、二侧壁,及设于正面的内表面,而与侧壁衔接的二横梁界定而成,且其排气口系设于二横梁之间的侧壁或/及正面。
在一实施例中,该电脑机壳又包含一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支架,以支持电源供应器,该电源供应器的散热风扇面向该支架,电源供应器的排气口则面对排热通路的进气口。
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壳体的二侧周围设有导电弹片,其可在壳体与壳盖之间提供一导电介质,以提高机壳的屏蔽性能,减少电脑操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EMI),同时获得足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该支架与电源供应器的接触面亦设有导电弹片,其可在电源供应器与支架之间提供一灵活的连接,而实现EMI的屏蔽。


图1为依据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而成的电脑机壳外观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A为与图2近似的实施例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显示电源供应器安装于电脑机壳的状态,其中箭头表示排热路径,下面附图亦同。
图4为与图3近似的剖面图,显示一不同型式的电源供应器装用于电脑机壳的情形。
图4A为图2A所示实施例的局部剖面图,显示电源供应器安装于电脑机壳的状态。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图,显示一导电弹片在壳体与壳盖的侧板之间提供灵活连接的状态。
符号说明1…壳体 2…壳盖 3…面板 4…支架4a…支架 5…磁架 6…电源供应器 6a…电源供应器10…电脑机壳 10a…电脑机壳 11…孔洞 12…排气孔13…排风扇14…支持板15…导电弹片 16…曲臂17…突出部21…顶板 22…侧板 31…排热通路32…正面 33…侧壁 34…横梁 35…进气口36…排气口37…卡榫 41…凹槽 42…对流孔61…排风扇62…送风扇63…排气口64…进气口65…开阔区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显示一电脑机壳10的外观,图2为其分解状态,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该电脑机壳10包含一壳体1,以支持一主机板(图未示),并接纳一电源供应器6,及一用来安装卸除式存放装置(即硬碟机、光碟机及软碟机等)的磁架5。壳体1为一传统的机壳构件,其顶面及二侧被一壳盖2所覆盖,正面安装一面板3,如此组成一电脑机壳10。壳盖2为一顶板21及二侧板22所构成的形构件,其通常为金属板件一体冲压成型,亦可将顶板21及侧板22个别成型后,藉螺丝锁紧于壳体1的外面。面板3为塑料成型的机壳构件,一般利用卡榫37结合于壳体1的正面。
以上所述为一般电脑机壳既有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主要在于面板3具有一排热通路31,作为排除电源供应器6和电脑机壳10内部热量的通路。如图2和图3所示,该排热通路31系由面板3的正面32、二侧壁33,及设于正面32的内表面,而与侧壁33衔接的二横梁34界定而成,并包含一进气口35及至少一排气口36。排热通路的进气口35面对一形成于壳体1正面的孔洞11,排气口36设于二横梁34之间的侧壁33上。所述的电源供应器6锁紧在壳体1的前方,明白的说,是位于磁架5的下方,并支持于一支架4上,该电源供应器6的排风扇61面对壳体1的孔洞11。由是,在电源供应器6工作时,其排风扇61可将电源供应器6产生的热量经由排气口63排入排热通路31,再从面板二侧壁33的排气口36排出电脑机壳10。另外,因为排风扇61在排热时所造成的负压现象,电脑机壳10内的热量也会从进气口64被吸入电源供应器6内,然后再从排热通路31排出。图3所示的箭头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排热路径。以排气口36同时设于面板32二侧的实施例测试的结果,其排热速度为1.8~1.85m/s,可以达到迅速排除热量的效果。
面板3的排气口36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亦可设于二横梁34之间的正面32,或者同时设于正面32及二侧壁33上。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壳体1的背面至少有一排气孔12,并有一排风扇13安装在排气孔12的前面,用来排除电脑机壳10内部的热量。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源供应器6的散热风扇为排风扇61,其旨在将电源供应器6及电脑机壳10内的热量排出。但本实用新型亦允许装用另一种散热方式的电源供应器,也就是散热风扇为送风扇的电源供应器。如图4所示,该电源供应器6a的送风扇62面向支架4侧表面的凹槽41,排气口63则面对排热通路31的进气口35,如此可使送风扇62通过凹槽41将机壳10内的空气从进气口64送入电源供应器6a的内部散热,然后经由排气口63排入排热通路31,再从面板二侧壁33的排气口36排出电脑机壳10。换言之,不管电源供应器的散热风扇是排风扇还是送风扇,均可装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脑机壳10。
事实上,本实用新型亦可有其他不同变化。图2A和图4A显示一不同型式的电脑机壳10a,其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异仅止于支架4a的构形及位置,因此与图2和图4所示实施例相同的元件标示相同的符号,不再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中,支架4a为一扁长形的构件,且远离壳体1的正面(上述实施例的支架4较为宽大且靠近壳体1的正面),如此可在电源供应器6a(6)与壳体1的支持板(用来安装主机板的板构件)14之间产生一开阔区65,以利送风扇62将空气送入电源供应器6a内散热,此为其优于上述支架4的设计。至于在支撑电源供应器的功能方面,不管是本实施例的支架4a,或是上述实施例的支架4,其实是一样的。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该支架4a还具有多个前后贯穿的对流孔42,此孔有利于支架4a前后方的空气对流,帮助排热。
由于使用中的电脑所产生的电磁干扰不仅影响人体健康,同时也对其他电子、电气系统和设备相互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产生影响与危害;恶劣的电磁环境往往使电脑、电子、电气系统或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造成故障和事故。因此,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该壳体1的二侧周围设有若干抑制电磁干扰(EMI)的导电弹片15,其具有二对立的弹性曲臂16,并具有形成于每一曲臂16自由端的突出部17。在壳盖2锁紧于壳体1时,突出部17可因曲臂16的弹性回复力而与侧板22紧密接触,如此利用弹片15提供一导电介质,藉以提高机壳10的屏蔽性能,减少电脑操作时产生的电磁干扰,同时获得足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在图2A和图4A所示实施例的支架4a侧表面也设有与上述相同的导电弹片15,其可在电源供应器6a和支架4a间提供一灵活的连接,而实现EMI的屏蔽。
当然,上述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加以若干变化,故以上说明所包含及附图中所示的全部事项应视为例示性而非限制性。
权利要求1.一种电脑机壳,包含一壳体,以支持一主机板,并接纳一安装在其前方的磁架,及一设于磁架下方的电源供应器;一壳盖,其用于覆盖壳体的顶面及二侧;及一面板,其安装于盖体的正面;其特征在于,该面板包含一排热通路,其具有一进气口及至少一排气口,该进气口面对电源供应器的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排热通路系由面板的正面、二侧壁,及设于正面的内表面,而与侧壁衔接的二横梁界定而成,其排气口则设于二横梁之间的侧壁或/及正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又包含一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支架,以支持电源供应器,该电源供应器的散热风扇面向排热通路的进气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背面至少具有一排气孔,并有一排风扇安装在该排气孔的前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二侧周围设有若干导电弹片,每一弹片包含二对立的曲臂,并具有形成于每一曲臂自由端的突出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又包含一安装在壳体内部的支架,以支持电源供应器,该电源供应器的散热风扇面向该支架,电源供应器的排气口面对排热通路的进气口。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侧表面设有若干导电弹片,每一弹片包含二对立的曲臂,并具有形成于每一曲臂自由端的突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侧表面又包含一凹槽,该凹槽面对电源供应器的散热风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含有多个前后贯穿的对流孔。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侧表面设有若干导电弹片,每一弹片包含二对立的曲臂,并具有形成于每一曲臂自由端的突出部。
专利摘要一种电脑机壳,包含一壳体,以支持一主机板,并接纳一磁架,及一设于磁架下方的电源供应器;一壳盖,用于覆盖壳体的顶面及二侧;及一安装于壳体正面的面板,该面板包含一排热通路,其具有一进气口及至少一排气口,该进气口面对电源供应器的排气口,使电源供应器和电脑机壳内的热量可从该排热通路的排气口排出。
文档编号G06F1/16GK2791726SQ20052001698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1日
发明者刘镇锋 申请人:刘镇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