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与数据载体的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和方法

文档序号:6608959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实现与数据载体的无线电通信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总体来讲,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电通信装置。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实现与数据载体,例如RFID(射频识别)标记的无线电通信并从该数据载体读取数据和/或将数据写入数据载体的装置。本发明还涉及用来实现无线电通信装置和数据载体之间的无线电通信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RFID标签用来例如管理要销售的商品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本领域公知,RFID标签包括标签页和RFID标记,RFID标记具有IC芯片和天线,以及RFID标记被附着到标签页上。RFID标签具有如下优点大量数据存储在IC芯片中,使用电磁波以非接触方式从IC芯片读取数据和/或向IC芯片写入数据,从而可以防止污染和/或灰尘的影响,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集中读取存储在多个RFID标签的每个IC芯片中的数据。
将这种RFID标签附着到要出售的各个商品上,并且将关于每个商品的信息存储在各个RFID标签的IC芯片中。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诸如商品名称等的信息打印到每个标签的表面上,从而实现操作者或消费者的视觉检查或识别。
日本待审公开(kokai)专利No.2005-332318披露了一种打印装置,该打印装置使用连续卷绕的底页,在所述底页上可剥离地成行设置多个RFID标签。使用无线电通信,将数据存储在各个RFID标签的IC芯片中,其中各个RFID标签在底页被卷绕的同时与所述底页一起被顺序传送,需要的信息被顺序打印在各个RFID标签上。
RFID技术中的UHF频带的电磁波可用频带在每个国家或地区是不同的。例如,在日本可用频带是950MHz到956MHz,在美国是902MHz到928MHz,在欧洲可用频带是862MHz到868MHz。
这样,在所述国家或地区通用的无线电通信装置需要覆盖所有上述频带的大外形尺寸的天线,或者有选择地使用为每个国家或地区专门设计的天线。然而,在前一种情况下,很难对需要外形尺寸较小的装置使用这么大的天线,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制备多种天线导致成本增加。
上述日本待审公开(kokai)专利还披露了一种无线电通信装置,介电元件位于从天线发射的电磁波所通过的位置,并且根据装置所使用的国家或地区来控制从介电元件到天线的距离,以便将天线的频率特性调整为所述国家或地区的特定频带。当介电元件位于天线附近时,该操作基于天线的频率特性随着介电元件对天线的影响而变化的现象。因此,通过日本待审公开(kokai)专利能解决上述问题。
同时,如上所述,在每个国家或地区分别确定RFID技术中的UHF频带的电磁波的可用频带。这样,需要设计RFID标记,以便在使用RFID标记的RFID标签中,使用在使用RFID标签的国家或地区中确定的特定频带的电磁波,来精确执行数据的读取和/或写入。
一般来讲,将RFID标签附着到各种商品上,并且已知RFID标记的特定频带可能随着分别附着有RFID标签的商品的介电系数而极大地改变。
例如,在将RFID标签附着到由相对厚的纸制材料制成的商品(例如书)上的情况下,RFID标记的最佳频率从原始最佳频率降低约50MHz。在日本,由于将UHF频带的电磁波的可用频带确定为950MHz到956MHz,因此,预先考虑了当将RFID标记置于其上的RFID标签附着到书上时,如上所述,最佳频率从其(1000MHz)降低约50MHz的事实,将RFID标记专门设计为其最佳频率为1000MHz。
类似地,在将RFID标签附着到由相对厚的塑料材料制成的商品(例如塑料盒)的情况下,RFID标记的最佳频率从原始最佳频率降低约70MHz。因此,考虑了当将在其上安装有RFID标记的RFID标签附着到塑料盒上时,最佳频率从其(1020MHz)实际上降低约70MHz,将RFID标记专门设计为将最佳频率确定为1020MHz。
另外,在将RFID标签附着到由薄的材料制成的商品(例如商品标签)或者单独使用的情况下,将这种RFID标记的最佳频率确定为950MHz。这是因为即使将RFID标签附着到这种薄的材料上,其最佳频率也不会改变。
如上所述,根据为附着RFID标签的特定商品专门制造的RFID标签,RFID标记的最佳频率彼此不同。
因此,即使在相同的国家或地区,RFID标记的最佳频率根据RFID标签所附着的商品而变化。响应于这种情况,应该理解,介电材料位于天线附近,并且将天线和介电材料之间的距离控制为精确的值,从而将天线的最佳频率调整到使用RFID标签的国家或地区中的可用频带。
然而,每次RFID标签的种类改变时,手动调节天线和介电材料之间的距离从而调整RFID标记的最佳频率是很麻烦的操作。因此,需要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容易地调整数据载体(例如RFID标记)的最佳频率,而不需要麻烦的操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无线电通信装置对可剥离地安装在底页上的RFID标签执行数据读/写操作,包括天线,配置用于执行无线电波的发送或接收;读取器/写入器,配置用于通过天线与RFID标签执行无线电通信,以便当RFID标签之一到达天线的无线电通信区域时,执行数据的读/写操作;面向天线的介电元件,在其上安装RFID标签的底页在介电元件和天线之间移动;
移动机构,配置用于如果读取器/写入器不能与所述RFID标签之一执行无线电通信,则调节所述介电元件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控制部分,配置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机构的操作,以便实现读取器/写入器和所述RFID标签之一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目前优选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并更加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描述在其上成行排列多个RFID标签的连续卷绕标签页的部分的示意图;图2是描述沿图1中的线A-A剖开的具有RFID标签的标签页的放大横截面视图;图3是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装置的结构的方框图;图4是描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管理表的视图;以及图5是描述图3所示的打印装置的控制部分所执行的主要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在附图中相似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不重复其详细描述。
在该实施例中,将本发明应用于RFID标签打印机,该打印机产生将被附着到商品上的RFID标签,作为用来管理商品的库存或销售的标签。
首先,将参考图1和2来描述该实施例中所使用的RFID标签页1。
如图1所示,RFID标签页1包括带状底页3,以及在页的传送方向C上成行排列并以可剥离方式粘贴在底页3表面上的多个RFID标签5。如图2所示,每个FRID标签5包括RFID标记7和标签页15,其中,RFID标记7包括包有薄膜的IC芯片9和天线11,并以可剥离方式使用粘结剂13附着到底页3上,标签页15使用粘结剂17粘到RFID标记7。标签页15的前表面用作打印表面。
在该实施例中,RFID标记7是无源型数据载体,从而不需要提供例如电池等的电源。如本领域所公知的,RFID标记7的IC芯片9包括电能产生部分、调制部分、解调部分、存储器部分和控制每个部分的操作的控制部分。电能产生部分通过整流和稳定天线11所接收的无线电波(电磁波)来产生电能,从而将电能提供给每一部分。解调部分解调天线6所接收的无线电波,以便将其发送到控制部分。调制部分调制从控制部分发出的数据,以便将其馈送到天线11。控制部分将解调部分所解调的数据写入存储部分,并从存储部分读取数据,以便将其发送到调制部分。作为用户区域,存储部分包括不可重写区域和可重写区域,其中,在不可重写区域中,以不可重写方式存储数据,而在可重写区域中,存储与附着RFID标签5的商品有关的被请求数据。在不可重写区域中,预先存储ID编码。ID编码是将每个RFID标记与其它标记唯一识别开来的特定编码。RFID标记用作数据载体。
图3表示RFID标签打印机21的结构。RFID标签打印机21使用无线电通信,以非接触方式对与底页3一起顺序传送的各个RFID标签的RFID标记7进行读/写操作。同时,将必要的信息打印在对其RFID标记7进行读/写操作的RFID标签5的标签页15的表面上。接下来将描述RFID标签打印机21的这种操作。
在图3中,将RFID标签页1以卷绕状态置于RFID标签打印机21的标签支架(未示出)中。沿方向C从标签支架取出RFID标签页1的前端并沿传送路径导向剥离辊23。如图3所示,RFID标签页1的前端在方向B上沿剥离辊23的表面弯曲90度以上,然后,当RFID标签5到达剥离辊23时,RFID标签5由于其硬度而从标签页1上剥离。此外,从标签输出端口(未示出)释放剥离的RFID标签5,以及通过拉紧辊(未示出)来卷绕RFID标签页1。这种操作在本领域是公知的。
按照沿从标签支架(传送方向C的上游侧)到剥离辊(下游侧)的页传送路径的方向C的顺序,按顺序放置标签传感器25、RFID读取器/写入器(询问器)29的天线27和例如热打印头的打印头31。标签传感器25检测配置在从标签支架取出的标签页1上的RFID标签5。例如,传感器25光学检测RFID标签5的后缘。当传感器25检测到RFID标签5的后缘时,RFID标签5的RFID标记7位于读取器/写入器29的天线27的无线电通信可用区域内。
天线27将由RFID读取器/写入器29调制的电磁波(询问命令)发射到RFID标记7,并接收当RFID标记7通过其天线11从RFID读取器/写入器29收到电磁波时通过使用反向散射调制由RFID标记7调制的电磁波。如本领域所公知的,在将诸如ID编码的数据从RFID标记7发送到RFID读取器/写入器29之前,在读取器/写入器29和RFID标记7之间执行指定的通信信号交换(通信协议)。天线27具有相对小的外部尺寸,并具有相应于可用频带(例如在日本为950MHz到956MHz)的频率特性。
作为本领域所公知的询问器的RFID读取器/写入器29读出存储在位于天线27的通信区域内的RFID标记7的存储部分中的数据,并将数据写入FRID标记7的存储部分。在该实施例中,RFID读取器/写入器29和天线27构成通过其间的无线电通信对RFID标记7(数据载体)进行读/写操作的无线电通信装置。
由头驱动部分33来驱动打印头31,用来在RFID标签5的标签页15上打印各种信息。这样,打印头31和头驱动部分33构成打印装置。
具有所需的相对介电常数的介电元件35位于穿过RFID标签页1的页传送路径与天线27相对的位置。通过由脉冲电机39驱动的提升机构37来上下移动介电元件35。提升机构37可以由例如凸轮机构、螺杆-齿轮结构或者齿条-齿轮结构构成。当介电元件35向上移动时,介电元件35靠近天线27,否则,介电元件远离天线27。在介电元件35附近提供原位置传感器41,用来检测位于最低位置(原位置)的介电元件35。脉冲电机39和提升机构37构成改变天线27和介电元件35之间的相对距离的移动装置。
当介电元件35位于原位置时,介电元件35几乎不会对天线27造成影响。这样,不会改变从天线27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特性。然而,当介电元件35向上移动时,介电元件35对天线27的影响变得很大。因此,从天线27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特性移向低频。
RFID标签打印机21还包括通信接口43、存储部分45、驱动部分47和控制部分49。将通信接口43与通过控制部分49来控制RFID标签打印机21以便输出所需的RFID标签的计算机设备连接。驱动部分47控制执行RFID标签页1的传送的传送机构和卷起底页3的拉紧辊的驱动操作。
存储部分45包括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区域。特别是,如图4所示,在存储区域中定义介电元件管理表51和脉冲计数器53。介电元件管理表51由位置列和相应于位置列的所需脉冲列构成。在位置列中,以规则间隔将介电元件35的最低位置(HP)和其最高位置(PN)之间的距离分为多个位置(HP,P1,P2,...,PN),提升机构37按顺序将介电元件35放置在所述多个位置(HP,P1,P2,...,PN)。在所需脉冲列中,将通过脉冲电机39将介电元件35从最低位置(HP)移动到各个位置所需的多个脉冲数(k0,k1,k2,...,kn)设置到相应于每个位置列的每个区域中。可以不以规则间隔来划分最低位置(HP)和最高位置(PN)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通过不同间隔来划分从最低位置到中间位置的第一距离和从中间位置到最高位置的第二距离,并且第一距离中的间隔可以比第二距离中的间隔大。可以确定以逐步递减的间隔来划分从最低位置(HP)到最高位置(PN)的距离。
当通过通信接口43连接的计算机设备命令输出RFID标签时,控制部分49控制每个部分执行图5所示的操作步骤。将参考图5来描述通过RFID标签打印机21输出RFID标签的操作。
在图5中,在步骤(ST1)将图4所示的脉冲计数器53的计数值x重置为零(0),并在步骤(ST2)开始驱动部分47。然后,开始RFID标签页的传送,以及控制部分49等待直到标签传感器12(在步骤(ST3)中的“否”通路)检测到RFID标签5。当检测到RFID标签5时,在步骤(ST3)采取“是”通路,以及控制部分49在步骤(ST4)中命令驱动部分47停止。
然后,在步骤(ST5)中,控制部分49将RFID询问命令发送到RFID读取器/写入器29。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29中,根据询问命令来调制电磁波(载波)并从天线27发射调制后的电磁波。同时,控制部分49进入等待状态,直到ID编码从RFID标记7发送到RFID读取器/写入器29。
正如本领域所公知的,通过附着到RFID标签5的RFID标记7来接收调制后的电磁波并且在IC芯片9中产生电能。读出存储在存储部分中的ID编码,以便基于ID编码来调制电磁波,并通过反向散射调制从天线11发射调制后的电磁波。在该操作之前,在RFID标记7和RFID读取器/写入器29之间执行指定的信号交换。通过RFID读取器/写入器29的天线27从天线11接收调制后的电磁波,并将其解调从而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29中得到ID编码。将ID编码发送到控制部分49。当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29和RFID标记7之间建立指定的信号交换并且控制部分49在指定期间内收到ID编码时,在步骤(ST6)中采取“是”通路并在步骤(ST7)中进行标签输出处理。
以下将描述步骤(ST7)的标签输出处理。控制部分49将重新开始命令发送到驱动部分47,并通过RFID读取器/写入器29以非接触方式将数据写入到目标RFID标签5的RFID标记7中。目标RFID标签5是已经采用指定的信号交换并面向天线27的RFID标签。然后,将目标RFID标签5传送到打印头31,并且将需要的信息打印在目标RFID标签5的标签页15(打印区域)上。重复该标签输出处理直到需要数量的RFID标签5被输出。在这种情况下,存储在各个RFID标记中的数据可以彼此不同,以及打印在各个RFID标签上的信息也可以彼此不同。当输出了需要数量的RFID标签5时,停止驱动部分49的操作,从而完成标签输出处理。
另一方面,在当即使从RFID读取器/写入器29发出RFID询问命令之后过去了预定时间,RFID读取器/写入器29也没接收到来自目标RFID标记7的ID编码(在步骤(ST6)“否”通路)时,控制部分49在步骤(ST8)中判断脉冲计数器53的计数值x是否被重置为零(0)。当计数值x为零时,使用“是”通路,并且控制部分49在步骤(ST9)中判断介电元件35是否在原位置(HP)。当原位置传感器不能检测到介电元件35时,因为介电元件35没有位于原位置(HP),控制部分49在步骤(ST10)中沿相反方向驱动脉冲电机39。这样,通过提升机构37,介电元件35向原位置(HP)移动。控制部分49在步骤(ST11)中监视原位置传感器41的输出,并继续驱动脉冲电机39,直到原位置检测器41检测到介电元件35。
当原位置传感器41检测到介电元件35时,在步骤(ST11)中使用“是”通路,并且控制部分49在步骤(ST5)中将RFID询问命令重新发送到RFID读取器/写入器29。因此,如果在预定时间内RFID读取器/写入器29接收到ID编码,则在步骤(ST6)中使用“是”通路并在步骤(ST7)执行输出RFID标签5。
如果脉冲计数器53的计数值x在步骤(ST8)不是零,或者在步骤(ST9)中介电元件35位于原位置(HP),则控制部分49在步骤(ST12)中在正常方向上通过一个脉冲来驱动脉冲电机39。这样,提升机构37使介电元件35向上移动相应于一个脉冲的量。因此,介电元件35和天线27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小了相应于一个脉冲的量。
控制部分49在步骤(ST13)中使脉冲计数器53的计数值x加1,并在步骤(ST14)中判断计数值X是否超过相应于介电元件管理表51中设置的最高位置(PN)的所需脉冲数kn。
在步骤(ST14)中,在计数值X没有超过所需脉冲数kn的情况下,使用“否”通路,并且在步骤(ST15)中,控制部分进一步判断计数值X是否与相应于介电元件管理表51中的介电元件35的各个位置的所需脉冲数(k1-kn)的任意一个一致。
在步骤(ST15)中,在计数值X与所需脉冲数(k1-kn)的任意一个不一致的情况下,使用“否”通路,并且重复执行步骤(ST12、ST13、ST14和ST15),直到计数值X与所需脉冲数(k1-kn)的任意一个一致。
当在步骤(ST15)中计数值X与所需脉冲数(k1-kn)的任意一个一致时,使用“是”通路,从而执行步骤(ST5)。控制部分49再次将RFID询问命令发送到RFID读取器/写入器29,从而将调制后的电磁波传送到目标RFID标记7。因此,当控制部分41在预定时间内通过读取器/写入器29从目标RFID标记7接收到ID编码时,在步骤(ST6)中使用“是”通路,并且控制部分41在步骤(ST7)中执行标签输出处理。
这样,控制部分41用作距离控制部件,用来通过包括提升机构37和脉冲电机39的提升部件,将RFID读取器/写入器29的天线27和介电元件35之间的相对距离调整为目标距离。所述目标距离实现通过天线27在RFID读取器/写入器29和目标RFID标记7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在步骤(ST14)中,当脉冲计数器53的计数值X超过相应于介电元件管理表51中设置的介电元件35的最高位置(PN)的所需脉冲数kn时,使用“是”通路,从而执行步骤(ST16)。由于即使介电元件35移动或上升到最高位置(PN)也不执行RFID读取器/写入器29和目标RFID标记7之间的通信,因此控制部分49通知操作者与目标RFID标记7的通信错误。该错误通知操作可以是例如通过通信接口43将错误信号发送给命令标签输出操作的计算机设备,或在RFID标签打印机21的显示屏(未示出)上显示错误信息。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介电元件35位于与RFID读取器/写入器29的天线27相对的位置。通过由脉冲电机39驱动的提升机构37,介电元件35向上移动接近天线27或向下移动远离天线27。
当对具有上述结构的RFID标签打印机21发出RFID标签输出操作命令时,通过无线电波从天线27发射RFID询问信号。如果对于询问信号的响应在预定期间内从RFID标签页1上的RFID标签5的RFID标记7发送给天线27,则开始标签输出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对于询问信号的响应没有在预定期间内从RFID标记7发送给天线27,则在介电元件35被提升机构37移动到最低位置(HP)后,介电元件35被一步(脉冲)接一步(脉冲)地提升。每次介电元件35到达介电元件管理表51中设置的每个位置(P1,P2,...,PN)时,从天线27发出RFID询问命令。
如果在该移动操作期间从RFID标记7发送了对于询问命令的响应,则将介电元件35保持在确认来自RFID标记7的响应的位置,以便保持天线27和介电元件35之间的相对距离,然后开始标记输出处理。
如上所述,当介电元件35位于最低位置(HP)时,介电元件35对天线的影响几乎为零。因此,不会改变从天线27发出的电磁波的频率特性。然而,当介电元件35从最低位置(HP)上升时,介电元件35对天线27的影响出现并增大。因此,将从天线27发出的电磁波的频率特性向较低频率变化。
天线27具有设置为在日本可使用的用于RFID的UHF带宽的电磁波频带的950MHz到956MHz的频率特性。因此,当使用其RFID标记7被设计为其最佳频率是950MHz的RFID标签5时,在介电元件35位于最低位置(HP)的状态下,执行RFID标签输出处理。
另一方面,当使用RFID标签附着到诸如书的商品上时,预先考虑当将RFID标签5附着到这种商品上时其最佳频率降低约50MHz,将每个RFID标签5的RFID标记7的最佳频率设置为1000MHz。当使用这种RFID标签5输出标签时,在介电元件35位于从最低位置(HP)上升指定距离的位置的状态下,执行RFID标签输出处理。当介电元件35位于上升的位置时,从天线27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从最佳频率向较低频率移动约50MHz。根据介电元件35的相对介电常数来确定介电元件35的上升位置。
另外,当使用RFID标签附着到由塑料制成的商品时,预先考虑当将RFID标签5附着到这种商品上时,其最佳频率降低约70MHz,将每个RFID标签5的RFID标记7的最佳频率设置为1020MHz。当使用这种RFID标签5来输出标签时,介电元件35通过提升机构37从输出用于书的RFID标签5的上述位置进一步上升。在介电元件35位于从天线27发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从最佳频率向进一步的较低频率移动约70MHz的进一步的上升位置的状态下,执行RFID标签输出处理。
在上述实施例中,介电元件35相对于读取器/写入器29的天线上升。然而,代替移动介电元件,也可以移动读取器/写入器29的天线来调节介电元件和天线之间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即使在一系列标签输出操作中混合使用RFID标签页,操作者也能容易地执行RFID标签输出操作而不区分RFID标签页,每个RFID标签页上具有RFID标记,所述RFID标记具有与其它RFID标签页上的所述RFID标记不同的最佳频率。
已经参考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其它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旨在由权利要求来覆盖这些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电通信装置,其对可剥离地配置在底页上的RFID标签执行数据读/写操作,包括天线,配置用于执行无线电波的发送或接收;读取器/写入器,配置用于通过天线与RFID标签之一执行无线电通信,以便当所述RFID标签之一到达天线的无线电通信区域时,执行所述数据读/写操作;以一定距离面对所述天线的介电元件,所述底页在所述介电元件和天线之间穿过;移动机构,配置用于如果读取器/写入器不能在预定时间内与所述RFID标签之一执行无线电通信,则调整所述介电元件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控制部分,配置用于控制所述移动机构的操作,从而实现所述读取器/写入器和RFID标签之一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每个RFID标签包括数据载体。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所述介电元件被所述移动机构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逐步移动,以便停止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预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其中,所述读取器/写入器在所述介电元件所停止的每个预定位置,通过天线与所述RFID标签之一执行无线电通信,直到所述读取器/写入器能够与所述RFID标签之一执行无线电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中,每个RFID标签具有打印区域,并且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用作打印机的打印部分,配置用于在对所述RFID标签之一执行所述数据读/写操作之后,在所述RFID标签之一的打印区域上打印信息。
6.一种用来实现可剥离RFID标签和无线电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电通信的方法,其中,每个可剥离RFID标签具有卷绕底页上的数据载体,所述无线电通信装置包括天线、用来对数据载体执行数据读/写操作的读取器/写入器、介电元件、用来调节天线和介电元件之间的相对距离的移动机构和用来控制移动机构的操作的控制部分,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与底页一起在天线和介电元件之间传送RFID标签,每个所述RFID标签具有数据载体;当RFID标签之一到达天线的无线电通信区域时,在所述读取器/写入器和数据载体之间执行无线电通信;如果在预定时间内不能执行读取器/写入器和数据载体之间的无线电通信,则通过移动机构使所述介电元件向天线移动,以便调整所述介电元件和天线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控制移动机构的操作,直到执行所述读取器/写入器和RFID标签之一的数据载体之间的无线电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中,所述移动步骤包括逐步移动介电元件以便使介电元件停止在各预定位置的子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步骤包括当所述介电元件停止在各预定位置的任一位置时,通过天线来执行所述读取器/写入器和RFID标签之间的无线电通信的步骤。
全文摘要
一种无线电通信装置,当RFID读取器/写入器不能在预定时间内执行与置于RFID标签上的数据载体的无线电通信时,执行介电元件向RFID读取器/写入器的天线的移动,其中RFID标签置于在介电元件和天线之间通过的卷绕底页上。逐步执行所述移动,以便使介电元件停止在执行无线电通信的每个位置,直到读取器/写入器能在预定时间内在任一位置与数据载体执行无线电通信。
文档编号G06K17/00GK101064002SQ20071010185
公开日2007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6日
发明者铃木茂晃 申请人: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