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板布局设定可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0895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路板布局设定可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板布局设定可分离装置,其便于电路板的调整组件与电路板分离与结合。
通常在一个多功能电路板上必定具有多种不同的布局设定,每一种布局设定适应于一种特定的环境要求,而为了改变电路板在不同的周边环境下的布局设定,在电路板的许多地方均设有调整布局设定的调整装置。


图1所示,以电脑主机板1为例,电脑主机板1为了提供使用者日后升级电脑或是更换零件的方便、省钱,因此,电脑主机板1通常不会只具有一种布局设定,因为只具有一种布局设定在更换或升级的时候,就必须将电脑主机板1整个更换,浪费时间与金钱。因此,现有的电脑主机板1内一定具有多种不同的布局设定,并于电脑主机板1上设有调整布局设定的调整装置11,该调整装置11包括有数根端子12(就是跳线″Jumper″端子)及一个以上的跳线连接器13,该等端子12的一端穿入电脑主机板1,并与其电连接,另一端则由电脑主机板1垂直延伸而出,使相邻的两端子12互相平行,跳线连接器13则具有一个绝缘外壳130,绝缘外壳130内设有一个导体131及两个穿孔133,导体131联系了两穿孔133,两穿孔133正好可以对应套于相邻的两端子12,而当跳线连接器13套入相邻的两端子12时,两相邻端子12就经由跳线连接器13内部的导体131而产生电连接,借由选择不同端子12的电连接,而使电脑主机板1适用于不同零组件,如将电脑主机板1的布局设定为″甲″状态,则电脑主机板1适用于″甲″级的中央处理器(CPU,图未示),而将电脑主机板1的布局设定″乙″的状态时,则电脑主机板1适用于″乙″级的中央处理器(CPU,图未示),其他还有如接口卡的设定、暂存存储器(RAM)的设定等。
现有调整装置11虽然可以改变电脑主机板1上的布局设定,但是这种调整装置11都是固定地设置在电脑主机板1上,当使用者在更换电脑内部零组件的时候,必定会感到极为不便,因为,电脑主机板1通常设于电脑机壳(图未示)内部,受到很多电脑机壳内部结构、硬盘机、接口卡、排线、电源线等的干扰,因此,必须突破重重的阻碍,小心地在昏暗不明的电脑机壳内去寻找调整装置11,再以夹子或用手去更换跳线连接器13的套设端子12,而且,常常会发生跳线连接器13掉入电脑机壳内,而掉落的跳线连接器13容易受到其他配备卡住,甚至是造成其他配备短路,因而造成使用上更大的麻烦。
另外,还有一些更不好的设计是将这调整装置11分散地固定在电脑主机板1上,而不是集中在某一较为方便的地方,这种设计不但具有前述的缺点,还存在更大的不方便,就是其在调整布局设定时,使用者必须更费时费力地去寻找每一个需做调整的调整装置11。这样,种种不良设计都会给予使用者造成极大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改变电路板布局的电路板布局设定可分离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措施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布局设定可分离装置,包括有一个第一连接器、一个第二连接器及一个电路子板,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设在电路板表面上,并具有数根第一端子及一个第一接合部,第一端子的一端均分别与电路板上用于控制布局设定的电路电连接,而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接合部;第二连接器具有数根第二端子、一个安装部及一个第二接合部,第二端子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接合部,另一端延伸至安装部,第二接合部以可分离的方式与第一接合部对接,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二端子的一端与其对应的第一端子电连接;电路子板设有调整组件,电路子板设在第二连接器的安装部上,第二端子与电路子板电连接,调整组件经由电路子板与第二端子电连接。
其中,所述调整组件具有数根第三端子及至少一个跳线连接器,第三端子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路子板,另一端突出于电路子板,跳线连接器用以套在第三端子突出的一端,相邻的两个第三端子套入跳线连接器时,该两个第三端子相互电连接。
其中,所述调整组件可为多个切换开关。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详细说明如下下面通过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布局设定可分离装置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为现有调整电脑主机板布局设定调整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上述实施例的侧面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电路子板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以电脑主机内的电路板为例,也就是主机板3,以主机板3为例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主机板3必须能适应多种不同频率的中央处理器(图未示)或是其他不同的接口卡,而必须在主机板3上设有多种不同的布局设定,以符合电脑升级或改变的需要。
本实施例中必须先将主机板3上用于控制布局设定的电路集中配置在其适当处,再于此处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器4,第一连接器4具有数根第一端子41及一个第一接合部4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合部43为一个长槽状的插座,而该等第一端子41的一端分别与电路板3上用于控制布局设定的电路(图未示)电连接,而另一端则延伸至第一接合部43。
另外,以一个第二连接器6来配合第一连接器4,第二连接器6具有数根第二端子61、一个安装部63及一个第二接合部65,该等第二端子61的数目与该等第一端子41相同,并以其一端延伸至第二接合部65,而另一端则延伸至安装部6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接合部65是配合上述长槽状的第一接合部43而设计,呈可插接接合部43的插塞状,第二接合部65以可分离的方式与第一接合部43对接,而安装部63用以使第二连接器6得以安装在一个电路子板8上,并使该等第二端子61延伸至安装部63,另一端与电路子板8电连接,当然,电路子板8的尺寸是比电路板3小很多,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6安装在电路子板8的下表面81,其安装方式可以是现有的焊接、表面黏着技术(SMT)或其他方式,其配线方式均是熟悉该项技术者所能轻易了解的,而在电路子板8的上表面83上设有一个调整组件9,该调整组件9则经由电路子板8而与该等第二端子61电连接,进一步控制调整该布局设定。而于本实施例中的调整组件9具有数根第三端子91及至少一个跳线连接器93,该等第三端子91的一端电连接于电路子板8上,另一端突出并垂直于电路子板8的上表面83,而跳线连接器93用以套在该等第三端子91突出的一端,当相邻的两第三端子91受到一跳线连接器93套入时,两个第三端子91相互间则产生电连接。
再如图3所示,在组装电脑时,使用者可在主机板3组装于电脑机壳(图未示)前,先调好电脑的布局设定,再进行组装,比较方便。然而,本实施例主要是为了方便使用者在日后想要更换或升级周边配备时,只需将第一接合部43与第二接合部65拆开,就可以将第二连接器6连同电路子板8拔离第一连接器4,同时将其取出电脑机壳,而可直接拿在手上或是放在桌上进行调整,将跳线连接器93拆离或是套入欲更换的第三端子91后,再把第二连接器6的第二接合部65嵌入第一连接器4的第一接合部43,而在第一连接器4与第二连接器6处于连接状态时,该等第二端子61会与其对应的第一端子41电连接,进而经由该等第二端子61与该等第一端子41来控制电路板3的布局设定。因此,无须如同一般的设计,必须很无奈地在狭窄的电脑机壳内部排除繁杂的周边配备或是排线才能进行调整。
再如图4所示,其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所不同处在于设置在电路子板8的上表面83的调整组件7为多个切换开关71,利用该等切换开关71不同的排列组合来控制调整布局设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本实用新型电路板布局设定可分离装置便于改变电路板布局,便于电路板的调整组件与电路板分离与结合。
权利要求1.一种电路板布局设定可分离装置,包括一个第一连接器、一个第二连接器及一个电路子板,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设在电路板表面上,并具有数根第一端子及一个第一接合部,第一端子的一端均分别与电路板上用于控制布局设定的电路电连接,而另一端延伸至第一接合部;第二连接器具有数根第二端子、一个安装部及一个第二接合部,第二端子的一端延伸至第二接合部,另一端延伸至安装部,第二接合部以可分离的方式与第一接合部对接,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二端子的一端与其对应的第一端子电连接;电路子板设有调整组件,电路子板设在第二连接器的安装部上,第二端子与电路子板电连接,调整组件经由电路子板与第二端子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具有数根第三端子及至少一个跳线连接器,第三端子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电路子板,另一端突出于电路子板,跳线连接器用以套在第三端子突出的一端,相邻的两个第三端子套入跳线连接器时,该两个第三端子相互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组件为多个切换开关。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电路板布局设定的可分离装置,包括一个第一连接器、一个第二连接器及一个电路子板,该第一连接器电连接地设于该电路板上,并与电路板上用于控制布局设定的电路电连接,而第二连接器是与第一连接器相互配合,并设于电路子板上,该电路子板另具有控制电路板布局设定调整组件,该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是以可分离的方式相互对接。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便于改变电路板布局,便于电路板的调整组件与电路板分离与结合。
文档编号G06F1/00GK2471061SQ01202160
公开日2002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1年2月14日
发明者蔡杲芳, 郑维晃 申请人: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