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液静态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174005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上清液静态分离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固液分离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体沉淀后对上清液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黄酒、葡萄酒等生产中,醪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其中的固体残留物质沉降下沉后就需要对其上清液及时进行分离收集。现有的分离方法一般是采用板框过滤器等装置对发酵液进行过滤,由于发酵液中含有酵母菌等大量微生物,还含有蛋白质、糖类等粘性物质,发酵液的过滤分离比较困难。也有的采用专门的分离器通过虹吸的方法抽取其上清液,但现有的分离器存在着稳定性差的问题,有时整体漂浮,虹吸不到上清液,有时整体沉底,不仅会导致分离器堵塞,而且还容易导致沉淀物的二次浮起,增加过滤难度。同时,现有分离器对发酵上清液的分离不彻底,残留量大。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分离器位置稳定、且分离残留量小的上清液静态分离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集液器和与之连通的虹吸管;所述集液器包括相互连接的配重体、储液体、浮体和隔离体;所述隔离体的体壁上设有滤孔,储液体的腔体和隔离体的内腔连通,虹吸管一端的端口位于储液体的腔体内,其结构特点是隔离体内设有与其底面相接的内套,内套中设有浮体,内套与浮体活动相接;所述集液器上设有平衡调节器,平衡调节器包括相互连接的囊体、连杆和堵塞,连杆内端与集液器铰接,内套内侧的隔离体底面上设有通孔,通孔中设有与其活动相接的堵塞,所述堵塞通过塞柄与连杆活动连接,所述囊体安装在连杆的相对外端。
[0005]优选的是所述内套与隔离体间设有隔离间隙,内套上沿低于隔离体上沿。
[0006]所述内套的壁上设有过流孔。
[0007]所述内套内侧上部设有限位凸棱,所述限位凸棱对浮体在内套中的上下运动起限位作用。
[0008]所述平衡调节器的连杆与隔离体铰接。
[0009]所述囊体的囊柄与连杆活动连接,囊体与连杆的距离可调,隔离体上设有连杆托。
[0010]所述隔离体内设有过滤体,配重体的配重为可调式,配重体包括壳体和设在其中的可调配重物,壳体与储液体活连接。
[0011]所述集液器内设有与储液体内腔连通的芯管,虹吸管一端与芯管相接。
[0012]所述芯管下端与储液体连接,芯管上设有微孔,虹吸管与芯管螺纹连接。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设有集液器和与之连通的虹吸管,集液器设有内套,且内套中设有与之活动相接的浮体,浮体能够在内套限定的空间内上下运动。当集液器因滤孔堵塞等原因,导致进、出液不平衡时,浮体便首先随液面变化在内套中运动,调节集液器的吃水深度,也有利于集液器摆脱阻塞物,使进出液重新达到平衡,避免集液器的整体沉底或漂浮。集液器上还设有平衡调节器。利用平衡调节器,通过浮体、囊体和配重体的有效搭配,能够根据不同需要,控制集液器的吃水深度,有利于上清液的分离。在使用时,当集液器剧烈上浮或触到底部固体物时,平衡调节器的堵塞在囊体和连杆的作用下便自动打开,集液器底部的清液便会经通孔直接进入到集液器中,不仅能稳定集液器,而且有利于上清液的完全分离。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不意图;
[0016]图2是集液器示意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组件结构及装配示意图;
[0018]图4是平衡调节器示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图1至图3,该上清液静态分离装置包括集液器1和与之连通的虹吸管2。集液器1包括相互连接的配重体3、储液体4、浮体5和隔离体6。配重体3的配重为可调式,它包括壳体31和设在其中的可调配重物32;壳体31为下尖的锥台状,当集液器1达到水底时,壳体31可深入到沉淀物一定位置,有利于清液的彻底分离;壳体31与储液体4螺纹连接。储液体4为杯状,其杯底内设有芯管连接座41,芯管连接座41与芯管8下端螺纹连接,芯管8的下端设有起过滤作用的微孔81;芯管8以及虹吸管2的连接端上设有对应的螺纹21,虹吸管2的插入深度可调。储液体4的上端设有螺纹连接的隔离体6,隔离体6包括连成一体的圆筒体壁61和底面66,体壁61上设有滤孔64,底面66上设有聚液口 65 ;储液体4的上口与聚液口 65对接,使储液体4的腔体和隔离体6的内腔连通。隔离体6内设有与其底面66相接的内套62,内套62与隔离体6间留有隔离间隙,内套62的上沿低于隔离体6上沿。内套62中设有浮体5,浮体5呈双环状,其内、外环体设有环形空腔51,内、外环体通过连杆支撑。内套62内侧的上部设有限位凸棱622,限位凸棱622对浮体5在内套62中的上下运动起限定作用。内套62底部设有过滤体63,过滤体63为片状,其中间设有芯孔631,过滤体63位于浮体5与隔离体6的底面66之间。在使用时,集液器1外的清液依次经滤孔64、内套62与隔离体6的隔离间隙、内套62、过滤体63和聚液口65进入到储液体4中。内套62的壁上还可设置过流孔621,过流孔621呈长方形状,当集液器1的进液量发生波动时,在过流孔621和浮体5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集液器1的稳定性。集液器1的隔离体6上还设有平衡调节器7,平衡调节器7包括相互连接的囊体71、连杆72和堵塞73,连杆72内端与隔离体6铰接,内套62内侧的隔离体6底面上设有通孔67,通孔67中设有与其活动相接的堵塞73,堵塞73通过塞柄75与连杆72活动连接,囊体71通过囊柄74安装在连杆72的相对外端。本实施例中连杆72内端铰接在聚液口 65外壁上,当然,连杆72内端也可以铰接在通孔67内侧的隔离体6底面上,隔离体6上还设有连杆托68,连杆72与连杆托68滑动相接,连杆托68对连杆72的横向运动起限位作用,当连杆72下行时,它还对连杆72起到托举的作用。隔离体6上可设有2-4个对称设置的平衡调节器7。虹吸管2上接有引流球22 ο
[0021]参照图4所示的平衡调节器7,囊体71的囊柄74与连杆72活动连接,以便于调节囊体71与连杆72的距离;堵塞73的塞柄75与连杆72活动连接,塞柄75上设有位置可调的定位销76。
[0022]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根据容器10内的液体9的性质,先调整好配重体3的重量,再将集液器1放入容器中,集液器1便悬浮在容器10中的液体9上。捏动引流球22后,即可通过虹吸管2将上清液引流出来。引流过程中,集液器1会跟自动随液面下降,并直到将上清液全部抽出为止。
【主权项】
1.一种上清液静态分离装置,包括集液器(1)和与之连通的虹吸管(2);所述集液器(1)包括相互连接的配重体(3)、储液体(4)、浮体(5)和隔离体(6);所述隔离体(6)的体壁(61)上设有滤孔(64),储液体(4)的腔体和隔离体(6)的内腔连通,虹吸管(2)—端的端口位于储液体(4)的腔体内,其特征是隔离体(6)内设有与其底面(66)相接的内套(62),内套(62)中设有浮体(5),内套(62)与浮体(5)活动相接;所述集液器(1)上设有平衡调节器(7),平衡调节器(7)包括相互连接的囊体(71)、连杆(72)和堵塞(73),连杆(72)内端与集液器(1)铰接,内套(62)内侧的隔离体(6)底面上设有通孔(67),通孔(67)中设有与其活动相接的堵塞(73),所述堵塞(73)通过塞柄与连杆(72)活动连接,所述囊体(71)安装在连杆(72)的相对外端。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清液静态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套(62)与隔离体(6)间设有隔离间隙,内套(62)上沿低于隔离体(6)上沿。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清液静态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套(62)的壁上设有过流孔(621)。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上清液静态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内套(62)内侧上部设有限位凸棱(622),所述限位凸棱(622)对浮体(5)在内套(62)中的上下运动起限位作用。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清液静态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平衡调节器(7)的连杆(72)与隔呙体(6)铰接。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清液静态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囊体(71)的囊柄(74)与连杆(72)活动连接,囊体(71)与连杆(72)的距离可调,隔离体(6)上设有连杆托(68)。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清液静态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隔离体(6)内设有过滤体(63),配重体(3)的配重为可调式,配重体(3)包括壳体(31)和设在其中的可调配重物(32),壳体(31)与储液体(4)活连接。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清液静态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集液器(1)内设有与储液体(4)内腔连通的芯管(8),虹吸管(2)—端与芯管(8)相接。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清液静态分离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芯管(8)下端与储液体(4)连接,芯管(8)上设有微孔(81),虹吸管(2)与芯管(8)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清液静态分离装置,包括集液器和与之连通的虹吸管;所述集液器包括相互连接的配重体、储液体、浮体和隔离体,隔离体的体壁上设有滤孔,储液体的腔体和隔离体的内腔连通,虹吸管一端的端口位于储液体的腔体内,隔离体内设有与其底面相接的内套,内套中设有浮体,内套与浮体活动相接;所述集液器上设有平衡调节器,平衡调节器包括相互连接的囊体、连杆和堵塞,连杆内端与集液器铰接,内套内侧的隔离体底面上设有通孔,通孔中设有与其活动相接的堵塞,堵塞与连杆活动连接,囊体安装在连杆的外端。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调节集液器的吃水深度,避免集液器的整体沉底或漂浮,不仅能稳定集液器,而且有利于上清液的完全分离。
【IPC分类】C12G3/02, B01D29/50, C12G1/022
【公开号】CN205084489
【申请号】CN201520895230
【发明人】高宇非
【申请人】高宇非
【公开日】2016年3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