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红外边缘照明和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114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红外边缘照明和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多触点感应的显示器及 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地,触摸面板是一种可附接到显示器件表面的用户界面,其中电学特 性在用户的手指或其他工具接触触摸面板的触摸区域改变,以感应其触摸区 域。触摸面板的应用延伸至小的便携终端、办公设备等。如果同时生成两个或 多个触摸,则触摸面板可能出错或者可由预设程序选择触摸的任意其中之--。图1-图3示出了试图克服多触点识别系统的限制的公知多触点器件。参照图1,现有技术的多触点器件包括透明的丙烯酸板11、第一至第四 IRLED (红外或IR发光二极管)阵列12A-12D、以及第一至第四IRPD (红外 或IR光检测器)阵列12A至12D。 IRLED阵列和IRPD阵列12A至12D包括 多个红外发光二极管13和多个IR光检测器14。图2示出用户的手或笔直接接触透明的丙烯酸板11 。使IRLED和IRPD阵列12A至12D排列为面向透明的丙烯酸板11的侧 表面。红外光从IRLED 13通过透明的丙烯酸板11发射出来。该红外光由相应 的IRPD 14接收。在该状态下,如果手或笔接触透明的丙烯酸板11,则红外 光散射并且不会在接触(或触摸)区域上相应IRPD 14处接收。因此,图1 的多触点器件可以识别错误的触摸位置。图1中现有技术的多触点器件具有外形薄的优点。但是,由于红外光的直 接照射而导致多触点识别不准确,所以现有技术的多触点器件是有缺点的。另 外,IRLED和IRPD阵列12A至12D所占的面积使得有效的显示表面减小。 图2和图3示出投影型多触点器件。多触点器件包括位于透明丙烯酸板11后部的照相机和投影模块30。如果用户的手指接触透明的丙烯酸板11上的任意点,则手指或其他物体 使红外线散射。散射的红外线入射在相机和投影模块30上。感应到该散射的 红外线SIR,从而投影型多触点器件能够感应多触点区域。但是,由于透明的丙烯酸板11与相机和投影模块30之间的距离较长,所 以图2和图3的多触点器件占较大的空间。此外,由于图2和图3中的多触点 器件利用投影器显示图像,所以显示器件的类型和显示器件的设计受限。另外, 投影透镜的使用寿命有限。图1至图3中的多触点器件将来自照相机和投影模块30的信号经由电缆 传输至外部计算机,并通过外部计算机处理该信号。因此,这种系统复杂,部 件所占的空间大,并且信号传输路径较长。发明内容一种触摸感应显示屏包括上透明基板、与所述上基板相对的下基板、以及 用以照射部分所述上透明基板的红外光源。光转换层设置在所述上、下基板之 间,并用以将由所述上透明基板接收的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在所述下基板上 的像素薄膜晶体管用以启动像素电极,并且感光薄膜晶体管用以感应由所述光 转换层提供的可见光。响应该感光薄膜晶体管的启动而输出感光信号。


本发明将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明显可见,其中 图1是示意性示出多触点器件的平面图; 图2和图3示出相关的多触点器件;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具有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的截面图; 图5是示出图4中的具有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的操作的截面图; 图6是示出形成感光TFT的子像素的平面图;图7是沿着图6的线i-r和n-n'的截面图;图8是示出黑矩阵以及图7中子像素的暴露区域的平面图; 图9是图6中的子像素的等效电路图;图10是示出具有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和具有驱动电路的显示器的框 图;以及图u是示出处理触摸图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4,具有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40、红外光源IRS 和背光单元50。显示面板40具有红外线-可见射线转换层CONV和感光薄膜 晶体管(TFT) TFTSS。红外光源IRS向显示面板40发射红外光。背光单元 50向显示面板40发射可见光。显示面板40包括上透明基板41、下透明基板42和液晶层LC。上透明基 板41具有滤色片RCF、 GCF和BCF以及红外线-可见射线转换层CONV。下 透明基板42具有选择像素的像素TFT和感光TFT TFTSS。液晶层LC形成在 上透明基板41与下透明基板42之间。上透明基板41可由诸如丙烯酸板的透明塑料基板、玻璃基板等形成。但 是,由于在触摸时塑料或者丙烯酸板具有宽的光扩散角,相对较厚,并且容易 刮擦或损坏,所以玻璃基板更经济。在显示面板40的上透明基板41上形成滤色片RCF、 GCF禾QBCF、红外 线-可见射线转换层CONV和黑矩阵。红外光源发射器IRS产生红外光,并且与显示面板40的上透明基板41 的侧面相对设置,从而通过上透明基板41发射红外光。红外光源IRS可以是 红外光发射二极管。当用户的手或不透明物体接触上透明基板41时,红外光散射。红外线-可 见射线转换层CONV将散射的红外光转换成具有可见波长的光,由感光TFT TFTSS感应该转换后的光。红外线-可见射线转换层CONV可由能够将红外光 转换成可见光的任何材料形成。例如,红外线-可见射线转换层CONV可包括 酞菁氧钛TiOPc。酞菁氧钛TiOPc将近红外光转换成具有蓝光波长的光。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相对,并在二者之间具有液晶层LC。公共电极提供 有公共电压,并且根据扭转向列(TN)模式和垂直排列(VA)模式形成在上 透明基板41上。公共电极以共平面开关(IPS)模式和边缘场开关(FFS)模
式形成在下透明基板42上。选择线偏振的偏振器以及确定液晶分子的预倾斜的对准膜形成在显示面板40的每个上/下透明基板41和42上。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栅线在下透明基板42上彼此交叉。平行于栅线的多条 驱动电压供应线以及与栅线和驱动电压供应线交叉的多条读出线形成在下透 明基板42上。用于选择像素的TFT形成在数据线和栅线的交叉处。感光TFT TFTSS形成在驱动电压供应线和读出线的交叉处。TFT与像素电极连接。用 于选择像素的TFT响应来自栅线的扫描信号而将来自数据线的数据电压提供 给像素电极。感光TFTTFTSS是光学传感器,其感应位于触摸区域附近的红外线-可见 射线转换层CONV转换的可见光的数量。感光TFT TFTSS是非晶硅TFT或者 多晶硅TFT,其具有与用于选择像素的TFT相同的结构,并且形成在下透明 基板42上。无需为每个像素提供感光TFTTFTSS。因此,可为每N个像素仅 提供一个感光TFT TFTSS,其中数字N为所选的设计参数。可以调整每个感 光TFT TFTSS之间的像素数量。背光单元50设置在显示面板40的下方,与下透明基板42相对。背光单 元50是侧光式背光单元或者直下式背光单元。图5示出具有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液晶显示器的多触点操作。如果在红外光源IRS打开时用户的手指或不透明物体接触显示面板40的 上透明基板41,则上透明基板41与其上的接触材料之间的折射率在接触表面 处改变。结果,红外光在接触表面散射,并且朝向下透明基板42反射。红外线-可见射线转换层CONV将反射的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然后照射 形成在下透明基板42上的感光TFT TFTSS的半导体层。感光TFT TFTSS产 生在半导体层接收的光电流。光电流经由读出线输出。数字信号处理电路分析 光电流。因此,计算触摸区域的坐标值,并且数字信号处理电流识别多个触摸 区域。同时,触摸区域的触摸图像显示在显示面板40上。图6至图9是用于解释其上形成有感光TFT TFTSS的子像素的结构和操 作的示意图。参照图6和图7,显示面板40的下透明基板42包括栅线(或扫描线)GL、 数据线DL、第一TFTTFT1、像素电极PXLE、读出线ROL、第一和第二驱
动电压供应线VL1和VL2、感光TFT TFTSS和第二 TFT TFT2。栅线GL和 数据线DL彼此交叉,在二者之间具有栅绝缘膜101。第一TFT TFT1形成在 栅线GL和数据线DL的交叉处。像素电极PXLE形成在由栅线GL和数据线 DL限定的单元区域处。与数据线DL平行地形成读出线ROL, 二者之间具有像素电极PXLE。与 栅线GL平行地形成第一和第二驱动电压供应线VL1和VL2,以提供第一和 第二驱动电压。感光TFT TFTSS形成在第一驱动电压供应线VL1和读出线 ROL的交叉处。第二 TFT TFT2形成在栅线GL和读出线ROL的交叉处。显示面板40的下透明基板42包括第一存储电容Cstl和第二存储电容 Cst2。第一存储电容Cstl电连接至感光TFT TFTSS与第二 TFT TFT2之间的 第二驱动电压供应线VL2。第二存储电容Cst2形成在像素单元PXLE与前级 栅线GL的重叠区域处。第一 TFT TFT1包括栅极GE、源极SE、漏极DE和有源层102。栅极GE 连接至栅线GL。源极SE连接至数据线DL。漏极DE连接至像素电极PXLE。 有缘层102与栅极GE重叠并形成源极SE与漏极DE之间的沟道。有源层102与数据线DL、源极SE和漏极DE重叠。与数据线DL、源极 SE和漏极DE欧姆接触的欧姆接触层103形成在有源层102上。有源层102 由非晶硅或多晶硅的半导体层形成。对该有源层102和欧姆接触层103构图为 预定半导体图案SCP。第一 TFTTFT1是由提供给栅线GL的栅信号(或扫描信号)的高压导通, 以将来自数据线DL的数据电压提供给像素电极PXLE。栅高压为大于第一TFT TFT1的阈值电压的电压。相反地,栅信号的低逻辑电压为低于第一TFTTFT1 的阈值电压的电压。像素电极PXLE为诸如氧化铟锡ITO的透明电极,其经由贯穿保护膜104 的第一接触孔109连接至第一TFT TFT1的漏极DE。在像素电极PXLE和公 共电极之间产生电势差。公共电极形成在上透明基板41或下透明基板42处。 由于二者之间的电势差使液晶分子旋转,由此改变由背光单元50发出的光的 折射率。第二存储电容Cst2由前级栅线GL和像素单元PXLE形成,所述前级栅 线GL和像素单元PXLE彼此重叠,二者之间设有栅绝缘膜101和保护膜104。 栅绝缘膜101和保护膜104位于栅线GL和像素电极PXLE之间。第二存储电 容Cst2保持像素电极PXLE的电压,直至下一个数据电压给像素电极PXLE 充电为止。感光TFT TFTSS为当红外光照射时在源极与漏极之间的沟道产生光电流 的TFT。感光TFT TFTSS包括栅极GE、有源层102、源极SE和漏极162。 栅极GE与第二驱动电压供应线VL2为一体。有源层102与栅极GE重叠,二 者之间具有栅绝缘层101。源极SE连接至有源层102上的第一驱动电压供应 线VL1。漏极162与有源层102上的源极SE相对。通过与形成第一和第二 TFT TFT1和TFT2相同的工序,由诸如非晶硅或 多晶硅的半导体材料形成有源层102。有源层102与第一和第二 TFT TFT1和 TFT2同时形成。与源极SE和漏极DE欧姆接触的欧姆接触层103形成在有源 层102上。感光TFT TFTSS的源极经由第二接触孔107和形成在第二接触孔 107上的透明电极图案108电连接至第一驱动电压供应线,其中第二接触孔107 贯穿保护膜104和栅绝缘膜101,以暴露一部分第一驱动电压供应线VL1。感光TFTTFTSS的漏极DE、第一存储电容Cstl的上电极106和第二 TFT TFT2的源极SE由相同金属彼此成为一体以彼此电连接。感光TFTTFTSS感 应从手指或不透明物体反射的红外光。第一存储电容Cstl包括第一存储下电极105和第一存储上电极106。第一 存储下电极105与感光TFTTFTSS的栅极GE成为一体。第一存储上电极106 与第一存储下电极105重叠,二者之间具有栅绝缘膜101,并且第一存储上电 极106连接至感光TFT TFTSS的漏极DE。第一存储电容Cstl存储从感光TFT TFTSS产生的光电流的电荷。第二 TFT TFT2包括栅极GE、源极SE、漏极DE和有源层102。栅极GE 形成在下透明基板42上。源极SE连接至第一存储上电极106。漏极DE与源 极SE相对,在二者之间具有沟道。有源层102与连接至栅线GL的栅极GE 重叠,并在源极SE和漏极DE之间形成沟道。有源层102由诸如非晶硅或多 晶硅的半导体材料形成。与源极SE和漏极DE欧姆接触的欧姆接触层103形成在有源层102上。 第二 TFT TFT2由来自栅线GL的栅高压导通,以将对第一存储电容Cst充电 的电荷提供给读出线ROL。
如图8所示,像素区内除感光TFT TFTSS和像素电极PXLE之外的区域 由黑矩阵BM阻挡,黑矩阵BM形成上透明基板41上。因此,与上透明基板 41接触的材料反射的可见光仅由感光TFTTFTSS接收。将结合图9说明该子像素的操作。红外光射入感光TFTTFTSS的有源层102中。在此期间,将约10V的第 一驱动电压VI从第一驱动电压供应线VL1施加在感光TFT TFTSS的源极SE 上,并且将约0V到10V的第二驱动电压V2从第二驱动电源供应线VL2施加 在感光TFT TFTSS140的栅极上。根据红外光的强度,光电流"i"从源极SE经由有源层102流至漏极162。 光电流i从漏极DE流至第一存储上电极106,并且由于第一存储下电极105 连接至感光TFT TFTSS的栅极GE,因此光电流对第一存储电容Cstl充电。 第一存储电容Cstl的最大电荷对应源极SE与栅极GE之间的电压差。如果在感光TFT TFTSS感应可见光并且第一存储电容Cstl充电时将栅高 压提供给第二 TFT TFT2的栅极GE,则第二 TFT TFT2导通并且将对第一存 储电容Cstl充电的电荷经由第二 TFT TFT2的源极SE、有源层102的沟道、 漏极DE和读出线ROL的组合提供给读出集成电路(未示出)。图IO示出根据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器包括数据集成电路71、栅集成电路72、读出集成电路73、数 字板74和系统电路板75。数据集成电路71连接至显示面板40的数据线DL 以将数据电压提供给数据线DL。栅集成电路72连接至显示面板40的栅线Gl-Gn以依次将栅脉冲或扫描 脉冲提供给栅线Gl-Gn。读出集成电路73连接至显示面板40的读出线ROL 以放大来自读出线ROL的电荷而产生电压信号。数字板74控制集成电路71、 72和73。系统电路板75连接至数字板74。数据集成电路71将从时序控制器输入的数字视频信号转换为模拟数据电 压。响应由时序控制器施加的时序控制信号,将模拟数据电压提供给显示面板 40的数据线DL。提供给数据线DL的模拟数据电压选自对应数字视频数据的 灰度值的伽玛补偿电压。栅集成电路72产生栅脉冲以响应由数字板74的时序控制器提供的时序控 制信号而将栅脉冲依次提供给栅线Gl-Gn。
读出集成电路73包括电压放大器,并将电荷转换并放大为电压以供应数字板74。数字板74经由电缆76和接口电路连接至集成电路71、 72和73,并包括 时序控制器、逆变器和DC-DC转换器。逆变器驱动背光单元的光源。DC-DC 转换器产生用于显示面板的驱动电压,即,伽玛补偿电压、栅高压和栅低压。数字板74产生集成电路的驱动功率和时序控制信号,并提供用于背景图 像的数字视频数据和触摸图像的数字视频数据。将背景图像和数字视频数据从 数字触摸图像处理电路输入至数据集成电路71以驱动并控制集成电路,从而 在显示面板40上显示背景和触摸图像。系统电路板75经由电缆76和接口电路连接至数字板74,并且包括处理 来自诸如广播接收电路、CD或DVD等外部视频源的视频信号的电路。数字板74或系统电路板75还包括处理触摸图像的数字触摸图像处理电 路。数字触摸图像处理电路将经由感光TFT TFTSS阵列输入的红外光触摸感 应信号识别为图像类型而不是坐标。另外,数字触摸图像处理电路分析触摸图 像的图案以检测触摸中心或多个触摸手指图像中的手指中心,从而产生在显示 面板40上待显示的触摸图像数据。图11是示出安装在数字板74或者系统电路板75中的数字触摸图像处理 电路的操作算法的流程图。基于白噪声的级别和感光TFT TFTSS的偏差来预设用于每个触摸区域的 预设参考值。参考值存储在数字触摸图像处理电路中。此外,在计算每个触摸 区域的坐标时所施加的阈值存储在数字触摸图像处理电路中。如果将触摸图像 的数字信号输入至数字触摸图像处理电路,则数字触摸图像处理电路将参考值 映射成所输入的数字信号,以提取一个以上参考值的触摸图像数据(S1和S2)。 接着,数字触摸图像处理电路对在S2步骤中提取的触摸图像数据进行平滑处 理,从而连接多个触摸区域并检测所述触摸图像的边缘(S3)。接着,数字触摸图像处理电路比较在S3步骤中检测的触摸图像的信号与 阈值,以搜索具有大于阈值的值的信号(S4)。最后,数字触摸图像处理电路划分具有大于阈值的值的信号的触摸区域, 并提供关于触摸区域的目标标识(ID),随后使用触摸区域的目标ID计算每 个触摸区域的中心坐标(S5和S6)。
如上所述,具有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包括红外线-可见射线转换层CONV和感光TFT TFTSS以感应显示器的多个触摸区域。面板也较薄。虽然本发明通过所述附图中所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但是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而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范围内 可对其进行各种变化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 其等效物来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摸感应显示屏,包括上透明基板;与所述上基板相对的下基板;红外光源,用以照射部分所述上透明基板;光转换层,设置在所述上、下基板之间,用以将由所述上透明基板接收的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在所述下基板上的像素区,具有用以启动像素电极的薄膜晶体管;以及在所述像素区中的感光薄膜晶体管,用以感应由所述光转换层提供的可见光并响应该感应以输出感光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触摸感应显示屏,其特征在于, 如果没有物体接触所述上透明基板的表面,则所述上透明基板用以防止红外光到达光转换层;以及当物体接触所述上透明基板的表面以导致红外光散射时,所述上透明基板 用以将部分红外光导向所述光转换层。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摸感应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 感光信号通信的信号处理电路,用以使所述感光信号与由物体接触的所述上透 明基板的表面上的一个或多个位置相关。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感应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像素区 的矩阵,每个所述像素区具有用以启动相应像素电极的像素薄膜晶体管。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感应显示屏 区还包括感光薄膜晶体管。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摸感应显示屏 区包括感光薄膜晶体管。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感应显示屏 感光晶体管通信的第二薄膜晶体管。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摸感应显示屏 晶体管利于输出所述感光信号。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感应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像素,其特征在于, 一些所述像素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膜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各个 所述像素薄膜晶体管和各个所述感光薄膜晶体管连接的栅线,以便识别所述感 光晶体管接收所述可见光的像素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摸感应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各个 所述像素薄膜晶体管连接的数据线,启动所述数据线和栅线以启动相应的像素 电极。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触摸感应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像素区的矩阵,每个像素区均具有像素薄膜晶体管,并且一些像素区具有感光薄膜 晶体管,其中识别使所选像素薄膜晶体管启动的栅线和数据线利于识别相应的 有源感光晶体管。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摸感应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图像 处理电路,用以基于相应的像素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栅线和数据线来分析多个有 源感光晶体管的位置,以检测一个或多个触摸中心。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感应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处 理电路用以识别与所述触摸中心相关联的边缘。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感应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源 沿着所述上透明基板的一个或多个边缘照射该上透明基板。
15. —种具有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包括发出红外光的红外光源;以及显示面板,其包括传导红外光的第一透明基板、形成在该第一透明基板上 用以将来自该第一透明基板的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的红外线-可见射线转换 层、以及位于该第一透明基板下方用以感应可见射线的光学传感器。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下方用以向该显示面板发光的背光单元。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其上形成有所述光学传感器的第二透明基板;以及 形成在所述透明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包括 提供有数据电压的多条数据线;多条栅线,其与所述数据线交叉,并依次提供扫描脉冲;多条读出线,其平行于所述数据线,用以输出与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反射的红外光相对应的红外线感应信号;像素电极,其形成在由所述数据线、栅线和读出线限定的像素区中;多个第一薄膜晶体管,其形成在所述栅线的交叉部分,用以响应所述扫描 脉冲而将所述数据电压提供给所述像素电极;多条第一驱动电压供应线,其平行于所述栅线,用以将高平驱动电压提供 给所述光学传感器;多条第二驱动电压供应线,其平行于所述栅线和所述第一驱动电压线,用 以将低平驱动电压提供给所述红外线传感器;第一存储电容,用以充入来自所述光学传感器的电荷;第二存储电容,其形成在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栅线之间,以保持所述像素 电极的电压;以及多个第二薄膜晶体管,其形成在所述栅线与所述读出线的交叉部分处,并 与所述第一存储电容通信,以响应于所述扫描脉冲而将来自第一存储电容的电 荷提供给所述读出线。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有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传感器包括薄膜晶体管,其由高平驱动电压和低平驱动电压驱动,以促成在其源极与 漏极之间的电流。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具有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传感器包括与所述第二驱动电压供应线一体形成的栅极; 与所述栅极重叠的半导体层,在二者之间具有绝缘膜; 在所述半导体层上连接至所述第一驱动电压供应线的源极;以及 在所述半导体层上与所述源极相对的漏极。
21.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第一透明基板还包括红、绿、蓝滤色片,形成在与红外线-可见射线转换层相同的层上;以及 黑矩阵,形成在所述像素区之间的边沿处和与所述第一和第二薄膜晶体管 相对应的区域处,用以阻挡射入所述第一和第二薄膜晶体管中的红外光。
22.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多个数据集成电路,用以将由接触所述显示面板的物 理触摸所产生的触摸图像的数字视频数据转换为待提供至所述数据线的数据电压;与所述栅线连接的多个栅集成电路,用以将所述扫描脉冲依次提供给栅线;与所述读出线连接的读出集成电路,用以放大来自所述读出线的电荷,从 而输出放大后的电压;数字板,用以控制所述集成电路和触摸图像的数字视频数据;以及 与所述数字板连接的系统电路板。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数字板或系统电路板包括数字触摸图像处理电路,用以分析所述触摸图像的 图案以检测触摸图像的中心。
24. —种驱动具有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的方法,包括 向第一透明基板照射红外光;利用形成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上的红外线-可见射线转换层,将从该第一 透明基板的表面反射的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射线;以及利用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下方的光学传感器感应所述可见射线。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驱动具有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液晶显示器的方 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向显示面板照射位于显示面板下方的背光单元产生的光;以及 在所述显示面板上显示所述第一透明基板表面的触摸图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红外边缘照明和多触点感应功能的显示器。其中,一种触摸感应显示屏包括上透明基板、与所述上基板相对的下基板、以及用以照射部分所述上透明基板的红外光源。光转换层设置在所述上、下基板之间,用以将由所述上透明基板接收的红外光转换成可见光。在所述下基板上的像素薄膜晶体管用以启动像素电极,并且感光薄膜晶体管用以感应由所述光转换层提供的可见光。响应该感光薄膜晶体管的启动而输出感光信号。
文档编号G06F3/041GK101154139SQ200710135850
公开日2008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6日
发明者安寅镐, 白星豪, 裵相赫, 郑仁宰 申请人: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