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及非接触ic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204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及非接触ic标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非接触ic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利用了感应电磁场进行非接触数据通信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和在这种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非接触IC标签。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将非接触IC标签粘贴到商品上,并对该非接触IC标签所具有的固有ID进行读取,有一种在非接触IC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利用了感应电磁场进行非接触数据通信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这种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例如被广泛应用在进行商品的在库管理的在库管理系统、和读取流通阶段的履历数据的物流系统等。而且,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也被利用在盛有液体的容器的管理。例如,提出了一种在容器外壁粘贴非接触IC标签,对容器中盛装的液体进行识别的液体容器(参照专利文献1)。并且,为了管理用于对制药用试料进行密封的多种容器,提出了一种统一对粘贴于容器的非接触识别标签进行读写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2)。另一方面,使用可以进行签条(lable)印字的非接触IC标签,根据来自上位系统的指令将与所粘贴的物品相关的信息等印刷到签条上,并写入到标签中,来将其粘贴到物品上(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l]特开2002—259934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5—351641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2—207984号公报然而,在不能够判断容器内的液体是什么液体的情况下,需要预先对容器内的液体进行检查来搞清楚。而且,在更换液体的情况下,需要在每次更换时对该液体是什么进行检査。并且,每次更换容器内的液体时都要对容器上粘贴的非接触IC标签进行更换、或重写签条的显示内容。该情况下,由于在流通阶段与检查阶段非接触ic标前的更换作业需要花费时间、增加了废弃的标签,所以,导致系统整体的成本增加。而且,由于在现有的系统中,没有对容器内的液体和粘贴于容器的非接触IC标签的显示内容是否一致进行判别的方法,所以,在更换了液体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的安全确认以使实际的液体与显示内容没有错误。并且,对于盛有液体的容器的情况,为了使得非接触ic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距离变短,所以,需要将非接触ic标签的内部改造成特殊的安装构造。因此,该情况下也会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具体方式鉴于现有的这种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其中在流通阶段与检查阶段在非接触IC标签的更换作业方面不需要时间、不会增加废弃的标签,且能够降低系统整体成本。其中,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具体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其中,即使在更换了液体的情况下,也总是使容器内的液体与粘贴在容器的非接触IC标签的显示一致,可提高显示内容的可信性。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具体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其中即使在非接触IC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距离变短的情况下,也不将非接触ic标签的内部重新作成特殊的安装结构,可实现低成本。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选在上述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新的非接触ic标签。根据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具备注册了固有识别符的第一及第二非接触ic标签、和以非接触方式对第一及第二非接触ic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出及写入的读写器,在第一及第二非接触IC标签与读写器之间进行利用感应电磁场的非接触数据通信,其中,第一非接触IC标签具有进行数据检测的数据检测部、对由数据检测部检测出的数据进行判定的数据判定部、和将由数据判定部判定后的判定结果发送给第二非接触IC标签的数据发送部,第二非接触IC标签具有对从第一非接触IC标签发送来的数据进行接收的数据接收部、和根据由数据接收部接收的数据进行显示的显示部,第一非接触ic标签借助于由读写器产生的感应电磁场生成电力,并利用该电力与第二非接触IC标签进行通信。在该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中,数据判定部对由第一非接触ic标签的检测部检测出的数据进行判定,通过数据发送部将其判定结果发送给第二非接触IC标签。此时,第一非接触IC标签通过由读写器产生的感应电磁场生成电力,利用该电力与第二非接触ic标签进行通信。然后,第二非接触IC标签通过数据接收部对从第一非接触IC标签发送来的数据进行接收,根据所接收的数据进行显示部的显示。因此,根据该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可以在不更换非接触IC标签的情况下,对在显示部显示的内容进行重写,因此,在流通阶段与检查阶段在非接触IC标签的更换作业方面不需要时间、不会增加废弃的标签,可降低系统整体的成本。而且,由于通过第二非接触IC标签的显示部显示由第一非接触IC标签的检测部检测到的内容,所以,可提高显示内容的可信性。并且,即使在非接触IC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距离变短的情况下,也不需要将非接触ic标签的内部重新作成特殊的安装结构,因此可防止系统成本的增高。另外,本发明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的特征在于,数据检测部具备对容器中收容的液体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数据判定部根据由该传感器检测出的数据判定液体的种类。根据该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即使在更换了液体的情况下,也总是使容器内的液体与粘贴在容器的非接触IC标签的显示一致,可提高显示内容的可信性,从而提升操作容器的使用者的安全性。而且,本发明所涉及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非接触IC标签配置在容器的内侧,第二非接触IC标签配置在容器的外侧。根据该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配置在容器的内侧的第一非接触IC标签通过由读写器产生的感应电磁场生成电力,并利用该电力与配置在容器外侧的第二非接触ic标签进行通信。并且,在本发明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中,在第一非接触IC标签与第二非接触ic标签进行通信的期间,读写器视为是在第一非接触IC标签上追加第二非接触ic标签的功能。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中,第二非接触ic标签包括根据由第一非接触ic标签发送的数据进行特定的处理的数据处理部,准备多个具有不同特定处理部的所述第二非接触ic标签,根据所希望的特定处理来更换所述第二非接触ic标签。而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中,第二非接触ic标签能够注册多个第一非接触IC标签的固有识别符,并通过显示部,进行利用了由具有所注册的固有识别符的多个第一非接触ic标签发送来的数据的显示。由此,例如即使在将容器前后重叠保管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放置于前侧的容器的显示部显示出从放置在后侧的容器上安装的第一非接触IC标签发送而来的数据。根据该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可以看作非接触ic芯片被追加了功能(第一非接触ic标签与第二非接触IC标签通过使用非接触IC标签间通信而被一体化)。而且,根据该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由于可以追加非接触IC标签的功能或改变功能,而不需要事先使非接触ic标签具有多种功能,所以,可期待非接触ic标签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本发明所涉及的非接触IC标签是被注册了固有识别符,通过由读写器产生的感应电磁场生成电力,并利用该电力与读写器或其他的非接触IC标签进行非接触数据通信的非接触IC标签,其具有进行数据检测的数据检测部、对由数据检测部检测出的数据进行判定的数据判定部、和将由数据判定部判定后的判定结果发送给其他的非接触ic标签的数据发送部。根据该非接触ic标签,能够由数据判定部判定由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数据,通过数据发送部将其判定结果发送给其他的非接触ic标签。另外,本发明的接触标签识别标签是一种非接触标签ic标签,其被注册了固有的识别符,通过由读写器产生的感应电磁场生成电力,并利用该电力与读写器或其他的非接触.IC标签进行非接触数据通信,具有对由读写器或其他的非接触IC标签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的数据接收部;和根据由数据接收部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显示的显示部。根据该非接触ic标签,由于将由读写器或其他的非接触IC标签发送来的通信内容显示于显示部,所以,可不更换非接触IC标签地重写显示部所显示的内容。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非接触IC标签的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备在无电力状态下保持显示的存储器性显示装置。根据该非接触ic标签,能够在无电力状态下保持显示部所显示的内容,由于不能重写显示内容,所以可提高显示内容的可信性。图1是表示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图2是表示读写器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图3是表示非接触IC标签的一个构成例的框图。图4是表示非接触IC标签的构造的透视俯视图。图5是表示在读写器与非接触IC标签之间进行通信的数据帧的图。图6是表示读写器相对于检测请求指令(sensingrequestcommand)的处理的流程图。图7是非接触IC标签相对于检测请求指令的响应处理的流程图。图8是非接触IC标签相对于显示指令的响应处理的流程图。图9是表示非接触IC标签相对于检测请求指令的响应处理的流程图。图中l一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2—读写器,3—非接触IC标签,4一容器,5—内侧标签(第一非接触IC标签),6—外侧标签(第二非接触IC标签),7—非接触IC标签,2a—数据接收部,2b—数据发送部,2c—控制部,2d—操作部,2e—RAM,2f—R0M,2G—显示部,2h—天线,30—数据接收部,31—数据发送部,32—数据控制部,33—数据存储部,34—数据判定部,35—检测部,36—显示处理部,37—显示部,38—电源生成部,39—线圈天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所谓的应用本发明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是在通信介质中利用了电波/电磁波的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系统,非接触IC标签具备下述三个特征(1)具有容易携带的大小,(2)将信息存储到电子电路,(3)通过非接触通信来相互通讯。因此,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能够用于使持有非接触ic标签的人、物、车等与其信息实现一元化。g卩,在人、物、车所在的地方能够随时从非接触IC标签读取必要的信息,且可以根据需要向非接触IC标签写入新的信息。另外,作为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的代表性种类,有电磁结合方式、电磁感应方式、微波方式和光方式这4种。其中,电磁结合方式主要利用由交流磁场引起的线圈相互感应来进行非接触IC标签的相互通讯。电磁耦合方式主要利用基于交流磁场的线圈的相互感应而与非接触IC标签进行相互通讯。电磁感应方式主要利用250kHz以下或13.56MHz频带的长/中波频带的电磁波,进行与非接触IC标签的相互通讯。微波方式在读写器2的天线2h与非接触IC标签7之间通过2.45GHz频带的微波进行相互通讯。光方式设置LED作为光的产生源,设置光电二极管等作为受光器,并利用光的空间传递来进行与非接触IC标签的相互通讯。另外,访问方式主要有单址模式、FIFO(FirstInFirstOut)访问模式、多路访问模式和选择访问模式4种。其中,单址模式在天线通讯区域内存在的非接触IC标签为1个,如果在天线的通讯区域内存在多个非接触IC标签,则会产生通讯错误,从而无法通讯。FIFO访问模式能够与顺次进入到天线通讯区域内的非接触IC标签依次进行通讯。由于对通讯结束后的非接触IC标签进行访问禁止处理,所以,即使在天线的通讯区域内存在多个完成了通讯的非接触IC标签,只要一个新的非接触IC标签进入到天线的通讯区域内,就可以进行通讯。如果在通讯区域内同时存在非接触IC标签,则会产生通讯错误而无法进行通讯。对于多路访问模式,即使在天线的通讯区域内存在多个非接触IC标签,也可以与所有的非接触IC标签相互通讯。对于选择访问模式而言,可以与通讯区域内的多个非接触IC标签中特定的非接触IC标签进行通讯,通过对通讯区域内的非接触IC标签分配编码的指令、和根据所分配的编码与特定的非接触ic标签进行通讯的指令来实现。非接触IC标签是指在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系统中使用的标签,一般还被称为数据载体(datacarrier)。其形状由签条(label)型、卡型、硬币型、棒状等。这些形状与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对于人持有的标签而言,有时将卡形或签条形加工成钥匙圈(keyholder)形状。而且,作为半导体的载体ID主要采用棒状。另外,缝制到亚麻类衣服的标签主要采用硬币形。而且,非接触IC标签具有数据读取专用或能够自由进行数据读写的存储区域,并且,基于来自读写器的非接触电力转送,即使没有电池也能够动作。(第一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图8,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1的构成的框图。该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l如图l所示,具备读写器2和多个非接触IC标签3,在多个非接触IC标签3与读写器2之间进行利用感应电磁场W的非接触数据通信。具体而言,该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1为了对容器4中收纳的溶液L进行检测,在容器4的内侧粘贴的第一非接触标签(下面称作内侧标签)5搭载有生物传感器,为了显示容器4中收纳的溶液L的种类,在容器4的外侧粘贴的第二非接触IC标签(下面称作外侧标签)6搭载了能够进行非遗失显示的显示装置。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组合了内侧标签5和外侧标签6的标签作为非接触IC标签7。图2是表示读写器2的构成的框图。该读写器2如图2所示,用于以非接触状态对非接触IC标签7进行数据的读出及写入,其具备数据接收部2a、数据发送部2b、控制部2c、操作部2d、RAM(RandomAccessMemory)2e、ROM(ReadOnlyMemory)2f、显示部2g和天线2h。数据接收部2a用于以非接触方式接收来自非接触IC标签7的信息。由此,数据接收部2a能够取得与溶液L相关的管理信息等。数据发送部2b以非接触方式将用于对管理信息等非接触IC标签7中存储的信息进行读取的指令、使非接触IC标签7与商品对应的管理信息等,转送给该非接触IC标签。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数据通信时的载波利用于对非接触IC标签7的电力供给。这里,本实施方式中的读写器2与非接触IC标签7之间的数据通信,主要采用了利用250kHz以下或者13.56MHz频带的长/中波带的电磁波进行通讯的电磁感应方式。另外,读写器2与非接触IC标签7的数据通信,还利用了能够与通讯区域内的多个非接触IC标签7中特定的非接触IC标签进行通讯的选择访问模式。控制部2c通过利用未图示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执行ROM2f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来统一控制读写器2的动作。作为其控制内容,首先是接收来自非接触IC标签7的数据、向非接触IC标签7发送数据等、针对由利用数据接收部2a及数据发送部2b的电磁感应方式所实现的数据通信处理进行的控制。并且,还根据操作部2d的操作内容,进行控制程序执行时所使用的设定值的变更处理等控制、将从非接触IC标签7取得的信息等规定信息显示于显示部2g的显示处理控制等。操作部2d具备用于进行电源的接通和断开、程序的复位等的开关等操作功能,具有写入到非接触IC标签的信息内容的设定部等。RAM2e是用于利用控制部2c的CPU,将执行ROM2f中存储的控制程序时所必须的数据进行暂时存储的存储器。ROM2f是存储有用于统一控制读写器2的控制程序、以及后述表1所示的检查容器与所粘贴的非接触IC标签7的UID的非遗失性存储器,可由EEPROM、FeRAM、FLASH的任意一个构成。显示部2g具备液晶等显示区域,具有对从非接触IC标签7取得的信息、读写器2的当前设定内容、处理的执行状况等进行显示的功能。天线2h用于从读写器2向非接触IC标签7发送含有数据的电磁波。具有上述构成的读写器2对粘贴于容器4的内侧标签5发出检测溶液L的指令、将溶液L的信息写入到外侧标签6、对写入在非接触IC标签7中的信息进行读出并显示于显示部2g、将发送给非接触IC标签7的信息等显示于显示部2g。图3是表示非接触IC标签7的构成的框图。该非接触IC标签7如图3所示,与容器4一一对应,在与读写器2之间进行利用了识别ID编码的非接触数据通信,对容器4进行管理。其中,识别ID编码是按每个非接触IC标签7而分别固有的编码,存储在作为后述的存储部的数据存储部33中。该非接触IC标签7具备数据接收部30、数据发送部31、控制部32、数据存储部33、数据判定部34、检测部35、用于显示处理的显示处理部36、显示部37、电源生成部38和线圈天线39。另外,虽然非接触IC标签7不一定必须具备检测部35和显示部37这双方,但必须在内侧标签5中安装检测部35,在外侧标签6中安装显示.部37。数据接收部30具备通过电磁感应方式接收从读写器2发送来的数据的功能。数据发送部31具备如下功能即通过电磁感应方式从读写器2或内侧标签5,将由数据存储部33存储的规定数据直接转送给外侧标签6。其中,作为用于进行该直接转送的通信方式,利用作为与向读写器2的发送相同的方式的负载调制信号而进行发送。所谓负载调制信号,是指在读写器2与非接触IC标签7通过电磁感应而与线圈天线39的线圈进行电磁耦合时,使非接触IC标签7的谐振电路的参数变化,而改变非接触IC标签7的阻抗大小与相位的信号。由读写器2检测该阻抗的变化,将其变换为能够由非接触IC标签7发送的数据(按照数据的有无变换为l或0的数据),并利用在以非接触进行数据转送的方式中。直接转送的通信中所使用的负载调制信号直接使用从非接触IC标签7向读写器2发送的负载调制信号,将发送目的地设定于其他的非接触IC标签7而不是读写器2。此时,由于位于读写器2的通信区域内的非接触IC标签7根据与读写器2电磁耦合时的频率(例如13.56MHz)而被负载调制,所以,如果从读写器2进行数据转送的同时,在非接触IC标签7之间进行直接转送数据的通信,则会导致信号重复而无法读取信号。因此,在进行直接转送的通信时,读写器2不转送数据而仅处于和非接触IC标签态下,通过从内侧标签5对外侧标签6发送负载调制信号,外侧标签6可通过数据接收部30将来自内侧标签5的数据作为负载调制信号的变化而读取。由此,可以在不新追加用于在非接触IC标签7之间通信的接收电路的情况下,与非接触IC标签7之间进行利用了负载调制信号的数据转送。控制部32通过利用未图示的CPU执行与各部对应的控制程序,来控制非接触IC标签7的各部的动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是通过CPU及控制程序对非接触IC标签7的功能进行变更的结构,但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由逻辑电路控制这些动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32包括数据判定部34和显示处理部36。数据存储部33具备根据来自控制部32的命令,将从读写器2接收的管理信息等规定数据存储到自己的存储器的功能。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数据存储部33还存储了上述的控制程序。并且,数据存储部33还存储有从读写器2向非接触IC标签7访问的信息。数据存储部33可以组装在控制部32内,也可以外置于控制部32。在本实施例中,组装在控制部32内,可由EEPROM、FLASH、FeRAM中任意一个构成。检测部35具备对溶液L内的酶进行检测的葡萄糖(夕'々〕一7)传感器,通过数据判定部34对溶液L进行确定。葡萄糖传感器在生物传感器中是代表性的传感器,由氧检测用电极(氧电极)或过氧化氢检测用电极和固定于电极的作为酶的葡糖氧化酶(夕、'》〕一7才年乂^一if)构成。而且,该葡萄糖传感器通过电极对溶液L内的葡萄糖与葡糖氧化酶发生催化反应而变化为葡糖酸内脂(夕'々3/,夕卜乂)时所消耗的氧的减少量或所产生的过氧化氢的浓度进行检测,来测定溶液L内的葡萄糖浓度,从而检测是否含有葡萄糖。另外,所谓生物传感器是,用于实现生物体所具有的功能的传感器,有将生物体的物质利用为传感器(酶传感器等)、利用人工制造的材料来模拟生物功能等(味觉传感器等)。作为一般的生物传感器的种类,有酶传感器(使用氧电极检测葡萄糖、尿素等)、免疫传感器(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抗原)等。一般的检测方法通过对生物传感器施加一定的电压,测定作为传感器的输出的电流或电压,基于是否一定时间地超过某一阈值到酶等。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的内侧标签5的检测部35中安装有酶传感器,对溶液L内是否存在与该酶传感器反应的酶进行检查。此外,检测部35的酶传感器可安装一个或多个。显示处理部36,根据来自控制部32的命令,进行在显示部37显示规定信息的控制。显示部37是利用了电泳现象的显示装置。这里,电泳式显示装置的作为动作原理的电泳现象,是一种当对于在液相分散介质中分散了微粒的分散液施加了电场时,因分散而自然带电的微粒(电泳粒子)会基于库仑力而发生泳动的现象。该电泳式显示装置具有显示图像保持性能(下面称作"存储性"),通过电场的施加可以在无电力状态下保持一次显示后的图像。而且,该显示部37对由数据判定部34判定的溶液L的内容进行显示。另外,也可以与判定后的溶液L相对应地,通过改变显示颜色由颜色来判别溶液L。电源生成部38基于由读写器2接收的电磁波生成电力,提供给上述各部。线圈天线39用于通过电磁感应方式对包含由读写器2发送的数据的电磁波进行接收。图4是表示非接触IC标签7的构造的透视俯视图。该非接触IC标签7如图4所示,通过沿着基板300的周围形成金属的螺旋线而在基板300上形成了线圈天线39。基板300由如聚酰亚胺那样的柔性(flexible)材质构成。线圈天线39例如由采用了金属墨水的喷墨打印法或网板印刷法形成。而且,控制部32作为IC芯片被安装于基板300,并且,显示部37作为存储性的显示装置安装于基板300。控制部32如图4所示,通过布线300a与检测部35连接。虽然该检测部35被安装于基板300,但也可以通过布线300a将检测部35从基板300向外部引出。而且,为了防止受到外部灰尘等的影响,在安装于该基板300的电路上粘贴了薄膜等。作为第一实施方式而表示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1,可应用于将非接触IC标签7粘贴于盛有溶液L的容器4来对溶液L进行确定的系统,通过非接触IC标签7实施检测,将确定后的溶液L显示于非接触IC标签7而进行管理。这里,对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l的具体动作进行说明。首先,预先将非接触IC标签7粘贴到盛装溶液L的容器4。然后,在读写器2的操作部2d中进行如下设定即用于通过分别粘贴于容器4的非接触IC标签7检测溶液L并将检测结果显示于显示部37。这里,作为所设定的信息,是用于对粘贴于容器4的内侧的带葡萄糖传感器的内侧标签5进行确定的ID编码(下面称作UID)、用于对与该内侧标签5成对且粘贴于容器4的外侧的带显示部37的外侧标签6进行确定的UID、和操作担当者名字等。这些设定信息,从进行显示的显示部2g通过操作部2d选择输入给读写器2、或者从与读写器2连接的数据库(未图示)转送来进行设定。接着,当这些设定结束时,读写器2建立图5(a)所示的检测请求指令,并通过数据发送部2b发送给内侧标签5。该图5(a)所示的检测请求指令是如下那样的指令即用于通过内侧标签5的葡萄糖传感器检査溶液L、由检测数据判定部34确定溶液L、并将其结果与由显示部37对设定为外侧标签6的UID显示的数据一同进行发送的指令。若内侧标签5从读写器2接收检测请求指令,则在其电源生成部38中根据该信号的载波生成驱动电力,并提供给内侧标签5的各部。然后,基于被供给电力后的数据控制部32的控制,通过数据接收部30接收从读写器2发送的信息,并利用数据存储部33存储于非遗失性存储器中。接着,通过检测部35检测溶液L,由检测数据判定部34确定溶液L。最后,内侧标签5将由检测数据判定部34确定的溶液信息设定为图5(b)所示的显示指令内的显示数据,并通过数据发送部31发送给外侧标签6。另一方面,若外侧标签6接收到图5(b)所示的显示指令,在其电源生成部38中借助于该信号的载波生成驱动电力,并提供给外侧标签6的各部。然后,基于被供给电力后的数据控制部32的控制,通过数据接收部30接收从内侧标签5发送的信息,并利用数据存储部33将其存储到非遗失性存储器中。接着,取出显示指令内的显示数据,并通过显示处理部36将其显示于显示部37的电泳显示器。这里,根据电泳显示器的特性,信息显示的维持不需要电力。最后,外侧标签6,建立图5(c)、(d)所示的检测请求指令,并通过数据发送部31发送给读写器2。另外,读写器2在发送了检测请求指令之后,不切断与非接触IC标签7的电磁耦合,直至接收到表示该指令的处理已经结束的信息,即图5(c)、(d)所示的检测返回指令为止。接着,对图5所示的各指令的帧格式进行说明。读写器2与非接触IC标签7之间的数据通信,通过图5(a)(d)所示的遵照ISO/IEC18000—3或者ISO/IEC15693的帧格式来进行。图5(a)所示的检测请求指令帧格式构成为,在S0F(StartofField)与E0F(EndofField)之间按顺序具备FLAGS400、检测指令码401、UID402、显示指令数据403、CRC404。图5(b)所示的显示指令数据403的帧格式构成为,在S0F与E0F之间按顺序具备FLAGS405、显示指令码406、UID407、显示数据408。图5(c)所示的检测返回指令(有错误)的帧格式构成为,在S0F与E0F之间具备FLAGS409、错误码区域410、CRC411。另一方面,图5(d)所示的检测返回指令(无错误)的帧格式构成为,在S0F与E0F之间具备FLAGS409、CRC411。另外,各帧格式还能够不限定于此而构成。帧由被SOF(StartofFidd)和EOF(EndofField)包围的帧格式构成。而且,在CRC中设置了从SOF之后到CRC之前根据ISO/IEC13239的规定而计算的结果。FLAGS设定帧的功能。作为指令的种类,除了上述指令之外,还有数据写入指令、标签响应指令、标签响应开始停止指令等。另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通常的指令来处理。数据写入指令用于将管理信息等数据写入到非接触IC标签7。即,对于非接触IC标签7而言,例如能够从读写器2对数据存储部33的可重写ROM发送数据、写入信息。标签响应指令,是将非接触IC标签7的UID发送给读写器2的指令。接收了该指令的所有非接触IC标签7将非接触IC标签7中存储的UID,发送给读写器2。标签响应开始停止指令,是用于向读写器2返回信息或不返回信息的控制指令。该指令,在接收到从读写器2发送的指令时,用于决定是否响应所接收的指令从非接触IC标签7向读写器2返回数据。在指令的内容被设定为开始状态的情况下,如果从读写器2接收到该指令,则非接触IC标签7进行响应来返回数据。另外,在被设定为停止状态的情况下,即使非接触IC标签7从读写器2接收到该指令也不作任何响应。图6是表示从读写器2向非接触IC标签7发送检测请求指令之后到接收响应为止的处理的流程图。另外,表1表示检查容器与所粘贴的非接触IC标签的UID的对应关系。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具体而言,在步骤Sll中选择预先注册的检查容器。检査容器如表l所示,内侧标签5,即安装了葡萄糖传感器的检测标签的UID;和外侧标签6,即安装了显示部37的显示标签的UID作为数据库被注册在读写器2的ROM2f中。为了选择容器4,通过操作部2d使光标移动来选择在显示部2g上显示的检查容器。在步骤S12中,建立图5(a)所示的检测请求指令帧。而且,在该检测请求指令帧中的显示指令数据403中,插入了图5(b)所示的显示指令数据帧。并且,将步骤Sll中选择的检测标签的UID设定于UID402。另一方面,将步骤Sl1中选择的显示标签的UID设定于位于显示指令数据403中的UID407。在步骤S13中,将步骤S12中建立的检测请求指令的数据发送给数据发送部2b,并向非接触IC标签7进行发送。在步骤S14中,对非接触IC标签7针对所发送的检测请求指令的响应进行接收并分析。响应帧如图5(c)所示。然后,在存在响应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6。当在步骤S16中没有错误时进入步骤S18,将显示内容显示于显示部2g,从而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存在错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7,将错误内容显示于显示部2g,而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4中没有响应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5,确认是否超时。在超时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17,将错误内容显示于显示部2g并结束处理。另外,在没有超时的情况下,再次返回到步骤S14,反复执行对是否存在响应进行确认的处理。图7是表示在安装了酶传感器的内侧标签5内对检测请求指令的处理的流程图。具体而言,在步骤S21中通过数据接收部30接收来自读写器2的自身地址的指令,然后进入步骤S29。在步骤S29中确认帧中是否存在CRC错误。当在步骤S29中是CRC错误的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30,在图5(c)所示的检测响应指令的错误码410中设定表示CRC错误的码,将错误设定于FLAGS409,进入步骤S28。然后,在步骤S28中将检测响应指令转送到数据发送部28,发送给读写器2,并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29中没有CRC错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2。在步骤S22中判断步骤S21中接收的指令是否是检测请求指令。当步骤S21中不是检测请求指令时,进入步骤S23,作为通常指令进行处理,并结束。在通常指令处理中,以遵照ISO/IEC18000—3或ISO/IEC15693的内容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21中判断为是检测请求指令,则进入步骤S24,从控制部32对检测部35施加一定电压而开始测定。酶作为传感器安装于检测部35。酶只会与特定的物质发生反应。当存在进行反应的特定物质时,产生酶传感器的输出值(电压电平)具有一定峰值的脉冲电压。将此作为传感器用于检查是否存在特定物质。步骤S24结束之后进入步骤S25。在步骤S25中,根据检测部35中的18酶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判断是否与特定物质发生了反应。在安装了多个酶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同样地根据输出电压来确认。再与预先设定的输出电压值进行比较,分析是否得到了脉冲上的电压之后,进入步骤S26。当根据检测部35的酶传感器得到了一定的输出时,在步骤S26中将预先存储于数据存储部33的发生了反应的酶名取出到显示部37,设定为显示数据。在多个传感器的情况下也同样设定显示数据。在没有得到一定的输出时,设定无反应等的显示。在设定了显示数据之后,进入步骤S27。作为显示数据,可以从数据存储部33取出溶液L的购买日、购买者、使用期限等进行显示。在步骤S26结束之后,进入步骤S27。在步骤S27中建立图5(b)所示的显示指令帧。显示指令被插入于检测请求指令内的显示指令数据部。将步骤S26中设定的显示数据和显示数据长度设定于显示数据408的显示数据部。在帧完成之后进入步骤S28。其中,SOF、CRC、EOF由控制部32计算来建立帧。在步骤S28中,将步骤S27中建立的显示指令转送给数据发送部31,利用负载调制信号将其发送给外侧标签6,并结束处理。图8是表示在安装了显示部37的外侧标签6中针对显示指令的处理的流程图。具体而言,在步骤S31中确认是自身地址的指令并进行接收,然后接入步骤S38。在步骤S38中,确认所接收的显示指令是否是CRC错误。在是CRC错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9,将错误内容设定于图5(c)所示的错误码410和FLAGS409,然后进入步骤S36。在不存在CRC错误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2。在步骤S32中确认是否是显示指令。在不是显示指令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3,作为通常指令进行处理并结束。另外,在步骤S33中以遵照ISO/IEC18000—3或ISO/IEC15693的内容进行处理。在是显示指令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4。在步骤S34中,从图5(b)所示的显示指令的显示数据408取出在显示部37中显示的数据,进入步骤S35。然后,在步骤S35中,将步骤S34中取出的显示数据转送给显示处理部36,向显示部37显示数据,并进入步骤S36。然后,在步骤S36中建立图5(c)或图5(d)所示的向读写器2返回的检测响应指令的帧。BP,在存在错误的情况下,建立图5(c)的帧,在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建立图5(d)的帧,并进入S37。在步骤S37中,将步骤S36中建立的检测响应指令转送给数据发送部31,并向读写器2发送数据,然后结束处理。根据以上那样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表示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1,能够得到下述效果。(1)通过在非接触IC标签7中搭载检测部35和显示部37,而不更换非接触IC标签7地重写显示,可以使非接触IC标签7的废弃达到最小限度,而且,由于通过使非接触IC标签7之间在近接的距离直接通信,可构成不需要特殊构造的非接触IC标签7,所以能够削减成本。(2)通过对由非接触IC标签7的检测部35直接检测出的溶液L的内容进行显示,而提高显示内容的可信性,从而能够提升对容器4进行操作的使用者的安全性。(第二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9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说明中省略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等同部分的说明,并对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作为第二实施方式而表示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1,由读写器2向非接触IC标签7设定访问码,在访问码与预先设定于非接触IC标签7的某一码一致时,从位于检测部35的传感器取入数据。另外,在访问码不一致的情况下,将读写器2进行过访问的记录作为显示数据显示于显示部37,这是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因此,读写器2及非接触IC标签7的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图9是表示从读写器2向非接触IC标签7发送检测请求指令之后到接收响应为止的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图9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图6所示的流程对应,不同的是步骤S46和步骤S47。因此,对于与图6所示的流程图同样部分省略的说明。具体而言,从步骤S41到步骤S44,通过数据接收部30接收来自读写器2的检测请求指令。此时,从读写器2接收访问记录信息(未图示),在没有CRC错误的情况下,由数据存储部33进行存储。然后,在步骤S46中,取出在图5(a)所示的检测请求指令的指令码401内设定的访问码。检测指令码401由一个字节构成,上位(上位)四位设定有访问码(未图示)。访问码的设定在图6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2中进行。该四位访问码将与非接触IC标签7的数据存储部33中预先设定的访问码进行比较。在访问码一致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8,由位于检测部35的酶传感器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不正当访问,进入步骤S47。在步骤S47中判断为读写器2进行了不正当访问,从数据存储部33取出访问记录,设定于图5(b)的显示数据408,并进入步骤S51。作为访问记录可设定日期、进行过访问的读写器名、访问者等。而且,也可以改变显示颜色,不仅通过文字而且采用图像数据显示;或改变文字的背景色来进行显示。在步骤S51中建立图5(b)的显示指令帧,在步骤S52中将其发送给安装了显示部37的外侧标签6,并结束处理。根据这种第二实施方式所表示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1,可得到以下的效果。(3)非接触IC标签7通过访问码来限制来自读写器2的访问。艮卩,非接触IC标签7在存在不正当访问的情况下,只能够与限定的读写器2进行访问。因此,非接触IC标签7能够防止被不正当地读出数据、或写入数据。另外,通过同时从读写器2显示向非接触IC标签7的访问记录(日期、访问装置名、访问者等)、溶液L的购买日、使用期限等,并对容器4进行观察,可以视觉确认以便使使用者不以错误的信息进行操作,从而还可提高安全性。权利要求1、一种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注册了固有识别符的第一及第二非接触IC标签、以及以非接触方式对所述第一及第二非接触IC标签进行数据的读出及写入的读写器,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非接触IC标签与所述读写器之间进行利用感应电磁场的非接触数据通信,所述第一非接触IC标签具有进行数据检测的数据检测部、对由所述数据检测部检测出的数据进行判定的数据判定部、和将由所述数据判定部判定后的判定结果发送给所述第二非接触IC标签的数据发送部,所述第二非接触IC标签,具有对从所述第一非接触IC标签发送而来的数据进行接收的数据接收部、和基于由所述数据接收部接收的数据进行显示的显示部,所述第一非接触IC标签借助于由所述读写器产生的感应电磁场而生成电力,利用该电力与所述第二非接触ic标签进行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检测部,具备对容器中收容的液体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所述数据判定部基于由该传感器检测出的数据判定所述液体的种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非接触IC标签配置在所述容器的内侧,所述第二非接触IC标签配置在所述容器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非接触IC标签与所述第二非接触IC标签进行通信的期间,所述读写器认为在所述第一非接触ic标签上追加了所述第二非接触IC标签的功能。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非接触IC标签,包括根据由所述第一非接触IC标签发送的数据进行特定的处理的数据处理部,准备多个具有不同的所述特定处理的所述第二非接触IC标签,根据所希望的所述特定处理来更换所述第二非接触IC标签。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非接触IC标签,能够注册多个所述第一非接触IC标签的所述固有识别符,并在所述显示部上进行显示,所述显示利用了由具有所注册的所述固有识别符的多个所述第一非接触ic标签发送而来的数据。7、一种非接触IC标签,其特征在于,注册了固有识别符,借助于由读写器产生的感应电磁场而生成电力,并利用所述电力与所述读写器或其他的非接触IC标签进行非接触数据通信,具有进行数据检测的数据检测部、对由所述数据检测部检测出的数据进行判定的数据判定部、和将由所述数据判定部判定后的判定结果发送给所述其他的非接触IC标签的数据发送部。8、一种非接触IC标签,其特征在于,注册了固有识别符,借助于由读写器产生的感应电磁场而生成电力,并利用所述电力与所述读写器或其他的非接触IC标签进行非接触数据通信,具有对由所述读写器或其他的非接触IC标签发送的数据进行接收的数据接收部;和根据由所述数据接收部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显示的显示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非接触IC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部具备在无电力状态下保持显示的存储器性显示装置。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非接触数据通信系统,其中数据判定部对由第一非接触IC标签(5)的检测部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判定,通过数据发送部将其判定结果发送给第二非接触IC标签(6)。此时,第一非接触IC标签(5)通过由读写器(2)产生的感应电磁场(W)生成电力,并利用该电力与第二非接触IC标签(6)进行通信。然后,第二非接触IC标签(6)通过数据接收部对从第一非接触IC标签(5)发送来的数据进行接收,根据所接收的数据进行显示部的显示。从而能够降低系统整体成本。文档编号G06K17/00GK101145203SQ200710148780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申请日期2007年9月11日优先权日2006年9月11日发明者保科正树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