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失效报警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5060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扇失效报警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失效报警电路,特别涉及一种电脑主板上CPU风扇的失效报警电路 背景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主板的研发技术与应用领域也日益广泛。如何充分利用主 板的固有特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主板的控制优势,增加主板的附加价值,成为各主板厂商关 注的焦点。用户为了充分利用主板的超频性能,提高主机的运行速度,要求中央处理器 (CPU)以超过常规的更快的速度工作,这将导致CPU消耗更大的功耗,从而产生更大的热能, 致使CPU的温度大大提高,导致CPU的工作寿命縮短。而CPU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件, 同时也是整个系统中最昂贵以及最重要的零件,因此如何有效的保护CPU以及提高CPU的寿命 至关重要。为了延长CPU的使用寿命,要求大大降低CPU的工作温度,保持CPU表面的温度为 常温。业界现在广泛采用风扇为紧贴CPU表面的散热片降温,然而当风扇失效时,用户未察 觉而继续运行计算机系统,会使CPU的温度提高,导致CPU的工作寿命縮短甚至烧坏CPU。发明内容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简易的风扇失效报警电路,在风扇停转时及时报警。一种风扇失效报警电路,包括 一第一积分电路,所述第一积分电路包括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积分电路的输入端同一风扇的转速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积分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信号; 一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 一第二晶体管及一二极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分别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和一第一电源相连,所述 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也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到所述二极管的阴 极,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到一第二电源,所述二极管阳极作为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 第一积分电路输出端相连并接收第一积分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集电极 作为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当风扇正常工作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一信号,当风扇停转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二信号; 一输入输出控制器,包括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 所述输入输出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相连,输入输出控制器在接收到开关电路 输出的第二信号后输出报警信号;及一报警器,包括一输入端,所述报警器的输入端与输入 输出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报警器在接收到输入输出控制器输出报警信号时报警。所述风扇失效报警电路在风扇失效时令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输出所述开关控制信号给 所述输入输出控制器,所述输入输出控制器再输出报警信号给所述报警器,从而驱动报警器 报警,提醒用户及时检査和更换失效的风扇。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图l是本发明的风扇失效报警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l,本发明风扇失效报警电路较佳实施例包括一连接第一风扇iio的第一积分电路200、 一连接第二风扇120的第二积分电路220、 一第一隔离二极管Dll、 一第二隔离二极管 D12、 一开关电路260、 一输入输出控制器U11及一报警器270。所述第一积分电路200包括一电阻R11和一电容C 11,所述电阻R11 —端同所述第一风扇 IIO的转速信号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同所述电容C11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1另一端接地。所 述第二积分电路220包括一电阻R12和一电容C12,所述电阻R12—端同所述第二风扇120的转 速信号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同所述电容C12—端相连,所述电容C12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 Rll和电容C1 l之间的连接节点连接至所述第一隔离二极管D11的阴极,所述电阻R12和电容 C12之间的连接节点连接至所述第二隔离二极管D12的阴极。所述开关电路260包括一第一晶 体管Qll、 一第二晶体管Q12及一二极管D13,所述第一晶体管Q11的集电极同所述第二晶体管 Q12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晶体管Q11的集电极还经过一电阻R14连接到一12V电源,所述第二 晶体管Q12的集电极经过一电阻R15连接到所述12V电源,所述第一晶体管Q11的基极连接到二 极管D13的阴极,所述二极管D13的阳极同所述第一隔离二极管D11和第二隔离二极管D12的阳 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13的阳极还经过一电阻R13连接到一5V电源,所述第二晶体管Q12的集 电极还连接到所述输入输出控制器U11的输入端。所述报警器包括一晶体管Q13和一蜂鸣器 LS1,所述晶体管Q13的基极同所述输入输出控制器U1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晶体管Q13的基极 还经过一电阻R17连接到一5V电源,所述晶体管Q13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晶体管Q13的集电极 经过所述蜂鸣器LS 1同一电阻R16—端相连,所述电阻R16另一端连接所述5V电源。当第一风扇110和第二风扇120均正常工作时,两风扇的转速信号输出端输出正常的转速 脉冲信号,所述第一隔离二极管D11和第二隔离二极管D12均截止,第一晶体管Q11的基极电 位被5V电源拉高从而导通,第二晶体管Q12的基极为低电位而截止,所述开关电路260输出的 高电平经输入输出控制器U11后输出低电平,所述报警器270中的晶体管Q13截止,蜂鸣器 LS1不会报警。当第一风扇110和第二风扇120中的任意一个失效时,假设第一风扇110失效,第二风扇 120仍正常工作,第一风扇110的转速信号输出端无转速脉冲信号输出,第二风扇120的转速 信号输出端则输出正常的转速脉冲信号。此时第一隔离二极管D11导通,第二隔离二极管 D12截止,第一隔离二极管D11拉低第一晶体管Q11的基极电位使其截止,第二晶体管Q12的基 极电位被拉高而导通,第二晶体管Q12的集电极输出低电平信号,该低电平信号经过所述输 入输出控制器U11后输出高电平信号促使所述报警器270中的晶体管Q13导通,蜂鸣器LS1报警所述风扇失效报警电路在风扇失效时令所述开关电路260的输出端输出所述低电平开关 控制信号给输入输出控制器Ull,所述输入输出控制器U11再输出所述高电平报警信号给报警 器270,从而实现风扇失效报警的功能。所述二极管D13可抵消在风扇停转时隔离二极管D11 和D12所抬高的电压,防止晶体管Q11的误导通。
权利要求
1. 一种风扇失效报警电路,包括一第一积分电路,所述第一积分电路包括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所述第一积分电路的输入端同一风扇的转速信号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积分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信号;一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一第一晶体管、一第二晶体管及一二极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分别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和一第一电源相连,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也连接到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到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述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到一第二电源,所述二极管阳极作为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积分电路输出端相连并接收第一积分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信号,所述第二晶体管集电极作为所述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当风扇正常工作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一信号,当风扇停转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二信号;一输入输出控制器,包括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所述输入输出控制器的输入端与开关电路的输出端相连,输入输出控制器在接收到开关电路输出的第二信号后输出报警信号;及一报警器,包括一输入端,所述报警器的输入端与输入输出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报警器在接收到输入输出控制器输出报警信号时报警。
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扇失效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 电路还包括一第一电阻、 一第二电阻和一第三电阻,所述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分别经过 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同所述第一电源相连,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经过所述第三电阻同所述第二 电源相连。
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扇失效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积分电路包括一电阻和一电容,所述电阻的一端作为所述第一积分电路的输入端,另一端同 所述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电容另一端接地,所述电阻和电容之间的连接节点作为所述第一积 分电路的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失效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失效报警电路还包括一第一隔离二极管,所述第一隔离二极管的阳极同所述开关电路中二极管的阳极相连,阴极同所述第一积分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权利要求5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扇失效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 器包括一晶体管、 一蜂鸣器、 一第一电阻和一第二电阻,所述晶体管的基极同所述输入输出 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所述晶体管的基极还经过所述第一电阻连接到所述第二电源,所述晶 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晶体管的集电极经过所述蜂鸣器同所述第二电阻一端相连,所述第 二电阻另 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权利要求6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风扇失效报警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 失效报警电路还包括一第二积分电路,所述第二积分电路包括一电阻和一电容,所述电阻一 端同另一风扇的转速信号输出端相连,另一端同所述电容一端相连,所述电容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与电容之间的连接节点连接到一第二隔离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隔离二极管的阳 极同所述开关电路中二极管的阳极相连。
全文摘要
一种风扇失效报警电路,包括第一积分电路、开关电路、输入输出控制器及报警器,第一积分电路接收来自风扇的转速信号,在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信号,开关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及一二极管,第一晶体管集电极分别同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和一第一电源相连,第二晶体管集电极也连接到第一电源,第一晶体管基极连接到二极管阴极,二极管阳极连接到一第二电源,二极管阳极作为开关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积分电路输出端相连并接收第一积分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信号,第二晶体管集电极作为开关电路的输出端,当风扇正常工作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一信号,当风扇停转时,开关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第二信号经输入输出控制器输出报警信号驱动报警器报警。
文档编号G06F11/32GK101221526SQ200710200020
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8日
发明者熊金良, 樱 陈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