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器扣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616248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器扣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扣具,特别涉及一种扣固散热器的扣具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结构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公告申请号092205232 「散热构件的扣具结构」 新型专利揭示有,在所述散热构件的相对两侧是分别设有一滑穴,以分别装置一 扣具,而所述扣具是包括 一扣板,含有一板体,令其顶段滑置于所述散热构件 的滑穴中,于所述板体的中段至少设有一弹性部,并令所述板体的底段至少设有 一扣孔,以对应地勾扣一底座的扣耳,以及一操作杆,含有一联动板部,令所述 联动板部偏心地枢联于所述扣板的顶段,并令所述联动板部的外缘跨置于所述散 热构件的顶端板面上,以于拨转所述操作杆,使所述联动板部距其与所述扣板枢 接中心远程的板缘,跨置于所述散热构件的顶端板面上时,可相对地向上拉升所 述扣板,使所述扣板的可弹性地紧勾于所述底座的扣耳,并使所述散热构件的底 部紧贴于一芯片上。其中所述的操作杆,是含有 一联动板部,穿设一轴孔,令 所述轴孔是偏置于所述联动板部的一侧,以藉一枢销偏心地枢接于所述扣板的顶 段上;以及一扳手部,自所述联动板部的板缘向外突伸。又所述的扣板板体中段的 弹性部,是可呈一鹅颈状或「>」或「Sj或其他形状。
然而上述在实际使用上有其问题存在,受限于计算机主机等的使用的空间要 求为越小越好,不仅减少所需占据的空间亦减轻重量,故所述扣具的设计亦被使 用空间所限制,必须在小空间中展现所需的扣力,则所述弹性部因上述的需求而 使得折弯R角不够,造成扣具弹力K值(弹性系数值)太大,并易塑性变形或单 一方的拉扣,致使扣具无法使用,实不符使用所需。
于是,有鉴于上述结构所衍生的各项缺点,本案的发明人遂竭其心智,以从 事所述行业多年的经验,潜心研究加以创新改良,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散热器 扣具案,实为一具功效增进的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因此,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较小空间
使扣具的弹力K值(弹性系数)小,并易控制扣力需求,使弹性回复性良好,并 进而减少塑性变形的散热器扣具。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散热器扣具,包括一框架,是框罩 于一散热器上侧,其设有至少一凸块,所述凸块具一接触面; 一操作件,具有一 本体及连接所述本体的一扳动部,所述本体是靠置于上述接触面,则所述扳动部 带动所述本体相对所述接触面活动; 一扣件,具有一连动体穿设上述凸块与上述 本体枢接,所述连动体纵向延伸设有相对位于连动体下方左右对称的一第一弹性 体、 一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一,二弹性体相反连动体的一端则连接至少一扣拉体, 以利用所述第一、二弹性体平衡弹性地控制扣拉体的扣力,减少塑性变形。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扣件拉紧或放松的作动,因所述弯回部存在一R角, 故能适当的控制所述拉扣体扣接的力量,再者所述第一、二弹性体为左、右对称 构成具有平衡其拉扣力,并相对平靠或平置于散热器的两侧,故相较现有不受空
间的限制,则所述弯回部弯折的R角可相较现有大,造成第一、二弹性体的弹力 K值(弹性系数)小,当扣件扣紧时,不易产生塑性变形,另当扣件放松后其弹性的回复性亦较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 施例予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扣具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扣具的立体组合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扣具与散热器及发热单元组合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扣具与散热器及发热单元组合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扣具扣紧扣耳的正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扣具放松扣耳的正视示意图7为本实用新型扣具的第一、二弹性体扣紧与放松的作动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IO框架;ll倒勾;12凸块;121接触面;122、 123插孔; 20操作件;21本体;211导沟;212第一端;213第二端;214悬雍垂部;22扳
动部30扣件31连动体;311枢接孔;32a第一弹性体;32b第二弹性体;321a、 321b第一弹性杆;322a、 322b弯回部;323a、 323b第二弹性杆;324a、 324b钩 接脚;3241a、 3241b钩孔;33扣拉体;331、 332榫部;333扣孔;40散热器; 41凸耳;50发热单元;60电路板;61插接座;62、 63扣耳;70枢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散热器扣具,图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请参阅
图1、图2所示,至少包括一框架10、至少一操作件20及至少一扣件30,其中 所述框架IO为一中空框缘的型态,在相对两框缘处分设至少一倒勾11,可被用 以勾固一风扇(图中无示),且所述框架10的至少相对的两外侧分别设一凸块 12,所述凸块12具有一接触面121,所述接触面121的两侧分设贯穿所述凸块12 的一插孔122、 123。
所述操作件20在本较佳实施为两组,其分别具有一本体21及连接所述本体 21的一扳动部22,所述本体21是靠置于上述接触面121,所述扳动部22拨转操 作所述本体21相对所述接触面121移动。
上述本体21在本图示中为一圆形轮,其设有贯穿本体21的一导沟211,所 述导沟211的两头分具一第一端212及一第二端213,所述第一端212是循着所 述本体21的径向弯弧的延伸连通所述第二端213, 一悬雍垂部214则形成介于所 述第一端212及第二端213之间。
然而上述并不局限于此,所述本体21亦可为一偏心轮。另外上述的接触面 121为一内凹的弧面状态,以与上述本体21形成面接触,令所述本体21更稳固 的在接触面121上转动。
上述扣件30在本较佳实施例为两组,其分别具有一连动体31纵向延伸设有 相对位于连动体31下方并成左右对称的一第一弹性体32a、 一第二弹性体32b, 所述第一,二弹性体32a、 32b相反连动体31的一端则连接至少一扣拉体33。上 述连动体31在本图示中为两相对的平行板,其设有一枢接孔311的一端穿设上述 凸块12的插孔122、 123后分置相对于所述本体21的两侧,再经由一枢轴70贯 穿上述枢接孔311及上述导沟211,则所述操作件20可带动所述连动体31上下 的移动。另外若上述的本体21为例如偏心轮或圆形轮状态,则所述的连动体 31枢接在本体21的偏心位置处(无图标),亦可带动连动体31上下作动。
上述第一、二弹性体32a、 32b在本图所示,分别包括连接所述连动体31的 一第一弹性杆321a、 321b,所述第一弹性杆321a、 321b相反连动体31的一端延 伸一弯回部322a、 322b,所述弯回部322a、 322b连接一第二弹性杆323a、 323b, 则所述第二弹性杆323a、 323b相对位于所述第一弹性杆321a、 321b下方,且所 述第二弹性杆323a、 323b相反弯回部322a、 322b的一端垂向弯折延伸形成一钩 接脚324a、 324b,所述钩接脚324a、 324b具有一钩孔3241a、 3241b。
上述扣拉体33的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对应上述钩孔3241a、 3241b处分设一榫 部331、 332,且在扣拉体33的下段开设一扣孔333,通过所述榫部331、 332插 设于所述钩孔中3241a、 3241b,即所述第一、二弹性体32a、 32b分别连接于扣 拉体33的左、右侧。另外所要声明的是上述并非在局限本实用新型的可能的实施 型态,上述第一、二弹性体32a、 32b亦可分别为开口相对的弯回延伸构形例如 两相对的U形或C形;再者所述第一、二弹性体32a、 32b可与上述扣拉体33 — 体成型制成。
续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使一散热器40紧密的贴设在一发热单 元50的表面上,所述散热器40是可以铝或铜等导热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其 具复数鳍片以增加散热面积。所述散热器40的种类及形状并不限定于本图中所 示,可为铝挤形、压铸型及折迭型等各种形式,并且可以穿设至少一热管。所述 散热器40的相对两侧分别具有一凸耳41,并置于发热单元50上,以其底面与所 述发热单元50的顶面贴触,使所述发热单元50所产生的热能传递至所述散热器 40,通过所述散热器40帮助所述发热单元50散热。
上述发热单元50可以诸如cpu等,其设置在一电路板60上,所述电路板60 上设有一插接座61,所述插接座61是位于所述发热单元50的外围,且所述插接 座6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至少一扣耳62、 63,所述扣耳62、 63是分别与所述扣件 30的扣拉体33的扣孔333相对应。
欲将上述扣具扣固所述散热器40在所述发热单元50上,则将所述框架10 框罩在散热器40的上侧,令两扣件30分别置于散热器40两侧与所述凸耳41相 对,上述凸耳41对应所述扣件30处较佳开设有凹槽411以容置所述扣件30,再 以所述扣拉体33的扣孔333分别扣接相对应的扣耳62、 63,则所述框架10的下 侧缘抵靠在上述凸耳41上,并通过扣件30的扣拉力施压在散热器40上,令散热 器40紧密的贴触在发热单元50上。
如图5所示,为扣件30扣紧状态示意图,在此状态下扣件30的第一、二弹 性体32a、 32b受到连动体31向上拉提,使得所述第一弹性杆321a、 321b及第二 弹性杆323a、 323b相对所述弯回部322a、 322b,分别上、下弹性撑开(如图7 中虚线所示),另外如图6所示,若松开扣件30,则弹性体32a、 32b回复至原 始状态,所述第一弹性杆321a、 321b及第二弹性杆323a、 323b相对所述弯回部 322a、 322b,分别弹性回复(如图7中实线所示),则扣孔333可脱离扣耳62、 63,上述扣件30拉紧或放松的作动,因所述弯回部322a、 322b存在一R角,故 能适当的控制所述拉扣体33扣接的力量,再者所述第一、二弹性体32a、 32b为 左、右对称构成具有平衡其拉扣力,并相对平靠或平置于散热器40的两侧,故相 较现有不受空间的限制,则所述弯回部322a、 322b弯折的R角可相较现有大, 造成第一、二弹性体32a、 32b的弹力K值(弹性系数)小,当扣件30扣紧时, 不易产生塑性变形,另当扣件30放松后其弹性的回复性亦较佳。
然而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举凡利用本实用 新型上述的方法、形状、构造、装置所为的变化,皆应包括于本案的权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 一种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是包括一框架,固定于一散热器上侧,其相对两外侧分设一凸块,所述凸块具一按 触面;至少一操作件,具有一本体及连接所述本体的一扳动部,所述本体是靠置于 上述接触面,所述扳动部拨转操作所述本体相对所述接触面移动;至少一扣件,具有一连动体穿设上述凸块与上述本体枢接,所述连动体纵向 延伸设有相对位于所述连动体下方左右相对的一第一弹性体、 一第二弹性体,所 述第一,二弹性体相反连动体的一端连接一扣拉体的左右侧。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的两侧分设贯 穿所述凸块的插孔,以令上述连动体的一端贯穿并分置相对于所述本体两侧。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的连动体枢接 于所述本体的偏心处。
4、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一偏心轮。
5、 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一圆形轮。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为一圆形轮,其 设有贯穿本体的一导沟,所述导沟的两头分具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是循着所述本体的径向弯弧的延伸连通所述第二端, 一悬雍垂部则形成介于所述 第一端及第二端之间,所述连动件经由一枢轴与所述导沟枢接。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拉体与所述第一、 二弹性体为一体成型。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弹性体分别 垂伸一钩接脚,所述钩接脚具有一钩孔,所述扣拉体的左右侧对应所述钩孔处设一榫部。
9、 如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弹性体 分别为开口相对的弯回延伸构形。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弹性体分 别包括连接所述连动体的一第一弹性杆,所述第一弹性杆相反连动体的一端延伸 一弯回部,所述弯回部连接一第二弹性杆,所述第二弹性杆相对位于所述第一弹 性杆下方。
11、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弹性体分 别包括连接所述连动体的一第一弹性杆,所述第一弹性杆相反连动体的一端延伸 一弯回部,所述弯回部连接一第二弹性杆,则所述第二弹性杆相对位于所述第一 弹性杆下方,且所述第二弹性杆相反弯回部的一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上述钩接脚。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相对的两侧 分设一凸部,则所述框设于散热器上的框架底面抵靠于所述凸部上侧,且所述凸 部对应所述扣件处设一凹槽。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器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面为一内凹的 弧面型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扣具,包括一框架,是框罩于一散热器上侧,其设有至少一凸块,所述凸块具一接触面;一操作件,具有一本体及连接所述本体的一扳动部,所述本体是靠置于上述接触面,则所述扳动部带动所述本体相对所述接触面活动;一扣件,具有一连动体穿设上述凸块与上述本体枢接,所述连动体纵向延伸设有相对位于连动体下方左右对称的一第一弹性体、一第二弹性体,所述第一,二弹性体相反连动体的一端则连接至少一扣拉体,以利用所述第一、二弹性体弹性地平衡控制扣拉体的扣力,减少塑性变形。
文档编号G06F1/20GK201022249SQ20072000234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6日
发明者林胜煌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