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电脑及其导热枢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7260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电脑及其导热枢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电脑的枢纽。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携式电脑一般包括两大部分即主机与显示面板,且主机与显示面板通过枢轴将结合在一起,并且显示面板可通过枢轴相对主机转动。当便携式电脑运行时,主机内的发热电子元件的发热量远大于显示面板内的发热电子元件的发热量,业界一般仅利用主机的空间对其内部的发热电子元件进行散热。随着电子技术进步,便携式电脑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其主机内的发热量也越来越大,仅利用主机的空间散热,不能有效解决便携式电脑的散热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效果较佳的便携式电脑及其导热枢纽。 —种导热枢纽,包括本体、上盖、第一热管及第二热管,上盖罩设于本体的顶部,本
体上分别设置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分别开设第一收容槽及
第二收容槽,本体的第一收容槽与上盖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第一热管的蒸发段收容于该
容置空间内并可相对本体转动,第二热管的冷凝段收容于第二收容槽内。 —种便携式电脑,包括主机、显示面板及枢轴,枢轴连接于主机与显示面板之间,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热枢纽,导热枢纽连接于主机与显
示面板之间,显示面板可同时通过枢轴及导热枢纽相对主机转动,第二热管的蒸发段与主
机内的发热电子元件热连接,第一热管的冷凝段设置于显示面板上,主机内发热电子元件
的热量通过第二热管传递至导热枢纽,再从导热枢纽通过第一热管传递到显示面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导热枢纽既可将主机内发热电子芯片产生的热量传递
到显示面板内,同时利用主机及显示面板的空间对发热电子芯片进行散热,还可起到辅助
枢轴作用,与枢轴一起使得主机相对显示面板转动。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脑的组装示意图。 图2为图1中11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主机与导热枢纽及枢轴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导热枢纽与发热电子元件的组装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导热枢纽的爆炸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本体翻转180度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5中上盖翻转180度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便携式电脑10包括主机1、显示面板2、枢轴3及导热枢 纽4,主机1内设置发热电子元件(图未示)。主机1后侧的两端分别凸设形成枢轴座12 及导热枢纽座ll,枢轴座12用于安装枢轴3,导热枢纽座11内开设收容槽111用以安装导 热枢纽4,导热枢纽座11的顶面开设第一安装孔114,第一安装孔114用于将导热枢纽4固 定于导热枢纽座11上,主机1与显示面板2之间通过枢轴3及导热枢纽4连接,且显示面 板2可同时通过枢轴3及导热枢纽4相对主机1转动。枢轴座12内开设一收容孔121,枢 轴3包括一转轴31及一呈板状的安装部32,安装部32自转轴31的一端凸设形成,转轴31 收容于枢轴座12的收容孔121中并可相对枢轴座12转动,安装部32上设置三个第二安装 孔33,三个螺丝34分别穿过安装部32的第二安装孔33并将枢轴3固定于显示面板2上。
请一并参阅图4、图5及图6所示,导热枢纽4包括本体41、上盖43、底板50、第一 热管44及第二热管49,本体41由高导热材料制成,本体41上设置第一收容部411及第二 收容部414,第一收容部411位于本体41的顶部417,第二收容部414位于本体41的底部 421,第一收容部411开设半圆状的第一收容槽413,第二收容部414开设矩形状的第二收容 槽415,第一收容槽413两端的孔径大于其中间部分的孔径,第一收容槽413的两端与中间 部分相交处分别形成一台阶412,第一收容槽413的中间部分设置润滑剂。本体41的顶部 417的中央部分于第一收容槽413的两侧水平向外凸伸形成二凸缘425,每一凸缘425的两 端分别开设一第三安装孔426,每一凸缘425的中央向上分别设置一定位柱420。本体41的 一侧于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安装板422及第二安装板423,第一安装板422及第二安装板423 上分别开设一第四安装孔424,该第四安装孔424与螺丝34(请一并参阅图4)相配合以将 本体41固定于主机1上。 请一并参阅图7,上盖43呈拱桥状,包括半圆状的拱顶431及两个凸缘432,凸缘 432由拱顶431的两侧向外水平延伸而成,每一凸缘432中央部分的延伸宽度大于其两端的 延伸宽度,每一凸缘432的两端分别开设一第五安装孔439,每一凸缘432的中央分别开设 一定位孔433,定位孔433与本体41的定位柱420相配合,上盖43的内壁面434的中央部 分的孔径小于其两端的孔径,拱顶431的内壁面434的两端各自形成一台阶435,拱顶431 的中间部分的孔径与第一收容槽413的中间部分的孔径相当,拱顶431的两端的孔径与第 一收容槽413的两端的孔径相当。上盖43罩设于本体41的上方且凸缘432平贴于本体41 的顶部417,上盖43的内壁面434与本体41的第一收容槽413共同形成一圆栓状的容置空 间436(请一并参阅图4),该容置空间436两端的孔径均大于其中央部分的孔径。
第一热管44的一端为蒸发段441,该蒸发段441为圆管状,第一热管44的蒸发段 441的两端间隔套设由铜材料制成的第一支撑环45及第二支撑环46。第一支撑环45呈圆 筒状,第一支撑环45的外径与容置空间436两端的孔径相当,其中央开设一通孔451,该通 孔451的孔径与第一热管44的蒸发段441的直径相当,第一热管44的蒸发段441穿设于 该通孔451中,第一支撑环45的外圆周上开设一环槽452,该环槽452用于密封第一收容槽 413内的润滑剂。第二支撑环46与第一支撑环45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撑环45及第二支撑 环46通过各自通孔451焊接固定于第一热管44的蒸发段441上,使第一收容槽413内的 润滑剂密封于第一支撑环45与第二支撑环46之间。第一热管44的蒸发段441的直径与 容置空间436的中央部分的孔径相当,蒸发段441连同第一支撑环45及第二支撑环46 —
4起收容于容置空间436内,蒸发段441收容于容置空间436的的中央部分且与本体41相接 触,且蒸发段441可相对本体41转动,第一支撑环45及第二支撑环46收容于容置空间436 的两端。 第一热管44的另一端为冷凝段442,该冷凝段442固定于显示面板2上。容置空 间436内靠近于第一热管44的蒸发段441的自由末端443的一侧设置一 由橡胶材料制成 的密封件47,该密封件47收容于容置空间436内并密封容置空间436靠近第一热管44的 蒸发段441的自由末端443的一侧,以防止润滑剂泄漏。进一步而言,第一热管44与上盖 43之间设置一缓冲垫48,缓冲垫48上设置二个与定位柱420相配合的定位孔481,其四角 处分别设置一第六安装孔489。 第二热管49为扁平状热管,其一端为冷凝段491,该冷凝段491穿过主机1后,从 导热枢纽座11上的收容孔112中穿出并收容于导热枢纽4的第二收容槽415内,第二热管 49的另一端为蒸发段492,该蒸发段492通过一安装板13安装至与设置于主机1内的发热 电子元件热连接。底板50嵌入第二收容槽415中,且底板50的下表面502平贴于导热枢 纽座11的收容槽111的底面113,底板50的上表面501与第二热管49的冷凝段491相抵靠。
导热枢纽4的本体41收容于导热枢纽座11的收容槽111中,本体41的凸缘425 抵靠于导热枢纽座11的顶面上,缓冲垫48及上盖43依次罩设于本体41上,螺丝34 (请一 并参阅图4)依次穿过上盖43的第五安装孔439、缓冲垫48的第六安装孔489、本体41的第 三安装孔426及导热枢纽座11的第一安装孔114,从而将上盖43连同本体41 一起固定于 主机1上,并对第一热管44的蒸发段441及第二热管49的冷凝段491产生压紧力,使得第 一热管44的蒸发段441与本体41接触良好,第二热管49的冷凝段491与第二收容部414 的底面416贴合紧密。进一步而言,第二热管49焊接于第二收容部414的底面416上,以 加强第二热管49与本体41之间的热接触。缓冲垫48由橡胶或光滑非金属材料制成,可缓 冲第一热管44的蒸发段441上的作用力,减少对第一热管44的蒸发段441的损伤,延长其 使用寿命。 主机l内的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依次通过第二热管49、本体41及第一热管 44,最终传递到显示面板2中,使得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同时利用主机1及显示面板2 两个部件的空间散发,相对于仅利用主机1空间散热而言,极大提高散热效率。另,导热枢 纽4起到辅助枢轴3的作用,通过导热枢纽4的第一热管44相对本体41的转动可辅助枢 轴3 —起实现显示面板2相对主机1转动,由于导热枢纽4与枢轴3对称设置于主机1的 后侧两端,当显示面板2相对主机1转动时,枢轴3及导热枢纽4上受力均匀,相对于仅由 枢轴3或者导热枢纽4作为转动元件而言,这可延长枢轴3及导热枢纽4的使用寿命。进 一步而言,第一支撑环45及第二支撑环46套设于第一热管44上,则第一支撑环45及第二 支撑环46承受转动时所产生的大部分负荷,减轻第一热管44的磨损,设置于容置空间436 内的润滑剂则进一步减少第一热管44与本体41之间的摩擦,延长其使用寿命。环槽452 及密封件47则起到密封容置空间436内润滑剂的作用,防止润滑剂泄漏。
权利要求
一种导热枢纽,包括本体、上盖、第一热管及第二热管,上盖罩设于本体的顶部,本体上分别设置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分别开设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本体的第一收容槽与上盖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第一热管的蒸发段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可相对本体转动,第二热管的冷凝段收容于第二收容槽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枢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环及第二支撑环,第一支撑环及第二支撑环分别套设于第一热管的蒸发段的两端上,所述容置空间的两端的孔径均大于该容置空间的中间部分的孔径,第一支撑环及第二支撑环收容于该容置空间的两丄山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枢纽,其特征在于,第一收容槽内设置润滑剂,该润滑剂密封于第一支撑环与第二支撑环之间。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热枢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密封件,该密封件收容于容置空间内并密封容置空间靠近第一热管的蒸发段的自由末端的一侧,以防止润滑剂泄漏。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热枢纽,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环及第二支撑环的外圆周上均开设一环槽,该环槽用于密封第一收容槽内的润滑剂。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枢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缓冲垫,该缓冲垫位于上盖与第一热管的蒸发段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枢纽,其特征在于,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分别位于本体的顶部及底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枢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底板,第二热管呈扁平状,底板嵌入第二收容槽中并与第二热管相抵靠。
9. 一种便携式电脑,包括主机、显示面板及枢轴,枢轴连接于主机与显示面板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导热枢纽,导热枢纽连接于主机与显示面板之间,显示面板可同时通过枢轴及导热枢纽相对主机转动,第二热管的蒸发段与主机内的发热电子元件热连接,第一热管的冷凝段设置于显示面板上,主机内发热电子元件的热量通过第二热管传递至导热枢纽,再从导热枢纽通过第一热管传递到显示面板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脑,其特征在于,该主机后侧的两端分别形成枢轴座及导热枢纽座,该枢轴及导热枢纽分别安装于枢轴座及导热枢纽座上。
全文摘要
一种导热枢纽,包括本体、上盖、第一热管及第二热管,上盖罩设于本体的顶部,本体上分别设置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第一收容部及第二收容部分别开设第一收容槽及第二收容槽,本体的第一收容槽与上盖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第一热管的蒸发段收容于该容置空间内并可相对本体转动,第二热管的冷凝段收容于第二收容槽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导热枢纽既可将主机内发热电子芯片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显示面板内,同时利用主机及显示面板的空间对发热电子芯片进行散热,还可起到辅助枢轴作用,与枢轴一起使得主机相对显示面板转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电脑。
文档编号G06F1/20GK101727151SQ200810304919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4日
发明者洪锐彣, 黄清白 申请人: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