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7541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鼠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脑外设产品,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鼠标。
背景技术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其附属外设产品的变革。
以计算机鼠标为例,鼠标问世的初衷,仅是克服以键盘方向键来选择控 制光标的位置较为麻烦的问题。然而,随着支持鼠标的操作平台的发展,鼠 标有了新的发展,历经机械式鼠标,再到现在广泛使用的光电鼠标,鼠标不 仅提供了操作的方便,其控制原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鼠标的发展经历了由机械式鼠标向光电鼠标变革的过程。而所述光电鼠 标也可以分为老式光电鼠标、二极管光电鼠标和激光鼠标三种。
目前广泛使用的光电鼠标,其定位精度及速度较最初的机械式鼠标有/ 实质提高。其结构是在一与手型匹配的外壳内设置芯片,再将辊轮、按键等 传感原件辅以电路连接,从而实现鼠标功能。
不论是机械式鼠标还是光电鼠标,因其工作原理决定了鼠标的体积无法 縮小,这直接导致了鼠标无法满足某些特定的使用场合。例如,卧床时使用 电脑,鼠标就无法放在合适的位置,给使用者带来极大不便。再者,不论何 种鼠标,都包括了按键和辊轮等必备部件,而若包含此种部件,在使用中不 可避免都会磨损,从而影响鼠标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鼠标,通过采用全新的电路设计,以克服现有技术 中鼠标体积较大,部件容易磨损而影响使用寿命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鼠标,包括微处理芯片,所述微处理芯片型号为
C1165,该芯片管脚1为所述鼠标的左按键触点; 管脚2为所述鼠标的滚屏键触点; 管脚3为所述鼠标的右按键触点;
管脚6为所述鼠标的左按键、右按键、滚屏键的公共触点;且管脚6接 正电源,该管脚6同时还连接映光器的发光二极管的正端,所述发光二极管 的负端连接管脚11;所述映光器包括设置为一体的发光二极管和光学透镜,
且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垂直线与光学透镜的垂直线成锐角,该光学透镜的折射
焦点位于光学透镜的采光界面上;
管脚7与管脚8短接并连接一电解电容的正极端,该电解电容的负极端 接地;
管脚9连接第二电阻的其中一端,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管脚IO和管脚 12并接地;
管脚13与管脚14之间连接有晶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鼠标中,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端与管脚11之间设置有 第一电阻。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鼠标中,所述发光二极管与光学透镜为一体成型或镶 嵌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鼠标中,所述发光二极管与光学透镜的垂直线呈30度 45度的夹角。优选方案为所述发光二极管与光学透镜的垂直线呈40度的 夹角。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鼠标中,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范围为10欧姆至68欧 姆;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范围为15K欧姆至39K欧姆;所述电解电容的电容 值范围为10至100微法;所述晶振频率为6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鼠标中,所述光学透镜顶部端面距采光界面所在平面 距离为3.5毫米至4毫米之间。所述发光二极管顶部端面距采光界面所在平 面距离为0.8毫米至1.2毫米之间。所述光学透镜与发光二极管相对的端部之 间的水平距离为0.5毫米至1.0毫米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鼠标采用全新的电路设计,其体积仅为目前使用鼠标 体积的八十分之一大小,可以放在任何场合使用而不会发生不便。其将现有技术中鼠标的按键功能改为由本案中的触点实现,无需击按,而只需轻轻微 动触击即可,有效提高了使用寿命和便利性。并且,体积的减小带来了材料 消耗的减少,这也很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鼠标的电路示意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鼠标的另一种电路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鼠标的映光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鼠标做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 员参阅本说明书能够据以实施。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鼠标是由一壳体内的一个微处理 芯片和其他与之连接的各外围元件构成的。所述微处理芯片C1165为核心处 理元件的,该芯片具有14个管脚,芯片外围各元件直接连接芯片各管脚,其 中,
管脚1为所述鼠标的左按键触点; 管脚2为所述鼠标的滚屏键触点; 管脚3为所述鼠标的右按键触点;
管脚6为所述鼠标的左按键、右按键、滚屏键的公共触点;且管脚6接 正电源,该管脚6同时还连接映光器的发光二极管的正端,所述发光二极管 的负端连接管脚ll。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鼠标的另一种电路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在 映光器的发光二极管的负端与管脚1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第一电阻R1。所述 第一电阻R1的阻值范围为10欧姆至68欧姆。
上述映光器是本实用新型的独到创新之一。如图3所示,该映光器包括 设置为一体的发光二极管3和光学透镜2。所述发光二极管3和光学透镜2 可以一体成型或者可以镶嵌成一体且固定于固定座1上,该固定座1可安装 于鼠标中。所述映光器中,发光二极管3与光学透镜2的垂直线呈30度~45度的夹 角,优选方案为40度的夹角,且所述光学透镜2的折射焦点位于鼠标的采光 界面4的位置。这样,发光二极管3发出的光直接由采光界面4折射回来进 入光学透镜2,从而减少了多次折射造成的定位误差,提高了鼠标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映光器可采用如下具体尺寸进行制造,即所述光学透 镜2顶部端面距采光界面4所在平面距离A为3.5毫米至4毫米之间;所述 发光二极管3顶部端面距采光界面4所在平面距离C为0.8毫米至1.2毫米之 间;所述光学透镜2与发光二极管3相对的端部之间的水平距离B为0.5毫 米至1.0毫米之间。
所述映光器通过将光学透镜2与发光二极管3设置为一体成型或者可以 镶嵌成一体,从而克服了光学透镜2或发光二极管3产生偏移时导致的鼠标 无法使用的问题,并且,将光学透镜2与发光二极管3设置为一体,装配工 艺更加简单、方便。
所述芯片的管脚7与管脚8短接并连接一电解电容的正极端,该电解电 容的负极端接地;且,该电解电容的电容值范围为10至100微法。
所述芯片的管脚9连接第二电阻R2的其中一端,该第二电阻R2的另一 端接管脚10和管脚12并接地;且,所述R2的阻值范围为15K欧姆至39K 欧姆。
管脚13与管脚14之间连接有晶振,该晶振频率为6M赫兹。 本实用新型所述鼠标的体积可以制成2.5立方厘米左右,这仅仅是目前 使用的光电鼠标体积的八十分之一左右,因此,具有便携性,并且,可以放 在任意火柴盒大小的平面或身体上各个部位随意使用。体积减少带来成本、 原材料消耗的减少,符合当前环保的要求。再者,将芯片管脚直接设置为各 对应的功能触点,无需传统鼠标需点击方可使用的问题,减少了元件的损耗, 提高了操作的灵敏性、准确性以及使用寿命。使用时,以三个手指就可便捷 操作,将大拇指和中指捏住鼠标,以食指微动轻触即可,例如,前触对应左 键、右触对应右键、左触对应滚屏。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鼠标的体积很小,因此,还可集合其他功能于一体, 例如,集合读卡器功能、集合移动优盘功能等等。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己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 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 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 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 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1.一种鼠标,包括微处理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处理芯片型号为C1165,该芯片管脚1为所述鼠标的左按键触点;管脚2为所述鼠标的滚屏键触点;管脚3为所述鼠标的右按键触点;管脚6为所述鼠标的左按键、右按键、滚屏键的公共触点;且管脚6接正电源,该管脚6同时还连接映光器的发光二极管的正端,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端连接管脚11;所述映光器包括设置为一体的发光二极管和光学透镜,且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垂直线与光学透镜的垂直线成锐角,该光学透镜的折射焦点位于光学透镜的采光界面上;管脚7与管脚8短接并连接一电解电容的正极端,该电解电容的负极端接地;管脚9连接第二电阻的其中一端,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管脚10和管脚12并接地;管脚13与管脚14之间连接有晶振。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端与管 脚ll之间设置有第一电阻。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与光学 透镜为一体成型或镶嵌为一体。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与光学 透镜的垂直线呈30度 45度的夹角。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与光学透镜 的垂直线呈40度的夹角。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范围为 10欧姆至68欧姆;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范围为15K欧姆至39K欧姆;所述 电解电容的电容值范围为10至100微法;所述晶振频率为6M。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顶部端面距采光界面所在平面距离为3.5毫米至4毫米之间。
8.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顶部端 面距采光界面所在平面距离为0.8毫米至1.2毫米之间。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与发光二极管 相对的端部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5毫米至1.0毫米之间。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鼠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与发光二极 管相对的端部之间的水平距离为0.5毫米至1.0毫米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鼠标,包括微处理芯片,该芯片管脚1、2、3分别为鼠标的左按键、滚屏键、右按键的触点;管脚6为公共触点,且管脚6接正电源,该管脚6同时还连接映光器的发光二极管的正端,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端连接管脚11;所述映光器包括设置为一体的发光二极管和光学透镜,且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垂直线与光学透镜的垂直线成锐角,该光学透镜的折射焦点位于光学透镜的采光界面上;管脚7与管脚8短接并连接一电解电容的正极端,该电解电容的负极端接地;管脚9连接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接管脚10和12并接地;管脚13与管脚14之间连接有晶振。
文档编号G06F3/033GK201345089SQ20082017814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1日
发明者闯 李, 罗汗明 申请人:李 闯;罗汗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