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开关与具有供电开关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3912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电开关与具有供电开关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开关与具有供电开关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便携式电子装置中,例如笔记本型计算机的电池模块可区分为内建式 与非内建式设计,其他差别在于非内建式电池可直接从笔记本型计算机外部将电池拔除, 因无电池供应电源而强制将其断电,至于内建式电池则由外部无法拔除电池。由于内建电池的笔记本型计算机或其他便携式电子装置越来越普遍,但其相对缺 乏自主式断电机构,以供使用者自行决定是否需断电。尤其是在长时间不使用或在运送便 携式电子装置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安全性,内建电池有使其断电的需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 自主式断电机构供内建电池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使用;同时,此种自主式断电机构亦可供非 内建式电池的笔记本型计算机或便携式电子装置使用,以增加使用者的便利性,而不需每 次皆藉由拔除电池方式进行断电。因此,目前实有必要提供一种供电开关与具有供电开关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以解 决先前技术所产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供电开关,其用于一便携式电子装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具有供电开关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供电开关,用于一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 置包括电池模块、主机板与壳体,使用者可通过供电开关切断或提供电源供应,供电开关包 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与作动件,其中,第一接头与电池模块电性连接;第二接头可选择性 地与第一接头电性连接,并且第二接头与主机板电性连接;以及作动件连接第二接头,使得 作动件与第二接头连动,作动件的一部分外露于壳体外部,使用者可由壳体外部作动作动 件,其中,作动件具有断电位置与通电位置在断电位置时,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分离,使得 电池模块无法供应电源至主机板;在通电位置时,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电性连接,使得电池 模块供应电源至主机板。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供电开关,应用于具有内建式电池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 式电子装置包括主机板与壳体,且供电开关设置于内建式电池与主机板间,使得使用者可 通过供电开关切断或提供电源供应于主机板,供电开关具有一作动件,且作动件的一部分 外露于壳体外部,使得该使用者可由壳体外部作动于作动件,其中作动件具有断电位置与 通电位置在断电位置时,使得该内建式电池无法供应电源至主机板;在通电位置时,使得 内建式电池供应电源至主机板。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该供电开关。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供内建电池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使用,增加使用者的便利性, 而不需每次皆藉由拔除电池方式进行断电。


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供电开关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供电开关的示意图。图3A为本发明的供电开关的第一实施例在供电开关处于断电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3B为本发明的供电开关的第一实施例在供电开关处于过程状态的局部示意图。图3C为本发明的供电开关的第一实施例在供电开关处于通电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4A为本发明的供电开关的第二实施例在供电开关处于断电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4B为本发明的供电开关的第二实施例在供电开关处于过程状态的局部示意图。图4C为本发明的供电开关的第二实施例在供电开关处于通电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5A为本发明的供电开关的第三实施例在供电开关处于断电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5B为本发明的供电开关的第三实施例在供电开关处于过程状态的局部示意图。图5C为本发明的供电开关的第三实施例在供电开关处于通电位置的局部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供电开关1第一接头10第二接头20、20a、20b 作动件 30便携式电子装置90电池模块92主机板94壳体96开孔96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一并参考图1、图2、图3A,关于本发明的供电开关的第一实施例。图1为具有供 电开关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供电开关的示意图,图3A为供电开关第一实施 例在断电位置的局部示意图。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90包括一电池模块92、一主机板94、一具有开孔962的 壳体96与一供电开关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装置90为笔记本型计算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供电开关1设置于电池模块92与主机板94间,且电池模块92内 建于壳体96内,因此无法由外部取出电池模块92,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使用者可自主性 地通过本发明的供电开关1进行切换,藉以切断电池电源供应或者提供电池电源供应。电 池模块92的电源可供应至主机板94,以使便携式电子装置90能顺利工作。在本实施例中, 壳体96的开孔962位于便携式电子装置90的背面。供电开关1包括一第一接头10、一第二接头20以及一作动件30。其中,第一接头 10与电池模块92电性连接。电池模块92所储存的电力可通过第一接头10传递至第二接 头20,以将电源输出。 第二接头20可选择性地与第一接头10电性连接。进一步来说,第二接头20可位 于与第一接头10电性连接的位置(如图3C所示),而第二接头20亦可位于非与第一接头 10电性连接的位置(如图3A所示)。
另外,第二接头20与主机板94电性连接。当第二接头20与第一接头10电性连 接时,电池模块92所储存的电力便可先后经由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20传递至主机板94 的各个零部件,供应其工作所需的电力。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20为相同类型的接头,若第一接头10为母接头,第二接 头20则为公接头,反之亦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20分别为相配合的 闸刀式接头(如图3A所示),由于其为常见用于电池接头类型,因此不再赘述其结构。惟须注意的是,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20的种类不限于此。举例来说,以目前常 见的电池接头来说,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20亦可为相配合的弹片式接头、探针式接头或 排针(pin header)式接头等。由于前述接头属公知技术,因此不再赘述其结构。作动件30连接第二接头20,并且使得作动件30与第二接头20连动。如图2所 示,当作动件30向上滑动时,第二接头20亦同时向上滑动。作动件30的一部分外露位于 壳体96的开孔962位置(如图1所示),例如在作动件30表面形成一凸起部,使用者即可 藉由其手指或其他物品由壳体96外部推移凸起部,以作动作动件30。作动件30具有断电位置与通电位置。请一并参考图3A JB与3C,关于本发明的供 电开关的第一实施例。图3A为供电开关处于断电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3B为在供电开关 处于过程状态的局部示意图,图3C为供电开关处于通电位置的局部示意图。需注意的是, 图3A至3C的示意图中省略了作动件30,其主要显示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20的相对位 置。如图3A所示。在断电位置时,第二接头20与第一接头10分离,使得电池模块92 无法通过第二接头20供应电源至主机板94。此断电状态适用于便携式电子装置90长时间 不使用或在运送便携式电子装置90时。在本实施例中,作动件30在断电位置移至通电位置的移动路径为直线运动,由于 第二接头20与作动件30连动,因此第二接头20亦为直线运动。进一步来说,作动件30在 断电位置移至通电位置的路径为平行于壳体的方向移动,使用者在便携式电子装置90的 壳体96外以滑动方式移动作动件30。举例来说,作动件30可为滑动开关。当欲将便携式电子装置90由断电状态切换至供电状态时,使用者必须向上滑动 作动件30(如图2所示),其带动第二接头20向上滑动,使第二接头20的部分电性接点连 接第一接头10(如图:3B所示)。接着继续向上滑动作动件30,其带动第二接头20向上滑 动,最后使第二接头20完全电性连接第一接头10 (如图3C所示),其即为通电位置。在通 电位置时,电池模块92的电力即可通过第一接头10与第二接头20进而供应至主机板94。 当欲将便携式电子装置90由供电状态切换至断电状态时,仅需将上述流程反向进行(即将 作动件30向下滑动)即可。接着请一并参考图4A至图4C,关于供电开关的第二实施例。图4A为供电开关处 于断电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4B为供电开关处于过程状态的局部示意图,图4C为供电开关 处于通电位置的局部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作动件30在断电位置移 至通电位置的路径为垂直于壳体96方向移动,使用者以按压方式作动作动件30。举例来 说,作动件30可为按钮开关。当欲将便携式电子装置90由断电状态切换至供电状态时,使用者必须下压作动件30,其带动第二接头20a向下(朝向壳体内部)移动,使第二接头20a的部分电性接点连 接第一接头10(如图4B所示)。接着继续下压作动件30,其带动第二接头20a向下移动, 最后使第二接头20a完全电性连接第一接头10(如图4C所示),其即为通电位置。当欲将 便携式电子装置90由供电状态切换至断电状态时,由于作动件30为按钮开关,因此仅需再 压一次作动件30,使作动件30凸出,便携式电子装置90即可由供电状态切换至断电状态。接着请一并参考图5A至图5C,关于供电开关的第三实施例。图5A为供电开关处 于断电位置的局部示意图,图5B为供电开关处于过程状态的局部示意图,图5C为供电开关 处于通电位置的局部示意图。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作动件30在断电 位置移至通电位置的路径为旋转运动,由于第二接头20b与作动件30连动,因此第二接头 20b亦为旋转运动。举例来说,作动件30可位于壳体96的侧边设置旋钮开关。当欲将便携式电子装置90由断电状态切换至供电状态时,使用者必须将作动件 30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其带动第二接头20b顺时针旋转,使第二接头20b的部分电性接点 连接第一接头10 (如图5B所示)。接着继续旋转作动件30,其带动第二接头20b顺时针转 动,最后使第二接头20b完全电性连接第一接头10 (如图5C所示),以成为通电位置。当欲 将便携式电子装置90由供电状态切换至断电状态时,由于作动件30为旋扭开关,因此仅需 反方向(即逆时针方向)旋转作动件30,即可由供电状态切换至断电状态。综上所陈,本发明无论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处处均显示其迥异于公知技术的特 征,恳请审查员明察,早日赐准专利,使嘉惠社会,实感德便。惟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 例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权利范围自然应当以权利要求书的 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供电开关,用于一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电池模块、一主机 板与一壳体,一使用者可通过该供电开关切断或提供电源供应,该供电开关包括一第一接头,该第一接头与该电池模块电性连接;一第二接头,该第二接头可选择性地与该第一接头电性连接,并且该第二接头与该主 机板电性连接;以及一作动件,该作动件连接该第二接头,使得该作动件与该第二接头连动,该作动件的一 部分外露于该壳体外部,该使用者可由该壳体外部作动该作动件,其中该作动件具有一断 电位置与一通电位置在该断电位置时,该第二接头与该第一接头分离,使得该电池模块无法供应电源至该 主机板;在该通电位置时,该第二接头与该第一接头电性连接,使得该电池模块供应电源至该 主机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开关,其中该作动件在该断电位置移至该通电位置的移动 路径为直线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开关,其中该作动件在该断电位置移至该通电位置的路径 为平行于该壳体方向移动,该使用者以滑动方式作动该作动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开关,其中该作动件在该断电位置移至该通电位置的路径 为垂直于该壳体方向移动,该使用者以按压方式作动该作动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开关,其中该作动件为一按钮开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开关,其中该作动件在该断电位置移至该通电位置的路径 为旋转运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开关,其中该第一接头与该第二接头分别为相配合的一闸 刀式接头、一弹片式接头、一探针式接头或一排针式接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开关,其中该壳体具有一开孔,且该作动件的一部分经由 该开孔而外露于该壳体外部。
9.一种供电开关,应用于具有一内建式电池的一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 包括一主机板与一壳体,且该供电开关设置于该内建式电池与该主机板间,使得一使用者 可通过该供电开关切断或提供电源供应于该主机板,该供电开关具有一作动件,且该作动 件的一部分外露于该壳体外部,使得该使用者可由该壳体外部作动于该作动件,其中该作 动件具有一断电位置与一通电位置在该断电位置时,使得该内建式电池无法供应电源至该主机板;在该通电位置时,使得该内建式电池供应电源至该主机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供电开关,其中该供电开关还包括一第一接头,该第一接头与该内建式电池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二接头,该第二接头可选择性地与该第一接头电性连接,并且该第二接头与该主 机板电性连接;其中该作动件连接该第二接头,以使得该作动件与该第二接头连动。
1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所述的 供电开关。
全文摘要
供电开关与具有供电开关的便携式电子装置。该供电开关用于包括电池模块、主机板与壳体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使用者可通过供电开关切断或提供电源供应,供电开关包括第一接头、第二接头与作动件,第一接头与电池模块电性连接;第二接头可选择性地与第一接头电性连接,且第二接头与主机板电性连接;作动件连接第二接头,使得作动件与第二接头连动,作动件的一部分外露于壳体外部,使用者可由壳体外部作动作动件,其中作动件具有断电位置与通电位置在断电位置时,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分离,使得电池模块无法供应电源至主机板;在通电位置时,第二接头与第一接头电性连接,使得电池模块供应电源至主机板。本发明增加内建电池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便利性。
文档编号G06F1/26GK102087543SQ20091022407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4日
发明者戴文杰, 李武晟 申请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