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8727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近距离及远距离物体进行拍摄的 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光学成像技术的发展,相机模组在各种成像装置如手机、笔记型电脑等便 携式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具体可参见Capturing images with digital still cameras, Micro, IEEE Volume 18, issue :6, Nov. -Dec. 1998 Page (s) : 14-19。为了满足便携式电子设备小型化的需求,设置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相机模组通 常为结构简单的且不具有致动器的定焦相机模组。上述的定焦相机模组通常用于拍摄远距 离的物体,在进行设计时,物体距离镜头大于60厘米。在自然光的条件下进行近距离如物 体距离镜头10至20厘米时拍摄得到的影像不清晰。因为相机模组的影像感测器进行影像 感测时感测一定波长范围的光线,通常影像感测器感测红光、黄光及蓝光对应范围的波长, 然后将三色光所成的影像进行混色从而得到图像。然而,红光、黄光及蓝光的波长不同,三 种颜色的光经过相机模组中的镜片等光学元件后产生的折射角度也不同,当红光、黄光及 蓝光所成的影像会聚于影像感测器时,红光产生的会聚点大小不同,当红光、黄光及蓝光所 成的影像进行混合从而影像感测器无法形成清晰影像。二维行动条码通常较小,采用远距离摄像时得到的影像很小,无法识别。因此,二 维行动条码的识别通常在较近距离进行,采用具有定焦相机模组的电子设备进行无法准确 地识别二维行动条码的包含的资料信息。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便携式电子设备,对于近距离物体及远距离物体均能 得到清晰影像。

发明内容
下面将以实施例说明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相机模组及透光片,所述相机模组收容于壳体并从壳 体表面露出,所述相机模组的焦点定在无穷远,所述透光片用于透过波长范围为400纳米 至500纳米的光线,透光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以选择性地遮挡或不遮挡所述相机 模组,当所述透光片遮挡相机模组时,相机模组以波长范围为400纳米至500纳米的光线进 行近距离成像,当所述透光片不遮挡相机模组时,所述相机模组进行远距离成像。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电子设备,其包括定焦的相机模组及可以透 过设定短波长的透光片,通过设定透光片与相机模组的相对位置,当透光片未遮挡于相机 模组的像侧时,使得电子设备距离较远的物体得到清晰影像;当透光片遮挡于相机模组的 像侧时,使得电子设备距离较近的物体得到清晰影像。


图1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与图1相反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方案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透光片遮挡相机模组的示意图。图4是光线经过透过透光片在相机模组成像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透光片遮挡相机模组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多个实施例,对本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一并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包括设备 本体110、相机模组120、滑动结构130及透光片140。设备本体110具体可以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播放器、数码相机及手机等电子设 备的主体。本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10为手机的主体。设备主体110包括控制实现上述的 电子设备各项功能的壳体111、键盘112、屏幕113及收容于壳体111内的控制电路(图未 示)等元件。壳体111可以为圆柱形、多棱柱形、长方体形或者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中,壳体 111为长方体形,其具有相对的工作面1111和背面1112。在背面1112上设置有开口 1113, 用于将相机模组120露出。键盘112及屏幕113从壳体111的工作面1111露出。键盘112及屏幕113通过 控制电路连接。通过键盘113输入指令,从而控制电路将从键盘112输入的数据实现的功 能从屏幕113显示出来。相机模组120与控制电路相连,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00的摄像功能。相机模组120 收容于壳体110内,相机模组120的光轴垂直于背面1112,其相侧并从壳体110的背面1112 的开口 1113露出。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相机模组120为定焦相机模组,其焦点定在无 穷远。相机模组120包括用于成像的镜头模组121及与该镜头模组121光学耦合的影像感 测器122。滑动结构130固定设置于壳体111的背面1112,其用于收容透光片140,并使得透 光片140可以在其内部移动。本实施例中,滑动结构13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件131、 第一止挡件133、第二固定件132及第二止挡件134。第二固定件132与第一固定件131平 行,第一止挡件133与第二止挡件134平行,第一固定件131与第一止挡件133相互垂直, 第一固定件131、第一止挡件133、第二固定件132及第二止挡件134围成一收容空间135。 开口 1113从收容空间135露出。本实施例中,开口 1113靠近第一止挡件133设置。第一固定件131和第一固定件132用于共同配合收容透光片140。第一固定件 13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杆1311和第一收容杆1312。第一固定杆1311垂直固定背面 1113,第一收容杆1312平行于背面1113,第一收容杆1312、第一固定杆1311及壳体110形 成第一滑槽(图未示)。第二固定件132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二固定杆1321和第二收容杆 1322。第二固定杆1321垂直固定背面1113,第二收容杆1322平行于背面1113,第二收容 杆1322、第二固定杆1321及壳体110形成第二滑槽137。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137的开口方向相对。优选地,第一固定杆1311和第二收容杆1321的高度与透光片140的厚度相等。第一止挡件133和第二止挡件134用于限定透光片140沿着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 137移动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止挡件133及第二止挡件134均为一固定连接于第一固 定件131和第二固定件132之间的挡板。可以理解,第一止挡件133及第二止挡件134也 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凸起,只要其能够阻挡透光片140滑出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137即可。透光片140用于在进行近距离摄像时,射入相机模组120的光线为设定波长的光 线。本实施例中,透光片140为蓝色的长方形片状结构,透光片140可以有玻璃、塑料等透 光材料制成,透光片140的颜色对应的波长范围为400至500纳米。透光片140长度与第 一固定杆1311和第二固定杆1321之间的间距相等,透光片140的宽度应大于开口 1113的 直径。透光片140配合收容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137内,并可以通过施加外力使得透光 片140沿着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137移动。请参阅图3及图4,采用电子设备100进行近距离摄影,首先,通过施加外力滑动透 光片140使得透光片140遮挡与相机模组120的相侧,透光片140位于第一位置。进入相 机模组120的光线经过透光片140后使得波长与透光片140的颜色对应波长范围的光线。 本实施例中,波长范围为400至500纳米的光线经过相机模组120的光学元件121在影像 感测器122成像,从而其他波长范围的光线不能经过光学元件121成像。具有不同波长的 光线,通过相同的介质时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因此,在进行近距离成像时,同一被摄物体具 有不同波长范围的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后会聚的区域大小不同。其中,波长较大的光线成像 区域较大,波长较小的光线成像区域较小。因此,只有波长范围为400至500纳米的光线在 影像感测器122所成的影像具有较小的成像区域,得到的影像具有较高的清晰度。由于二 维行动条码的识别过程中,只需要识别其形状,而无需对其颜色进行识别。当采用该电子设 备100近距离识别二维行动条码时,便可以准确识别条码的信息。当采用电子设备100进 行远距离摄影时,控制透光片140相对于相机模组120位于第二位置,使得透光片140未遮 挡于相机模组120的物侧,则相机模组120仍可在自然光的条件下对较远距离物体进行拍 摄得到清晰影像。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本技术方案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200,其结构与本技 术方案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相近,不同之处在于,电子设备200的壳体210 的背面2112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第一滑槽211和第二滑槽212,在透光板240与背面2112相 对的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211相对应的第一滑轨241及与第二滑槽212对应的第二滑轨 242,第一滑轨241配合收容于第一滑槽212内,第二滑轨242配合收容于第二滑槽212内, 使得透光片240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沿着第一滑轨241和第二滑轨242移动。开口 2113位 于第一滑槽211和第二滑槽212之间。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定第一滑槽211和第二滑槽 212的位置及长度限定透光片240移动的位置进行限定,使其可以在进行近距离摄影时,控制 透光片240在第一滑槽211和第二滑槽212内移动至透光片240遮挡相机模组220,仅有透 光片240对应的波长范围的光线进入相机模组成像,从而可以得到清晰的影像。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也可以将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设置于壳体,而在 透光片上形成与第一滑轨对应的第一滑槽和与第二滑轨对应的第二滑槽,从而使得可以透 光片沿着平行于第一滑轨的方向移动。请参阅图7,本技术方案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300,其结构与本技术方案
5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相近,不同之处在于,电子设备300的壳体310的背 面3112设置有转轴311,转轴311可以相对于壳体310转动,转轴311的轴向平行于背面 3112,即垂直于相机模组320的光轴方向。透光片340固定于转轴311上,通过施加外力可 以使得透光片340相对于壳体310转动。通过转动透光片340可以使得透光片340选择性 的遮挡相机模组320。可以理解,透光片设置的位置不限于壳体的背面,其可以根据相机模组设置的位 置进行设定。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电子设备,其包括定焦的相机模组及可以透过设定短波长的透 光片,通过设定透光片与相机模组的相对位置,当透光片未遮挡于相机模组的像侧时,使得 电子设备距离较远的物体得到清晰影像;当透光片遮挡于相机模组的像侧时,使得电子设 备距离较近的物体得到清晰影像。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 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相机模组及透光片,所述相机模组收容于壳体并从壳体表面露出,所述相机模组的焦点定在无穷远,所述透光片用于透过波长范围为400纳米至500纳米的光线,透光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以选择性地遮挡或不遮挡所述相机模组,当所述透光片遮挡相机模组时,相机模组以波长范围为400纳米至500纳米的光线进行近距离成像,当所述透光片不遮挡相机模组时,所述相机模组进行远距离成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片可滑动或可转动地设置于 所述壳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滑动结构,所述滑 动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壳体形成第一滑槽, 所述第二固定件与壳体形成第二滑槽,所述相机模组位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之间,所述 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用于配合收容透光片的两端,以使透光片沿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相对 于壳体滑动,从而选择性地遮挡或不遮挡所述相机模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结构还包括第一止挡件和第 二止挡件,所述第一止挡件连接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同一端,所述第二固定件连 接于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用于限定透光片沿 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移动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滑槽 和第二滑槽,所述透光片与壳体相对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滑槽对应的第一滑轨及与第二滑 槽对应的第二滑轨,所述相机模组位于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之间,所述第一滑轨配合收容 于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轨配合收容于第二滑槽内,以使所述透光片沿着第一滑槽和第 二滑槽相对于壳体滑动以选择性地遮挡或不遮挡相机模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滑轨 和第二滑轨,所述透光片与壳体相对的表面设置有与第一滑轨对应的第一滑槽及与第二滑 轨对应的第二滑槽,所述相机模组位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之间,所述第一滑轨配合收容 于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二滑轨配合收容于第二滑槽内,以使所述透光片沿着第一滑轨和第 二滑轨相对于壳体滑动以选择性地遮挡或不遮挡相机模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转轴,所述透光片 固设于所述转轴,所述转轴与相机模组相邻地设置于所述壳体,用于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 以使所述透光片与转轴一起相对于壳体转动从而选择性地遮挡或不遮挡所述相机模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轴线垂直于相机模组的光 轴方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键盘及屏幕,所述壳 体具有相对的工作面和背面,所述键盘及屏幕从所述工作面露出,所述相机模组从背面露出。
10.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相机模组及透光片,所述相机模组收容于壳体并从壳 体表面露出,所述相机模组的焦点定在无穷远,所述透光片用于透过波长范围为400纳米 至500纳米的光线,所述透光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其相对于壳体具有第一位置与 第二位置,所述透光片处于第一位置时其与所述相机模组相对应,以使所述相机模组以波 长范围为400纳米至500纳米的光线进行近距离成像,所述透光片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相 机模组通过自然光线进行远距离成像。
全文摘要
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壳体、相机模组及透光片,所述相机模组收容于壳体并从壳体表面露出,所述相机模组的焦点定在无穷远,所述透光片用于透过波长范围为400纳米至500纳米的光线,透光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以选择性地遮挡或不遮挡所述相机模组,当所述透光片遮挡相机模组时,相机模组以波长范围为400纳米至500纳米的光线进行近距离成像,当所述透光片不遮挡相机模组时,所述相机模组进行远距离成像。
文档编号G06F1/16GK101938535SQ20091030380
公开日2011年1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9日
发明者张宗恒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