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电路及键盘电路连接通讯方法

文档序号:633986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键盘电路及键盘电路连接通讯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键盘,尤其涉及一种键盘电路。
技术背景
计算机键盘已作为计算机必备的输入设备。而随着便携式电子装置处理功能逐步 增强,人们使用这些便携式电子装置处理相关信息时需要进行输入大量的文字,如发送电 子邮件、文字处理等。而使用便携式电子装置自身配备的信息输入组件势必会影响文字的 输入速度,于是人们将这些计算机键盘做相应的改进也用作这些便携式电子装置外接输入 设备。但是,由于键盘与便携式电子装置和计算机的数据通讯方式的不同,这种改进后的计 算机键盘却仅仅适用便携式电子装置,而不能作为计算机的外接输入装置。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通用型键盘电路,同时适用计算机和便携式信息处理直ο
还有必要提供一种通用键盘电路的连接通讯方法。
一种键盘电路,用于一键盘中,该键盘用作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或计算机的输入 设备,所述键盘电路包括
一通讯接口,用于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或计算机相连;
—检测电路,用于检测与键盘相连的电子设备的输出电压信号并产生一检测信 号;
一微处理器,与所述通讯接口之间包括一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二通讯线路,所述微 处理器用于根据该检测信号判断与键盘连接的电子设备为计算机时启用第一数据传输线 路与计算机进行相互通讯,根据该检测信号判断与键盘连接的电子设备为便携式信息处理 装置时,启用第二数据传输线路使微处理器将数据信息传送至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
一种键盘电路连接通讯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与键盘电路相连接的电子设备的输出电压并产生一检测信号;
判断所述检测信号是否为一高电平信号;
若所述检测信号为一高电平信号,启用第一通讯线路与该电子设备进行通讯;
若所述检测信号不是一高电平信号,则启用第二通讯线路与该电子设备进行通 讯。
与现有技术相比,检测与键盘电路相连接电子设备的输出电压并产生一检测信 号,根据检测信号来判断电子设备是是计算机还是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即当判断与键盘 相连的电子设备是计算机时,键盘通过第一数据传输线路与计算机相互通讯;当判断与键 盘相连的电子设备是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时,键盘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线与便携式信息处理 装置相互通讯,从而实现计算机键盘插接各种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上作为输入设备。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键盘电路100包括用于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或计算机15相连的 通讯接口 8、与通讯接口 8电连接的检测电路9及微处理器10。当通讯接口 8连接于一电 子设备(即计算机15或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时,检测电路9通过通讯接口 8检测该电 子设备输出的电压信号并产生一检测信号,微处理器10还与该检测电路9连接,用于接收 所述检测信号并根据检测信号判断键盘电路100所连接的电子设备是便携式信息处理装 置14还是计算机15。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包括但不限于电子阅 读器、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及电子词典等。
该键盘电路100还包括连接于微处理器10与通讯接口 8之间的一第一数据传输 线路20和一第二数据传输线路30。当微处理器10判断所述通讯接口 8连接的电子设备为计算机15时,则启用第一数据传输线路20与计算机15进行通讯;当微处理器10判断通讯 接口 8插接的电子设备为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时,则启用第二数据传输线路30与便携式 信息处理装置14进行通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讯接口 8为USB接口。
请参阅图2,所述通讯接口 8包括供电引脚VBUS、两个数据传输引脚D-和D+、单向 数据传输引脚CID及一接地引脚GND。微处理器10包括电源引脚VDD和三个数据传输引 脚P1、P2、P3。所述微处理器10的两个数据传输引脚P1、P2与USB接口的两个数据传输引 脚D-、D+分别电连接以形成可双向传输数据的第一数据传输线路20。通讯接口 8的单向 数据传输引脚CID与微处理器10的单向数据传输引脚P3相连以形成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 路30,其中第二数据传输线路30只能从数据传输引脚P3向单向数据传输引脚CID传送数 据。
所述供电引脚VBUS依次通过一第二二极管D2和电阻R2与电源引脚VDD连接,其 中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供电引脚VBUS相连,阳极与电阻R2相连。当通讯接口 8连接的 电子设备为计算机15时,该计算机15通过供电引脚VBUS、第二二极管D2以及电阻R2向微 处理器10的电源引脚VDD提供工作电压。
该通讯接口 8的单向数据传输引脚CID还通过一第一二极管Dl与微处理器10的 电源引脚VDD相连。其中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与通讯接口 8的单向数据传输引脚CID相 连,阳极与微处理器10的电源引脚VDD相连。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通过第一电容Cl接地。 当通讯接口 8与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连接时,所述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通过单向数据 传输引脚CID和第一二极管Dl向微处理器10供电和向第一电容Cl充电。而当微处理器 10向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传送按键代码值时,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不能通过单向数 据传输引脚CID向微处理器10供电,由第一电容Cl放电而向微处理器10供电,从而微处 理器10将按键代码值传送至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其中,当通讯接口 8连接的电子设备 为计算机15时,计算机15还通过供电引脚VBUS、第二二极管D2以及电阻R2向第一电容 Cl充电。
所述电源引脚VDD还依次通过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接地,微处理器10的复位引 脚RST与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的连接节点相连。所述供电引脚VBUS还通过一第三电容 C3接地。
检测电路9包括串联连接的电阻R4和电阻R5且连接于通讯接口 8的供电引脚 VBUS与地之间,其中所述电阻R4和电阻R5的连接节点与微处理器10的电压侦测引脚11 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键盘电路100与计算机15相连时,计算机15通过供电引脚VBUS 向键盘电路100供电,从而在电阻R4和电阻R5连接节点形成所述检测信号。微处理器10 通过电压侦测引脚11接收所述检测信号并判断所述检测信号是否为一高电平电压?当微 处理器10判断所述检测信号为一高电平电压,则认为与键盘电路100相连的电子设备为计 算机15。反之,当微处理器10判断所述检测信号为一低电平电压时,则认为与键盘电路100 相连的为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键盘电路100通过通讯接口 8与计算机15相连时,计算机15 通过供电引脚VBUS向微处理器10的电源引脚VDD提供工作电压。当微处理器10通过其 I/O接口扫描到有按键被按下时,微处理器10获取被按下的按键代码值并通过第一数据传 输线路20(P1-D-,P2-D+)传送至计算机15。
当键盘电路100通过通讯接口 8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相连后,如微处理器10 正处于扫描按键代码值过程中或睡眠模式时,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通过第一二极管Dl 向电源引脚VDD供电及对第一电容Cl进行充电。因此在上述过程中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 14通过单向数据传输引脚CID和第一二极管向微处理器10供电。当微处理器10扫描按键 代码值完毕且准备向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传送按键代码值时,微处理器10通过第二数 据传输线路30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建立传输数据链接,此时第一电容Cl通过电源引 脚VDD进行放电以向微处理器10供电,从而微处理器10将扫描的按键代码值通过第二数 据传输线路30(P3-CID)传送至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因此上述数据传输过程中,便携式 信息处理装置14不能同时通过单向数据传输引脚CID和第一二极管向微处理器10供电。 而当微处理器10完成按键代码值的传送完毕后,微处理器10自动控制进入睡眠模式以降 低键盘电路100功耗。
因为计算机15和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工作时,其供电方式和数据传输形式不 同,上述键盘电路100通过自动识别与其相连的电子设备是计算机15还是便携式信息处理 装置14,即当微处理器10判断键盘电路100的通讯接口 8插接的电子设备是计算机15时, 键盘电路100通过第一数据传输线路20与计算机15相互通讯;当微处理器10判断键盘电 路100的通讯接口 8插接的电子设备是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时,键盘电路100通过第二 数据传输线路30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相互通讯,从而使得计算机键盘与各种便携式 信息处理装置14相连后并能用作其输入设备。
请参阅图3,为键盘电路100与其连接的电子设备的连接通信方法流程图。该键盘 电路100应用于一键盘(图未示)中,该键盘与一电子设备相连并作为电子设备的输入设 备,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检测电路检测与键盘电路相连接的电子设备的输出电压并产生一检测信号。
步骤S22,微处理器判断所述检测信号是否为一高电平信号,若是,则进入步骤 S23,否则,进入步骤S24。
步骤S23,启用第一通讯线路进行通讯。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微处理器判断所述检 测信号为一高电平信号时,则判断与键盘相连接电子设备为一计算机并通过第一通讯线路 与该计算机进行通讯。
步骤S24,启用第二通讯线路进行通讯。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微处理器判断所述检 测信号为一低电平信号时,则判断与键盘相连接电子设备为一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并通过 第二通讯线路向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传输按键代码值信息。
步骤S25,响应按键输入以扫描被按按键代码值。
步骤S26,将按键代码值传送至电子设备。
步骤S27,判断按键代码值是否传送完毕?若是,进入下一步骤,若否,持续上一步 马聚S25 ο
步骤S28,启动睡眠功能使键盘进入睡眠模式,流程结束。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键盘 进入睡眠模式后侦测有按键被按下时,连接通信方法还包括步骤S29,响应按键输入以唤 醒键盘并进入步骤S25。
当键盘电路100与一电子设备相连时,根电子设备提供的电平信号判断电子设备是是计算机15还是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即当判断键盘电路100插接的电子设备是计 算机15时,键盘电路100通过第一数据传输线路20与计算机15相互通讯;当判断键盘电 路100的插接的电子设备是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时,键盘电路100通过第二数据传输线 30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14相互通讯,从而实现计算机键盘直接适应各种便携式信息处 理装置14上。
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 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的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键盘电路,用于一键盘中,该键盘用作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或计算机的输入设 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电路包括一通讯接口,用于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或计算机相连;一检测电路,用于检测与键盘相连的电子设备的输出电压信号并产生一检测信号;一微处理器,与所述通讯接口之间包括一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二通讯线路,所述微处理 器用于根据该检测信号判断与键盘连接的电子设备为计算机时启用第一数据传输线路与 计算机进行相互通讯,根据该检测信号判断与键盘连接的电子设备为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 时,启用第二数据传输线路使微处理器将数据信息传送至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讯接口为一USB接口,USB接口 包括两个数据传输引脚和单向数据传输引脚,微处理器包括三个数据传输引脚,微处理器 的其中两个数据传输引脚与USB接口的两个数据传输引脚分别连接以形成双向传输数据 的第一数据传输线路,USB接口的单向数据传输引脚与微处理器的单向数据传输引脚相连 以形成单向数据传输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线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数据传输引脚还通过一第 一二极管与微处理器的电源引脚相连,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USB接口的单向数据传输引脚 相连,阳极与微处理器的电源引脚相连,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一第一电容一端相连,第一电 容的另一端接地;USB接口还包括一供电引脚,供电引脚依次通过一第二二极管和一电阻 与电源引脚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供电引脚相连,阳极与电阻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第 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的连接节点与微处理器的电压侦测引脚相 连,微处理器通过所述电压侦测引脚判断所述连接节点产生的检测信号为一高电平时,则 断定与键盘相连的电子设备为计算机;反之,微处理器判断检测信号为一低电平时,则断定 与键盘相连的电子设备为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键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引脚还依次通过一电阻和第 二电容接地;微处理器的复位引脚连接于一电阻与第二电容的连接节点,所述供电引脚还 通过一第三电容接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盘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键盘电路完成与计算机或便携式 信息处理装置的通讯后,微处理器还用于控制键盘电路进入睡眠模式。
7.一种键盘电路连接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检测与键盘电路相连接的电子设备的输出电压并产生一检测信号;判断所述检测信号是否为一高电平信号;若所述检测信号为一高电平信号,启用第一通讯线路与该电子设备进行通讯;若所述检测信号不是一高电平信号,则启用第二通讯线路与该电子设备进行通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盘电路连接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响应键盘按键输入以扫描按键代码值;及将按键代码值通过启用的所述第一通讯线路或第二通讯线路传送至电子设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盘电路连接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判断按键代码值是否传送完毕;若按键代码值传送完毕,控制所述键盘电路进入睡眠模式;若按键代码值未传送完毕,持续将按键代码值传送至电子设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键盘电路连接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响应按键输入唤醒所述键盘电路进入工作模式。
全文摘要
一种键盘电路用于一键盘中,该键盘用作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或计算机的输入设备。键盘电路包括一通讯接口用于与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或计算机相连;一检测电路用于检测与键盘相连的电子设备的输出电压信号并产生一检测信号;一微处理器,与所述通讯接口之间包括一第一通讯线路和第二通讯线路,微处理器用于根据该检测信号判断与键盘连接的电子设备为计算机时启用第一数据传输线路与计算机进行相互通讯,根据该检测信号判断与键盘连接的电子设备为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时,启用第二数据传输线路使微处理器将数据信息传送至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从而实现计算机键盘插接各种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上作为输入设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键盘连接通讯的方法。
文档编号G06F3/02GK102033613SQ20101060538
公开日2011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5日
发明者李晓光, 游瑞翔, 王汉哲, 赵鑫, 鲁凡林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