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rfid的闭路电视系统和监控方法

文档序号:6354905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rfid的闭路电视系统和监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闭路电视监控技术,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闭路电视系统和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闭路电视(CCTV)监控技术在安全保卫、人员管理、生产监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应用。现有的闭路电视系统通常采用分布在不同位置上的多个摄像装置对监控区域进行实时拍摄,多个摄像装置获得的监控画面经过流媒体模块的处理和编码形成多路视频流,之后被传输到监控台,由监控台的显示器加以显示。通常,监控台的显示器在各摄像装置的监控画面之间进行切换,来反映监控区域的情况。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对监控区域中的某些目标(例如某件重要货物或是某个人员)进行追踪监视。当目标移动时,可能从一台摄像装置负责的监视区域进入其它摄像装置的监视区域,这时候监视人员只能通过手动将监控台的显示画面切换到来自其它摄像装置的视频流才能继续对目标追踪。这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使用的不便。随着闭路电视技术发展,也出现了能够自动切换显示画面来实现目标跟踪的系统,这些系统主要采用了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在监控画面中通过图像分析提取出特定目标, 对来自多个摄像装置的多个监控画面进行目标匹配,找到存在特定目标的监控画面并加以显示。然而,由于目标识别与匹配算法复杂,对硬件配置要求高,导致这种自动跟踪的闭路电视系统成本较高,无法实现普及应用。近年来,RFID技术日益推广。典型的RFID系统包括RFID电子标签和读取器。RFID 电子标签一般被附着于物品上,标签中存储了与物品相关的特定信息,例如物品的ID编码等。读取器可以通过天线与一个或者多个RFID电子标签进行无线通信,读取标签中的所述特定信息,从而实现对物品的识别和记录。RFID系统在物流运输、商品配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现在技术中尚没有出现将该技术应用于闭路监控的实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闭路电视系统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闭路电视系统和监控方法。本发明所述系统和监控方法对监控场所内的监控目标附着RFID电子标签,采用读取器与摄像装置相配合组成监控前端,由读取器读取RFID电子标签中的识别编码,然后取得所要追踪的监控目标相对应的所述识别编码,根据识别编码调取相应的监控前端产生的视频流在监控台加以显示,从而基于RFID技术在闭路电视系统中实现目标追踪。本发明的基于RFID的闭路电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RFID电子标签(3A-3E),附着于监控目标(2A-2E)上并存储识别编码;若干组监控前端,每组监控前端包括读取器(10A-10E)和摄像装置(11A-11E)并且具有监控前端编号;
RFID登记模块(12),对应存储各读取器(10A-10E)的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被各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3A-3E)的识别编码;流媒体处理模块(13),将各摄像装置(11A-11E)拍摄的视频信号生成相应的多路视频流媒体数据;目标追踪模块(14),取得被追踪的监控目标所附着的RFID电子标签的识别编码, 并通过查询RFID登记模块(12)获得该识别编码对应的监控前端编号,根据该监控前端编号生成切换控制指令;视频切换模块(16),根据所述切换控制指令将与所述监控前端编号对应的摄像装置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输出到无线通信模块(15);无线通信模块(15),将所述视频流媒体数据无线发送给监控台。优选地,其中,所述RFID登记模块(12)包括列表生成模块,所述列表生成模块生成一个对应存储监控前端编号和识别编码的查询列表。优选地,其中,所述流媒体处理模块(13)包括复用器,所述复用器将各摄像装置 (11A-11E)所对应的监控前端编号作为附加数据复用到各摄像装置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优选地,其中,所述目标追踪模块(14)包括目标取得单元(141),取得被追踪的监控目标上所附着的RFID电子标签的识别编码;查询单元(142),向RFID登记模块(12)查询该识别编码所对应的监控前端编号;切换控制单元(143),根据该监控前端编号生成所述切换控制指令。优选地,所述视频切换模块(16)包括流媒体过滤器。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基于RFID的闭路电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RFID电子标签(3A-3E),附着于监控目标(2A-2E)上并存储识别编码;若干组监控前端,每组监控前端包括读取器(20A-20E)和摄像装置(21A-21E)并且具有监控前端编号;RFID登记模块(22),对应存储各读取器(2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被各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3A-3E)的识别编码;流媒体处理模块(23),将各摄像装置(21A-21E)拍摄的视频信号生成相应的多路视频流媒体数据;目标追踪模块(24),实时查询所述RFID登记模块(22)并判断其中与各读取器 (2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相对应存储的识别编码是否发生改变;并根据对应识别编码发生改变的监控前端编号生成切换控制指令;视频切换模块(26),根据所述切换控制指令将与所述监控前端编号对应的摄像装置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输出到无线通信模块(25);无线通信模块(25),将所述视频流媒体数据无线发送给监控台。优选地,其中,所述RFID登记模块(22)包括列表生成模块,所述列表生成模块生成一个对应存储监控前端编号和识别编码的查询列表。优选地,其中,所述流媒体处理模块(23)包括复用器,所述复用器将各摄像装置 (21A-21E)所对应的监控前端编号作为附加数据复用到各摄像装置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
优选地,其中,所述目标追踪模块04)包括查询单元041),以一定的频率查询所述RFID登记模块(22),获得各监控前端编号相应的识别编码;目标判断单元042),判断各监控前端编号相对应的识别编码是否发生改变;切换控制单元043),根据对应标识编码发生改变的监控前端编号生成所述切换控制指令。优选地,所述视频切换模块(16)包括流媒体过滤器。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RFID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监控目标(2A-2E)上分别附着存储识别编码的RFID电子标签(3A-3E);在监控场所设置若干组监控前端,每组监控前端包括读取器(20A-20E)和摄像装置Q1A-21E)并且具有监控前端编号;对应存储各读取器Q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被各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3A-3E)的识别编码;将各摄像装置Q1A-21E)拍摄的视频信号生成相应的多路视频流媒体数据;取得被追踪的监控目标所附着的RFID电子标签的识别编码,并查询获得该识别编码对应的监控前端编号;向监控台无线发送与通过查询获得的监控前端编号对应的摄像装置所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优选地,其中,生成一列表对应存储各读取器Q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被各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3A-3E)的识别编码。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另一种基于RFID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监控目标(2A-2E)上分别附着存储识别编码的RFID电子标签(3A-3E);在监控场所设置若干组监控前端,每组监控前端包括读取器(20A-20E)和摄像装置Q1A-21E)并且具有监控前端编号;对应存储各读取器Q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被各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3A-3E)的识别编码;将各摄像装置Q1A-21E)拍摄的视频信号生成相应的多路视频流媒体数据;实时查询并判断与各读取器Q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相对应存储的识别编码是否发生改变;提取对应识别编码发生改变的监控前端编号;向监控台无线发送与所提取的监控前端编号对应的摄像装置所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优选地,其中,生成一列表对应存储各读取器Q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被各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3A-3E)的识别编码。本发明基于RFID技术在闭路电视系统中实现目标追踪,可以实现监控画面的自动切换以及监控目标的自动识别,相比现有技术具有成本低廉,易于实现,追踪迅速准确率高的优势;而且可以通过对已有的视频监控系统加装RFID电子标签和读取器来实现本发明,便于现有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监控场所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3和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查询列表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目标追踪模块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目标追踪模块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第一实施例图1是安装了本发明所述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监控场所的示意图。其中,方框 1表示所述监控场所,例如一个仓库或是一个停车场。如图,在监控场所1内具有监控目标 2A-2C。其中监控目标2A-2C为监控场所1内放置的物品,例如仓库中的货物或者是停车场停放的汽车。以上物品均分别附着RFID电子标签3A-3C。监控目标2D和2E是在监控场所 1出现的人员,以上人员也分别佩戴RFID电子标签3D和3E。例如,可以在仓库搬运工人的工作服上设置以上电子标签,停车场管理员也可以要求进入停车场的人员领取或佩载以上电子标签。在RFID电子标签3A-3E中存储了特定的识别编码,例如物品的条码信息或者是人员编码等;为了说明方便,假设在本实施例中RFID电子标签3A-3E中分别存储识别编码 10001-10005。在监控场所1中,设置若干个RFID电子标签的读取器10A-10E以及若干个用于监控拍摄的摄像装置11A-11E。如图,其中读取器IOA和摄像装置IlA位置彼此靠近,二者为一组监控前端,并且具有共同的监控前端编号。读取器10B-10E也分别与摄像装置1IB-IIE 构成彼此靠近的多组监控前端。为了说明方便,在本实施例中假设五组监控前端编号分别为001-005。由于读取器能够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有一定距离限制,摄像装置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拍摄距离,所以,可以适当设置各组监控前端的位置,使各组监控前端的有效区域不互相重叠又覆盖整个监控场所1。例如,在图1中,监控目标2A和监控目标2D处于读取器 IOA和摄像装置IlA所组成的监控前端的有效距离内,监控目标2B处于读取器IOB和摄像装置IlB所组成的监控前端以及读取器IOC和摄像装置IlC所组成的监控前端同时的有效距离内,监控目标2C和监控目标2E处于读取器IOD和摄像装置IlD所组成的监控前端的有效距离以内。当然,也可以将读取器10A-10E内置到摄像装置1IA-IIE内部。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基于RFID的闭路电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读取器10A-10E分别读取各自可读取距离范围内的RFID电子标签,获得RFID电子标签中存储的识别编码,并传送至RFID登记模块12。RFID登记模块12对应存储各读取器10A-10E的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被各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的识别编码。例如,RFID登记模块12可以包括一列表生成模块(未示出),该列表生成模块建立如图3所示的一个对应存储监控前端编号和识别编码的查询列表,该列表中包括“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识别编码”。如上文所述,监控目标2A和2D处于读取器IOA的有效距离内,因此其RFID电子标签3A和3D内的识别编码被读取器IOA所读取并传送给RFID登记模块12,则在查询列表中将读取器IOA的监控前端编号001与从读取器IOA获得的RFID电子标签3A和3D的识别编码10001和10004相对应加以存储,如图3查询列表的前两行所示。其它读取器与相应RFID电子标签的识别编码与此类似对应存储。其中,监控目标2B同时处于读取器IOB和IOC的读取距离之内,因而RFID电子标签 3B的识别编码10002被同时与读取器IOB和IOC的监控前端编号相对应地加以存储。读取器IOE的有效读取距离内没有监控目标,因此与其对应的识别编码存储为“NONE”。摄像装置11A-11E拍摄获得其有效监控距离内的视频信号,各摄像装置所获得的视频信号被分别传输至流媒体处理模块13。流媒体处理模块13对各摄像装置11A-11E的视频信号执行MPEG编码和复用等流媒体处理,分别生成与各摄像装置11A-11E相应的多路视频流媒体数据。例如,流媒体处理模块可以包括一复用器(未示出),将各摄像装置 1IA-IIE所对应的监控前端编号001-005作为附加数据被分别复用到各摄像装置所生成的各路视频流媒体数据。目标追踪模块14获得被追踪的监控目标上所附着的RFID电子标签相应的识别编码,利用该识别编码向RFID登记模块12查询其对应的监控前端编号。目标追踪模块14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5接收监控台远程发来的追踪指令,该指令中包含监控目标所对应的识别编码。例如,当需要对监控目标2D进行追踪时,目标追踪模块14接收监控台远程发来的追踪指令并从中获得该目标对应的识别编码10004,查询图3所示的查询列表获得其相应的监控前端编号001。目标追踪模块14利用查询获得的监控前端编号001生成切换控制指令并传送给视频切换模块16。如图5所示,目标追踪模块14的具体结构包括目标取得单元141、查询单元142、切换控制单元143。目标取得单元141用于取得监控目标上所附着的RFID电子标签相应的识别编码,例如通过解析所述追踪指令取得该识别编码;查询单元 142向RFID登记模块12查询该识别编码所对应的监控前端编号;而切换控制单元143用于根据监控前端编号生成所述切换控制指令。视频切换模块16在切换控制指令的控制下,将与目标追踪模块14查询获得的监控前端编号001相对应的摄像装置IlA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输出到无线通信模块15,接着以无线方式发送给监控台加以显示。而来自其它摄像装置的视频流媒体数据则不被视频切换模块15输出,以节约无线通信带宽。例如,视频切换模块16可以包括流媒体过滤器, 仅将附加数据包含监控前端编号001的视频流媒体数据发送给无线通信模块15,而其它的视频流媒体数据则被过滤掉而不被发送。通过本实施例,可以执行以下基于RFID的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监控目标2A-2E上分别附着存储识别编码的RFID电子标签3A-3E ;2.在监控场所设置若干组监控前端,每组监控前端包括读取器20A-20E和摄像装置21A-21E并且具有监控前端编号;3.对应存储各读取器2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被各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3A-3E的识别编码;可以用图3所示的列表形式来对应存储各监控前端编号和识别编码;4.将各摄像装置21A-21E拍摄的视频信号生成相应的多路视频流媒体数据;5.取得被追踪的监控目标,如上文中提到的监控目标2D,所附着的RFID电子标签的识别编码10004,并查询获得该识别编码对应的监控前端编号001 ;向监控台无线发送与通过查询获得的监控前端编号001对应的摄像装置IlA所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RFID登记模块12实时更新所述查询列表,例如当监控目标2D走出读取器IOA的有效距离,而走入读取器2E的有效距离内时,则图3所示的查询列表被实时更新为图4所示的查询列表。目标追踪模块13通过实时查询更新后的查询列表,获得监控目标2D当前所对应的监控前端编号005并生成新的切换控制指令。视频切换模块15在该指令的控制下将相对应的摄像装置IlE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输出到无线通信模块14, 并无线发送给监控台,则此时在监控台的显示画面由原来的摄像装置IlA获得的监视画面切换到摄像装置IlE拍摄的监视画面,从而保证监控目标2D仍然出现于显示画面上。如上文所述,监控目标2B同时处于读取器IOB和IOC的读取距离之内,因而在 RFID登记模块12所生成的查询列表中,参见图3,RFID电子标签的识别编码10002被同时与读取器IOB和IOC的监控前端编号相对应地加以存储。相应地,当需要对监控目标 2B进行追踪时,目标追踪模块13查询获得两个监控前端编号002和003,则此时目标追踪模块13生成的切换控制指令可以使视频切换模块15把与以上两个编号相对应的摄像装置 IlB和IlC所生成的两路视频流媒体数据输出到无线通信模块14,并以无线方式发送给监控台。在监控台以上两路视频流媒体数据可以以“画中画”的形式同时显示,或者是以一定的频率定时切换显示。当然,在不需要进行追踪监控的情况下,视频切换模块15以预定频率将摄像装置 1IA-IIE所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轮流输出到无线通信模块14进行无线发送,这样在监控台则会轮流显示各摄像装置拍摄的监控画面,以便监控人员全面了解监控区域的情况。第二实施例图6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基于RFID的闭路电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系统包括读取器20A-20E、摄像装置21A-21E,RFID登记模块22,流媒体处理模块23,目标追踪模块M,无线通信模块25,以及视频切换模块26。以上模块的工作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为了简明不再赘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其中所述目标追踪模块M实时查询所述 RFID登记模块22并判断其中与各读取器2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相对应的识别编码是否发生改变;并根据对应识别编码发生改变的监控前端编号生成切换控制指令,传送给视频切换模块26。第二实施例的目标追踪模块M的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查询单元Ml、目标判断单元对2、切换控制单元M3。查询单元Ml以一定的频率(如每秒1次)查询所述 RFID登记模块22所生成的查询列表,例如图3所示的查询列表,从而获得各监控前端编号 001-005下各自相应的识别编码。目标判断单元242判断各监控前端编号001-005相对应的识别编码是否发生改变;目标判断单元242可以保存上次查询获得的结果,与本次查询结果相比较来完成上述判断。例如,图3所示的查询列表在本次查询中变更为图4所示的查询列表,则目标判断单元242可以通过比较两次查询结果,判断出监控前端编号001下对应的标识编码由10001和10004变化为10001,监控前端编号005下对应的标识编码由NONE 变化为10004,其余监控前端编号下对应的标识编码没有变化;切换控制单元243通过上述判断结果,根据对应标识编码发生改变的监控前端编号001和005生成所述切换控制指令。 视频切换模块26在该切换控制指令的控制下,将监控前端编号001和005对应的摄像装置 22A和22E所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输出到无线通信模块25进行无线发射,而来自其它摄像装置的视频流媒体数据则不被输出。在监控台以上两路视频流媒体数据可以以“画中画”的形式同时显示,或者是以一定的频率定时切换显示。当然,在目标判断单元242判断各监控前端编号001-005对应的标识编码均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视频切换模块25以预定频率将摄像装置21A-21E所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轮流输出到无线通信模块24进行无线发送,这样在监控台则会轮流显示各摄像装置拍摄的监控画面,以便监控人员全面了解监控区域的情况。通过本实施例,可以执行以下基于RFID的监控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监控目标2A-2E上分别附着存储识别编码的RFID电子标签3A-3E ;2.在监控场所设置若干组监控前端,每组监控前端包括读取器20A-20E和摄像装置21A-21E并且具有监控前端编号;3.对应存储各读取器2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被各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3A-3E的识别编码,可以用图3或图4所示列表的形式来加以存储;4.将各摄像装置21A-21E拍摄的视频信号生成相应的多路视频流媒体数据;5.实时查询并判断与各读取器2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相对应存储的识别编码是否发生改变;提取对应识别编码发生改变的监控前端编号,例如上文中提到的001和0056.向监控台无线发送与所提取的监控前端编号对应的摄像装置所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第二实施例的特点在于可以自动实现监控目标的发现和追踪,因此可以适用于博物馆等场所。可在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上附着电子标签,文物通常是静止不被移动的,此时本实施例中的系统处于正常监控状态,监控台会轮流显示各摄像装置拍摄的监控画面。 而当文物发生位置移动,从一个读取器的有效距离移动到其它读取器的有效距离后,本实施例中的系统就能够发现文物移动引发的查询列表的变化,并追踪显示查询列表变化所涉及的监控前端所产生的监控画面,从而便于监控人员观看文物是被正常移动还是被非法盗走。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RFID的闭路电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RFID电子标签(3A-3E),附着于监控目标(2A-2E)上并存储识别编码; 若干组监控前端,每组监控前端包括读取器(10A-10E)和摄像装置(11A-11E)并且具有监控前端编号;RFID登记模块(12),对应存储各读取器(10A-10E)的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被各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3A-3E)的识别编码;流媒体处理模块(13),将各摄像装置(11A-11E)拍摄的视频信号生成相应的多路视频流媒体数据;目标追踪模块(14),取得被追踪的监控目标所附着的RFID电子标签的识别编码,并通过查询RFID登记模块(12)获得该识别编码对应的监控前端编号,根据该监控前端编号生成切换控制指令;视频切换模块(16),根据所述切换控制指令将与所述监控前端编号对应的摄像装置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输出到无线通信模块(15);无线通信模块(15),将所述视频流媒体数据无线发送给监控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路电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登记模块(12)包括列表生成模块,所述列表生成模块生成一个对应存储监控前端编号和识别编码的查询列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闭路电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追踪模块(14)包括 目标取得单元(141),取得被追踪的监控目标上所附着的RFID电子标签的识别编码;查询单元(142),向RFID登记模块(12)查询该识别编码所对应的监控前端编号;切换控制单元 (143),根据该监控前端编号生成所述切换控制指令。
4.一种基于RFID的闭路电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RFID电子标签(3A-3E),附着于监控目标(2A-2E)上并存储识别编码; 若干组监控前端,每组监控前端包括读取器(20A-20E)和摄像装置(21A-21E)并且具有监控前端编号;RFID登记模块(22),对应存储各读取器(2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被各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3A-3E)的识别编码;流媒体处理模块(23),将各摄像装置(21A-21E)拍摄的视频信号生成相应的多路视频流媒体数据;目标追踪模块(24),实时查询所述RFID登记模块(22)并判断其中与各读取器 (2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相对应存储的识别编码是否发生改变;并根据对应识别编码发生改变的监控前端编号生成切换控制指令;视频切换模块(26),根据所述切换控制指令将与所述监控前端编号对应的摄像装置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输出到无线通信模块(25);无线通信模块(25),将所述视频流媒体数据无线发送给监控台。
5.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闭路电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RFID登记模块(22)包括列表生成模块,所述列表生成模块生成一个对应存储监控前端编号和识别编码的查询列表。
6.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闭路电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追踪模块(24)包括 查询单元(241),以一定的频率查询所述RFID登记模块(22),获得各监控前端编号相应的识别编码;目标判断单元(242),判断各监控前端编号相对应的识别编码是否发生改变;切换控制单元043),根据对应标识编码发生改变的监控前端编号生成所述切换控制指令。
7.一种基于RFID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监控目标(2A-2E)上分别附着存储识别编码的RFID电子标签(3A-3E); 在监控场所设置若干组监控前端,每组监控前端包括读取器(20A-20E)和摄像装置 (21A-21E)并且具有监控前端编号;对应存储各读取器(2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被各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3A-3E)的识别编码;将各摄像装置01A-21E)拍摄的视频信号生成相应的多路视频流媒体数据; 取得被追踪的监控目标所附着的RFID电子标签的识别编码,并查询获得该识别编码对应的监控前端编号;向监控台无线发送与通过查询获得的监控前端编号对应的摄像装置所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一列表对应存储各读取器 (2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被各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3A-3E)的识别编码。
9.一种基于RFID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监控目标(2A-2E)上分别附着存储识别编码的RFID电子标签(3A-3E); 在监控场所设置若干组监控前端,每组监控前端包括读取器(20A-20E)和摄像装置 (21A-21E)并且具有监控前端编号;对应存储各读取器(2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被各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3A-3E)的识别编码;将各摄像装置01A-21E)拍摄的视频信号生成相应的多路视频流媒体数据; 实时查询并判断与各读取器O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相对应存储的识别编码是否发生改变;提取对应识别编码发生改变的监控前端编号;向监控台无线发送与所提取的监控前端编号对应的摄像装置所生成的视频流媒体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成一列表对应存储各读取器 (20A-20E)的监控前端编号以及被各读取器所读取的RFID电子标签(3A-3E)的识别编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闭路电视系统和监控方法,所述系统包括RFID电子标签(3A-3E)、由读取器(10A-10E)和摄像装置(11A-11E)组成的若干组监控前端、RFID登记模块(12)、流媒体处理模块(13),目标追踪模块(14),无线通信模块(15)以及视频切换模块(16)。所述系统和监控方法对监控目标附着RFID电子标签,由读取器读取RFID电子标签中的识别编码,根据识别编码调取相对应的视频流在监控台加以显示,从而基于RFID技术在闭路电视系统中实现目标追踪,可以实现监控画面的自动切换以及监控目标的自动识别,具有成本低廉,易于实现,追踪迅速准确率高、便于对现有系统升级改造的优点。
文档编号G06K7/00GK102170560SQ201110045368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5日
发明者李兆全 申请人:李兆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