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提示功能的人脸识别方法

文档序号:6429995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提示功能的人脸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人脸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脸的识别过程中,通常需要调整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使用户处在最佳的识别距离上,识别设备达到最快的识别速度。现有的识别设备在识别过程中,如果用户没有站在有效的识别距离上,识别设备会发出语音提示,例如“请向前移动一点”,“请向后移动一点”;当用户处于有效识别距离时,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对正程度有时会存在偏差,可能也会需要调整,此时识别设备还会在发出提示语音,如“请轻微抬头,请向左稍微转头”等,以使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对正程度的偏差达到最小,从而实现人脸图像的识别。在上述的识别过程中,现有识别设备通过语音提示的方式提醒用户调整与识别设备之间的距离和对正程度,采用这种提示方式,由于用户是依据语音的提示进行调整的,调整的距离、幅度受主观的影响,调整量没有客观的衡量,通常会需要多次调整,识别设备才可以识别出来,存在识别速度较慢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人脸识别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的识别过程中,采用语音提示用户调整识别距离和对正程度,存在识别速度较慢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人脸识别方法包括识别过程中,在屏幕上显示摄像头捕获的人脸图像,同时在所述屏幕上呈现对应人脸的器官特征的提示图形;其中,所述提示图形用于显示所述人脸图像上的器官特征与所述提示图形的贴合度,所述贴合度用于指示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以及用户与摄像头的对正程度。进一步地,所示提示图形由相互垂直的提示框体或提示线段组成;所述提示框体或提示线段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部分;其中,所述横向的提示框体或提示线段用于显示与人的眼部特征的贴合度,所述纵向的提示框体或提示线段至少用于显示与人的鼻部特征的贴合度。进一步地,所述提示框体或提示线段为T形或十字形。进一步地,所示提示图形为提示框体;其中,所述提示框体的大小对应于人脸与摄像头之间为有效识别距离时,屏幕上显示的所述人脸图像上人的眼部、鼻部特征的像素点所占的面积。进一步地,所述提示图形在所述屏幕上的位置固定;或,检测每帧所述人脸图像上的人脸的器官特征,在所述每帧图像上,至少设置两个对应所述检测的人脸的器官特征的第一基准点;在所述提示图形上,设置与所述第一基准点数量相同、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基准点。在所述屏幕上显示的所述每帧人脸图像、所述提示图形时,将所述第一基准点、第
二基准点相重合。进一步地,在显示所述提示图形的同时,输出提示所述人脸的器官特征与所述提示图形贴合程度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调整相对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姿态,使所述人脸的器官特征与所述提示图形相贴合。进一步地,所述提示信息采用字符或图形显示在所述屏幕上,或采用声音播放。进一步地,显示所述提示图形的同时,还包括在屏幕上显示每帧图像的同时,检测出该帧图像中的人脸图像,呈现包含所述人脸图像中眼部、鼻部的特征的像素点的T形框体,该T形框体中的横向框体的两端分别与人脸图像中人眼的两个外眼角相重合,该T形框体的纵向框体的面积为至少包含人脸图像中鼻部的特征的像素点的面积;或,在屏幕上显示每帧图像的同时,检测出该帧图像中的人脸图像,呈现T形线段,该T形线段的横向线段的两端分别与人脸图像中眼部的两个瞳孔的像素点相重合,该T 形线段的纵向线段的朝人脸图像的鼻部特征延伸。进一步地,还包括在所述呈现人脸的器官特征的提示图形的同时,呈现所述提示图形的使用帮助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提示图形、跟随图形的颜色为任一透明度大于零、且区别于所述屏幕上图像颜色的颜色。用户可查看屏幕上提示图形内显示的人脸的器官特征,通过自身移动调整屏幕上的人脸的器官特征与提示图形对正程度、以及与摄像头距离的过程中,识别设备会不断的检测人脸图像并识别。人脸的器官特征与提示图形的吻合或贴合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有效识别;当吻合或贴合达到最佳程度时,不但可以有效识别还可以达到最佳识别效果。


图1是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图2是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图3是实施例中摄像头捕获的人脸图像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中人脸距离摄像头较远时的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中用户对正摄像头、且处于最佳识别距离时,人脸的器官特征在提示框体内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中用户没有对正摄像头时,人脸的器官特征超出提示框体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中另一张用户对正摄像头、且处于最佳识别距离时,人脸的器官特征在提示框体内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中采用横向、纵向提示框体时,人脸图像在提示框内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中采用眼部、鼻部特征的提示框体时,人脸图像在提示框内的示意图10是实施例中采用横向、纵向的提示线段时,人脸图像与提示线段一同显示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中采用T形提示线段时,人脸图像与提示线段一同显示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中采用眼部、鼻部特征的提示线段时,人脸图像与提示线段一同显示的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中采用眼部、鼻部特征形状的提示线段时,人脸图像与提示线段一同显示的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二中屏幕上跟随图形与固定提示图形的示意图;图15是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图16是实施例中用户移动前屏幕上显示的人脸图像和提示框体的示意图;图17是实施例中用户移动后屏幕上显示的人脸图像和提示框体的示意图;图18是实施例中用户站在不同识别距离的示意图;图19是实施例中采用的提示图形大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清楚说明本发明中的方案,下面给出优选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包括以下步骤Sll 识别设备启动后,在屏幕上显示摄像头捕获的人脸图像;S12 在所述屏幕上呈现提示图形;其中,所述提示图形用于显示所述人脸图像上的人脸的器官特征与所述提示图形的贴合度,所述贴合度用于指示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以及用户与摄像头的对正程度。该提示图形可以是提示框体、提示线段,也可以是具有人脸的器官特征形状的图画。提示框体或提示线段可采用与人脸的器官特征相吻合的图形,如对应人脸眼部特征、鼻部、嘴部特征的T形,也可以是十字形,也可以是人脸的器官特征形状的图画,如眼部形状的图画、鼻部形状的图画、嘴部形状的图画等,这些眼部、鼻部、嘴部图画之间具有一定的位置关系。通过这些提示图形,可显示人脸图像上的人脸的器官特征与这些图形的吻合或贴合程度,以提示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例如当用户发现自己的脸部图像在提示框体内较小,可向前移动,以调整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并调整自身与摄像头的对正程度,使眼部特征对正并占满横向提示框体内,屏幕上的纵向提示框体内至少包括鼻部特征的像素点, 鼻部特征对正并占满纵向提示框体内,或鼻部特征和嘴部特征对正并占满纵向提示框体内,直到调整到用户的脸部的器官特征对正并占满框体。这些特征可以是轮廓特征,例如眼睛的轮廓、鼻部的轮廓、嘴部的轮廓等。提示图形为区别于屏幕上的其它颜色,提示图形的颜色可以为任一透明度大于零、且区别于所述屏幕上图像的颜色。用户可查看屏幕上提示图形内显示的人脸的器官特征,通过自身移动调整屏幕上的人脸的器官特征与提示图形对正程度、以及与摄像头距离的过程中,识别设备会不断的检测人脸图像并识别。人脸的器官特征与提示图形的吻合或贴合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有效识别;当吻合或贴合达到最高程度时,不但可以有效识别还可以达到最高的识别准确率。提示图形可以是不同的形式,下面通过实施例详细说明各种提示图形的检测效^ ο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二中,提示图形采用提示框体的形式,参见图2,包括以下步骤S21 识别设备启动后,在屏幕上显示摄像头捕获的人脸图像;参见图3,屏幕上显示捕获的人脸图像。S22 所述屏幕上呈现人脸的器官特征的提示图形;在本实施例中,提示图形为T形的提示框体,并在屏幕上中心的固定位置。提示框体的面积对应于人脸与摄像头之间为有效识别距离时,所述人脸图像的眼部、鼻部特征的面积,还可以是包含嘴部特征的面积。T形框体的横向提示框体用于显示与人的眼部特征的贴合度,纵向提示框体用于显示与人的鼻部特征的贴合度、或纵向提示框体用于显示与人的鼻部特征及嘴部特征的贴
^.FtF 口 /又OS23:识别设备检测用户与摄像头的距离以及对正程度,并发出提示语音。参见图4,由于用于距离摄像头的距离较远,人脸的器官特征在提示框体内较小, 识别设备无法识别。这时,用户可向摄像头前移动、或按照识别设备发出的“请向前移动”的语音提示,调整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调整后的示意图可参见图5。有时用户没有对正摄像头,在屏幕成像时,会出现如图6所示的情况,即用户的头部有一定偏转,在屏幕上的脸部特征没有全部显示。体现为用户的眼部特征有可能会超出T 形提示框体的横向框体,鼻部特征超出了 T形提示框体的纵向框体。由于用户头部的偏转, 纵向上鼻部特征、嘴部特征形成的直线,会与垂线形成一定的夹角,鼻部特征和/或嘴部特征超出了 T形提示框体的纵向框体。这时用户可依据自身的面部图像与屏幕上提示框体的对正程度,或按照识别设备发出的“请向左偏转头部”、“请向右偏转头部”的语音提示,调整面部与摄像头的对正程度, 使面部对正摄像头,以使面部特征在提示框体内,在屏幕上显示如图7所示的对正效果。在该实施例中,用户根据提示框体调整自身与摄像头的距离和对正程度,由于在屏幕上,显示的提示框内的用户面部图像与提示框之间的偏差,从视觉上非常容易辨别出来,用户可根据屏幕显示的情况轻微调整自身与摄像头的距离和对正程度。优选地,除了采用语音提示用户与摄像头的对正程度外,还可以采用字符或图形提示用户与摄像头的对正程度。例如显示提示用户“请向左偏转头部”、“请向右偏转头部” 的文字。提示框体的大小,可通过统计大量的、识别成功时屏幕上人脸的器官特征所占的面积,根据统计出的面积进行优化,获得提示框体的面积。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确定框体大小,经过大量的统计人脸图像,确定人的瞳距在 50 70mm之间,优选60mm。按照用户与摄像头之间处于识别率最高的距离时,确定60mm 在屏幕上显示的横向像素点的长度,并在横向像素点的长度的中间,向下垂直延伸与横向像素点的长度等长的纵向像素点,从而确定出T形线,以距离T形线40个像素点长度的距离形成包围该T形线的T形框体,该T形框体的面积就是提示框体的面积。因此,当用户的面部的器官特征在提示框体内,且基本占满框体时,识别设备就可以有效识别出用户的身份,占满框体的器官特征,可能包括全部的眼部、鼻部、嘴部的特征, 也可能只有眼部特征和一部分鼻部和/或嘴部特征。相比现有技术的语音提示,由于用户通过提示图形可以清楚地判断出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和对正程度,快速调整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对正程度,便于识别设备获得最佳的识别图像,从而快速识别,缩短了识别时间,识别效率高。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除了采用T形的框体外,还可以采用十字形框体,或采用如图8所示一个横向框体、一个纵向框体组合的形式,或采用如图9所示两个眼部特征框体、 一个鼻部特征框体组合的形式,并且两个眼部特征框体、一个鼻部特征框体之间的位置固定。除了提示框体,还可以采用提示线段的形式,包括如图10所示横向提示线段、纵向提示线段组合,或如图11所示T形提示线段,或如图12所示两个对应眼部的提示线段、 一个鼻部特征的提示线段组合的形式,并且两个眼部特征提示线段、一个鼻部特征提示线段之间的位置固定。采用T形线时,当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识别率最高的距离时,屏幕上T形线的两端与人脸图像上的两个瞳孔相接近或重合。当采用提示线段时,用户可根据人脸的器官特征与提示线段的吻合或贴合程度, 调整自身与摄像头的距离或对正程度。用户可通过T形线的纵向线段调整与摄像头的对正程度,调整的过程与图6中通过提示框的纵向框体调整对正程度的过程相同,需要纵向的提示线段位于人脸图像的左右对称的中线上即可。提示图形还可以采用包含人的眼部、鼻部图画形状的提示框体或提示线段,如图 13所示,采用的提示线段的形状更贴近人的眼部、鼻部形状,更容易被用户理解。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除了采用语音提示用户与摄像头的对正程度外,还可以采用图形提示用户与摄像头的对正程度。例如采用跟随图形的形式。在步骤S22中,显示固定提示框的同时,参见图14,在检测到的人脸的特征上,呈现与所述固定提示框相同或相近似形状的跟随图形。例如跟随图形为T形框体或T形线段等;以提示用户调整与摄像头之间的位置,通过跟随图形将面部的特征与提示图形相贴合, 或容纳在提示图形内。跟随图形与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较近时,跟随图形的形状较大;距离较远时,跟随图形的形状较小。具体实现时,可通过每帧图像中检测到的人脸图像,在人脸图像的至少眼部、鼻部、嘴部特征的像素点上,呈现跟随图形的颜色。跟随图形的颜色与提示图形的颜色相同,也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跟随图形可提醒用户在屏幕上显示的头像与固定的提示图形之间的重合程度。当跟随图形与提示图形重合时,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识别率最高的距离,也称为最佳识别距离,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对正程度处于最高的对正程度,此时,识别效果最好。优选地,当提示图形为提示框时,跟随图形可以是提示框或提示线段;跟随图形与提示图形呈一定比例关系,该比例关系与人脸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相关。在显示提示图形时,可在屏幕上显示每帧图像的同时,呈现跟随图形,在屏幕上显示每帧图像的同时,检测出该帧图像中的人脸图像,呈现包含所述人脸图像中眼部、鼻部的特征的像素点的T形框体,该T形框体中的横向框体的两端分别与人脸图像中人眼的两个外眼角相重合,该T形框体的纵向框体的面积为至少包含人脸图像中鼻部的特征的像素点的面积;或,在屏幕上显示每帧图像的同时,检测出该帧图像中的人脸图像,呈现T形线段,该T形线段的横向线段的两端分别与人脸图像中眼部的两个瞳孔的像素点相重合,该T 形线段的纵向线段的朝人脸图像的鼻部特征延伸。在该实施例中,提示框体或提示线段在屏幕中的位置是固定的,当然,提示框体或提示线段还可以是活动的,并且跟随用户的面部特征。下面通过实施例三说明。实施例三参见图15,在该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S31 识别设备启动后,在屏幕上显示摄像头捕获的人脸图像;屏幕上显示摄像头捕获的如图3所示的人脸图像。S32 不断地检测每帧人脸图像上的人脸的器官特征在屏幕上的位置;S33 显示每帧图像时,在人脸的器官特征的位置显示提示图形;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显示提示图形;第一种方式检测出图像上的人脸的器官特征的像素点的位置,显示包围该像素点的位置的提示图形。人脸的器官特征的像素点的位置在提示图形内的位置可根据情况设定。例如随机设定、或指定在提示图形内的一个具体位置。第二种方式1)在每帧图像上的人脸的器官特征部分设置至少两个对应人脸的器官特征的第一基准点;可通过现有的人脸图像的检测方法,选择每帧图像,检测图像上的人脸的器官特征,例如眼部特征等,在二值化后的图像上,识别出眼部的两个眼角位置,将该位置处的两个像素点作为第一基准点。2)在所述提示图形上,设置与所述第一基准点数量相同、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基准占.
^ \\\ 在所述提示图形上,如果采用的是提示框体,可以在横向框体的靠近两边的位置上分别各设置一个第二基准点;如果是提示线段,也可在横向提示线段靠近两边的位置上分别各设置一个第二基准点;两个第二基准点之间的距离等于两个第一基准点之间的距离,且位于横向框体或横向提示线段的中间。3)所述屏幕上显示每帧人脸图像、提示图形时,将所述第一基准点、第二基准点相重合。图16显示的人脸图像位于屏幕的右上角,用户移动后,在屏幕上显示出图17所示位于屏幕的左下角的人脸图像。通过上述的两种方式,虽然用户相对于摄像头在运动,但屏幕上显示人脸图像时,人脸的器官特征均会与提示图形相贴合。S34:识别设备检测用户与摄像头的距离以及对正程度,并发出提示语音。用户在移动过程中,通过检测相邻帧图像中人脸图像的位置变化,以实现提示图形与人脸面部的跟随。用户可根据屏幕上显示的人脸图像与提示框体的吻合程度,判断自身与摄像头的距离、以及自身与摄像头的对正程度,调整自身与摄像头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实现用户在移动过程中,实现快速识别出用户的身份。通过该实施例的步骤,用户可在移动过程中,调整自身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和对正程度。由于提示图形跟随人的面部特征,相对于固定的提示图形,简化了识别时用户的调整过程,提高了用户体验。优选地,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与有效识别距离之间的比值、对正程度与有效识别时的对正程度的比值,可通过屏幕以数字或图形或声音的形式输出。在显示时,可分别以百分比的数字形式显示,还可以通过固定框体中带颜色的滚动条的形式显示比值。优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显示提示框的同时,输出提示框的使用帮助信息,可通过文字的形式在屏幕上显示给用户,还可通过声音的形式输出给用户。在上述实施例中,提示图形的大小可根据实施例二中提到的方式设置,还可结合摄像头、处理算法、屏幕大小等参数进行相应设置例如摄像头拍摄的图像为320X240像素或像素点数量较大的图像,可从图像中检测出人脸的器官特征的像素点,对于像素点数量较大的图像,可从图像去除一些像素点,按照识别算法保留相应数量的像素点。例如采用30W的摄像头(成像尺寸为640*480),当用户与摄像头之间处于最远的识别距离时,检测到的人脸的像素点较少,通过检测到的人脸图像上选择出81个预定位置、属于人脸的器官特征的’"素点,以这81个像素点中每个像素点作为中心位置,形成多个不同的n*n为矩阵,获得多个n*n个像素点的区域,例如,3*3、4*4、6*6等,计算这些区域的特征值,例如灰度等,将计算出的特征值和预先登记的图像的相应区域的特征值比较,判断出是否为同一用户的识别结果。最终获得81个像素点位置的比较结果,根据这些比较结果,判断出当前识别的人脸图像与预先登记的人脸图像是否相同。用户与摄像头之间处于不同的识别距离时,用户在屏幕上显示的图像与屏幕上固定位置的提示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不同,识别的效果也不同。参见图18,摄像头的成像尺寸为640*480,当用户距离摄像头较远,站在最远的识别距离的位置C处,这时摄像头采集的人脸图像在屏幕上显示的较小,如图4所示的显示效果,从采集的图像上检测到的人脸图像只有20(^200个像素点,在通过识别算法识别时,由于像素点较少,会存在识别不准确,识别效果差的问题。当用户距离摄像头的较近,站在最远的识别距离的位置A处,这时摄像头采集的人脸图像在屏幕上显示的较大,从采集的图像上检测到的人脸图像会有480*480个像素点,虽然检测到人脸的像素点较多,由于用户距离摄像头较近,摄像头边缘处的图像会存在变形,存在变形的图像对应的像素点在通过识别算法识别时,会引起识别不准确、误识别的问题。当用户距离摄像头的距离为最佳的识别距离的位置B处,这时摄像头采集的人脸图像在屏幕上与提示图形的吻合度最高,如图5、图7、图9、图10等,从采集的图像上检测到的人脸图像会有300*300个像素点。参见图19,摄像头的成像尺寸为640*480,在屏幕上提示图形如果采用T形的提示线段,提示线段包含151*151个像素点,采用提示图形的引导,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为识别率最高的距离、且人脸图像在屏幕上与提示图形贴合度最高时,此时屏幕上人脸的双眼特征的两个瞳孔位置的像素点接近或重合T形线的横向的两端,T形线的横向提示线段的中心点处于人脸左右对称中线的中间。这时,识别率最高,最为准确。如果是T形的提示框,则提示框内包括25(^250个像素点。这样大的提示框,正好对应于用户与摄像头之间处于识别率最高的距离时,双眼的眼角部位的像素点接近T形提示框的横向的两边,或正好重合。这时,识别率最高,最为准确。上述的实施例中的提示图形包含的像素点数量并不是一定的,对于不同尺寸的屏幕,通过大量的测试各种不同形状的位置固定、大小不变的提示图形,在用户处于最佳识别距离时,均可确定出包含人脸的器官特征的提示图形的像素点的数量。对于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所阐述的方法,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
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人脸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识别过程中,在屏幕上显示摄像头捕获的人脸图像,同时在所述屏幕上呈现对应人脸的器官特征的提示图形;其中,所述提示图形用于显示所述人脸图像上的器官特征与所述提示图形的贴合度, 所述贴合度用于指示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以及用户与摄像头的对正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示提示图形由相互垂直的提示框体或提示线段组成;所述提示框体或提示线段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部分;其中,所述横向的提示框体或提示线段用于显示与人的眼部特征的贴合度,所述纵向的提示框体或提示线段至少用于显示与人的鼻部特征的贴合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框体或提示线段为T形或十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示提示图形为提示框体;其中,所述提示框体的大小对应于人脸与摄像头之间为有效识别距离时,屏幕上显示的所述人脸图像上人的眼部、鼻部特征的像素点所占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图形在所述屏幕上的位置固定; 或,检测每帧所述人脸图像上的人脸的器官特征,在所述每帧图像上,至少设置两个对应所述检测的人脸的器官特征的第一基准点;在所述提示图形上,设置与所述第一基准点数量相同、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基准点; 在所述屏幕上显示的所述每帧人脸图像、所述提示图形时,将所述第一基准点、第二基准点相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显示所述提示图形的同时,输出提示所述人脸的器官特征与所述提示图形贴合程度的提示信息;其中,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调整相对于所述摄像头的位置姿态,使所述人脸的器官特征与所述提示图形相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信息采用字符或图形显示在所述屏幕上,或采用声音播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显示所述提示图形的同时,还包括在屏幕上显示每帧图像的同时,检测出该帧图像中的人脸图像,呈现包含所述人脸图像中眼部、鼻部的特征的像素点的T形框体,该T形框体中的横向框体的两端分别与人脸图像中人眼的两个外眼角相重合,该T形框体的纵向框体的面积为至少包含人脸图像中鼻部的特征的像素点的面积;或,在屏幕上显示每帧图像的同时,检测出该帧图像中的人脸图像,呈现T形线段,该T 形线段的横向线段的两端分别与人脸图像中眼部的两个瞳孔的像素点相重合,该T形线段的纵向线段的朝人脸图像的鼻部特征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呈现人脸的器官特征的提示图形的同时,呈现所述提示图形的使用帮助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示图形、跟随图形的颜色为任一透明度大于零、且区别于所述屏幕上图像颜色的颜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提示功能的人脸识别方法,包括识别过程中,在屏幕上显示摄像头捕获的人脸图像,同时在所述屏幕上呈现人脸的器官特征的提示图形;其中,所述提示图形用于显示所述人脸图像上的人脸的器官特征与所述提示图形的贴合度,所述贴合度用于指示用户与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以及用户与摄像头的对正程度。用户可查看屏幕上提示图形内显示的人脸的器官特征,通过自身移动调整屏幕上的人脸的器官特征与提示图形对正程度、以及与摄像头距离的过程中,识别设备会不断的检测人脸图像并识别。人脸的器官特征与提示图形的吻合或贴合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有效识别;当吻合或贴合达到最佳程度时,不但可以有效识别还可以达到最佳识别效果。
文档编号G06K9/00GK102254164SQ201110221269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
发明者孙征, 胡斌强, 蔡翔 申请人:蔡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