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设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45077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 技术支持设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项发明为申请人李宗诚于2011年9月通过电子系统正式向国家专利局提交的600项发明专利集群(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 ( VCSE )]”中的第517项。本项发明与发明专利集群(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VCSE )]”中的第501项、第502项、第503项、第504项、第505项、第506项、第507项、第508项、第509项、第510项、第511项、第512项、第513项、第514项、第515项、第516项、第518项、第519项、第520项一起,共同构成发明专利群“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ICT技术支持体系(ICT-NAM / [ EVC ])”。本申请人提出包括本项发明在内、由600项发明专利构成的“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 / IIL ( VCSE )] ”,其总体性目标在于,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 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GIIS)升级进程的主线,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为相对封闭、相对静止的“资源池”一云计算网络注入灵魂、智能和生命,建造全球智能一体化协同网络计算机体系(CS / HSN ( GII )),将全球互联网打造成为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核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基于元系统(MS)科学全新理论的智能集成科学技术体系(HS & IIT),将赋予生命活力的新型全球互联网与分散在世界各地各领域各部门的物流网、能源网、金融网和知识网融为一体,大力推行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建立真正具有生命及生态全息协同组织性质的全球智能一体化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HII (GVC )),从而建造智能集成网、生命互联网和生态运行网。通过实施全球价值链系统工程技术集群开发总体战略——本发明人李宗诚称之为“开天辟地”计划,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本项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公正系统基础,为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提供公正系统的ICT网络对接技术。本说明书中所涉及的所有数学模型均为发明人李宗诚独立建立,具有原始创新性。本项发明属于面向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网络组织和网络管理(NA / EVC )的网络技术支持领域,是面向企业价值链、进而面向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系统的智能集成一体化技术基础,是将人们、机构和组织从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引向汇通万物的“天地”(全新的计算体系)的关键。NA / EVC乃是一种企业价值链系统工程的解决方案,借助于全新的信息科技和网络科技,将企业价值链的服务战略及运营模式导入整个以信息系统为主干的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体系之中,它不只是科技上的改变,而是牵涉到企业价值链组织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关于人员、资金、物流、制造及企业价值链组织之跨地域或跨国际之流程的全面整合与配置。
NA / EVC是针对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物质资源配置(物流)、人力资源配置(人流)、资金资源配置(财流)、信息资源配置(信息流)集成一体化的企业价值链配置软件。通过面向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模块生成商的DM分析和李宗诚提出面向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最终消费者、社会调节机构、国内外相关者的SHF分析,描述下一代纵向关联部门、横向关联部门和价值资源规划(VRP)软件。它将包含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用户/服务系统架构,使用图形用户接口,应用开放系统制作。除了已有的标准功能,它还包括其它特性,如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品质、过程运作配置、以及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调整报告等。特别是,NA / EVC采用的基础技术将同时给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用户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独立性从而更 加容易升级。NA / EVC的关键在于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内部和外部关联的所有用户能够裁剪其应用,因而具有天然的易用性。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及云计算网络技术一直在国际国内大力向前推进。网格试图实现互联网上资源的全面共享,包括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计算资源和软件资源等。但是,在目前,ICT产业三大网络的融合正陷入夭折的危险境地,云计算技术的创新性严重不足,云计算的应用遭遇种种限制,云计算体系的开发遭遇业内热、业外冷的尴尬局面。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随着金融创新及金融风险的日益增加,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企业价值链竞争的空间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在不断向前推进。二十世纪90年代主要面向企业价值链内部资源全面配置的思想,随之逐步发展成为怎样有效利用和配置整体资源的配置思想。在此形势下,李宗诚首先提出了 NA / EVC的概念报告。在建立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属性测度空间的汇通集合、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规则度量矩阵的汇通算子、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因子变权综合的汇通关系和基于智能集成经济多重性代数系统的汇通函数的基础上,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融为一体的全新网络体系一“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将云计算和网格计算囊括在内的全新计算体系一面向知识资源配置、实物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天地”计算模式;再进而提出要开发并建立一种以计算机操作系统及互联网操作系统为关键而将各种认知操作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的全新操作体系一“全息协同操作系统”(OS / HS0)。本发明人提出的全球价值链动态汇通网络体系DCN / IIL ( VCSE ),是指以多层级多模式的价值链系统(VCS,从产品价值链PVC、企业价值链EVC,到产业价值链IVC、区域价值链RVC,以至国民价值链NVC、全球价值链GVC)为核心,以电信网(MCN )、计算机网(WWff )和广播电视网(BTN)三大网络融合为主要技术支持,将物流网(MN)、能流网(EN )、信息网(IN )、金融网(FN )和知识网(KN )五大网络融为一体,提供全领域、全系统、全过程综合集成业务服务的全球开放式网络体系。
本发明人提出要开发并建立的全 球动态汇通网络及其天地计算和全息协同操作系统(简称 OS / HSO, Operating System of Holo-synergetic Oganization ),是一个完整的复杂体系。天地计算旨在通过信息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知识、金融全汇通网络,将多个成本相对较低的计算实体整合成一个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完备智能集成系统,并借助信息网络内外部SaaS / HSO、PaaS / HSO、IaaS / HSO、MSP / HSO等全新的商业模式,将这种强大的计算能力分布到信息网络内外部终端用户手中。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概念可以看作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平台而将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起来的应用模式。全球动态汇通网络计算不仅面向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而且面向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它试图超越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将信息计算和信息网络计算与物流网络、知识网络和金融网络汇集贯通及运行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智能集成一体化。作为本项发明的基础,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

发明内容
(I)对于企业价值链,本发明人在其建立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坚持以全球价值链体系为核心,以认知系统(R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与实践系统(P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科学基础。( I. I )建立以公平正义为最高准则的网络配置价值体系
将公正纳入到现代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设计领域中,这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进一步地,将公正问题的解决作为社会系统工程的中心环节来处理,这无疑是尤为至关重要的,也是尤为巨大、尤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项目。将公正纳入到现代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设计领域中,首先需要将社会公正作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来看待,进而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来看待。对于各种复杂的社会活动、过程及系统,社会公正系统不论是否真正存在过,其总是一种复杂的、不论是否仅仅为观念形态的行为框架;社会公正过程不论是否真正处于进行中,其总是一种贯穿各种复杂社会活动过程始终的、不论是否仅仅为观念形态的影响因素。按照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里的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所处的分配状况,我们可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构成模式或格局分为多种类型,其中,约有大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非公正类型,约有相当一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不公正类型,另外约有一小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公正类型。
按照本发明人的分析,企业价值链集中组织与分散组织、合作机制与竞争机制形成“业绩一报酬”分配的基本方式;“业绩一报酬”分配基本方式的选择基础在于”业绩一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均衡,而“业绩一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基础在于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的基础均衡,在于资源流动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及~■者的均衡关系。
按照本发明人提供的分析来看,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的基础均衡既取决于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自身的整体因素及条件,又取决于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构成要素的因素及条件。对于作为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过程的任一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而言,资源的合理流动及配置都是必要的基本过程。这里所谓的合理性,是指有利于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系统及过程。对于任一作为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过程的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凡是有利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因素、系统及过程都是合理性的;反之,凡是不利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因素、系统及过程都是非合理性的。( I. 2 )对于企业价值链的网络配置,本发明人建议采用作为相对量的序数对不同变量或指标作出分级排序,从而由14方面的因素引出14种主要变量或参数
(A)x! = Na——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职位等级;
(B)X2 = Nb-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权利;
(C)x3 = Nc-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责任;
(D)x4 = Nd-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义务;
(E)x5 = Ne-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
(F)X6=Nf——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特殊背景因素;
(G)X7=Ng——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外在条件;
(H)X8=Nh——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能力;
(J)^ 9 = Nj-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
(K)x 10 = Nk-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表现;
(L)x n = Nl——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清廉程度;
(M)x 12 = Nu—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管理机构的清廉程度;
(N)x 13 = Nn—企业价值链某项社会活动的重要程度(权重);
(0)x 14 = N0——企业价值链某项社会活动的困难程度。( I. 2 )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的基本对等原则和状态变量
对公正范畴作出形式化的定义,对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及其所蕴涵的复杂关系建立定量化的分析、描述和解释,这一切构成新启蒙科学探索的核心任务。就实质而言,公正就是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或是为了维护多数人的利益。正是出于这一根本目的,人们对于下列两种情形往往总是强烈反对前者,而能够容忍后者前一种情形是指极少数人基于家庭背景并通过不正当途径和手段而获取大量的社会资源,因而获得巨额报酬;后一种情形是指绝大多数人基于能力差别并通过正当途径和努力付出而作出相应的业绩,因而获得相应报酬。让我们首先考虑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家庭之间、个人之间的个人公正性。与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全球公正性以及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的社会公正性和存在于企业价值链社区之间、群体之间的群体公正性相比,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家庭之间、个人之间的个人公正性是较为简单、也较为基本的公正性现象。从维护共同利益的立场出发,本发明人提出如下四个基本对等原则
第一、地位和付出对等;获取的地位越高,应作的付出就越大。地位的获取和利用,必须排除一切不正当的行为。这里所谓不正当的行为,是指一切利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任何先天外在条件和后天外在条件获取并利用地位的行为都应当视为不正当行为。第二、权力和义务对等;获取的权力越大,应尽的义务就越大。权力的获取和行使,必须排除一切不正当的行为。这里所谓不正当的行为,是指一切利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任何先天外在条件和后天外在条件获取并行使权力的行为都应当视为不正当行为。第三、责任和利益对等;肩负的责任越大,应得的利益就越大。责任的担负和履行,必须排除一切不正当的行为。这里所谓不正当的行为,是指一切利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任何先天外在条件和后天外在条件担负并履行责任的行为都应当视为不正当行为。第四、业绩和报酬对等;作出的业绩越大,应得的报酬就越大。业绩的作出和评价,必须排除一切不正当的行为。这里所谓不正当的行为,是指一切利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任何先天外在条件和后天外在条件作出并评价的行为都应当视为不正当行为。地位和付出之间的对等、权力和义务之间的对等以及责任和利益之间的对等,集中体现在业绩和报酬之间的对等上。不论对于作为理想化的标准状态的个人公正现象,还是对于作为现实的非标准的个人非公正现象,我们应当考虑下列14方面的因素
(A)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职位(并非EVC网络配置社会地位),
(B)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权利(可支配范围),
(C)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责任,
(D)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义务,
(E)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报酬,
(F)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与其能力和努力无关的的不同先天外在条件,
(G)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与其能力和努力无关的的不同后天外在条件,
(H)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能力(单项、多项及综合能力指标),
(J) 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绩效,
(K) 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不同表现(包括体力和智力付出在内的努力程
度),
(L)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清廉程度,
(M)EVC网络配置社会管理机构的清廉程度,
(N) EVC终端某项社会活动的重要程度(权重),
(O) EVC终端某项社会活动的困难程度(难度系数)。
与其能力和努力无关的的不同先天外在条件包括家庭出身、出生地(国别、地区、城乡等)、出生时间、遗广、未属关系等;
与其能力和努力无关的的不同后天外在条件包括运气(机会)、风险以及通过正当或不正当途径和手段获取、并占用的共同资源及属于其他人的资源。对于企业价值链,我们可以采用作为相对量的序数对不同变量或指标作出分级排序,从而由这14方面的因素引出14种主要变量或参数
(A)x! = Na—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职位等级,可将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地位分为Λ/,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高(A I)、一般(A II)、较低(A III),可记作
xA-.{ k \ , A II,AIII);
(B)X2= Nb——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权利,可将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权利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大(B I)、一般(B II)、较小(B III),可记作
々(B I,B II,B III );
(Ox 3 = Nc—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责任,可将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责任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多(C I)、一般(C II)、较少(C III),可记作
( c ι , c II,cm);
(D)X4 = Nd—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义务,可将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义务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多(D I)、一般(D II)、较少(D III),可记作
X0-.(Y) I , D II,D III );
(E)x5 = Ne—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可将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高(E I)、一般(E II)、较低(E III),可记作
Xe-X^ I , E II,E III );
(F)x6 = Nf—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特殊背景因素,可将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与其能力和努力无关的的特殊背景因素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多(F I)、一般(F II)、较少(F III),可记作
々(F I,F II,FIII);
(G)x7 = Ng—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外在条件,可将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与其能力和努力无关的的外在条件分为N G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好(G I)、一般(G II)、较差(G III),可记作
xG ( G I , G II , G III );
(H)x8 = Nh—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能力,可将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能力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高(H I)、一般(H II)、较低 (H III),可记作
々(H I,H II,H III );
(J)x 9 = Nj—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可将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高(J I)、一般(J II)、较低(J III),可记作
X7 ( J I , J II,J III );
(K)X 10 = Nk~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表现,可将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表现分为Λ/#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高(K I)、一般(K II)、较低(K III),可记作
Xjr ( K I , K II,K III );
(L)x n = Nl—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清廉程度,可将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清廉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优(L I)、一般(L
II)、较差(L III),可记作
( L I , L II,L III );
(M)x 12 = Nm—EVC网络配置社会管理机构的清廉程度,可将EVC网络配置社会管理机构的清廉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优(M I)、一般(Μ II)、较差(Μ III),可记作
xm(M I , M II , M III );
(N)x 13 = Nn——某项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重要程度(权重),可将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重要程度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高(N I)、一般(N II)、较低(N III),可记作
( N I , N II,N III );
(OV14= N0——某项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困难程度,可将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困难程度分为个等级,并在大体上分为三个基本等级较大(O I)、一般(O II)、较小(O III),可记作
X0 ( O I , O II , O III )。由上列14个主要变量可形成E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的状态变量,即
Z Z I,Z 2,· · ·,Z 14 ], i = I. 2, · · ·,14
或 ^ ~ [ ) xBi XC,XD,XE,XF,XG,,Xj,XK,XL,,XN,X0 ]。( I. 3 )基于相同背景因素的业绩与报酬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构成E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状态变量的上列14个分量中,能够集中体现E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状态的两个分量是z 5 = Ne—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
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Z 5 = Ne-EVC网
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是否成比例,直接反映E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状态
当z 5 = Ne——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成比例时,直接反映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当尤5 = Ne——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不成比例时,直接反映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处于社会非公正状态。对于“业绩-报酬”对应关系,E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状态变量的其它分量可看作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业绩的背景因素和约束条件。假定在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共有150个社会活动参与者。在假定这些社会活动参与者社会地位平等(但在职场内的分工关系上未必处于平级状态)、特殊背景因素均等、先天外在条件均等、清廉程度均等的前提下,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业绩与其报酬的对应关系有如下各种可能情形 BI) J I ( [ · ] ) : E 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较高业绩与较高报酬成比例,因而表明该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
B2) J I ( [ · ] ) : E I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较高业绩与一般报酬不成比例,因而表明该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不公正状态;
B3) J I ( [ · ] ) : E II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较高业绩与较低报酬成反比例,因而表明该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非公正状态;
B4) J II ( [ · ] ) : E 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一般业绩与较高报酬不成比例,因而表明该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不公正状态(对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者本人有利,但是对其他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者不利);
B5) J II ( [ · ] ) : E I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一般业绩与一般报酬成比例,因而表明该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
B6) J II ( [ · ] ) : E II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一般业绩与较低报酬成比例,因而表明该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不公正状态;
B7) J III ( [ · ] ) : E 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较低业绩与较高报酬成反比例,因而表明该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非公正状态(对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者本人有利,但是对其他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者不利);
B8) J III ( [ · ] ) : E I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较低业绩与一般报酬不成比例,因而表明该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不公正状态;B9) J III ( [ · ] ) : E III ,此情形表明
在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某种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 ] = [ A II,B II,F II,GII,H II,K II,L II,M II]下作出的较低业绩与较低报酬成比例,因而表明该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 I. 4 )基于不同背景因素的业绩与报酬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果EVC网络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的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职位不均等(但在社会地位方面未必处于不平等状态)、特殊背景因素不均等、先天外在条件不均等、清廉程度也不均等,那么,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业绩与其报酬的对应关系未必能够直接反映该社会活动参与者是否处于社会公正状态,其中隐含着比较复杂的因素。以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A和社会活动参与者B为例。虽然从活动的结果——业绩来看,A和B有可能达到同样的等级,但是A和B是在各自背景因素和约束外在条件有很大差异的情况下作出同样的业绩,即
JI, ( [ A] ) = JI, ( [ A II , B II,F III,G III,H I,K I, LI,MI]), JIj ( [ B] ) = JIj ( [ A II , B II,F I, G I, H III , K III,L III,M III]), 几([A] ) = JIj ( [ B ] ),EIy4 ( [ A] ) = EIj ( [ B ])。显然,A和B在不同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下因作出同样业绩而获得同样报酬,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不公正现象。更为严重的社会非公正情形是另一种A和B是在各自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有很大差异的情况下作出不同的业绩,
JI, ( [ A] ) = JI, ( [ A II , B II,F III,G III,H I,K I, LI,MI]), JIIIj ( [ B] ) = JIj ( [ A II,B II,F I,G I,H III,K III,L III,M III]), JI, ( [ A] ) > JIIIj ( [ B ]),
但是 EIIIy4 ( [ A] )〈 EI5 ( [ B ])。业绩高于B的业绩、但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较为不利的A获得了低于B的报酬;而业绩低于A的业绩、但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较为有利的B却获得了高于A的报酬。因此,在业绩考核中,我们必须将那些导致非公正性的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排除出去。那些导致非公正性的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应当包括出身、超越公平竞争原则的人际关系、不正当途径和手段。为了确立社会公正性,我们可通过建立如下关系式,来引入社会公正矫正指数
Xj(xF <FU,<G民X1 >LI,xM >MI) =<风~ <_ ,
^FJ

^ K τ (Xir > FIl9 xa > GiX X r < LIly π}, < Mil) ,
,Ifj =-Lf-1-i-XI DCP/o
*Xj ( <Fli, xg < Oil, x£ > LI, xM > MT)
式中,』w可称为社会公正矫正指数,
XjrFj =< FI!>H ^ L!^ xM 之 Μ/)
为正当业绩,xJfKWJ= xAxF -腿’ xG - xL < LII> XM < Mlr)
为非正当业绩。
(2)对于企业价值链,本发明人在其建立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坚持以全球价值链体系为核心,以认知系统(R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与实践系统(PS及其计算机辅助系统)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技术原理。( 2. I )体现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状态的“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
在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的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社会地位不平等(但在职场内的分工关系上未必处于平级状态)、特殊背景因素不均等、先天外在条件不均等、清廉程度也不均等假定下,该“业绩-报酬”分配圈里的多数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业绩与其报酬的对应关系往往未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按照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里的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所处的分配状况,我们可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构成模式或格局分为
314 = 3x3X3···x3 = 729X729 = 4782879 种
14°其中,约有大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非公正类型,约有相当一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不公正类型,另外约有一小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公正类型。
表11. I业绩-报酬分配格局表11. 2业绩-报酬分配格局表11. 3业绩-报酬分配格局
社会行为人王某社会行为人王某社会行为人王某
地位A I地位A II地位A I
权利B II权利B III权利B III
责任C II责任C III责任C II
义务D II义务D II义务D III
报酬E III报酬E II报酬E III
特殊背景F I特殊背景F I特殊背景F I
外在条件G III外在条件G III外在条件G III
能力H II能力H II能力H II
绩效J I绩效J II绩效J III
表现K II表现K I表现K III
清廉程度LIII清廉程度LI清廉程度LIII
清廉程度MII清廉程度MIII清廉程度MI
重要程度NII重要程度NIII重要程度NII困难程度 OII困难程度OIII困难程度OI
实际上,我们只需要考虑集中体现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的全息进化状态的四个分量
X 5
x6, x7, ,并只需要考虑两种情形,因而可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构成模式或格局分为24 = 2x2x2x2 = 16 种。
例如,有如下不同类型的“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
X 1M = [ A I , B I, Cl, DI, EI, FI, GI, H I , JI, K I , LI, MI,NI,01];
X 2M = [ A I , B I, Cl, DI, EI, F I , GI, H I , JI, K I , LI, MI , NI, O II ];
X 31 = [ A I , B I, Cl, DI, EI, FI, GI, H I , JI, K I , LI, MI , N I , O III ];
X 4Μ = [ A I , B I, Cl, DI, EI, FI, GI, H I , JI, K I , LI, M
I, N II , 0 1];
X 5Μ = [ A I , B I, Cl, DI, EI, FI, GI, H I , JI, K I , LI, M
I, N II , O II ];
··································································
··································································
X !000Μ = [ΑΙ, BI, Cl, DI, EI, FI, GI, HI, JI, ΚΙ, LI,M II , N II , 0 1];
X !001Μ = [ΑΙ, B I, Cl, DI, EI, FI, GI, HI, JI, ΚΙ, L II,M II , N II , O II ];
X 1002Μ = [ΑΙ, BI, Cl, DI, EI, FI, GI, HI, JI, ΚΙ, L III,M II , N II , O III ];
X 1003Μ = [ A I , B I, Cl, DI, EI, FI, GI, HI, J I , K II , LI,M II , N II , 0 1];
X 1004Μ = [ A II,B II,C II,D II,E I,F I,G I,H I,J I,K I,L
II, M II , N II , O I ];
X !00000Μ = [ AII,B II,C II,D II,E II,F II,G II,H II,J II,K
II , L I , M I ,N I, O I ];
X !00001Μ = [ AII ,B II, C II , D II , E II , F II , G II , H II , J II , K
II , L II , M I , N I,O I ];
ζ10_2Μ = [ AII,B II,C II,D II,E II,F II,G II,H II,J II,K
II , L II , M II , NI, O I ];
ζ10_3Μ = [ AII ,B II, C II , D II , E II , F II , G II , H II , J II , KII, L II , M II , N II , O I ];
X !00004Μ = [ A II,B II,C II,D II,E II,F II,G II,H II,J II,K
II, L II , M II , N II , O II ];
··································································
··································································
X 4782875 μ = [ A III,B III,C III , D III,E III,F III,
G III , H III , J III , K III , L II , M II , N II , O II ];
X 4782876 μ = [ A III,B III,C III , D III,E III,F III,
G III , H III , J III , K III , L III , M II , N II , O II ];
X 4782877 μ = [ A III,B III,C III , D III,E III,F III,
G III , H III , J III , K III , L III , M III , N II , O II ];
X 4782878 μ = [ A III , B III, C III , D III , E III , F III,
G III , H III , J III , K III , L III , M III , N III , O II ];
X 4782879 μ = [ A III,B III,C III , D III,E III,F III,
G III , H III , J III , K III , L III , M III , N III , O III ]。进一步地,按照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里的所有社会活动参与者(总数为# )所处的分配状况,我们可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构成模式或格局分为
314 X Ar = 3χ3χ3···χ3χ Ar轴
u ' = 729 xJ29xN= 4782879其中,在绝大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中多数社会活动参与者(总数#的90 %以上)所处的分配状况属于社会非公正类型。实际上,我们只需要考虑集中体现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的全息进化状态的四个分量Z5, X6, x7, Z9,并只需考虑两种情形,因而可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构成模式或格局分为
表11. 4企业价值链业绩-报酬分配格局(例I多数人处于不公正状态)
社会行为人 I 2 3 4 5 ...... 158 159 160
地位 A IAllAIIIAllAIII............AllAIIIAII
权利 BillBIBIIBillBill............BillBIBII
责任 C IICIIICIIClCIII............CIIClCIII
义务 D IIDIDiliDIIDII............DIDiliDII
报酬 E IIEIIEIIEIIIEII............EIIEIIEIII
特殊背景 F IFIIFIFillFill...... FIFillFIII
夕卜在条件 G III GIGIIGIGII ...... GIIGIGII
能力 HIIHtHtffllffll............HIIHtHt
绩效 JIJIII JIIJIIJII...... JIJIIIJII
表现 K IKIKillKIIKII...... KillKIIKII清廉雛LULIILIIILIILII............LIILIILIII
青廉程度MIMIWIIfflIWI............MIWIIfflI
重要雛NilNIIININilNIII............NINilNIII
困难雛OIOilOilOIIIOII............OilOilOIII
24 x.V=2x2x2x2xF=16x.V 种。这里有几种特殊情形。[极端之一最合理的公正结果]
单项或综合先天条件较好,并且单项或综合后天条件较好;
单项或综合素质较强,并且单项或综合表现积极;
单项或综合收益较好。[极端之二最不合理的非公正结果]
单项或综合先天条件较好,并且单项或综合后天条件较好;
单项或综合素质较差,并且单项或综合表现积差;
单项或综合收益较好。(此模式及结果较普遍,对当事人有利,但对社会或集团不利)
[极端之三最不合理的非公正结果]
单项或综合先天条件较好,并且单项或综合后天条件较好;
单项或综合素质较强,并且单项或综合表现积极;
单项或综合收益较差。(此模式及结果较稀少,对当事人不利,但对社会或集团有利)
表11. 5企业价值链业绩-报酬分配格局(例2多数人处于不公正状态)
社会行为人I2 3 45 ...... 158 159 160
地位A II AllAIIIAllAIII............AEAIIIAII
权利B IIBIBIIBillBill............BmBIBII
责任C IICIIICIIClCII............CIIClCIII
义务D IIDIDIIDIIDII............DIDiliDII
报酬E II EIIEIIEIIEIII............EIIEIIIEIII
特殊背景F IFIIFIFillFill............FIFillFIII
外在条件G III GIGIGIGII............GIIGIGII
能力H IIHIHIHII HII............HIIHIHI
绩效J IIJIIIJHJH JH............J IIJIIIJH
表现K IKIKillKII KII............KillKIIKII
清廉程度LIIILIILIIILIII LII............LIILIIILIII
清廉程度MilMIMilMil MII............MIMilMII
重要程度NilNIIININil NIII ............NINilNIII
困难程度OilOilOIIIOIII OII ............OilOilOIII只要经过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就可以接受的另一个基本事实是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方式是选择(自然选择或理性选择)以竞争为主还是以合作为主,这必须取决于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的基本动力均衡关系,即取决于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的系统作用和系统荷载之间的均衡关系(可看作“业绩一报酬”分配的基本充分条件一基本可行性条件);而且应当取决于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的基本效应均衡关系,即取决于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的系统功效和系统消耗之间的均衡关系(可看作企业价值链”业绩一报酬”分配的基本必要条件一基本必要性条件)。本节的分析基于这样的假定假 定现在有一个由具有不同协同组织模式的多种子系统通过业绩、报酬以及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等而构成的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进而假定该系统的所有子系统所具有的各种协同构成模式可分为十六种基本类型。多模式组合进化方程(I)及其趋向函数(I J )和一组制约条件{ I B - C)共同形成一个非线性亚限制型的多模式组合随机微分方程组,可称之为博弈构成协同学基本方程体系。博弈构成协同学所处理的这种控制参数是以一种“不确定”的方式作用到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上的。一个关于这种不确定性的例子是我们对流体加热的方式是均匀的。此外,我们还在这种方程中引入了涨落力或者随机力,它对于促发全息协同构成是必需的。一方面,这种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可以描述任何具有全息构成协同性的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求能得到上述多模式组合方程的解。( 2. 2 )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选择机制的一般分析框架
对于任一作为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过程的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需要建立相应的协同学基本方程体系。在建立新的基本方程体系之前,我们应先初步给出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业绩一报酬”网络分配模式选择机制的一般分析框架。如图I所示,企业价值链集中组织与分散组织、合作机制与竞争机制形成“业绩一报酬”分配的基本方式;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基本方式的选择基础在于”业绩一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均衡,而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基础在于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的基础均衡,在于资源流动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及二者的均衡关系。按照本发明人提供的分析来看,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的基础均衡既取决于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自身的整体因素及条件,又取决于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构成要素的因素及条件。对于作为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过程的任一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而言,资源的合理流动及配置都是必要的基本过程。这里所谓的合理性,是指有利于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系统及过程。对于任一作为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过程的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凡是有利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因素、系统及过程都是合理性的;反之,凡是不利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因素、系统及过程都是非合理性的。从社会领域来看,在初始的系统要素差异性和资源的分布机会均等性之间存在着均衡及非均衡关系。当初始的系统要素差异性和资源的分布机会均等性达到均衡状态时,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往往处于完全合理化,资源能够合理流动并得到合理配置;当初始的系统要素差异性和资源的分布机会均等性未达到均衡状态时,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往往处于完全非合理化,资源往往不能合理流动,因而不能得到合理配置。资源流动的合理性,一方面决定了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的系统作用和系统荷载,从而决定了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的基本动力均衡关系;另一方面决定了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的系统功效和系统消耗,从而决定了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的基本效应均衡关系。本发明人已指出,构成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因素可分为两方面,S卩一方面是配置作用和配置荷载,另一方面是系统功效和系统消耗。就第一方面而言,配置作用源于力的经典力学范畴,但又超越力的经典力学范畴;配置荷载源于质量的经典力学范畴,但又超越质量的经典力学范畴。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作用不仅相对于系统外部的资源荷载,而且相对于系统内部的资源荷 载。这一基本关系因素影响并决定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存在、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充分条件。我们可将这个不证自明的根本性假设提升为基本动力分析原理。基本动力因子分析构成基础动力效应的可行性分析领域。就第二方面而言,系统功效与系统的目的和目标有关,是系统的功能和效应;系统消耗与系统的功效有关,是系统为发挥功效而消耗的各种能量、质量和信息,甚至消耗各种精神资源和社会资源。这一基本关系因素影响并决定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存在、运动、发展和变化的必要条件。我们可将这个不证自明的根本性假设提升为基础效应分析原理。基本效应因子分析构成基本动力效应的有效性分析领域。只要经过深入思考就可以接受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不论竞争,还是合作,都与初始的系统要素差异性和资源的分布机会均等性之间的均衡及非均衡关系有关。可以这样认为,初始的系统要素差异性和资源的分布机会均等性之间的均衡及非均衡关系是导致形成竞争和合作的根本起因。没有初始的系统要素差异性和资源的分布机会均等性之间的均衡及非均衡关系,就没有形成竞争和合作的必要。只要经过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就可以接受的另一个基本事实是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方式是选择(自然选择或理性选择)以竞争为主还是以合作为主,这必须取决于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的基本动力均衡关系,即取决于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的系统作用和系统荷载之间的均衡关系(可看作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的基本充分条件一一基本可行性条件);而且应当取决于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的基本效应均衡关系,即取决于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的系统功效和系统消耗之间的均衡关系(可看作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的基本必要条件一基本必要性条件)。满足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业绩一报酬”分配的充分必要条件的程度,是在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业绩一报酬”分配方式选择(自然选择或理性选择)以竞争为主还是以合作为主的基本因素。作为资源配置体系,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包含各种能量资源(能源)、质量资源(物质材料)、信息资源以及各种精神资源(知识)和社会资源(制度)。在将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看作资源配置体系的前提下,本发明人将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的动力学关系归结为四个方面,即基本动力效应关系因素、系统状态响应关系因素、外部动力协同关系因素和内部动力协同关系因素。进一步地,我们可考虑建立十六种类型的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博弈构成协同学基本方程体系,它们是
(Ml)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类型系统模式FJM I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2)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类型系统模式FJM 2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3)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3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4)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4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5)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5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6)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6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7)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7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8)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8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9)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9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lO)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0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il)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1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12)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2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13)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3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14)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4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15)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5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16)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6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2. 3 )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大系统博弈构成协同学基本原理 现简要地概括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化大系统博弈构成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假定现在有一个由具有不同协同组织模式的多种子系统通过业绩、报酬以及背景因素和外在条件等而构成的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进而假定该系统的所有子系统所具有的各种协同构成模式可分为如下十六种基本类型
构成模式类型I——EVC社会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可记作FJM I,简称SFM I模式,以函数/^1表示FJM I模式,则有/7FJ ! = /7FJ [ FJM I ]
或I = ( FJM I =[ Z 5 ≤E II,Z 6≤F II,Z 7 ≤ G II,Z
9 ≤ J II ]);
其中,Z 5为包括各种无形好处的报酬,X 6为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先天外在条件(属于非正当因素)的综合评价分数,X 7为与能力和努力无关的后天外在条件(属于非正当因素)的综合评价分数,z 9为基本业绩的综合评价分数。构成模式类型2——EVC社会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可记作FJM 2,简称FJM 2模式,以函数2表示FJM 2模式,则有
/7FJ 2 = /7FJ [ FJM 2 ]
或2 = /7FJ ( FJM 2 =[ Z 5 > E II,Z 6≤ F II,Z 7≤ G II
,x9> J II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I相同。构成模式类型3——EVC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结果看起来公正而过程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M 3,简称NFM 3模式,以函数/^j 3表示NFJM 3模式,则有
/7NF J3 = /7NFJ [ NFJM 3 ]
或/7NFJ 3 = Z7nfj ( NNFJM 3 = [ X5 ^ E II , x 6 ^ F II , x 7 > G II ,
Z 9 彡 J II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I相同。构成模式类型4——EVC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结果看起来公正而过程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4,简称NFJM 4模式,以函数Anw4表示NFJM 4模式,则有
/7NFJ 4 = /7NFJ [ NFJM 4 ]
或/7NFJ 4 = /7NFJ ( NFJM 4 = [ x5> E II , x6> F II , X7 ^ G II ,
x9> J II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I相同。构成模式类型5 — EVC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表面上公正而实际上不公正),可记作NFJM 5,简称NFJM 5模式,以函数Anw5表示NFJM 5模式,则有
Z7nfj 5 = /7NFj [ NFJM 5 ]
或 /7NFJ 5 = /7NFJ ( NFJl 5 = [ x5> E II , X6 ^ F II , x7> G II , x9> J II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I相同。构成模式类型6——EVC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结果看起来公正而过程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6,简称NFJM 6模式,以函数Anw6表示NFJM 6模式,则有
Z7nfj 6 = /7NFj [ NFJM 6 ]
或/7NFJ 6 =Z7NFJ ( NFJl 6 = [E II , x6> F II ,G II ,J II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I相同。构成模式类型7——EVC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结果看起来公正而过程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7,简称NFJM 7模式,以函数Anw7表示NFJM 7模式,则有
/7NFJ 7 = /7NFJ [ NFJM 7 ]
或厂町 7 = /7NFJ ( NFJM 7 = [ X5 ^ E II , x6> F II , x7> G II , x
9 ^ J II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I相同。构成模式类型8——EVC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结果看起来公正而过程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8,简称NFJM 8模式,以函数Anw8表示NFJM 8模式,则有
Z7nfj 8 = /7NFj [ NFJM 8 ]
或Z7m 8 = Z7nfj ( NFJM 8 = [ x5> E II , x6> F II , x7> G II , X9
> J II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I相同。构成模式类型9——EVC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9,简称NFJM 9模式,以函数Anw9表示NFJM 9模式,则有
Z7nfj 9 = /7NFj [ NFJM 9 ]
或 /7NFJ9 =/7NFJ ( NFJl 9 = U5 彡 E II,Z6 彡 F II,Z7 彡 G II,Z9 > J II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I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0 - EVC社会不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公正而结果
看起来不公正),可记作NFJM 10,简称NFJM 10模式,以函数Anwici表示NFJM 10模式,则有
/7NFJ 10 = /7NFJ [ NFJM 10 ]
或 /W 10 = /W ( NFJM 10 = U 5 > E II,Z6 彡 F II,Z 7 彡 G II,Z9 彡 J II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I相同。构成模式类型11——EVC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1,简称NFJM 11模式,以函数Anwii表示NFJM 11模式,则有
/7NFJ11 =Z7NFJ [ NFJM 11 ]
或 /7NFJ11 = Z7nfj ( NFJM 11= [ X5 ^ E II , X6 ^ F II , x 7 > G II , X9 > J II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I相同。构成模式类型12——EVC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2,简称NFJM 12模式,以函数/12表示NFJM 12模式,则有
/7NFJ 12 = /7NFJ [ NFJM 12 ]
或 /7NFJ12 =Z7NFJ ( NFJl 12 =[ X5 > E II , X6 > F II ,G II ,J II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I相同。构成模式类型13——EVC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3,简称NFJM 13模式,以函数Z7nw13表示NFJM 13模式,则有
Z7nfj 13 = /7NFj [ NFJM 13 ]
或 /7NFJ13 = /7NFJ ( NFJl 13 = [X5^ E II , x6> F II ,G II , x9> J II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I相同。构成模式类型14——EVC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4,简称NFJM 14模式,以函数Anwi4表示NFJM 14模式,则有
Z7nfj u = Z7m [ NFJM 14 ]
^ /7NFJ14 = /7NFJ ( NFJl 14 = [ x5> E II ,F II , x7> G II ,J II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I相同。构成模式类型15——EVC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5,简称NFJM 15模式,以函数Z7nw15表示NFJM 15模式,则有
Z7nfj is = /7NFj [ NFJM 15 ]
或/7NFJ15 = /7NFJ ( NFJM 15 = [ X5 ^ E II , x6> F II , x7> G II ,
x9> J II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I相同。
构成模式类型16——EVC社会非公正类型的系统模式(过程看起来不公正而结果看起来也不公正),可记作NFJM 16,简称NFJM 16模式,以函数Z7nw16表示NFJM 16模式,则有Z7nfj is = /7NFj [ NFJM 16 ]
或 /7NFJ16 = /7NFJ ( NFJl 16 = [ x5> E II , x6> F II , x7> G II ,J II ]);
其中,变量的定义与构成模式类型I相同。对这个具有不同子系统模式的EVC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的描述必须采用一个高阶多模式组合状态矢量,可记作其中[ ]表示由上列九种类型的协同构成模式组合而成的全息协同构成模式。在多数情况下,这个多模式组合状态矢量在空间上是变化的,这时多模式组合状态矢量应为0(对]4。可以推断,世界上许多EVC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都可以用一组具有下列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形式的多模式组合方程及其趋向函数和一组制约条件来描述,即
41] = CM-Ia) +F^)(3. 11. I)
dt
Min : |( (祝.],£10 + 歹(1)-0(过.])|<5(基本趋向函数)(3. 11. I A )
R. C : Xi <(=,>)^+1 (基本制约条件)(3. 11. I B )
s. t : ^( - xi+1) < (= >)0 (基本约束条件)(3. 11. I C )
at
其中,S为任意小的正数A可看作是一个非线性多模式组合函数,有可能是一个微分或积分算子,非线性对自组织来说是绝对必需的。多模式组合方程(3. 11. I)及其趋向函数(3. 11. I A )和一组制约条件 (3. 11. I B - C )共同形成一个新型的微分方程组,可称之为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在^中有一参数〃,它是外界作用于EVC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的控制参数。一个典型的控制参数例子是系统的能量输入。博弈构成协同学所处理的这种控制参数是以一种 “不确定”的方式作用到EVC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上的。一个关于这种不确定性的例子是我们对流体加热的方式是均匀的。此外,我们还在上述方程中引入了涨落力或者随机力,它对于促发全息协同构成是必需的。一方面,上述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可以描述任何具有全息构成协同性的EVC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求能得到上述多模式组合方程的解。为此,我们将注意力放在这样一种情形,也就是旧状态失去稳定而即将由新的稳态所代替的情况,换言之,我们希望处理宏观结构出现或者旧状态被新状态所代替的情况。现在简要论述处理上述非线性亚随机系统问题的办法的基本步骤。我们假定对某
个特定的控制参数〃。已经找到了方程的解<([ ],〖)。对时间t的关系有可能是
常数关系、周期关系或者准周期关系(相当于含有几个基频)。另一方面<[ ]对多模式组合
空间的关系则完全可以是任意的,最简单的关系是<[ ]不取决于空间坐标。现在我们希望来研究一下控制参数的改变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BI)线性亚限制的全息构成稳定性分析
首先我们必须研究控制参数改变后,旧的状态是否仍然稳定或者变得不稳定了。为此我们进行一次经典的线性亚限制稳定性分析。我们将所寻找的新解记为旧解(旧状态)与一个微小偏差的加和,即
然后我们将这一假定代入初始方程,并作线性化处理,即可以得到关于《 *的方程
m* = L af
我们可以找到《 *的五种类型的解一是』为正,)时呈指数增长、并大于』5的解;二是』为正(』)时呈指数增长、并小于』j的解;二是』为0 (』c )时的解;四是 』为负U )时衰减、并大于』#的解;五是』为负U J时衰减、并小于』的解。即 0* =e^vA(xiAM]ri) ^>0
0* =e-istVAa <0( 3. 11. 2 )
其中,e为任一极小的正数;同时这些方程也决定了 [ AM ]和[ BM ]的形状, 各自有可能采取正弦波的形式。
B2)在新基r [ ]上对[ ]作变换,系数记为f j ([ AM ],t )和f
5([ BM ],O。现在我们将[ ]表示成所有这些可能模r的叠加,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叠加的系数或幅度应取多少。记^ [ AM ]的系数为f j ([ AM ],t[ BM ]的系数为 f w ([ BM ],t ),
U^M] = AJa[AM] + Ma(Ca[AM], ^[Sikf]) +Fa([AM]J)
LiBM] =+^[&¥]) +
将旧系统[ ]变换到新的坐标上,这种变换并未改变全息构成系统本身的复杂性,但却可以使我们较为便利地处理上述方程。B3)全息构成配置原理(Principle of Holographic Constitution Disporal)请记住上述』 是正的量而』s是负的量。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数学手段导出全息构成配置原理了,它告诉我们所有的被支配的主要模f 5 [ BM ],一般模f c [ CM ],次要模f D [ DM ]和附属模f f [ EM ],都可以由主导模的序参数f , [ AM ]显式地表示,SP
/, [ AM ]和[ BM ]还直接取决于时间t,这是因为涨落力取决于t。这可以看作是全息构成配置原理的数学形式。B4)全息构成序参数方程对于我们所处理的大部分EVC社会公正性问题来说, 全息构成序参数的数目通常是为数极少的,而被支配的主要模、一般模、次要模和附属模的数目则可能是庞大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由原来的方程所描述的极其复杂的全息构成系统简化为一些相对而言简单得多的方程,即如下形式的全息构成序参数方程
^ = AT(W)
在一个EVC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中,如果从所有子系统可分出十六种基本协同构成模式,并且只有一种协 同构成模式处于主导地位,则称此EVC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为单模式主导型的全息构成。在一个EVC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中,如果从所有子系统可分出十六种基本协同构成模式,并且只有两种协同构成模式处于主导地位,则称此EVC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为双模式主导型的全息构成。(3)对于企业价值链,本发明人在其建立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公正系统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坚持以全球价值链体系为核心,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合理化评价模型设计基础。( 3. I )本发明人探讨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应包括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企业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产业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国民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企业价值链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本发明人探讨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应包括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企业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产业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国民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企业价值链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本发明人探讨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应包括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企业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产业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国民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企业价值链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体系包括如下九种类型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
(Cl)外部集中协同/内部集中协同类型的互联网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作为行政配置系统公正系统、预算配置系统公正系统、投机配置系统公正系统、衍生配置系统公正系统等的组合);
(C2)外部集中协同/内部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作为行政配置系统公正系统、预算配置系统公正系统、投机配置系统公正系统、衍生配置系统公正系统等的组合);
(C3)外部集中协同/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作为行政配置系统公正系统、预算配置系统公正系统、投机配置系统公正系统、衍生配置系统公正系统等的组合);
(C4)外部分散协同/内部集中协同类型的互联网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作为行政配置系统公正系统、预算配置系统公正系统、投机配置系统公正系统、衍生配置系统公正系统等的组合);
(C5)外部分散协同/内部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作为行政配置系统公正系统、预算配置系统公正系统、投机配置系统公正系统、衍生配置系统公正系统等的组合);
(C6)外部分散协同/内部集散 协同类型的互联网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作为行政配置系统公正系统、预算配置系统公正系统、投机配置系统公正系统、衍生配置系统公正系统等的组合);
(C7)外部集散协同/内部集中协同类型的互联网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作为行政配置系统公正系统、预算配置系统公正系统、投机配置系统公正系统、衍生配置系统公正系统等的组合);
(CS)外部集散协同/内部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作为行政配置系统公正系统、预算配置系统公正系统、投机配置系统公正系统、衍生配置系统公正系统等的组合);
(C9)外部集散协同/内部集散协同类型的互联网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作为行政配置系统公正系统、预算配置系统公正系统、投机配置系统公正系统、衍生配置系统公正系统等的组合)。对于全息协同型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体系,综合公正系统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分别构成两个基本的方面=E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E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在这里,E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是指自然界为互联网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某种或各种资源和条件的能力, E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是指EVC社会为互联网的运行和发展提供某种或各种资源和条件的能力。对于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的总体性创新来说,E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EVC 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按照全息协同组织的总体合理性要求,我们不仅应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范围来考虑、评价E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E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而且应进一步从全球范围来考虑、评价E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E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全球E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不是各国E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的简单总和,全球E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也不是各国E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的简单总和。实际上,在各国E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之间、各国E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之间以及各国E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与各国E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协同关系。按照全息协同组织的总体合理性要求,我们不仅应当考虑、评价以往的E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E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而且应当考虑、评价当前时段的E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E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还应当考虑、评价将来时段(或长时期)的E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和E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不论EVC网络配置自然承载力还是EVC网络配置社会承载力,都不是剩余承载力、现时承载力和潜在承载力的简单总和。在剩余承载力、现时承载力和潜在承载力之间,存在着协同关系。( 3. 2 )对于新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系统的设计,应当建立合理的标准或评价准则。这种合理性应当且只能从人类总体利益上确立。进而言之,作为新经济学的规范设计领域,大协同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及其与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系统的相互联结和相互作用,应当既与人类的个体利益相适应,又要与人类的群体利益相适应,还要与人类的全体利益相适应;应当既要与人类的当前利益相适应,又要与人类的未来利益相适应,还要与人类的长久利益相适应。
影响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网络配置公正系统设计与评价的合理性的主要因素有设计与评价目标瓜设计与评价准则(指标、模型、结构)八设计与评价群体仏设计与评价模式#及设计与评价者的偏好H。若设计与评价系统的可靠度记为,则
R = f {A , T , G , M, n)
对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系统的设计与评价,不应只看作是专业人士的事,还应有各种利益集团的代表参与。在设计与评价过程中,设计与评价群体将发挥多种功能,如设定设计与评价目标,建立设计与评价结构,建立设计与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设计与评价指标权重,确定(定性的)设计与评价指标等。如果将待设计和评价的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指标组成参考数列,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评价标准指标组成被比较数列,则可用灰色关联度表示待设计和评价的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系统与各级别的接近程度,运用扩展的最小二乘方准则构造目标函数并通过求条件极值建立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灰色评价模型。设有《项评价指标的/7个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因素组成参考数列
Xj= { X j ( i ) I i = 1,2,, m -J = I, 2,...,Tl }
(2. 15. I )
c级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评价标准组成被比较数列
X h= { X h ( i ) \ h = I, II,…,c ;i = 1, 2,, m }
(2. 15. 2 )
记^ 与^ A的第i个指标的绝对差
/\h{ i) = \ X j {i)x h { i )
(2. 15. 3 )
则h与z A第i个指标的接近程度用灰色关联系数C ix ” xh)表示为[43]
mm man A. (i) + pmax max Ak (i)
----:----- (2.
"(i) + pm^x max Ah(i)
" k i
15. 4 )
式中mI1 mP 为两级最小差;mf mpAj)为两级最大差xp为有分辨系数,取
值范围为0〈々〈I,一般取P= 0. 5时即有较高的分辨率。设各种评价指标的权重为( i = I, 2,…,m ),则有灰色关联度为
M
rk(xj, xk) = (^j, xk)( 2.
i-l
15. 5 )
将经典数学中的最小二乘方准则——距离平方和最小,扩展为权距离平方和最小准贝U,则以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指标Z j与分级标准指标^ A间的差异度为权的加权距离表示为
权利要求
1.独立权利要求一一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设计,是本申请人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科学基础以及全新的技术基础和工程基础上,为了将忽悠不定的“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贯通经纬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全球价值链体系(GVC)为中心,以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基于计算机及其网络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一般智能集成系统(HS)升级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和范式而提出来的一项新技术,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A、对于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全新的逻辑基础包括全息汇通逻辑、两极汇通逻辑、两极全息汇通逻辑;全新的数学基础包括全息汇通数学、两极汇通数学、系统变迁分析数学;全新的科学基础包括资源配置动力学、全息组织协同学、系统功效价值论、博弈组织协同学、对冲均衡经济学、全息汇通物理学,以及由一系列全新理论的大综合而形成的贯通科学(交叉科学与横断科学)——元系统科学和智能集成科学;全新的技术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技术(集群);全新的工程基础是以价值链系统为核心、面向全息协同性的全新系统工程(集群);B、对于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天地”计算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全息协同组织结构,在这里,一方面,各种计算机及其基础设施、 附属设备和网络设备(包括服务器、浏览器)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IDC、 IDK、IDH、IMC, IMK, MH、ECC、ECK、ECH、EDC、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另一方面,各种用户及其功效链以全息协同组织模式(包括ICC、ICK、ICH、 IDC、IDK、IDH、IMC, IMK, IMH, ECC, ECK、ECH、EDC, EDK、EDH、EMC、EMK、EMH)连接起来而形成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这种自然智能社会化组织与计算机互联网络组织共同形成本发明人所指称的“天地”计算体系CS / HSN ( GII );C、对于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科学基础,进而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技术原理;D、对于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引入适当的、用于分别反映一般复杂适应系统基本动力、基本荷载、基本功效、基本消耗、内部合作和竞争及外部合作和竞争的各种基本协同变量,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合理化评价模型设计基础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企业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基本准则及一系列指标和状态变量,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按照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里的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所处的分配状况,我们可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构成模式或格局分为多种类型,其中, 约有大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非公正类型,约有相当一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不公正类型,另外约有一小部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或格局属于社会公正类型;按照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的分析,企业价值链集中组织与分散组织、 合作机制与竞争机制形成“业绩一报酬”分配的基本方式;“业绩一报酬”分配基本方式的选择基础在于”业绩一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均衡,而“业绩一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基本动力效应关系的基础在于社会公正一非公正大系统的基础均衡,在于资源流动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条件及二者的均衡关系;对于企业价值链的网络配置,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议采用作为相对量的序数对不同变量或指标作出分级排序,从而由14方面的因素引出14种主要变量或参数 (A)X1= Na——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职位等级; (B)X2 = Nb-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权利; (C)x3 = Nc-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责任; (D)x4 = Nd-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义务; (E)x5 = Ne-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 (F)X6=Nf——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特殊背景因素; (G)X7=Ng——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外在条件; (H)X8=Nh——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能力; (J)^ 9 = Nj-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 (K)x 10 = Nk-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表现; (L)x n = Nl——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的清廉程度; (M)x 12 = Nu—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管理机构的清廉程度; (N)x 13 = Nn—企业价值链某项社会活动的重要程度(权重); (0)x 14 = N0——企业价值链某项社会活动的困难程度。
2.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企业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业绩-报酬”评价考核体系; 在构成E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状态变量的上列14个分量中,能够集中体现E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状态的两个分量是z 5 = Ne—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沐5 = Ne-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是否成比例,直接反映E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状态当z 5 = Ne——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成比例时,直接反映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当尤5 = Ne——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报酬和z 9 = Nj——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的绩效不成比例时,直接反映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处于社会非公正状态; 对于“业绩-报酬”对应关系,E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系统状态变量的其它分量可看作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业绩的背景因素和约束条件; 如果EVC网络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的EVC网络配置社会活动参与者们职位不均等(但在社会地位方面未必处于不平等状态)、特殊背景因素不均等、先天外在条件不均等、清廉程度也不均等,那么,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业绩与其报酬的对应关系未必能够直接反映该社会活动参与者是否处于社会公正状态,其中隐含着比较复杂的因素。
3.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企业价值链的网络配置,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业绩-报酬”网络分配模式设计,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在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的社会活动参与者们社会地位不平等(但在职场内的分工关系上未必处于平级状态)、特殊背景因素不均等、先天外在条件不均等、清廉程度也不均等假定下,该“业绩-报酬”分配圈里的多数社会活动参与者的业绩与其报酬的对应关系往往未必处于社会公正状态;按照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某个“业绩-报酬”分配圈里的某个社会活动参与者所处的分配状况,我们可将“业绩-报酬”网络分配系统的构成模式或格局分为
4.从属权利要求——对于企业价值链的网络配置,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博弈组织协同学基本原理,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作为资源配置体系,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包含各种能量资源 (能源)、质量资源(物质材料)、信息资源以及各种精神资源(知识)和社会资源(制度);在将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看作资源配置体系的前提下,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将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的动力学关系归结为四个方面,即基本动力效应关系因素、系统状态响应关系因素、外部动力协同关系因素和内部动力协同关系因素;进一步地,我们可考虑建立十六种类型的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非公正大系统博弈构成协同学基本方程体系,它们是(Ml)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类型系统模式FJM I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2)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类型系统模式FJM 2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3)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3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Μ4)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4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Μ5)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5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Μ6)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6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Μ7)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7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Μ8)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8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Μ9)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9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lO)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不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0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il)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1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12)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2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13)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3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14)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4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M15)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5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M16)描述EVC网络配置社会非公正类型系统模式NFM 16的非线性亚随机微分方程组。
5.从属权利要求一一对于企业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工程技术方案,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探讨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应包括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企业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 产业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 国民互联网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 企业价值链上基于产品功效结构(EVS [ PE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 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探讨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的网络配置公正系 统,应包括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企业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 产业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 国民互联网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 企业价值链上基于技术经济基础结构(RCS [ TKS / EB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 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探讨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的网络配置公正系 统,应包括如下几个不同层次 企业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 产业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 国民互联网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 企业价值链上基于内部外部协同关系(SOS [ ESS / ISS ])的网络配置公正系统。
6.从属权利要求一一对于企业价值链,根据独立权利要求I所述的本发明人建立网络配置公正系统设计的评价模型,本项权利的特征在于 设有《项评价指标的个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因素组成参考数列 X J= { X j ( i ) I i = 1,2, ···, m -J = I, 2, ···,/ }( 2. 15. I ) c级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社会公正系统合理化评价标准组成被比较数列 X h= { X h ( i ) \ h = I, II,…,c ;i = 1, 2,…,m }(2. 15. 2 ) 记Z 与Z A的第i个指标的绝对差 ΔΛ ( i ) = I X 7· ( i ) X h { i )( 2. 15. 3 ) 则h与h第i个指标的接近程度用灰色关联系数ρ Xh)表示为[43]
全文摘要
企业价值链网络配置公正系统的ICT技术支持基础,是在建立全新的逻辑基础、数学基础和科学基础上,为了将“云”计算体系改造成为汇通万物的“天地”计算体系,以互联网用户为中心,进而以多层级的价值链(GVC)为中心,以认知系统与实践系统基于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互联网而进行的联结和协调作为高级智能集成系统(HIIS)演变进程的主线,通过建立网络配置动力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以及博弈组织协同学基本模型、范式和方程体系而建立的新技术。本项发明为申请人李宗诚于2011年9月通过电子系统正式向困家专利局提交的600项发明专利集群(总名称为“全球价值链网络技术支持体系[DCN/IIL(VC)]”中的第517项。
文档编号G06Q10/00GK102624815SQ20111033651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1日
发明者李宗诚 申请人:李宗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