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45804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加固计算机(ruggedized computer),是为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在计算机设计时, 对影响计算机性能的各种因素,如系统结构、电气特性和机械物理结构采取相应保证措施的计算机,加固计算机也称为抗恶劣环境计算机。加固计算机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高可靠性和高可维性,具有较强的实时处理能力。按照应用环境的不同,加固计算机可以分为军用普通型、初级加固型、加固型和全加固型4种加固计算机。其中,不同类型的加固计算机主要满足不同的要求,如初级加固型对于高低温、温度冲击、湿热、振动冲击、跌落及运输有特殊要求。加固型计算机除了满足初级加固型的要求以外,还增加了外壳防护、霉菌及盐菌等防护要求。全加固型计算机可以满足各种最恶劣的军事野战环境,可以在野外、车载、舰载、机载、水下和空中发射等环境中使用,其设计的基本目标是全面满足军用规范与标准。与普通计算机一样,串口也是加固计算机与其它电子设备连接的主要方式。串口, 也叫做串行接口,按照电气标准及协议,串口包括多种类型,如常用的RS232、RS485、RS422、 USB等。在加固计算机领域,由于不同客户对串口的要求有所区别,因此需要将加固计算机与带有不同类型串口的电子设备连接。现有技术中,连接加固计算机与其他带有各种类型串口的电子设备时,通常在加固计算机外先使用串口转换器与加固计算机的串口连接,然后再将其它电子设备通过所述串口转换器与加固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现有技术的主要缺点是,由于串口转换器一般都是普通的通用设备,没有加固设计要求,因此很难满足加固计算机的环境要求。因此,现有技术中的串口连接方式整体降低了整个加固计算机系统的加固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在电子设备内实现串口转换,更易于工程化。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产生通信信号的芯片,所述芯片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用于转换由所述芯片产生的通信信号的转换模块,所述转换模块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接收由所述转换模块转换后的通信信号的接口,所述接口通过所述壳体上的开孔显露。优选的,所述转换模块通过板到板接插件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0014]优选的,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转换模块相匹配的插座。优选的,所述转换模块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优选的,所述接口为串口,所述串口为DB9串口或航插串口。优选的,所述转换模块的类型为RS232、RS485或RS422。优选的,所述芯片为LPC转UART芯片。优选的,所述电子设备为便携电子设备。优选的,所述便携电子设备为3G或4G移动手持终端。优选的,所述电子设备为加固计算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电子设备中设置有一个可拆卸的转换芯片产生的通信信号的转换模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预先根据电子设备需要连接的外连电子设备的串口型号选择或者设计电平模块的串口类型,而不需要在电子设备外面选用串口转换器。当将本发明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特殊环境下使用时,只需要将整个电子设备设计成满足特殊环境要求即可,不需要对通用的串口连接器进行改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只需要更换转换模块的类型就可以调整串口输出的信号的类型,简化了整个电子设备的设计,更易于工程化。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种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限制。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1、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12、产生通信信号的芯片,所述芯片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式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芯片为 LPC转UART芯片,具体例子可以为F81216D/DG芯片,但不限于此。所述通信信号优选为串行通信信号。本实用新型中的壳体11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用于加固计算机的壳体。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将芯片上产生的通信信号转换满足不同的需要,所述电子设备中进一步设置有可拆卸的、用于转换所述串行通信信号的转换模块16 ;对应的,在电路板上,设置有用于插入所述转换模块的插座。本实施方式中,插座为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插座,即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插座,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插座,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电路板上,还进一步设置有用于接收由所述转换模块转换后的串行通信型号的串口 15,所述串口通过所述壳体上的开孔显露;这样,外部电子设备插在所述串口上可以接收由所述串口传递过来的通信信号。所述串口 15可以为DB9型串口或航插串口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串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路板上可以设置1个或多个UART插座,对应的,可以设置1个或多个转换模块。当然,当芯片产生多种串行通信信号时,可以将多个转换模块集成为一个转换模块,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转换模块可以为串口转换电平模块或并口转换电平模块,优选为串口转换电平模块。所述串口转换电平模块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将芯片上产生的通信信号转换成与各种串口类型相匹配的信号,常用的串口类型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RS232型、RS485型。本实用新型中,转换模块以可拆卸的方式与所述电路板连接,所述可拆卸的方式可以为可插拔的,具体例子如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板到板接插件的方式连接到电路板上,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到电路板上,如旋转的方式、卡套的方式等, 对此本实用新型并无特别的限制;优选的,采用板到板接插件的方式将所述串口转换电平模块链接到电路板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路板优选为各种电子设备的主板(mainboard), 如手机主板或计算机主板等。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移动手持终端,如3G手机或4G手机等智能手机。以下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工作原理。主板12上的F81216D/DG芯片13输出UART信号传递给UART插座14 ;插在UART插座上的转换模块16将所述UART信号转换成对应的串口信号传回主板;由主板上的管道/电路将转换后的串口信号传递给串口 15上,通过所述串口 15 可以将所述串口信号传递给外连的设备。当外连设备的串口类型改变时,选择与所述外连设备对应的电平模块插入到所述 UART插座上,然后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完成串口信号的转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根据外连设备的情况,选择相应内置的转换模块,从而完成串口转换信号的传递。当应用在加固计算机领域中时,在电子设备内就可完成串口信号的转换,而不必在加固计算机外面提供难以满足加固计算机环境要求的串口转换模块,因此不需要对外设的串口转换模块进行加固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案更易于工程化。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 产生通信信号的芯片,所述芯片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用于转换由所述芯片产生的通信信号的转换模块,所述转换模块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接收由所述转换模块转换后的通信信号的接口,所述接口通过所述壳体上的开孔显Mo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通过板到板接插件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转换模块相匹配的插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为串口,所述串口为DB9串口或航插串口。
6.根据权利要求5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的类型为RS232、RS485或 RS4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为LPC转UART芯片。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便携电子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电子设备为3G或4G移动手持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加固计算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产生通信信号的芯片,所述芯片固定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用于转换由所述芯片产生的通信信号的转换模块,所述转换模块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接收由所述转换模块转换后的通信型号的串口,所述串口通过所述壳体上的开孔显露。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预先根据电子设备需要连接的外连电子设备的串口型号选择或者设计转换模块的串口类型,而不需要在电子设备外面选用串口转换器。当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特殊环境下使用时,只需要将整个电子设备设计成满足特殊环境要求即可,不需要对通用的串口连接器进行改进。
文档编号G06F13/40GK202067265SQ201120039750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6日
发明者吴澄, 陈杰 申请人: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