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板与多个适配卡联合通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5230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主板与多个适配卡联合通信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速数字通信以及多个适配卡联合通信,特别涉及一种主板与多个适配卡联合通信的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发展迅速,同时通信接口、通信电平多种多样,在此种情况下,在一个系统中,需要不同的适配卡来对通信接口,通信电平进行处理,同时和主板之间通过总线和控制信号进行通信。故接口定义和结构配合对数据通信、适配卡的功能实现以及适配卡的复用至关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配卡及主板与多个适配卡联合通信的装置,以保证主板和多个不同的适配卡之间可正常通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板与多个适配卡联合通信的装置, 包括1个主板、N个适配卡、N个第一接口芯片,N个第二接口芯片和N个板板连接器,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其中每个板板连接器的一端通过一个第一接口芯片连接到主板,每个板板连接器的另一端通过一个第二接口芯片连接到一个适配卡。较佳地,上述装置中,所述N个板板连接器是同时满足所述主板和N个适配卡高度和宽度要求的同一类型的板板连接器。较佳地,上述装置中,所述N个板板连接器是信号线数量至少达到多个适配卡的信号线总数量的同一类型的板板连接器。较佳地,上述装置中,所述多个适配卡平行或者竖直放置在所述板板连接器上。较佳地,上述装置中,所述N个第一接口芯片集成在所述主板上。较佳地,上述装置中,各第二接口芯片分别集成在一个适配卡上。较佳地,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接口芯片和第二接口芯片为专用接口芯片或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芯片。较佳地,上述装置中,所述第一接口芯片和第二接口芯片为相同的芯片,或者为不同的芯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同一主板和多个不同功能适配卡之间的接口通信。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主板与多个适配卡联合通信的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主板与多个适配卡联合通信的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板板连接器上定义的总线数据时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板板连接器上定义的控制信号的读时序图;[0018]图5为本实施例中板板连接器上定义的控制信号的写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实施例1本实施例介绍一种主板与多个适配卡联合通信的装置,包括1个主板、N个适配卡、N个第一接口芯片,N个第二接口芯片和N个板板连接器,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其结构如图1所示。每个板板连接器的一端(即为图中板板连接器公头)通过一个第一接口芯片连接到主板,每个板板连接器的另一端(即为图中板板连接器母头)通过一个第二接口芯片连接到一个适配卡。其中,主板和各第一接口芯片可以是独立的芯片,各适配卡与第二接口芯片也是独立的芯片,如图1所示。或者,N个第一接口芯片也可以集成在主板上,各第二接口芯片分别集成在各适配卡上,如图2所示。具体地,设计上述装置的过程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由于本实施例需要在可使用板板连接器的场景下应用,故分析主板以及多个适配卡后,确定该主板和这多个适配卡可以用板板连接器来连接后进行后续操作。步骤2,选择合适的板板连接器以保证可复用性;其中,选择板板连接器时,至少需要考虑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需要根据主板和适配卡的尺寸,选择合适的连接器。先根据适配卡数量, 机箱尺寸,同时考虑除适配卡之外的功能,确定主板尺寸。再根据适配卡功能确定尺寸。最终,根据主板和多个适配卡的尺寸确定高度连接器,即所选择的板板连接器是同时满足主板和多个适配卡高度要求和宽度要求的板板连接器。其中,高度要求指,主板和各适配卡通过板板连接器连接后,两边的高度差在指定的范围内。而宽度要求则指,N个板板连接器并列后的宽度与多个适配卡并列后的宽度的差在指定范围内,其中,每个板板连接器的宽度与其管脚间距有关。第二方面根据主板与多个适配卡之间的信号线数量选择连接器。即所选择的板板连接器的信号线数量至少达到多个适配卡的信号线总数量。但优选方案中,考虑到系统的合理尺寸,所选择的板板连接器上的信号线数量比多个适配卡的信号线总数量多几条即可。其中,由于主板和多个不同的适配卡使用同一种连接器。故主板与适配卡的板板连接器分别为公头或者母座,不能混合,同时板板连接器上的信号定义一致,以保证适配卡复用。另外,与主板连接的N个第一接口芯片,以及与各适配卡连接的第二接口芯片为专用接口芯片或者FPGA芯片,本实施例中采用FPGA芯片,其配置采用Slave serial mode。 第一接口芯片用于保证主板向各适配卡传输的数据为同一接口数据,第二接口芯片则用于保证各个适配卡向主板传输的数据为同一接口数据。由于主板向适配卡传输的接口数据的格式,以及适配卡向主板传输的接口数据的格式,可以相同或不同。因此,第一接口芯片和第二接口芯片可以采用相同的芯片,或者采用不同的芯片。具体地,主板通过第一接口芯片与板板连接器一端总线接口管脚和控制接口管脚连接。板板连接器另一端的电源管脚、总线接口管脚和控制接口管脚则通过各第二接口芯片与各适配卡连接。同时,主板可通过控制信号,读取适配卡上的设置,以区分不同的适配卡。除了上述操作外,还需要仔细分析主板和适配卡功能,设置板板连接器上各个管脚的定义,以保证各个适配卡通用。但本申请并不限定详细信号接口种类和详细管脚定义, 只要定义的管脚包括电源、地,总线接口、控制接口等管脚即可。而适配卡在板板连接器上的安装方式可自由选择,即可以平行或者竖直放置,依系统而定。至于板板连接器的信号的地电平标准和数据速率可按现行标准设置。例如,电平标准可以为 LVCM0S33、TTL、LVDS 等,速率可以为 lM/bps_200M/bps。下面以具体应用为例,说明上述装置的工作过程。假设根据主板和各适配卡的需求,选用了同一类型的两对PMC连接器,型号为AMP 公司的5120521-1和5120527-1。其中,将5120521-1焊接于主板上,称之为P4和P3,将 5120527-1焊接于适配卡上,称之为P2和Pl。P4和P2为一对,P3和Pl为一对。此种连接结构更方便适配卡的复用。由于P2和Pl是与P4和P3相对应的,故接下来通过表1和表2来说明P2和Pl 上信号的具体定义,而P4和P3上的信号定义不再赘述。表1为Pl上的信号定义详解表
权利要求1.一种主板与多个适配卡联合通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1个主板、N个适配卡、N个第一接口芯片,N个第二接口芯片和N个板板连接器,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其中每个板板连接器的一端通过一个第一接口芯片连接到主板,每个板板连接器的另一端通过一个第二接口芯片连接到一个适配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板板连接器是同时满足所述主板和N个适配卡高度和宽度要求的同一类型的板板连接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板板连接器是信号线数量至少达到多个适配卡的信号线总数量的同一类型的板板连接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适配卡平行或者竖直放置在所述板板连接器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第一接口芯片集成在所述主板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第二接口芯片分别集成在一个适配卡上。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芯片和第二接口芯片为专用接口芯片或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芯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芯片和第二接口芯片为相同的芯片,或者为不同的芯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板与多个适配卡联合通信的装置,涉及高速数字通信以及多个适配卡联合通信。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主板与多个适配卡联合通信的装置,包括1个主板、N个适配卡、N个第一接口芯片,N个第二接口芯片和N个板板连接器,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其中每个板板连接器的一端通过一个第一接口芯片连接到主板,每个板板连接器的另一端通过一个第二接口芯片连接到一个适配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同一主板和多个不同功能适配卡之间的接口通信。
文档编号G06F1/16GK202331296SQ2011204617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8日
发明者李世鹏, 李晶, 杨水华, 杨继伟, 杨辉, 盖峰, 苗家旺, 赵华, 郑煜, 郭浩 申请人: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