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对点模型的通用3d表面匹配方法

文档序号:635725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点对点模型的通用3d表面匹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绘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点对点模型通用最小二乘3D 表面匹配方法。
背景技术
3D表面匹配(一般也称表面配准)是计算机视觉、数字摄影测量领域的前沿研究问题,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立两个三维表面间坐标系转换关系,从而对物体的几何表面在测绘中的所形成的点云数据点集进行配准,是实现点云曲面无缝拼接的关键性步骤。该转换关系一般采用尺度、旋转以及平移等7个正形变换参数中的全部或部分因子进行描述。 实施配准的关键因素有两点1)选择合适数学模型描述3D表面间几何约束关系,进而能对表面间几何参数进行准确估计;2)确立3D表面间同名点对搜索规则,进而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整体解算。目前该领域主要存在3种主流3D表面匹配算法1)迭代最近点(Iterative Closest Point, ICP)配准算法(Besl and McKay, 1992 ;Chenand Medioni, 1992 ;Zhang, 1994),该算法通过搜索两个3D点集间空间上距离最近的真实点对作为同名点,并以真实同名点间欧氏距离最小为几何约束条件估计点集间6个正形变换参数;2)最小法向距离 (Least Normal Distance, LND)配准算法(Robert, 2004 ;Gruen and Akca, 2005)则是以点与局部表面法向距离最小为依据进行点集间7个正形变换参数估计;3)最小高程距离 (Least Z-Difference,LZD)配准算法(Rosenholm,1988)则是通过最小化所有对应同名点间的高差平方和来求解点集间7个正形变换参数。在ICP算法中,选择6个正性变换参数进行表面间几何关系表述,缺乏尺度因子, 因此对不同分辨率3D表面无法进行有效配准;该方法采用线性迭代计算方法,收敛速度较慢。在LND算法中,尽管该类方法最终能取得良好配准精度,但是现有的LND配准算法均采用不同的平差数学模型,且数学模型形式上差异较大,缺乏统一通用的平差估计模型。在LZD算法中,仅仅考虑对应同名点间高程差异因素,因此在实施配准过程中较易产生局部收敛现象,对配准初值要求较高。综上所述,现有主流3D表面配准方法还没能形成统一通用的平差数学模型,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通用的配准模型,能在理论上对现有配准方法进行有机统一,因此需要寻求一种通用的3D表面配准模型,并能适应不同同名点定义规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点对点模型的通用3D 表面匹配方法,不仅能从理论上对表面匹配算法进行统一,而且可以根据待配准数据特点选择适合的同名点对应规则,具有良好可扩展性。更重要地,该配准方法对应的平差模型, 非常适合于计算机编码实现,具备很好的应用潜力。
本发明的通用3D表面匹配方法是一种高质量点云、曲面配准方法,是实现点云、 曲面无缝拼接的关键性步骤,该配准算法可直接用于机载激光扫描点云配准、地面激光扫描点云配准、任意散乱3D点集配准,以及数字高程模型(DEM)之间的配准应用。本发明的通用3D表面匹配方法,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步骤1,快速搜索3D表面的点云数据集之间的重叠区域,并对重叠区域点集进行标记;步骤2,对参考表面的点云数据集进行数据组织,建立参考表面点云数据集中各节点数据间的拓扑关系;步骤3,按照点对点模型,选择特定的同名点对应规则进行搜索,建立配准表面与参考表面间的同名点对应关系;步骤4,针对搜索获取的同名点对建立误差方程式,并根据建立的误差方程式,依据最小二乘原理建立法方程式,并解算法方程获得最似然配准参数估值;步骤5,根据解算出的配准参数,对待配准表面进行坐标转换。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步骤I之前首先对所述3D表面的点云数据集进行数据滤波处理。优选地,所述步骤2通过不规则三角网(TIN)、规则格网(Grid)或以及KD树对所述点云数据集进行数据组织以建立所述拓扑关系。优选地,步骤3中可选择的所述同名点对应规则包括沿表面法线方向的共轭同名点、沿表面垂线方向的共轭同名点、空间上欧氏距离最近的共轭同名点中的任意一种。优选地,步骤4建立的误差方程式为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点对点模型的通用3D表面匹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快速搜索3D表面的点云数据集之间的重叠区域,并对重叠区域点集进行标记;步骤2,对参考表面的点云数据集进行数据组织,建立参考表面点云数据集中各节点数据间的拓扑关系;步骤3,按照点对点模型,选择特定的同名点对应规则进行搜索,建立配准表面与参考表面间的同名点对应关系;步骤4,针对搜索获取的同名点对建立误差方程式,并根据建立的误差方程式,依据最小二乘原理建立法方程式,并解算法方程获得最似然配准参数估值;步骤5,根据解算出的配准参数,对待配准表面进行坐标转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I之前首先对所述3D表面的点云数据集进行数据滤波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通过不规则三角网(TIN)、规则格网(Grid)或以及KD树对所述点云数据集进行数据组织以建立所述拓扑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可选择的所述同名点对应规则包括沿表面法线方向的共轭同名点、沿表面垂线方向的共轭同名点、空间上欧氏距离最近的共轭同名点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建立的误差方程式为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优选地,步骤5中所述坐标转换包括待配准表面上任意点为P(x,y,z),对应参考表面上共轭点为Q(x' , y' , z'),转换公式如下⑶其中,tx,ty,tz为沿坐标轴的J 为尺度变换因子。i个平移分量,P, ω , K为绕坐标轴旋转的三个角度参数,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点对点模型的通用3D表面匹配方法,包括快速搜索3D表面的点云数据集之间的重叠区域,并对重叠区域点集进行标记;对参考表面的点云数据集进行数据组织,建立参考表面点云数据集中各节点数据间的拓扑关系;按照点对点模型,选择特定的同名点对应规则进行搜索,建立配准表面与参考表面间的同名点一一对应关系;针对搜索获取的同名点对建立误差方程式,并根据建立的误差方程式,依据最小二乘原理建立法方程式,并解算法方程获得最似然配准参数估值;根据解算出的配准参数,对待配准表面进行坐标转换。本发明不仅从理论上对表面匹配算法进行统一,而且可以根据待配准数据特点选择适合的同名点对应规则,具有良好可扩展性。
文档编号G06T19/20GK102609994SQ20121000283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6日
发明者刘正军, 左志权, 张继贤, 梁静 申请人: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