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列车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356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列车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及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运输过程中的数据采集,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列车中的列车信息采集与管理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网络建立的信息系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依托网络管理系统也使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在铁路运输领域中,随着在货物列车中取消守车(车长),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 (列尾装置)作为掌握列车尾部风压的有效手段被广泛应用。随着各个路局的大量采用,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已经成为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设备。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从传输频点上看,可将列尾系统分为400MHz列尾系统和 800MHz列尾系统。其中400MHz列尾系统由列尾主机、司机控制盒和400MHz无线列调电台组成。800MHz列尾系统由列尾主机、司机控制盒和800MHz预警电台组成。从分工上看,列尾主机的维护检测、加挂、摘解和列尾主机的电池充电由车辆相关部门或单位负责;400MHz 列尾的司机控制盒和无线列调电台由铁路相关部门或单位维护;800MHz列尾的预警电台和司机控制盒由机务负责维护。由于列尾系统是一个多部门管理使用的系统,尤其400MHz列尾又是依靠无线列调的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因此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往往不易准确判断发生故障的部位及原因,无法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予以纠正,严重影响行车安全。根据全局的列尾系统的使用情况,有必要建立一个覆盖全局的列尾管理系统,对列尾系统的使用、检测、充电等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依靠管理系统对使用情况、发生故障的原因、地点、时间进行统计分析;对发生的故障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列尾系统的可靠性、减少系统故障、保证行车安全。另外,除了对列尾系统进行监控外,对列车运行过程中涉及的其它设备也需要进行监控,从而对列车进行全局监控。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一种能够有效地覆盖全局的列车数据采集和管理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列车数据采集与管理效率和鲁棒性的列车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及其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列车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多个数据采集终端从对应的多个列车设备上获取与列车设备运行和/或检测有关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将采集的数据信息存储在对应的其本地数据库的数据表中并通过包括所述数据信息的数据包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所述数据包包括起始帧、终端代码、 数据内容和结束帧;
所述数据库服务器解析所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终端代码,根据所解析出的终端代码来确定所述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存储到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位置。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列车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所述数据库服务器还基于所述结束帧或终端代码来判断所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正确,其中,若判断为不正确时,所述数据库服务器丢弃所接收到的数据包。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列车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当所述结束帧正确时,根据所述数据服务器所调取的数据进一步判断所述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是否为重复上传,若为重复上传的数据内容,则丢弃所接收到的数据包。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列车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在接收到上传的所述数据信息后,对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作出应答。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列车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各所述数据采集终端的本地数据库的数据表中,还设置了用于表示是否已发送的发送完成字段,其中,当所述数据采集终端扫描到其本地数据库的数据表中的全部数据记录的发送完成字段均表示已发送时,断开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网络连接。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列车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所述数据库服务器预先存储各数据采集终端的终端代码和各数据表的对应关系;所述根据所解析出的终端代码来确定所述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存储到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位置的步骤具体为解析出所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终端代码,基于所存储的各数据采集终端的终端代码和各数据表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解析出的终端代码来确定要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存储到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哪个数据表中,以及根据所解析出的终端代码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的格式。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列车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所述数据信息为如下信息中至少之一机车台数据信息、列尾数据信息、控制盒数据信息、列尾电池信息、机车出入库信息、列尾检测信息、列尾设备检修登记信息、设备管理信息、列尾作业日志信息、交接班信息、报修申请信息表和/或回送信息。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列车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数据采集终端,从对应的多个列车设备上获取与列车设备运行和/或检测有关的数据信息;本地数据库,存储所述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数据信息,并以数据包的方式将所述数据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库服务器,所述数据包包括起始帧、终端代码、数据内容和结束帧;数据库服务器,接收来自所述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信息中包含的终端代码来确定所述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存储到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位置。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列车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所述的数据库服务器还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对所述数据采集终端的连接状态进行监控,对超过设定时间无数据上传的数据采集终端断开连接。根据本发明又一方面的列车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包括机车台数据采集终端、列尾主机数据采集终端、控制盒数据采集终端、列尾电池数据采集终端、 机车出入库数据采集终端、列尾检测数据采集终端、列尾设备检修登记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管理数据采集终端、列尾日志数据采集终端、交接班记录数据采集终端、报修申请数据采集终端和/或回送作业数据采集终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中的数据采集终端与列车设备通过有线方式建立连接,实时采集检测设备的数据,并把该数据上传数据库服务器,同时在本地备份,实现了本地与远程数据的同步, 同时本地数据库响应查询操作,数据库服务器中远程数据库只用于存储数据,能够提高数据查询的响应速度及其实时性,增强系统鲁棒性,提高列车数据采集与管理效率。本发明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和方法,除了能够对列尾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管理,还能够对列车运行过程中其它的各个相关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在远程数据库服务器汇总,实现了对列车运行过程和检测过程的全局覆盖。本发明的数据采集系统在硬件上是采用的三层结构,列车设备是第一层,PC机与联网设备是第二层,数据库服务器是第三层;数据分析子系统在硬件上是两层结构,第一层是PC机和联网设备,第二层是Web及数据库服务器。从而能够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本发明中针对各个数据采集终端设置不同的数据表形式,能够使数据结构清晰明确,便于查阅。数据库服务器通过终端代码来判断要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内容存储到哪个数据表,甚至还可确定所接收到数据的具体格式,因此能够直接对数据的有效部分进行读取, 并能够直接顺序地将数据加入到对应的数据表中,简化了数据读取和存储的流程,能够使数据读取和存储的效率提高。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I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列车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各数据采集终端与数据表的对应关系示例;图3是数据库服务器从各采集终端接收数据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各采集终端向数据库服务器传输数据时接收数据时所采用的数据包格式示例;图5是数据库服务器向各采集终端作出响应时所采取的数据包格式示例;图6 14分别示出机车台数据信息表、列尾数据信息表、控制盒数据信息表信息表、列尾电池信息表、机车出入库信息表、列尾检测信息表、列尾设备检修登记信息表、设备管理信息表、列尾作业日志信息表的不例;图15a和15b表不交接班信息表的不例;以及图16表示报修申请信息表的示例;以及图17表示送回信息表的示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数据采集系统采用C/S结构,图I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列车数据采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虽然图I中仅示出了一个列车设备和一个数据采集终端, 但本发明实施例不局限于图I所示的结构,列车设备和数据采集终端的数量均可以为多个。该系统中包括数据库服务器和多个数据采集终端,分别位于多个列车设备附近,用于采集列车设备的数据信息(下文简称数据),每个数据采集终端对应一个本地数据库,本地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与列车运行和/或检测有关的数据。数据库服务器接收各数据采集终端上传的数据,并对各数据采集终端作出应答。列车设备可包括机车台、列尾主机设备、控制盒、列尾电池、机车出入库检测设备、 列尾检测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与各列车设备对应的数据采集终端相应的为机车台数据采集终端、列尾主机数据采集终端、控制盒数据采集终端、列尾电池数据采集终端、机车出入库数据采集终端、列尾检测数据采集终端、列尾设备检修登记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管理数据采集终端、列尾日志数据采集终端、交接班记录数据采集终端、报修申请数据采集终端、 以及回送作业数据采集终端。其中,机车台数据采集终端、列尾主机数据采集终端、控制盒数据采集终端、列尾电池数据采集终端、机车出入库数据采集终端、列尾检测数据采集终端分别通过电连接或网络连接从机车台、列尾主机设备、控制盒、列尾电池、机车出入库检测设备、列尾检测设备获取数据;而列尾设备检修登记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管理数据采集终端、列尾日志数据采集终端、交接班记录数据采集终端、报修申请数据采集终端、以及回送作业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分别为机车台数据信息、列尾数据信息、控制盒数据信息、列尾电池信息、机车出入库信息、列尾检测信息、列尾设备检修登记信息、设备管理信息、列尾作业日志信息、交接班信息、报修申请信息表、以及回送信息,可以共同或分别实现为一台或多台提供网页方式内容录入功能的计算机等计算设备,以使得可方便地接收工作人员通过网页方式录入的数据。如图2所示。其中,每个数据采集终端还具有对应的终端代码和数据表。各数据采集终端可通过工控机来实现。各数据采集终端将所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本地数据库并通过网络传送至远程数据库服务器(简称数据库服务器)。更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数据采集系统兼有本地数据库和远程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两个数据库保持同步。本地的查询操作只对本地数据库进行,例如数据采集终端通过SQL操作进行数据查询,本地数据库返回结果到数据采集终端。 而远程数据库只执行存储操作。通过设置本地和异地两个数据库,可以在高效地响应查询操作的同时,方便通过远程数据库来进行全局管理,此外,还可增加数据安全性。数据采集终端获取列车设备的运行数据和/或检测数据,存储到本地数据库的同时上传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运行数据接收程序,判断数据是否合法,如果合法,则将其放入相应的数据表。之后,数据库服务器应答各数据采集终端,告知接收数据正确或错误,之后各数据采集终端继续下一个操作。
图3是数据库服务器从各采集终端接收数据的流程示意图,服务器与各数据采集终端使用TCP/IP协议作为网络传输协议,并在上层定义了通信协议包格式。各数据采集终端发送数据包到数据库服务器,该数据包格式如图4的所示,包括起始帧、终端代码、数据内容和结束帧。其中,终端代码是各数据采集终端的唯一标识,以通过终端代码来区别各数据采集终端。服务器运行数据接收程序对数据包进行接收,首先接收起始帧,并对起始帧是否正确进行判断,若起始帧准确,则继续接收终端代码,否则返回重新接收数据包的步骤。由于不同的数据采集终端所上传数据的格式和长度各异,数据库服务器根据终端代码 (亦称信息功能码)来确定要被存储到数据库中的哪个数据表。具体的,数据库服务器可以预先存储各数据采集终端的终端代码和各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库服务器接收到数据时,在验证初始帧正确后,解析出所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终端代码,基于所存储的各数据采集终端的终端代码和各数据表的对应关系,可以根据所解析出的终端代码来确定所接收到的数据内容对应于哪个数据表,亦即,确定要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存储到数据库服务器的位置,例如,确定存储到数据库服务器的哪个数据表中。进一步地,还可根据所解析出的终端代码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的格式,例如,数据内容中包括哪些字段,各字段的长度及数据类型等。此外,数据库服务器还基于结束帧或终端代码来判断所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正确,其中,若判断为不正确时,所述数据库服务器丢弃所接收到的数据包。例如,当数据内容中各字段的总长度不等于依据所接解析出的终端代码而确定得到的各字段的长度的总和时,丢弃所接收到的数据包。通过上述处理,数据库服务器可以快速地准确地解析出所接收的数据内容中所包含的各字段内容并将它们存入数据库远程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的相应数据表中。而既无需在各采集终端和远程数据库之间设置用于表示各字段长度、类型和/或字段结束与否的标识,也无需在二者之间建立表示数据包传输结束的握手消息,从而提高了传输实时性、提高了通信效率,节约了网络流量。这样,根据采集终端代码来存储所接收的数据,从而可减少TCP传输的握手次数, 提高传输效率,由于预先知道数据内容中各字段的格式,因此还可提高存储效率,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数据误传。此外,由于无需像普通数据包那样,在数据包中设置包长度字段,节约了带宽,并无需计算数据包长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可根据终端代码判断出所接收的数据包的数据内容中的格式,因此写入对应的数据表中时,可直接顺序写入即可,无需进行复杂的解析处理,这提高了存储速度。写入完成后,数据库服务器继续接收结束帧,并对结束帧是否正确进行判断,若结束帧准确,则可选地,进入调用数据读取模块的步骤,否则返回重新接收数据包的步骤。当若判断为起始帧或结束帧不正确时,则丢弃已接收的数据。综上,当数据库服务器接收数据信息时,根据数据信息中的终端代码选择对应的数据表;或者,甚至还可根据数据信息中的终端代码确定数据包中数据内容的格式、长度等,从而可确定是否要丢弃所接收的数据信息。调用数据读取模块的目的是从数据库服务器的远程数据库中读取(调取)同类型的已有数据,与接收的数据内容进行对比,从而判断数据是否为重复上传(即,数据已存在),若判断为该数据内容为重复上传数据,则将其丢弃。在调用数据读取模块之后,数据库服务器向数据采集终端返回应答包,该应答包格式如图5所示,包括起始帧、终端代码和结束帧。应答包向终端返回三种结果,即,数据上传成功,数据上传失败和数据重复上传,例如,可采集起始帧或结束帧中的两位来表示数据上传成功,数据上传失败和数据重复上传。数据库服务器还需要通过监控模块对各数据采集终端的连接状态进行监控,对超过设定时间无数据上传的数据采集终端断开连接以节约网络资源,具体流程如图3右侧所示。数据库服务器通过运行监控程序,判断是否需要与客户端断开连接,若需要断开,例如长时间无数据上传,则断开与客户端的连接并结束该连接的接收线程,若不需要,则继续监控。更具体地,各数据采集终端的本地数据库的数据表中,还设置了用于表示是否已发送的发送完成字段。如果数据采集终端扫描到其本地数据库的数据表中的全部数据记录的发送完成字段均表示已发送时,表示所有数据发送完毕且无新数据,因此,断开与数据库服务器的网络连接。由此,数据库服务器完成了对数据采集终端发送的数据的接收以及作出相应的应答,并监控与各终端的连接。从而对各列车设备上采集的数据实现了本地与远程的同步。不同的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对应不同的格式数据表,下面具体说明各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所对应的数据表的格式,即,各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中包含的数据内容。机车台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为机车台数据信息表,如图6所示,该数据表中包含操作时间、机车号、记录类型、故障信息、确认类型、报警车次号、报警位置公里标、接收本/补、车次、公里标本/补、作业点、作业人等信息。列尾逐级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为列尾数据信息表,如图7所示,该数据表中包含操作时间列尾编号、记录类型、机车号、尾部风压、电压、调整内容、作业点、作业人等信息,其中机车号信息是在记录类型为“尾部确认”和“消号”时才具有。控制盒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为控制盒数据信息表信息表,如图8所示,该数据表中包含操作时间、机车号、车次号、记录类型、列尾号、公里标、风压、现场公里标、作业点、作业人等信息。列尾电池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为列尾电池信息表,如图9所不,该数据表中包含电池编号、充电开始时间、充电结束时间、充电时长、额定容量、充电开始容量、充电开始余量、充电结束容量、充电结束余量、放电量、充电量、充电开始电压、充电结束电压、电池种类、充电人、取出人、结论、作业点等信息。机车出入库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为机车出入库信息表,如图10所示,该数据表中包含检测时间、机车名称、机车号、设备编号、电源、电台I、电台2、 FFSK (Fast Frequency Shift Keying,快速频移键控)、TAX2型机车安全信息综合检测装置 (简称TAX箱)、控制盒I、控制盒2、寻呼编码检测、检测点、检测情况、测试人等信息。其中检测情况为I时表示出发,为2时表示到达,为3时表示一般情况。列尾检测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为列尾检测信息表,如图11 所示,该数据表中包含开始测试时间、空中读取的列尾时间、操作员编号、机车号、列尾号、 风压查询点I的风压、查询点I测试台风压、风压查询点2的风压、查询点2测试台风压、风压报警、电压报警、排风、O风压报警、消号、静态电流、发射电流、排风电流、风压泄露、列尾灯光、场强、检测情况、外观检查、无线输号、作业点等信息。其中检测情况为I时表示出发, 为2时表示到达,为3时表示一般情况。列尾设备检修登记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为列尾设备检修登记信息表,如图12所示,该数据表中包含操作时间、检修设备名称、检修设备编号、送修时间、送修人、修复时间、修复人、故障概况、处理情况、作业点、备注等信息。设备管理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为设备管理信息表,如图13 所示,该数据表中包含操作时间、设备名称、设备型号、出厂编号、设备编号、设备状态、固资原值、启用日期、使用区段、作业点、对应设备号、备注等信息。其中设备状态为I时表示正常,为2时表不故障,对应设备号为控制盒和/或TAX箱板对应的机车号。列尾日志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为列尾作业日志信息表,如图 14所示,该数据表中包含操作时间、车站通知时间、列尾编号、电池组编号、机车号、机车台编号、出发/到达标志、线别、车次、发车/到站时间、上行/下行标志、列尾取回/装机时间、 电池余量、电池电压、作业点、作业人、股道、备注等信息,其中出发/到达标志为I时表示出发,为2时表示到达,上行/下行标志为I时表示上行,为2时表示下行。交接班记录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为交接班信息表,如图15a 和15b所示,该数据表中包含操作时间、交班检测员、交班作业员、值班起始时间、值班结束时间、待开列车-车次I、待开列车-主机编号I、待开列车-电池组编号I、待开列车-股道I、待开列车-时间I、待开列车-车次2、待开列车-主机编号2、待开列车-电池组编号 2、待开列车-股道2、待开列车-时间2、待开列车-车次3、待开列车-主机编号3、待开列车-电池组编号3、待开列车-股道3、待开列车-时间3、设备数量-检测台、设备数量-充电器、设备数量-输码器、设备数量-主机钥匙、设备数量-空压机、设备数量-电台、设备数量-采集器、设备数量-分析仪、设备总数-列尾主机、设备总数-电池组、设备总数-主机故障、设备总数-电池组故障、到达-列尾主机、到达-电池组、出发-列尾主机、出发-电池组、回送-列尾主机、回送-电池组、回送-其它、回送设备名称、编号、数量、屏蔽室效果、 工具、备品情况、卫生状况、接班注意事项、接班检测员、接班作业员等信息。报修申请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为报修申请信息表,如图16 所不,该数据表中包含报修时间、报修类别、列尾编号、报修人、报修机构、送修机构、故障描述。回送作业数据采集终端所采集的数据对应的数据表为送回信息表,如图17所示, 该数据表中包含操作时间、列尾编号、车次、上下行、电池编号、回送时间、到达站、股道、备注等信息,其中上下行为I时表示上行,为2时表示下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对各信息表的字段的说明只是作为例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增加或减少字段。本发明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和方法,除了能够对列尾系统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管理,还能够对列车运行过程中其它的各个相关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并在远程数据库服务器汇总,实现了对列车运行过程和检测过程的全局覆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 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列车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多个数据采集终端从对应的多个列车设备上获取与列车设备运行和/或检测有关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将采集的数据信息存储在对应的其本地数据库的数据表中并通过包括所述数据信息的数据包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所述数据包包括起始帧、终端代码、数据内容和结束帧;所述数据库服务器解析所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终端代码,根据所解析出的终端代码来确定所述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存储到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还基于所述结束帧或终端代码来判断所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正确,其中,若判断为不正确时,所述数据库服务器丢弃所接收到的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结束帧正确时,根据所述数据服务器所调取的数据进一步判断所述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是否为重复上传,若为重复上传的数据内容,则丢弃所接收到的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I、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在接收到上传的所述数据信息后,对所述数据采集终端作出应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数据采集终端的本地数据库的数据表中,还设置了用于表示是否已发送的发送完成字段,其中,当所述数据采集终端扫描到其本地数据库的数据表中的全部数据记录的发送完成字段均表示已发送时,断开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网络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库服务器预先存储各数据采集终端的终端代码和各数据表的对应关系;所述根据所解析出的终端代码来确定所述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存储到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位置的步骤具体为解析出所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终端代码,基于所存储的各数据采集终端的终端代码和各数据表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解析出的终端代码来确定要将所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存储到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哪个数据表中,以及根据所解析出的终端代码确定所接收的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的格式。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信息为如下信息中至少之一机车台数据信息、列尾数据信息、控制盒数据信息、列尾电池信息、机车出入库信息、列尾检测信息、列尾设备检修登记信息、设备管理信息、列尾作业日志信息、交接班信息、报修申请信息表和/或回送信息。
8.—种列车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数据采集终端,从对应的多个列车设备上获取与列车设备运行和/或检测有关的数据信息;本地数据库,存储所述数据采集终端采集的数据信息,并以数据包的方式将所述数据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库服务器,所述数据包包括起始帧、终端代码、数据内容和结束帧;数据库服务器,接收来自所述数据采集终端的数据包,根据所述数据信息中包含的终端代码来确定所述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存储到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数据库服务器还包括监控模块, 用于对所述数据采集终端的连接状态进行监控,对超过设定时间无数据上传的数据采集终端断开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包括机车台数据采集终端、列尾主机数据采集终端、控制盒数据采集终端、列尾电池数据采集终端、机车出入库数据采集终端、列尾检测数据采集终端、列尾设备检修登记数据采集终端、设备管理数据采集终端、列尾日志数据采集终端、交接班记录数据采集终端、报修申请数据采集终端和/或回送作业数据采集终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列车数据采集与管理方法及其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多个数据采集终端从对应的多个列车设备上获取与列车设备运行和/或检测有关的数据信息;所述数据采集终端将采集的数据信息存储在对应的其本地数据库的数据表中并通过包括所述数据信息的数据包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所述数据包包括起始帧、终端代码、数据内容和结束帧;所述数据库服务器解析所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的终端代码,根据所解析出的终端代码来确定要将所述数据包中的数据内容存储到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的位置。本方法能够提高列车数据采集与管理效率和鲁棒性。
文档编号G06F17/30GK102591991SQ20121001753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9日
发明者熊道权, 田秀华, 葛鹰龙, 陶斌, 高如阳 申请人:北京世纪东方国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