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控制装置、管理控制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72930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电控制装置、管理控制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电控制装置、管理控制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节电功能成为图像形成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作为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读取装置的组合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典型特征。例如,在预定的时段或更长的时间内,如果在这些装置之一中保持不执行从终端装置(主装置或个人计算机(PO)请求的通信处理(诸如包括数据写入和数据读取的处理),则装置自动地转变为将供应电力限制到最小的节电状态,其中上述终端装置经由通信线路网络以可以相互通信的方式与上述装置连接。在下述讨论中,终端装置也可以被称为主装置或PC,通信线路网络也可以被称为网络,并且通信处理也可以被称为访问。根据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0.2005-305652,网络控制器访问网络。链路判断单元判断与网络的链接(链路)。切换单元切换对网络控制器的供电的接通和断开。根据链路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控制切换单元。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0.2007-148594描述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经由通信接口接收图像数据,并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装置中的电源单元以下述两种模式中的一种模式供应电力:为图像形成供应电力的通常操作模式,以及供应待机电力的节电模式。如果检测到通信接口从非连接状态改变到连接状态的变化或者通信接口从连接状态改变到非连接状态的变化,则图像形成装置进入通常操作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供电控制装置、管理控制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能够以不会因信息交换中的延迟而引起便利性下降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保持节电性能。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供电控制装置。所述电力供应装置包括转变单元和判断单元。所述转变单元将控制部件转变为被供应电力的被供电状态和关断供电的电力关断状态中的一种状态。所述控制部件包括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包括基准信号生成器,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生成用作控制操作基准的基准信号。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响应于所述基准信号向第一存储器写入信息或者从所述第一存储器读取信息。所述控制部件还包括通信线路网络控制单元,所述通信线路网络控制单元控制与通信线路网络的通信,并且包括临时地存储信息的第二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作所述通信线路网络的信息收发速度与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基准信号执行操作的处理速度之间的缓冲器。所述判断单元根据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判断所述转变单元的转变对象,所述第一时段具有这样的时长,超出该时长后所述第二存储器中不再剩余存储空间,从而所述第一时段是由所述通信线路网络的信息收发速度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器的存储容量确定的,所述第二时段长至使得在所述电力关断状态中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信息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判断单元包括基准信号生成控制单元。如果所述第一时段长于所述第二时段,则所述基准信号生成控制单元响应于来自所述转变单元的电力关断指示关断对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的电力供应,如果所述第一时段短于所述第二时段,则所述基准信号生成控制单元响应于来自所述转变单元的电力关断指示继续向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供应电力。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响应于所述电力关断指示,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被继续供应电力,并且转变为不消耗电力或消耗最少电力的不可操作状态。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第一存储器具有保持每隔预定的时间间隔时存储的信息的信息保持功能。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管理控制装置。所述管理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其包括基准信号生成器,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生成基准信号并响应于所述基准信号控制向第一存储器写入信息和从所述第一存储器读取信息;以及通信线路网络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与通信线路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并且包括存储所述信息的第二存储器。所述管理控制装置管理多个与所述管理控制装置连接的处理器,使得所述处理器彼此协同地执行处理。所述管理控制装置响应于电力关断指示根据第一时段与第二时段的比较结果来判断是继续向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供应电力还是关断向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供应电力,所述第一时段具有这样的时长,超出该时长后所述第二存储器中不再剩余存储空间,从而所述第一时段是由所述通信线路网络的信息收发速度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器的存储容量而确定的,所述第二时段长至使得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信息能够在从所述电力关断状态上升时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响应于所述电力关断指示,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被继续供应电力,并且转变为不消耗电力或消耗最少电力的不可操作状态。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所述图像处理装置根据用户的指示以协同方式处理图像。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供电控制装置,所述供电控制装置包括转变单元,所述转变单元将控制部件转变为被供应电力的供电状态和关断供电的电力关断状态中的一种状态。所述控制部件包括: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其包括基准信号生成器,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生成用作控制操作基准的基准信号,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响应于所述基准信号向第一存储器写入信息或者从所述第一存储器读取信息;以及通信线路网络控制单元,其控制与通信线路网络的通信,并且包括临时地存储信息的第二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作所述通信线路网络的信息收发速度与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基准信号执行操作的处理速度之间的缓冲器。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判断单元,所述判断单元根据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判断所述转变单元的转变对象,所述第一时段具有这样的时长,超出该时长后所述第二存储器中不再剩余存储空间,从而所述第一时段是由所述通信线路网络的信息收发速度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器的存储容量确定的,所述第二时段长至使得在所述电力关断状态中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信息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所述图像处理单元还包括下述单元和装置中的至少一者:图像读取单元,其从文档图像中读取图像;图像形成单元,其根据图像信息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传真通信控制单元,其根据相互之间的预定的通信协议将图像发送至发送目的地;用户界面单元,其向作为移动物体的一部分的用户发出信息接收警告;以及用户识别装置,其识别所述用户。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提供一种供电控制装置。所述供电控制装置包括转变单元,所述转变单元将控制部件转变为被供应电力的被供电状态和关断供电的电力关断状态中的一种状态。所述控制部件包括: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包括基准信号生成器,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生成用作控制操作基准的基准信号,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响应于所述基准信号向第一存储器写入信息或者从所述第一存储器读取信息;以及通信线路网络控制单元,其控制与通信线路网络的通信,并且包括临时地存储信息的第二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作所述通信线路网络的信息收发速度与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基准信号执行操作的处理速度之间的缓冲器。所述供电控制装置还包括:判断单元,其根据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判断所述转变单元的转变对象,所述第一时段具有这样的时长,超出该时长后所述第二存储器中不再剩余存储空间,从而所述第一时段是由所述通信线路网络的信息收发速度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器的存储容量确定的,所述第二时段长至使得能够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中进行存储并且包括基准信号生成器从电力关断状态恢复的恢复时间;以及基准信号生成控制单元,如果所述第一时段长于所述第二时段,则所述基准信号生成控制单元响应于来自所述转变单元的电力关断指示关断对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的电力供应,如果所述第一时段短于所述第二时段,则所述基准信号生成控制单元响应于来自所述转变单元的电力关断指示继续向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供应电力。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供电控制装置以不会因信息交换中的延迟而引起便利性下降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保持节电性能。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不具备该方面所述的布置的情况相比,供电控制装置提供更高的节电性能。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不具备该方面所述的布置的情况相比,基准信号生成器能更快地恢复操作。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不具备该方面所述的布置的情况相比,供电控制装置能够为是否维持供电提供更高的判断准确性。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管理控制装置以不会因信息交换中的延迟而引起便利性下降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保持节电性能。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不具备该方面所述的布置的情况相比,基准信号生成器能更快地恢复操作。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不具备该方面所述的布置的情况相比,图像处理装置能够为是否维持供电提供更高的判断准确性。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供电控制装置以不会因信息交换中的延迟而引起便利性下降的方式最大程度地保持节电性能。与不具备该方面所述的布置的情况相比,供电控制装置还能提供更高的节电性能。


将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是包括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通信线路网络的构造图2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中央控制器的控制框图;图4是示出处于休眠模式的图3的中央控制器的控制框图,其中,中央控制器的被供电部分与中央控制器的电力关断部分具有区别(PLL关断);图5是示出处于休眠模式的图3的中央控制器的控制框图,其中,中央控制器的被供电部分与中央控制器的电力关断部分具有区别(PLL开启);图6是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处于休眠模式的中央控制器在接收数据时启动的时序图;图7是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中央控制器的控制框图;图8是示出图7的中央控制器的控制框图,其中,中央控制器的被供电部分与中央控制器的电力关断部分具有区别(小容量缓冲器);图9是示出图7的中央控制器的控制框图,其中,中央控制器的被供电部分与中央控制器的电力关断部分具有区别(大容量缓冲器);图10是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中央控制器的控制框图;图11是示出图10的中央控制器的控制框图,其中,中央控制器的被供电部分与中央控制器的电力关断部分具有区别(未使用发送缓冲器);以及图12是示出图10的中央控制器的控制框图,其中,中央控制器的被供电部分与中央控制器的电力关断部分具有区别(使用发送缓冲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0与诸如因特网等通信线路网络12连接。如图1所示,两个图像处理装置10与通信线路网络12连接。图像处理装置10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可以连接有一个图像处理装置10,或者可以连接有三个或更多个图像处理装置10。多个主机(个人计算机(PC)) 14可以作为信息终端装置与通信线路网络12连接。如图1所示,两个主机14与通信线路网络12连接。所连接的主机14的数量不限于两个。可以连接有一个主机14,或者可以连接有三个或更多个主机14。主机14不一定必需借助有线连接与通信线路网络12连接。可以使用无线地交换信息的通信线路网络将主机14与通信线路网络12连接起来。如图1所示,图像处理装置10可以从远程主机14接收图像数据和指示以执行图像形成(打印)处理。作为选择,用户可以站在图像处理装置10的前方并执行多种操作来指示图像处理装置10,包括:打印处理、扫描处理(图像读取)、传真发送与接收处理。图2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处理装置10。图像处理装置10包括:图像形成单元16,其在记录纸张(片材)上形成图像;图像读取单元18,其读取文档图像;以及传真通信控制器20。图像处理装置10包括中央控制器22。中央控制器22控制图像形成单元16、图像读取单元18和传真通信控制器20。中央控制器22临时地存储通过图像读取单元18从文档图像读取的图像数据,并且将所读取的图像数据发送至图像形成单元16和传真通信控制器20中的一者。
中央控制器22与诸如因特网等通信线路网络12连接。传真通信控制器20与电话线路网络24连接。中央控制器22经由通信线路网络12与主机14 (参见图1)连接。中央控制器22从主机14接收图像数据。中央控制器22还利用传真通信控制器20经由电话线路网络24执行传真接收操作和传真发送操作。图像读取单元18包括:文档台板,其允许原稿对齐地放置于文档台板上;扫描驱动系统,其用光束扫描放置在文档台板上的原稿的图像;以及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等光电转换装置,其接收被通过扫描驱动系统扫描的原稿反射或透过的光。图像形成单元16包括感光体。在感光体的周围,图像形成单元16包括充电组件、扫描曝光组件、图像显影组件、转印组件和清洁组件。充电组件均匀地对感光体进行充电。扫描曝光组件根据图像数据用光束进行扫描。图像显影组件将通过扫描曝光组件执行扫描曝光而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成图像。转印组件将显影在感光体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上。清洁组件在转印操作之后清洁感光体的表面。在记录纸张的传送路径上设置有定影组件,定影组件将已转印的图像定影在记录纸张上。图像处理装置10具有输入电源线26,输入电源线26的一端具有插塞28。插塞28插在墙W上的商用电源30的墙壁插座32内,并且从商用电源30向图像处理装置10供应电力。图3示出作为图像处理装置10的控制系统的中央控制器22的硬件构造。中央控制器22包括物理层(PHY)50作为用作通信接口的装置(IC芯片)。PHY 50将线缆52 (100BASE-T、1000BASE-T等)与中央控制器22连接,并将接收到的逻辑信号转换为实际电信号。线缆52用作与通信线路网络12中的图像处理装置10连接的引入线。PHY 50将物理线缆52与通信线路网络12直接连接起来。作为选择,PHY 50可以包括无线装置。PHY 50与中央控制器22的中央处理单元(CPU)54连接。CPU 54包括以可相互通信的方式彼此互连的CPU核心控制器56、网络控制器58和存储器控制器60。CPU 54中的存储器控制器60经由存储器总线62A与系统存储器64连接。CPU核心控制器56经由ROM总线62B与只读存储器(ROM)66连接。CPU核心控制器56还与图像处理LSI 68连接。图像处理LSI 68控制与图像处理装置10连接的处理器(装置)。图像处理LSI 68与图像形成单元16、图像读取单元18、传真通信控制器20、用户界面(UI)触控面板30以及硬盘驱动器(HDD) 70连接。UI触控面板30包括节电控制按钮36。节电控制按钮36的操作信号被发送至与ROM总线62B连接的节电控制器72。节电控制器72是被持续供应电力的元件之一。这些装置不限于上面所述的那些装置,并且还可以包括IC卡读取器。节电控制器72部分地暂停图像处理装置10的功能,以便使图像处理装置10消耗最少的电力。例如,可以间或地停止对中央控制器22中的大部分供应电力。这些电力关断操作通常被称为“休眠模式(节电模式)”。可以由用户来操作节电控制按钮36。如果在图像处理装置10处于通常的被供电状态时操作节电控制按钮36,则节电控制器72将包括其自身在内的一些元件和装置转变为供电被关断的休眠模式。
如果在图像处理装置10处于休眠模式时操作节电控制按钮36,则节电控制器72将处于休眠模式的装置转变回通常的被供电状态。休眠模式可以由系统计时器启动,该系统计时器在图像处理过程结束时启动。更具体地说,当从系统计时器启动起已经经过了预定时段时,关断供电。如果在经过预定时段之前执行了任意操作(诸如硬键操作),则将对休眠模式计数的计时器强制停止。系统计时器在下一图像处理过程结束时启动。启动或退出休眠模式的触发器不仅包括节电控制按钮36的操作和系统计时器的启动,还包括人感传感器38的操作。人感传感器38包括热电检测传感器38A和反射型检测传感器38B,热电检测传感器38A和反射型检测传感器38B就相对检测范围而言彼此不同。节电控制器72与热电检测传感器38A和反射型检测传感器38B连接。如果热电检测传感器38A和反射型检测传感器38B中的一者检测到人的存在,则节电控制器72在用户操作节电控制按钮36之前使中央控制器22退出休眠模式。于是,用户可以早早使用图像处理装置10。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节电控制按钮36是包括在内的,而人感传感器38是可选的。作为选择,可以仅包括用于监视的人感传感器38。热电检测传感器38A的检测覆盖区域(图1和图2中的区域F)被设定为宽于反射型检测传感器38B的检测覆盖区域(图1中的区域N)。在休眠模式期间,热电检测传感器38A被继续供应电力。当热电检测传感器38A检测到移动物体时,节电控制器72开始向反射型检测传感器38B供应电力。如果反射型检测传感器38B检测到用户,则将图像处理装置10中的一些或全部装置设置为退出休眠模式。如果从开始向反射型检测传感器83B供应电力起经过了预定时段之后仍未检测到移动物体,则关断对反射型检测传感器38B的电力供应。CPU核心控制器56执行CPU功能。根据预定的程序,CPU核心控制器56控制网络控制器58和存储器控制器60的操作。CPU核心控制器56还控制图像处理LSI 68,从而控制与图像处理装置10连接的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16、图像读取单元18、传真通信控制器20、Π触控面板30以及硬盘驱动器70)的操作。网络控制器58包括:接收缓冲器(RX_FIF0) 74,其对接收期间的通信速度差进行缓冲;以及发送缓冲器(TX_FIF0)76,其对发送期间的通信速度差进行缓冲。接收缓冲器74也可以被称为接收期间操作的缓冲器74,而发送缓冲器76也可以被称为发送期间操作的缓冲器76。网络控制器58与PHY 50连接,并且网络控制器58与连接于通信线路网络12的主机14交换数据(诸如图像数据等)。存储器控制器60包括锁相环(PLL)电路78并且与系统存储器64连接。存储器控制器60接收由网络控制器58接收的数据,然后将数据存储到系统存储器64中或将存储在系统存储器64中的数据传输到网络控制器58中。存储器控制器60不仅与网络控制器58交换数据,并且还与硬盘驱动器70和图像处理LSI 68交换数据。处理速度差产生于存储器控制器60和系统存储器64的数据交换与网络控制器58和通信线路网络12的数据交换之间。网络控制器58经由PHY 50从主机14 (通信线路网络12)接收数据(诸如图像数据等),并且在将数据存储到接收缓冲器74中的同时,基于先进先出(FIFO)原则将数据传输到存储器控制器60中。网络控制器58还将从存储器控制器60接收的数据(诸如图像数据等)存储到发送缓冲器76中,同时基于FIFO原则经由PHY 50将数据发送给主机14 (通信线路网络12)。参考图3,已基于各块区论述了图像处理装置10的控制系统。论述集中在中央控制器22上。每一个块区具有其自身的功能,同时每一个块区在休眠模式期间被独立地供电或关断供电。如图4所示,用填有阴影线的块区表示在休眠模式期间将被关断供电的对象,并且这些对象包括:CPU核心控制器56、存储器控制器60中的PLL电路78、ROM 66、图像处理LSI 68以及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16、图像读取单元18、UI触控面板30和硬盘驱动器70)。PLL电路78的电力关断定义为:PLL电路的操作暂停(并且PLL电路的振荡操作暂停)。更具体地说,响应于电力关断指示,PLL电路78被继续供应电力但是PLL电路78的操作暂停(并且振荡操作暂停)从而不消耗电力或消耗最少的电力。与电力关断状态相比,振荡暂停状态使得PLL电路78更早地启动,尤其在tPLL=100 μ s的情况下。除上述块区之外的块区(图4中未填有阴影线的块区)即使在休眠模式期间也被继续供应电力。例如,网络控制器58快速地响应来自远程主机14的打印指示。如上文所述,节电控制器72监视节电控制按钮36的操作状态以及人感传感器38的移动物体检测状态。当网络控制器58经由通信线路网络12从主机14接收到数据时,数据被临时地存储在系统存储器64中。由于存储器控制器60中的PLL电路78在休眠模式期间处于电力关断状态,因此在PLL电路78恢复操作之前,系统存储器64无法存储数据。系统存储器64具有自刷新功能。更具体地说,在PLL电路78从休眠模式恢复操作之后,系统存储器64响应于接收到存储器控制器60所输出的自刷新解除指示信号而变得可操作。上升时间依据对自刷新解除指示信号的接收。根据系统存储器64的类型(双倍数据速率2 (DDR2) SDRAM或DDR3 SDRAM),上升时间有所不同。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基于这样的前提:中央控制器22在休眠模式期间从主机14接收数据。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根据由现有系统构造自动地确定的条件参数I至4设置休眠模式期间或退出休眠模式之后中央控制器22的控制机制。条件参数1:接收缓冲器74的存储容量RX (KB)条件参数2:由与PHY50连接的线缆52等确定的通信线路的链路速度(Mbit)条件参数3:从PLL电路78开始访问系统存储器64到PLL电路78恢复操作的时间(上升时间UPPL ( μ s)条件参数4:从系统存储器64接收到自刷新解除指示信号到系统存储器64恢复操作的时间(上升时间)tSR ( μ S)。如果确定了条件参数I和条件参数2,则通过公式(I)计算接收缓冲器74达到满容量状态所花费的时间tFULL:tFULL ( μ s) ={RX (KB) X8}/LS (Mbit)...(I)如公式(2)所表示的那样通过条件参数3和条件参数4确定系统存储器64恢复操作所花费的时间tSM ( μ S)。
tSM ( μ s) =tPLL ( μ s) +tSR ( μ s)...(2)与条件参数1、3和4相比,条件参数2根据安装有图像处理装置10的通信线路网络12的环境和构造而变化。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休眠模式被设置为使得通过公式(2)计算出的时间tSM(μ s)短于通过公式(I)计算出的时间tFULL,如公式(3)所示:tFULL ( μ s) >tSM ( μ s)…(3)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从同时追求节电特性和便利性的方面考虑,不过分增大接收缓冲器74的存储容量。接收缓冲器74的存储容量的增大导致物理设计上的庞大结构(更多的存储单元)。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判断是否满足公式(3)的条件来将休眠模式期间在实施节电特性方面所涉及的牺牲最小化。更具体地说,设置在休眠模式期间是否向PLL电路78供应电力。在形成中央控制器22的元件当中,PLL电路78消耗了大量的电力。为了增加节电效果,期望在休眠模式期间关断PLL电路78的电力(参见图4)。然而,从PLL电路78开始访问系统存储器64到PLL电路78恢复操作的时间tPLL (上升时间)极大地影响系统存储器64恢复操作所花费的时间tSM。通过与接收缓冲器74变满前的时间tFULL进行比较来判断是否向PLL电路78供应电力。图5中的判断结果表示向PLL电路78供应电力。下面描述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如果没有操作被执行,则图像处理装置10转变为休眠模式。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至少向节电控制器72供应电力。如果输入任意上升触发,则图像处理装置10转变为预热模式。上升触发可以包括对第二人感传感器30的检测结果做出响应的信号或信息。用户对节电控制按钮36的操作也可以用作上升触发。在各种模式中,预热模式消耗最多的电量,以便使图像处理装置10快速地回到可处理状态。例如,如果在定影组件中使用红外线加热器,则红外线加热器使得预热模式的时间短于使用卤素灯加热器的情况下的预热模式的时间。当完成预热模式中的预热操作时,图像处理装置10转变为待机模式。待机模式是准备操作模式。图像处理装置10能够立即执行图像处理过程。响应于以键输入方式输入的作业执行操作,图像处理装置10转变为运行模式并且根据指定的作业执行图像处理过程。当图像处理过程完成时(如果有多个连续作业待命,则是当全部作业完成时),图像处理装置10响应于待机触发转变为待机模式。作为选择,系统计时器在图像处理过程结束之后开始进行计数,在经过了预定时段之后输出待机触发,并且图像处理装置10转变为待机模式。如果在待机模式期间作出了作业执行指示,则图像处理装置10再次转变回运行模式。如果检测到下降触发,或者如果已经经过了预定时段,则图像处理装置10转变为休眠模式。

下降触发可以包括对第二人感传感器30的检测结果做出响应的信号或信息。系统计数器也可以与下降触发结合使用。图像处理装置10的模式的转变不必按照在此描述的时间序列的顺序来执行。例如,图像处理装置10可以在预热模式之后的待机模式中终止处理,然后可以转变为休眠模式。如上文所述,如果经过了预定时段并且眼前没有作业要被处理,则图像处理装置10转变为休眠模式。在休眠模式期间,关断对中央控制器22和图像处理装置10中除传真通信控制器20以外的装置(包括图像形成单元16、图像读取单元18、UI触控面板30和硬盘驱动器70)的供电。在休眠模式期间的中央控制器22中,关断对中央控制器22中的CPU核心控制器56和ROM 66的供电,但是仍然继续向网络控制器58供应电力,这是由于网络控制器58准备经由通信线路网络12接收数据。理论上,在休眠模式期间向存储器控制器60供应电力。然而,在休眠模式期间,响应以条件参数I至条件参数4计算出的公式(3)的结果来判断是否向消耗最多电力的PLL电路78供应电力。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是否向存储器控制器60中的PLL电路78供应电力是在向休眠模式的转变中基于条件参数I和条件参数2判断出的,条件参数I是接收缓冲器74的存储容量RX,而条件参数2是从PHY 50的寄存器中获得的通信线路网络12的链路速度LS0如果结果表示公式(3)成立,则如图4所示,当图像处理装置10转变为休眠模式时关断对PLL电路78的供电。如果公式(3)不成立,则如图5所示,当图像处理装置10转变为休眠模式时继续向PLL电路78供应电力。如图4所示,如果接收缓冲器74的存储容量RX是2KB并且链路速度LS是100BASE-T (100Mbit/s),则公式(I)的解 tFULL ( μ s)为:tFULL (μ s)= (2ΚΧ 8)/100=163.84 μ s如果作为条件参数3的时间tPLL是100 μ S,并且作为条件参数4的时间tSR是1.5 μ S,则公式(2)的解tSM为:tSM (us) =100+1.5=101.5 μ s公式(3)的判断结果表示:如参考图6的时序图所示,tFULLHSM成立,因此公式
(3)成立。即便在休眠模式期间关断对PLL电路78的供电,响应于经由通信线路网络12的数据接收,数据也可被可靠地存储在系统存储器64中。如图5所示,如果接收缓冲器74的存储容量RX是2KB并且链路速度LS是1000BASE-T (1000Mbit/s),则公式(I)的解 tFULL ( μ s)为:tFULL (μ s) = {2KX 8}/1000=16.384 μ s如果作为条件参数3的时间tPLL是100 μ S,并且作为条件参数4的时间tSR是1.5 μ S,则公式(2)的解tSM为:tSM(y s)=100+l.5=101.5μ s公式(3)的判断结果表示:如参考图6的时序图所示,tFULL〈tSM成立,并且公式
(3)不成立。不关断对PLL电路78的供电,而是保持继续向PLL电路78供应电力。
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央控制器22包括存储器控制器60和网络控制器58。存储器控制器60包括PLL电路78,PLL电路78生成时钟信号并根据时钟信号将信息写入系统存储器64和从系统存储器64读取信息。网络控制器58控制存储器控制器60与通信线路网络12之间的信息交换,并且包括临时存储信息的接收缓冲器74。中央控制器22在休眠模式期间可以经由通信线路网络12接收信息。通过参考接收缓冲器74达到满容量状态所花费的时间tFULL和系统存储器64在能够将信息存储到接收缓冲器74中之前所花费的时间tSM来预先确定在休眠模式期间是继续向PLL电路78供应电力还是关断向PLL电路供应电力。这种布置控制接收延迟。<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参考图7至图9描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在对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论述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论述。由于在形成中央控制器22的元件(参见图8和图9)中,PLL电路78消耗高的电力,因此,为了达到高的节电效率,PLL电路78期望地在休眠模式期间处于电力关断状态。然而,从PLL电路78开始访问系统存储器64到PLL电路78恢复操作的时间tPLL(上升时间)极大地影响系统存储器64恢复操作所花费的时间tSM。从PLL电路78的高节电效果的角度考虑,PLL电路78在休眠模式期间被关断供电或者在休眠模式期间暂停PLL电路78的振荡操作。可以设置存储容量不同的多个接收缓冲器74A和74B。根据由与PHY 50连接的线缆52所确定的通信线路的链路速度LS,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第一接收缓冲器74A和第二接收缓冲器74B。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为:当图像处理装置10转变为休眠模式时,存储器控制器60中的PLL电路78被关断供电或停止振荡。如图7所示,网络控制器58包括两个接收缓冲器74A和74B。第一接收缓冲器74A具有2KB的存储容量RX(A)。第二接收缓冲器74B具有16KB的存储容量RX。这些缓冲器被彼此独立地供电或关断供电。基于条件参数I和条件参数2来判断公式(3)的条件是否成立,条件参数I是接收缓冲器74的存储容量RX,而条件参数2是从PHY50的寄存器中获得的通信线路网络12的链路速度LS。如果判断结果表示公式(3)成立,则如图8所示,即便在向休眠模式的转变中关断对第二接收缓冲器74B的供电,经由通信线路网络12的接收数据在休眠模式期间也不会受到影响。如果公式(3)不成立,则如图9所示,在向休眠模式的转变中继续向第二接收缓冲器74B供应电力。第一接收缓冲器74A被关断供电。作为选择,第一接收缓冲器74A可以被继续供应电力。如图8所示,如果接收缓冲器74A的存储容量RX(A)是2KB并且链路速度LS是100BASE-T (100Mbit/s),则公式(I)的解 tFULL ( μ s)为:tFULL( μ s) = {2KX8}/100=163.84 μ s如果作为条件参数3的时间tPLL是100 μ S,并且作为条件参数4的时间tSR是1.5 μ S,则公式(2)的解tSM为:tSM(y s)=100+l.5=101.5μ s
公式(3)的判断结果表示:如参考图6的时序图所示,tFULLHSM成立。第二接收缓冲器74B的使用不是必需的,并且在向休眠模式的转变中关断对第二接收缓冲器74B的供电。如果在休眠模式期间经由通信线路网络12接收到数据,则即便PLL电路78被关断供电,系统存储器64也能够存储数据。如图9所示,如果接收缓冲器74A的存储容量RX(A)是2KB并且链路速度LS是1000BASE-T (1000Mbit/s),则公式(I)的解 tFULL ( μ s)为:tFULL (μ s) = {2KX 8}/1000=16.384 μ s如果作为条件参数3的时间tPLL是100 μ S,并且作为条件参数4的时间tSR是1.5 μ S,则公式(2)的解tSM为:tSM( μ s) =100+1.5=101.5 μ s公式(3)的判断结果表示:如参考图6的时序图所示,tFULL〈tSM成立,并且公式(3)不成立。使用第二接收缓冲器74B的存储容量RX (B)重新计算时间tFULL。tFULL( μ s) = {16KX8}/1000=131.10 μ s公式(3)的判断结果表示:tFULLHSM成立。在向休眠模式的转变中向第二接收缓冲器74B供应电力。如果经由通信线路网络12接收到数据,则即便PLL电路78被关断供电,系统存储器64也能够存储数据。可以关断对第一接收缓冲器74A的供电。〈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参考图10至图12描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在对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论述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描述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并且省略对它们的论述。由于在形成中央控制器22的元件(参见图11和图12)中,PLL电路78消耗高的电力,因此,为了达到高的节电效率,PLL电路78期望地在休眠模式期间被设置为电力关断状态。然而,从PLL电路78开始访问系统存储器64到PLL电路78恢复操作的时间tPLL(上升时间)极大地影响系统存储器64恢复操作所花费的时间tSM。从PLL电路78的高节电效果的角度考虑,PLL电路78在休眠模式期间被关断供电或者在休眠模式期间暂停PLL电路78的振荡操作。另外,发送缓冲器76可以临时地用作第二接收缓冲器以便使时间tFULL长于在使用单个接收缓冲器74的情况下的时间tFULL。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为:在向休眠模式的转变中,存储器控制器60中的PLL电路78被关断供电或者其振荡操作被暂停。如图10所示,切换电路80连接至发送缓冲器76的下游和接收缓冲器74的上游,发送缓冲器76和接收缓冲器74均设置在网络控制器58中,并且切换电路82连接至接收缓冲器74的下游以及发送缓冲器76的上游。如此,适当地将发送缓冲器76用作接收缓冲器存储单元。接收缓冲器74具有2KB的存储容量RX。发送缓冲器76具有16KB的存储容量TX。这些缓冲器被彼此独立地供电或关断供电。基于条件参数I和条件参数2来判断公式(3)的条件是否成立,条件参数I是接收缓冲器74的存储容量RX,而条件参数2是从PHY50的寄存器中获得的通信线路网络12的链路速度LS。如果判断结果表示公式(3)成立,则如图11所示,即便在向休眠模式的转变中关断对发送缓冲器76的供电,经由通信线路网络12的接收数据在休眠模式期间也不会受到影响。如果公式(3)不成立,则如图12所示,在向休眠模式的转变中继续向发送缓冲器76供应电力。如图11所示,如果接收缓冲器74的存储容量RX是2KB并且链路速度LS是100BASE-T (100Mbit/s),则公式(I)的解 tFULL ( μ s)为:tFULL( μ s) = {2KX8}/100=163.84 μ s如果作为条件参数3的时间tPLL是100 μ S,并且作为条件参数4的时间tSR是1.5 μ S,则公式(2)的解tSM为:tSM( μ s) =100+1.5=101.5 μ s公式(3)的判断结果表示:如参考图6的时序图所示,tFULLHSM成立。发送缓冲器76的使用不是必需的,并且在向休眠模式的转变中关断对发送缓冲器76的供电。如果在休眠模式期间经由通信线路网络12接收到数据,则即便PLL电路78被关断供电,系统存储器64也能够存储数据。如图12所示,如果接收缓冲器74的存储容量RX(A)是2KB并且链路速度LS是1000BASE-T (1000Mbit/s),则公式(I)的解 tFULL ( μ s)为:tFULL (μ s) = {2KX 8}/1000=16.384 μ s如果作为条件参数3的时间tPLL是100 μ S,并且作为条件参数4的时间tSR是
1.5 μ S,则公式(2)的解tSM为:tSM( μ s) =100+1.5=101.5 μ s公式(3)的判断结果表示:如参考图6的时序图所示,tFULL〈tSM成立,并且公式
(3)不成立。使用发送缓冲器76的存储容量TX (用作存储容量RX)重新计算tFULL。tFULL( μ s) = {16KX8}/1000=131.10 μ s公式(3)的判断结果表示:tFULLHSM成立。在向休眠模式的转变中向发送缓冲器76供应电力。如果经由通信线路网络12接收到数据,则即便PLL电路78被关断供电,系统存储器64也能够存储数据。可以关断对接收缓冲器74的供电。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供电控制装置,包括: 转变单元,其将控制部件转变为被供应电力的被供电状态和关断供电的电力关断状态中的一种状态,所述控制部件包括: 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其包括基准信号生成器,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生成用作控制操作基准的基准信号,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响应于所述基准信号向第一存储器写入信息或者从所述第一存储器读取信息;以及 通信线路网络控制单元,其控制与通信线路网络的通信,并且包括临时地存储信息的第二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作所述通信线路网络的信息收发速度与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基准信号执行操作的处理速度之间的缓冲器;以及 判断单元,其根据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判断所述转变单元的转变对象,所述第一时段具有这样的时长:超出该时长后所述第二存储器中不再剩余存储空间,从而所述第一时段是由所述通信线路网络的信息收发送速度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器的存储容量确定的,所述第二时段长至使得在所述电力关断状态中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信息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判断单元包括基准信号生成控制单元,并且,如果所述第一时段长于所述第二时段,则所述基准信号生成控制单元响应于来自所述转变单元的电力关断指示关断对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的电力供应,如果所述第一时段短于所述第二时段,则所述基准信号生成控制单元响应于来自所述转变单元的电力关断指示继续向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供应电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电控制装置,其中, 响应于所述电力关断指示,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被继续供应电力,并且转变为不消耗电力或消耗最少电力的不可操作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存储器具有保持每隔预定的时间间隔时存储的信息的信息保持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存储器具有保持每隔预定的时间间隔时存储的信息的信息保持功能。
6.一种管理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其包括基准信号生成器,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生成基准信号并响应于所述基准信号控制向第一存储器写入信息和从所述第一存储器读取信息;以及 通信线路网络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与通信线路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并且包括存储所述信息的第二存储器, 其中,所述管理控制装置管理多个与所述管理控制装置连接的处理器,使得所述处理器彼此协同地执行处理,并且 所述管理控制装置响应于电力关断指示根据第一时段与第二时段的比较结果来判断是继续向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供应电力还是关断向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供应电力,所述第一时段具有这样的时长,超出该时长后所述第二存储器中不再剩余存储空间,从而所述第一时段是由所述通信线路网络的信息收发速度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器的存储容量而确定的,所述第二时段长至使得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信息能够在从所述电力关断状态上升时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理控制装置,其中, 响应于所述电力关断指示,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被继续供应电力,并且转变为不消耗电力或消耗最少电力的不可操作状态。
8.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响应用户的指示以协同方式处理图像,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包括: 供电控制装置,其包括转变单元,所述转变单元将控制部件转变为被供应电力的被供电状态和关断供电的电力关断状态中的一种状态,所述控制部件包括: 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其包括基准信号生成器,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生成用作控制操作基准的基准信号,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响应于所述基准信号向第一存储器写入信息或者从所述第一存储器读取信息;以及 通信线路网络控制单元,其控制与通信线路网络的通信,并且包括临时地存储信息的第二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作所述通信线路网络的信息收发速度与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基准信号执行操作的处理速度之间的缓冲器;以及 判断单元,其根据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判断所述转变单元的转变对象,所述第一时段具有这样的时长,超出该时长后所述第二存储器中不再剩余存储空间,从而所述第一时段是由所述通信线路网络的信息收发速度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器的存储容量确定的,所述第二时段长至使得在所述电力关断状态中存储在所述第二存储器中的信息能够经由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存储到所述第一存储器中, 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装置还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者: 图像读取 单元,其从文档图像中读取图像; 图像形成单元,其根据图像信息在记录纸张上形成图像; 传真通信控制单元,其根据相互之间的预定的通信协议将图像发送至发送目的地; 用户界面单元,其向作为移动物体的一部分的用户发出信息接收警告;以及 用户识别装置,其识别所述用户。
9.一种供电控制装置,包括: 转变单元,其将控制部件转变为被供应电力的被供电状态和关断供电的电力关断状态中的一种状态,所述控制部件包括: 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其包括基准信号生成器,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生成用作控制操作基准的基准信号,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响应于所述基准信号向第一存储器写入信息或者从所述第一存储器读取信息;以及 通信线路网络控制单元,其控制与通信线路网络的通信,并且包括临时地存储信息的第二存储器,所述第二存储器用作所述通信线路网络的信息收发速度与所述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基于所述基准信号执行操作的处理速度之间的缓冲器; 判断单元,其根据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判断所述转变单元的转变对象,所述第一时段具有这样的时长,超出该时长后所述第二存储器中不再剩余存储空间,从而所述第一时段是由所述通信线路网络的信息收发速度以及所述第二存储器的存储容量确定的,所述第二时段长至能够在所述第一存储器中进行存储并且包括基准信号生成器从电力关断状态恢复的恢复时间;以及 基准信号生成控制单元,如果所述第一时段长于所述第二时段,则所述基准信号生成控制单元响应于来自所述转变单元的电力关断指示关断对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的电力供应,如果所述第一时段短于所述第二时段,则所述基准信号生成控制单元响应于来自所述转变单元的 电力关断指示继续向所述基准信号生成器供应电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供电控制装置、管理控制装置和图像处理装置,供电控制装置包括转变单元和判断单元。转变单元将控制部件转变为被供电状态或电力关断状态。控制部件包括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该单元包括生成基准信号的基准信号生成器且响应于基准信号向第一存储器执行读写信息。控制装置还包括通信线路网络控制单元,该单元控制包括临时存储信息的第二存储器,第二存储器用作通信线路网络的信息收发速度与第一存储器控制单元的处理速度之间的缓冲器。判断单元根据第一时段和第二时段判断转变单元的转变对象,超出第一时段的时长第二存储器中不再剩余存储空间,第二时段长至使得在电力关断状态中存储在第二存储器中的信息能够存储到第一存储器中。
文档编号G06F3/12GK103118213SQ20121023254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5日
发明者平松久二, 伊藤秀德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