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触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382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光学触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光学触控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光学触控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屏幕(亦即触控面板)由于可以直接于屏幕上直接以物体或手指经由触控操作来取代以往机械式的按钮操作。当使用者触控了屏幕上的图形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序驱动各种连接装置,并借由屏幕画面呈现生动的影音效果O常见的触控屏幕的触控方式有电阻式、电容式、声波式与光学式等。电阻式触控屏幕是利用间隙物间隔开两组铟锡氧化物(INUIDM TIN OXIDE, ΙΤ0)导电层,当使用时利用压力使上下电极导通以测知屏幕上的电压变化而计算出接触点位置进行输入。电容式触控屏幕是利用排列的透明电极与人体之间的静电结合所产生的电容变化,从所产生的诱导电流来检测其坐标。声波式触控屏幕事先利用电信号经由转能器转换成超音波,并直接传送过触控面板的表面,当使用触控面板时,接触指针物会吸收超音波造成衰减,经由比对使用前后的衰减量并计算后得出精确位置。光学式触控屏幕是利用光源接收遮断原理,当光线遭遮断时,即可得知收不到信号接收器的位置,进而确定其精确位置。光学式触控屏幕的组成组件,包括玻璃基板、发光装置、光接收器与透镜。装置方式是将发光装置与光接收器配放于玻璃基板的右上顶角上,并在玻璃基板的左侧与下侧装置反光条。经由发光装置照亮远程的反光条,当手指或接触物遮断光线时,光接收器可以经过透镜收集到手指或接触物在玻璃基板的相对位置。现有的电容屏触摸,电阻屏触摸方案,只能做到20英寸以内,而且成本高;红外线触摸方案,结构复杂,安装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工作原因是利用两颗及两颗以上的摄像头模块对目标控制区域或显示区域内的物体进行运动识别,通过光学原因进行分析及运算从而精准定位后,对显示区内的视听信息进行控制,实现人机互动,并在20-130英寸的显示屏(包括投影区域)上适用,安装方便,维修方便,操作效果好,成本更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光学触控系统,包括基板,用以提供一特定区域内的触摸控制,其中该触控区域的角落具有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触控系统还包括一光学触控笔、不多于一个的虚拟摄像头以及至少一根数据连接线;所述光学触控笔包括笔尖和笔杆,所述笔尖一端设置有红外发光装置,所述笔杆内设置有与红外发光装置依次连接的用于控制发光的压力传感器和电池,通过采用感应红外的高速率摄像头模组,与光学触控笔的配合,通过先进算法软件,来实现一点及一点以上精准触控;所述虚拟摄像头设置在该触控区域的一角落,该虚拟摄像头包含LED灯一组;所述至少一根数据连接线与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相连接。[0008]上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触控系统还包括一根USB连接线,该USB连接线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中的一个摄像头模组。上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的其中任何一个摄像头模组都包含有FPC组件一片、镜头一个、LED灯一组、组装组件一套三件。上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光装置为LED红外灯泡或红外发光二极管;所述红外发光装置与笔尖的书写头连接,通过所述书写头与触控区域接触,或者所述红外发光装置直接与触控区域接触。上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内还设置有用于根据笔尖与触控区域接触压力的大小对应控制红外发光装置发光强度变化的红外发光装置驱动控制电路。上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钢化玻璃件或特定的平面,且该至少一根数据连接线位于该基板面向该触控区域的一表面上。上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区域为一多边形的平面,且该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设置于该多边形触控区域的两个及以上角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设计精密,安装方便,定位准确,高性价比;2、光学特性不受温度湿度影响、不受触摸介质影响;3、无屏设计,透光率高;4、从设计入手,针对具体尺寸规格,设计最合理的安装结构,选配合适的材料、电路,以达到最佳触控效果;5、提出模块化概念,可将光学触控部分集成为标准成品模块,以方便整机直接安装;6、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包括核心器件、驱动与调试软件,帮助客户确认、优化量产工艺,以确保量产效率与直通率;7、定制,可根据客户产品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光学触控方案;8、采用全球最新科技两个摄像头模组以上+光学触控笔定位技术,实现一点及一点以上精准触摸。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触控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光学触控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如图1或图2所示,一种光学触控系统,包括基板6,用以提供一特定区域内的触摸控制,其中该触控区域I的角落具有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3,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触控系统还包括一光学触控笔2、不多于一个的虚拟摄像头7以及至少一根数据连接线4 ;所述光学触控笔2包括笔尖13和笔杆14,所述笔尖13 —端设置有红外发光装置8,所述笔杆14内设置有与红外发光装置8依次连接的用于控制发光的压力传感器9和电池11,通过采用感应红外的高速率摄像头模组3,与光学触控笔2的配合,通过先进算法软件,来实现一点及一点以上精准触控;所述虚拟摄像头7设置在该触控区域I的一角落,该虚拟摄像头7包含LED灯一组;所述至少一根数据连接线4与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3相连接。所述光学触控系统还包括一根USB连接线5,该USB连接线5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3中的一个摄像头模组。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3的其中任何一个摄像头模组都包含有FPC组件一片、镜头一个、LED灯一组、组装组件一套三件。所述红外发光装置8为LED红外灯泡或红外发光二极管;所述红外发光装置8与笔尖的书写头12连接,通过所述书写头12与触控区域I接触,或者所述红外发光装置8直接与触控区域I接触。所述笔杆14内还设置有用于根据笔尖与触控区域接触压力的大小对应控制红外发光装置发光强度变化的红外发光装置驱动控制电路10。所述基板6为钢化玻璃件或特定的平面,且该至少一根数据连接线4位于该基板面向该触控区域I的一表面上。所述触控区域I为一多边形的平面,且该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3设置于该多边形触控区域I的两个及以上角落。本实用新型采用三个摄像头模组+光学触控笔的光学传输与定位的方式,经过运算后实现人机互动和触摸控制的所有产品应用。本实用新型触控介质广泛,任何不透光物体,均可真两点触控;触控物粗细随产品尺寸加大而增大,最大粗细不超过9_。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窄边、超薄设计,从玻璃触控面至安装组件表面,光学高度不超过9mm,从导光条内侧(对AA区一侧)至玻璃边缘,宽度不超过25mm。本实用新型构成简单,组装方便,维护轻松;用户可采购产品套件(摄像头模组、光学触控笔、数据线),自备32时-65时之间任意尺寸玻璃,自由设定触控区域,自行组装、调试。本实用新型支持WIN7/8、Android2.3.6/4.0。综合本实用新型的广泛的实用性,以及方便性,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所有的传统的显示屏上进行互动式触摸操作,并充分实现人机互动功能,从而推动所有显示产品的技术革新,引领人机互机的产品方向。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光学触控系统,包括基板,用以提供一特定区域内的触摸控制,其中该触控区域的角落具有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触控系统还包括一光学触控笔、不多于一个的虚拟摄像头以及至少一根数据连接线;所述光学触控笔包括笔尖和笔杆,所述笔尖一端设置有红外发光装置,所述笔杆内设置有与红外发光装置依次连接的用于控制发光的压力传感器和电池,所述虚拟摄像头设置在该触控区域的一角落,该虚拟摄像头包含LED灯一组;所述至少一根数据连接线与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触控系统还包括一根USB连接线,该USB连接线连接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中的一个摄像头模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的其中任何一个摄像头模组都包含有FPC组件一片、镜头一个、LED灯一组、组装组件一套三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光装置为LED红外灯泡或红外发光二极管;所述红外发光装置与笔尖的书写头连接,通过所述书写头与触控区域接触,或者所述红外发光装置直接与触控区域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内还设置有用于根据笔尖与触控区域接触压力的大小对应控制红外发光装置发光强度变化的红外发光装置驱动控制电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为钢化玻璃件或特定的平面,且该至少一根数据连接线位于该基板面向该触控区域的一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触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区域为一多边形的平面,且该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设置于该多边形触控区域的两个及以上角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触控系统,包括基板,用以提供一特定区域内的触摸控制,其中该触控区域的角落具有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触控系统还包括一光学触控笔、不多于一个的虚拟摄像头以及至少一根数据连接线;所述虚拟摄像头设置在该触控区域的一角落,所述至少一根数据连接线与至少两个摄像头模组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主要工作原因是利用两颗及两颗以上的摄像头模块对目标控制区域或显示区域内的物体进行运动识别,通过光学原因进行分析及运算从而精准定位后,对显示区内的视听信息进行控制,实现人机互动。
文档编号G06F3/042GK202995677SQ201220514900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8日
发明者张维 申请人:深圳市大行德广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