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94346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支撑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携式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装置的硬件发展以及操作系统的支援度提升,目前,已经有相当多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例如是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及部分的笔记本电脑等配置有触控屏幕。以配置有触控屏幕的笔记本电脑为例,此类装置除了通过键盘模组输入信息之夕卜,也可通过触摸与点击触控屏幕的方式将信息输入至笔记本电脑中,大大增加了方便性。但由于目前的笔记本电脑的触控屏幕与底座通常是通过转轴枢接,笔记本电脑仅通过转轴的扭力来支撑触控屏幕,以使触控屏幕与底座保持特定的角度。但由于转轴位于触控屏幕的一侧,当使用者按压触控屏幕时,使用者的施力相较于转轴会产生一力矩而使得触控屏幕晃动。这样除了在使用上较为不便之外,触控屏幕长期晃动,也可能导致转轴的扭力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其可支撑一板体,以减缓点击或按压板体时,板体晃动的状况。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支撑结构,适于支撑一板体。支撑结构包括一弹性金属条,弹性金属条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固接于板体,弹性金属条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横截面分别具有一弧度。当支撑结构位于一收合状态时,弹性金属条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弧度相同。按压弹性金属条,弹性金属条的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翻起,第二端与板体间隔一距离,以使支撑结构位于一支撑状态。当支撑结构位于支撑状态时,弹性金属条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弧度不同。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还包括一软性塑胶层,软性塑胶层包覆弹性金属条。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金属条包括多个孔洞,软性塑胶层伸入这些孔洞以增加与弹性金属条的结合性。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软性塑胶层包括一凸纹标志或一凹纹标志。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金属条的第一端锁固于板体。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板体包括一可携式电子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一移动电话、一平板电脑或一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幕。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弹性金属条的材质包括弹簧钢。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支撑结构位于支撑状态时,弹性金属条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曲率相乘为负值。[00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当支撑结构位于支撑状态时,按压弹性金属条靠近第二端的位置适于使支撑结构由支撑状态回到收合状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板体包括一凹沟,支撑结构设置于凹沟,当支撑结构位于收合状态时,支撑结构的厚度实质上符合凹沟的深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结构的外轮廓实质上符合凹沟的内轮廓。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通过将具有弧度的弹性金属条的第一端设置在板体上,按压弹性金属条可使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翻起而支撑板体。当需要将支撑结构收合时,仅需再度按压弹性金属条即可使第二端恢复而抵靠于板体,使用上相当方便。此外,通过将软性塑胶层伸入弹性金属条上的孔洞,而与弹性金属条紧密结合,软性塑胶层可为支撑结构提供较佳的外观,制造者也可视需求在软性金属层上可制作标志。另外,由于支撑结构设置在板体的凹沟中,当支撑结构位于收合状态时,支撑结构不突出于板体,可避免使用者不小心撞击到支撑结构,外型上也较与板体一致。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支撑结构的弹性金属条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图2的支撑结构设置于板体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支撑结构位于收合状态的示意图;图5是图3的支撑结构位于支撑状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S1:收合状态;S2:支撑状态;D:距离;10:板体;12:凹沟;14:螺丝;16:可携式电子装置;100:支撑结构;110:弹性金属条;112:第一端;112a:延伸部;112b:螺孔;114:第二端;116:孔洞;120:软性塑胶层;122:凸纹标志。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支撑结构的弹性金属条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100,适于支撑一板体。支撑结构100包括一弹性金属条110,弹性金属条110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112及一第二端114。弹性金属条110沿第一端112至第二端114的横截面分别具有一弧度。在图1的状态下,弹性金属条110自第一端112至第二端114的弧度均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金属条110的材质包括弹簧钢,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金属条110的材质也可为其他具有弹性,被按压时会变形且可恢复的材质。此夕卜,如图1所示,弹性金属条110的第一端112包括两延伸部112a,且整个弹性金属条110包括多个孔洞116。两延伸部112a分别具有至少一螺孔112b。图2是图1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00还包括一软性塑胶层120,软性塑胶层120包覆弹性金属条110。在本实施例中,软性塑胶层120伸入弹性金属条110的这些孔洞116以增加与弹性金属条110的结合性。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100通过软性塑胶层120的设置除了可提供较佳的外型之外,软性塑胶层120也可随弹性金属层110变形,而使整体支撑结构100随着弹性金属层110而具有相同的变形状况。制造者可视支撑结构100所需呈现的颜色或外型来选择软性塑胶层120所需成形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软性塑胶层120包括一凸纹标志122。制造者可将商品的商标、标志或是图样制作在软性塑胶层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软性塑胶层120上的标志也可为一凹纹标志或采用平面印刷的方式制作在软性塑胶层120上。图3是图2的支撑结构设置于板体的示意图。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00的弹性金属条110的第一端112是通过螺丝14穿过延伸部112a的螺孔112b以锁固的方式固定于板体10。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00的弹性金属条110的第一端112也可通过粘合或是卡合的方式固定于板体10,弹性金属条110的第一端112固定于板体10的方式不以此为限制。图4是图3的支撑结构位于收合状态的示意图。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当支撑结构100位于一收合状态SI时,弹性金属条110为其初始状态,也就是弹性金属条110的第一端112及第二端114的弧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板体10包括一可携式电子装置16。可携式电子装置16可为一笔记本电脑,支撑结构100设置于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幕,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携式电子装置16也可为一移动电话或一平板电脑等。此外,如图4所示,板体10包括一凹沟12,支撑结构100设置于凹沟12。当支撑结构100位于收合状态SI时,支撑结构100的厚度实质上符合凹沟12的深度,也就是说,支撑结构100并不超出于板体10。并且,支撑结构100的外轮廓实质上符合凹沟12的内轮廓,可避免使用者不小心撞击到支撑结构100,外型上也较与板体10 —致。图5是图3的支撑结构位于支撑状态的示意图。请参阅图5,当欲使用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100来支撑板体10时,只要按压弹性金属条110,由于弹性金属条110具有一弧度,按压弹性金属条Iio可使此弧度变形,弹性金属条Iio的第二端114便会相对于第一端112翻起,而使第二端114与板体10间隔一距离D。这样,将板体10与第二端114立起时,便可通过第二端114与板体10所间隔的距离D来支撑板体10,此时,支撑结构100便位于一支撑状态S2。[0048]由于本实施例的支撑结构100是通过按压弹性金属条110时,弹性金属条110在被按压位置的弧度会对应的改变而使第二端114相对于第一端112翘起。因此,当支撑结构100位于支撑状态S2时,弹性金属件110的第一端112与反折的第二端114的弧度会不同。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金属条110的第一端112及第二端114的曲率相乘为负值,也就是说,弹性金属件110的第一端112与反折的第二端114的弯曲方向会不同。如图5所示,由弹性金属条110的侧面来看,当支撑结构100位于支撑状态S2时,弹性金属条110的第一端112固接于板体10,而未与板体10固接的部分便呈弧形,第二端114可抵靠在桌面上以将板体10撑起,在本实施例中,笔记本电脑的触控屏幕与底座之间原本就有转轴来使触控屏幕与底座保持特定的角度,但通过将支撑结构100设置在触控屏幕的背面,当使用者直接按压触控屏幕时,由于支撑结构100的弹性金属条110的第一端112与触控屏幕固接的位置约位于触控屏幕的中央,按压触控屏幕的力量大致上可与支撑结构100的支撑力量抵消,因此,支撑结构100可有效地减缓因使用者按压触控屏幕所造成晃动的状况。若使用者欲将支撑结构100由支撑状态S2回到收合状态SI,此时只要再度按压弹性金属条Iio靠近第二端114的位置,让弹性金属条110被反折的弧度恢复,即可使支撑结构100由支撑状态S2回到收合状态SI,而使第二端114靠合于板体10 (如图4所示)。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通过将具有弧度的弹性金属条的第一端设置在板体上,按压弹性金属条可使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翻起而支撑板体。当需要将支撑结构收合时,仅需再度按压弹性金属条即可使第二端恢复而抵靠于板体,使用上相当方便。此外,通过将软性塑胶层伸入弹性金属条上的孔洞,而与弹性金属条紧密结合,软性塑胶层可为支撑结构提供较佳的外观,制造者也可视需求在软性金属层上可制作标志。另外,由于支撑结构设置在板体的凹沟中,当支撑结构位于收合状态时,支撑结构不突出于板体,可避免使用者不小心撞击到支撑结构,外型上也较与板体一致。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支撑结构,适于支撑板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性金属条,该弹性金属条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固接于该板体,该弹性金属条沿该第一端至该第二端的横截面分别具有弧度,其中: 当该支撑结构位于收合状态时,该弹性金属条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弧度相同; 按压该弹性金属条,该弹性金属条的该第二端相对于该第一端翻起,该第二端与该板体间隔一距离,以使该支撑结构位于支撑状态,当该支撑结构位于该支撑状态时,该弹性金属条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弧度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软性塑胶层,该软性塑胶层包覆该弹性金属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金属条包括多个孔洞,该软性塑胶层伸入该些孔洞以增加与该弹性金属条的结合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软性塑胶层包括凸纹标志或凹纹O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金属条的该第一端锁固于该板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板体包括可携式电子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可携式电子装置包括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幕。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金属条包括弹簧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支撑结构位于该支撑状态时,该弹性金属条的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的曲率相乘为负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当该支撑结构位于该支撑状态时,按压该弹性金属条靠近该第二端的位置适于使该支撑结构由该支撑状态回到该收合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板体包括一凹沟,该支撑结构设置于该凹沟,当该支撑结构位于该收合状态时,该支撑结构的厚度符合该凹沟的深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的外轮廓符合该凹沟的内轮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适于支撑一板体。支撑结构包括一弹性金属条,弹性金属条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第一端固接于板体,弹性金属条沿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横截面分别具有一弧度;当支撑结构位于一收合状态时,弹性金属条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弧度相同;按压弹性金属条,弹性金属条的第二端相对于第一端翻起,第二端与板体间隔一距离,以使支撑结构位于一支撑状态;当支撑结构位于支撑状态时,弹性金属条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的弧度不同。
文档编号G06F1/16GK202948364SQ20122054815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王传化 申请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