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15102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支撑结构,包含板体以及第一固定件,其中板体包含第一角柱。第一角柱包含一对第一卡槽,其中第一卡槽位于第一角柱的一端且互相平行。第一固定件包含一对第一开槽,其中第一开槽分别卡掣于第一卡槽内,使得第一固定件固定于第一角柱的一侧。板体的第一角柱为通过折叠板体而一体成形,并通过第一固定件定形。
【专利说明】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结构,特别是一种增加箱压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今电子产品的生产中,几乎需要经过多重制程来完成,而如何于制程中减少浪费并降低成本已是主流发展之一。然而当产品生产完成后,若是在装箱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夕卜,例如箱压无法承受压力而致使运载的产品受损,此将使产品报废且提高生产成本。
[0003]由于电子产品为高单价产品,用来承载并运输电子产品的箱子也需要有额外的耐压结构以保护电子产品。已知用来增加箱压的耐压结构为于运输箱放置补强结构,然而其只有助于角落的箱压,无法使运输箱整体箱压均匀提升。另外,若置入实心纸柱作为补强结构,则其用料将增加额外成本负担。亦即现有的耐压结构,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其于运输箱壁上设置具有提升箱压的板体。板体为一体成形的设计,且额外设置固定件于板体上,使得板体形状受到固定。并且搭配不同的箱压需求,固定件可以随之有不同的形态。甚至,板体数量也能对应不同的箱压需求而调整。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包含板体以及第一固定件,其中板体包含第一角柱。第一角柱包含一对第一卡槽,其中第一卡槽位于第一角柱的一端且互相平行。第一固定件包含一对第一开槽,其中第一开槽分别卡掣于第一卡槽内,使得第一固定件固定于第一角柱的一侧。板体的第一角柱为通过折叠板体而一体成形,并通过第一固定件定形。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还包含第二固定件,且第一角柱包含一对第二卡槽。第二卡槽设置于第一角柱的另一端且互相平行,其中第二固定件包含一对第二开槽。第二开槽分别卡掣于第二卡槽内,使得第二固定件固定于第一角柱的另一侧。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板体还包含第二角柱以及第一连接面。第二角柱与第一角柱平行且包含第一凸键。第一连接面连接第一角柱与第二角柱,其中第一连接面包含第一嵌孔,且第二角柱通过第一凸键嵌合于第一嵌孔作固定。第二角柱以及第一连接面为通过折叠板体而一体成形。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板体还包含第三角柱以及第二连接面。第三角柱与第一角柱平行且包含第二凸键,且第一角柱位于第二角柱以及第三角柱之间。第二连接面连接第一角柱与第三角柱,其中第二连接面包含第二嵌孔,且第三角柱通过第二凸键嵌合于第二嵌孔作固定。第三角柱以及第二连接面为通过折叠板体而一体成形。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第一角柱为空心状并具有沟槽,第一固定件包含由第一开槽所限定的舌部,且第一固定件的舌部位于第一角柱的沟槽内。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第一固定件面积与板体面积大致相同。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第一固定件包含凸出部,凸出部由第一固定件经由至少一次折压形成,且凸出部与第一角柱平行。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凸出部于板体的投影位于第一连接面或第二连接面上。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凸出部位于舌部上,使得凸出部位于沟槽内,且位于沟槽内的凸出部可与第一角柱接触或不接触。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凸出部的截面为V字形。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其在运输箱内设置板体以增加箱压。板体中有一体成形的角柱作支撑,且角柱通过固定件定形。而固定件有多种形态,以搭配运输箱不同的箱压需求。除固定件有多种形态外,针对不同的箱压需求,板体数量也随之对应。此外,板体以及固定件皆使用纸质材料折叠而成,因此制作方式简单不会增加过多的额外成本。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板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板体与固定件根据第一实施例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固定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A以及图4B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板体与固定件根据第二实施例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固定件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A以及图6B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板体与固定件根据第三实施例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沟槽与凸出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固定件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A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应用方式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B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应用方式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7]100支撑结构
[0028]110 板体
[0029]112, 112'第一角柱
[0030]114 第一^^槽
[0031]116 第二卡槽
[0032]118 沟槽
[0033]120 第二角柱
[0034]122 凸键
[0035]126连接面
[0036]128 嵌孔
[0037]130,130'固定件
[0038]132 开槽
[0039]134 舌部
[0040]136 凸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1]以下将以图式披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0042]已知承载电子产品的运输箱需要额外放置柱状结构以增加箱压,然而柱状结构减少运输箱内部的放置空间,且实心的柱状也增加整体重量。除此之外,已知支撑结构只对运输箱的角落区域作强化,对于箱壁部分箱压提升有限。
[004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为板体结构,使得运输箱整体包含角落以及箱壁的箱压皆可受到增强。且以紧贴箱壁方式设置的板体不会压缩运输箱内空间,使得运输箱内空间仍可妥善运用。此外,板体以及固定件制作为一体成形,于制造以及成形皆不需要繁杂的步骤,有效提升包装效率。
[0044]参照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板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板体110包含第一角柱112、第二角柱120以及连接面126。板体110为由纸质材料构成,例如瓦楞纸。第二角柱120设置于板体的边缘,第一角柱112设置于第二角柱120之间,其中第一角柱112以及第二角柱120互相平行。连接面126用来连接不同的第一角柱112以及连接第一角柱112与第二角柱120。板体110为一体成形,即第一角柱112、第二角柱120以及连接面126之间为无缝连接。
[0045]第一角柱112为通过折叠板体110而成,因此第一角柱112凸出于板体110并为空心状。第一角柱112包含第一卡槽114、第二卡槽116以及沟槽118,其中每一个第一角柱112中的第一卡槽114以及第二卡槽116数量皆为一对。
[0046]第一卡槽114以及第二卡槽116分别位于第一角柱112的两端,即位于第一角柱112的柱头位置。沟槽118由凸出于板体110的第一角柱112的空心部分限定。
[0047]第二角柱120为通过板体110边缘部分向内回转并折叠而成,因此第二角柱120也为空心状,其中第二角柱120包含凸键122。
[0048]板体126包含嵌孔128。嵌孔128设置于用来连接第一角柱112以及第二角柱120的连接面126上,其中嵌孔128邻近第二角柱120,且嵌孔128的数量以及位置对应于第二角柱120的凸键122。
[0049]当第二角柱120形成后,凸键122将嵌入于连接面126上的嵌孔128作固定。由于第二角柱120的形状是由折叠而成,因此此处所指“固定”之意为第二角柱120的形状或是形貌通过凸键122嵌入于嵌孔128作卡合,并且不会沿折叠的反方向弹回而得以固定。
[0050]参照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板体与固定件根据第一实施例结合的结构示意图。支撑结构100包含板体110以及固定件130,其中板体110与固定件130皆为由纸质材料构成,例如瓦楞纸。本实施例将对板体110与固定件130的结合作说明,与之前相同的元件将不再赘述,合先叙明。
[0051]固定件130包含一对开槽132,其中开槽132与第一角柱112的第一卡槽114以及第二卡槽116为互相匹配。关于以上的“互相匹配”意思为开槽132可分别嵌入于第一卡槽114以及第二卡槽116,并且互相卡合。
[0052]当第一角柱112形成后,将固定件130嵌入于第--^槽114以及第二卡槽116以对第一角柱112作固定。以第一卡槽114为例,固定件130以其开槽132卡掣于第一卡槽114完成固定。
[0053]由于第一角柱112形状是由折叠而成,因此此处所指“固定”之意为第一角柱112的形状或是形貌通过固定件130嵌入于第一卡槽114以及第二卡槽116作卡合,使得第一角柱112形状定形而不会摊开变形。例如当第一角柱112'被固定完成后,固定件130'分别嵌入在第一角柱112'的两端作定形。
[0054]对于由折叠而成的第一角柱112如何被固定件130定形已说明于上述实施例。然而,应了解到,以上所举的第一角柱112数量仅为例示,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依实际需要,弹性选择第一角柱112的数量。在接下来的叙述中,将着重于对固定件130的变形作说明,并以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130记为第一实施例,合先叙明。
[0055]请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固定件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固定件130包含开槽132以及舌部134,其中舌部134由每对开槽132限定并设置于其间。而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第一实施例的固定件130为卡扣,而本实施例的固定件130为延伸成平面,除了尺寸大小不同外,本实施例对应于不同第一卡槽(请见图2)的开槽132将设置于同一个固定件130上。
[0056]请同时看到图4A以及图4B,其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板体与固定件根据第二实施例结合的结构示意图。支撑结构100通过板体110与固定件130结合而形成。
[0057]当板体110的第一角柱112折叠完成后,固定件130将其舌部134对准并滑入第一角柱112的沟槽118,如图4A所示。而由于开槽132与第一角柱112的第一^^槽114为互相匹配,当固定件130完全滑入于沟槽118内后,第一卡槽114与开槽132互相卡合。
[0058]而由于固定件130的开槽132只需要与第一卡槽114卡合,故第一角柱112相对第一卡槽114的一端不需要设置第二卡槽(请见图1)。
[0059]当固定件130的开槽132卡掣于第一^^槽114以完成固定后,固定件130的舌部134位于第一角柱112的沟槽118内。此外,完成固定后的固定件130与板体110为层叠关系,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固定件130的面积与板体110的面积大致相同,如图4B所示。因此,固定件130除了具有对第一角柱112作定形的用途外,也增强了支撑结构100的结构强度。
[0060]请参照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固定件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固定件130包含开槽132、舌部134以及凸出部136。舌部134由每对开槽132限定并设置于其间,而凸出部136设置于舌部134上,且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同样为延伸成平面。
[0061]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固定件130具有凸出部136。凸出部136由固定件130经由折压而一体成形,其中凸出部136的截面为V字形。
[0062]请同时看到图6A以及图6B,其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板体与固定件根据第三实施例结合的结构示意图。支撑结构100通过板体110与固定件130结合而形成。
[0063]当板体110的第一角柱112折叠完成后,固定件130将其舌部134对准并滑入第一角柱112的沟槽118,如图6A所示。而由于开槽132与第一角柱112的第一^^槽114为互相匹配,当固定件130完全滑入于沟槽118内后,第一卡槽114与开槽132互相卡合。
[0064]当固定件130的开槽132卡掣于第一^^槽114以完成固定后,由于凸出部136位于舌部134上,因此固定件130的舌部134以及凸出部136皆位于第一角柱112的沟槽118内,且凸出部136与第一角柱112平行。
[0065]同样地,固定件130的面积与板体110的面积大致相同,使得固定件130和板体110结合后为层叠关系,如图6B所示。另一方面,凸出部136除了增加固定件130的结构强度外,也对第一角柱112产生更进一步的定形以及支撑作用。
[0066]请参照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沟槽与凸出部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0067]当固定件130与板体110结合后,固定件130的凸出部136位于沟槽118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沟槽118内的凸出部136与第一角柱112接触。因此,空心状的第一角柱112受到由凸出部136提供的支撑力,使得第一角柱112不易变形。
[0068]亦即,对于将第一角柱112定形而言,固定件130除防止第一角柱112因摊开而变形外,更防止第一角柱112因触击或撞击而往沟槽118处凹陷变形。
[0069]然而,应了解到,以上所举的凸出部136与第一角柱112接触仅为例示,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依实际需要,弹性选择凸出部136与第一角柱112的接触关系。
[0070]也就是说,由于凸出部136已经具有增强支撑结构的结构强度的效果,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对所需要的箱压,选择凸出部136与第一角柱112是否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位于沟槽118内的凸出部136可与第一角柱112接触或不接触。另一方面,凸出部136的截面也能弹性选择,例如也可以是U字形。
[0071]除此之外,由于凸出部136可以增加固定件130的结构强度,因此凸出部136的设置位置也能是舌部134以外的区域,如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支撑结构的固定件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72]图8中,固定件130的凸出部136的位置为对应板体(请见图1)的连接面(请见图1)的位置设置,亦即当固定件130与板体结合后,固定件130的凸出部136于板体的投影位于连接面上。也就是说,当固定件130与板体结合后,凸出部136将位于第一角柱(请见图1)与第二角柱(请见图1)之间,或是不同的第一角柱之间。
[0073]请同时看到图5以及图8,由于固定件130的凸出部136设置位置于第三实施以及第四实施例中并不冲突,因此凸出部136的设置位置也可以同时位于舌部134以及舌部134以外的区域。另外,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依实际需要,弹性选择凸出部136的设置数量。
[0074]当支撑结构完成后,使用者可再依箱压需求选择板体数量置入运输箱。例如将四个板体以其侧面互相连接,如图9A所示,图9A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应用方式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支撑结构100包含板体110以及固定件130,使用时只需将固定件130扣于板体110上即可。而除了将四个板体110以侧边连接外,也可以两个板体110以互相对立的方式设置于运输箱内。
[0075]同样地,当固定件130采用与板体110相同面积的结构时,如图9B所示,图9B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应用方式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使用时只需将固定件130滑入板体110即可。
[0076]另外,板体110可配合运输箱空间作调整。由于板体110为一体成形,其上的第一角柱(请见图1)以及第二角柱(请见图2)皆由折叠而形成,因此,当板体110需对运输箱空间作调整时,对于第二角柱的形成可以作弹性调整。例如两个板体110间的连接处的第二角柱由其中一个板体110形成。
[0077]综合以上,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包含板体以及固定件,且板体为一体成形而成。当板体通过折叠形成后,再通过固定件将其固定并作定形。而对于不同的箱压需求,板体上的第一角柱数量可以对应地作变更。另一方面,同样对于不同的箱压需求,固定件也有不同的选择,使得固定件除了对第一角柱作定形之外,也能增加支撑结构整体的结构强度。
[0078]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披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随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板体,包含: 一第一角柱,包含一对第一卡槽,该对第一卡槽位于该第一角柱的一端且互相平行;以及 一第一固定件,包含一对第一开槽,该对第一开槽分别卡掣于该对第一卡槽内,使得该第一固定件固定于该第一角柱的一侧; 其中该板体的该第一角柱为通过折叠该板体而一体成形,并通过该第一固定件定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含一第二固定件,且该第一角柱包含一对第二卡槽,设置于该第一角柱的另一端且互相平行,其中该第二固定件包含一对第二开槽,该对第二开槽分别卡掣于该对第二卡槽内,使得该第二固定件固定于该第一角柱的另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板体还包含: 一第二角柱,与该第一角柱平行且包含一第一凸键:以及 一第一连接面,连接该第一角柱与该第二角柱,该第一连接面包含一第一嵌孔,且该第二角柱通过该第一凸键嵌合于该第一嵌孔作固定; 其中该第二角柱以及该第一连接面为通过折叠该板体而一体成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板体还包含: 一第三角柱,与该第一角柱平行且包含一第二凸键,且该第一角柱位于该第二角柱以及该第三角柱之间:以及 一第二连接面,连接该第一角柱与该第三角柱,该第二连接面包含一第二嵌孔,且该第三角柱通过该第二凸键嵌合于该第二嵌孔作固定; 其中该第三角柱以及该第二连接面为通过折叠该板体而一体成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角柱为空心状并具有一沟槽,该第一固定件包含由该对第一开槽所限定的一舌部,且该第一固定件的该舌部位于该第一角柱的该沟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件的面积与该板体的面积大致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件包含一凸出部,该凸出部由该第一固定件经由至少一次折压形成,且该凸出部与该第一角柱平行。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于该板体的投影位于该第一连接面或该第二连接面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位于该舌部上,使得该凸出部位于该沟槽内,且位于该沟槽内的该凸出部可与该第一角柱接触或不接触。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凸出部的截面为V字形。
【文档编号】B65D25/02GK204137489SQ201420484135
【公开日】2015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日
【发明者】詹黛玲, 丁崇宽, 茅仲宇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