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05932阅读:98来源:国知局
触控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板,具有一中央区以及一周围区位于中央区的至少一侧。触控板包括一第一感测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以及多个第二子电极。第一子电极设置在中央区,且第二子电极设置在周围区。第二子电极在周围区的图案密度大于第一子电极在中央区的图案密度,用以使得周围区的子电极所形成的耦合电容效应大于或等于中央区的子电极所形成的耦合电容效应,进而提高周围区的触控辨识效果以及提高周围区在触控操作时的线性度。
【专利说明】触控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板,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在周围区的子电极图案密度大于中央区的子电极图案密度的触控板。

【背景技术】
[0002]触控板的技术发展非常多样化,目前比较常见的技术包括电阻式、电容式以及光学式等。其中电容式触控板由于具有高准确率、多点触控、高耐用性以及高触控解析度等特点,已成为目前中高阶消费性电子产品使用的主流触控技术。电容式触控板的操作原理是使用感应电极来检测触控点位的电容变化,并利用不同方向轴上连接各个电极的连接线将信号传回而完成定位。在一般的电容式触控板中,位于边缘区的子电极会被边缘切割得不完整,且与其相邻的子电极数目也小于位于中央区的子电极。因此,位于边缘区的子电极所产生的耦合电容效应会比中央区的子电极小,进而影响到边缘区的触控辨识效果以及由边缘区与中央区在触控操作时的线性度差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板,利用将周围区的子电极图案密度设计成大于中央区的子电极图案密度,达到提高周围区的触控辨识效果以及提高周围区在触控操作时的线性度的目的。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板,具有一中央区以及一周围区位于中央区的至少一侧。触控板包括一第一感测电极。第一感测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以及多个第二子电极。第一子电极是设置在中央区,且第二子电极是设置在周围区。第二子电极在周围区的图案密度大于第一子电极在中央区的图案密度。
[0005]本发明的触控板利用将周围区的子电极图案密度设计成大于中央区的子电极图案密度,使得周围区的子电极之间所形成的耦合电容效应大于或等于中央区的子电极之间所形成的耦合电容效应,进而达到提高周围区的触控辨识效果以及提高周围区在触控操作时的线性度等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07]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0008]图3为沿图2中A-A’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0009]图4为沿图2中B-B’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0010]图5A、图5B以及图5C所示为本发明的触控板的子电极的局部示意图。
[0011]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12]图7为沿图6中C-C’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0013]图8为沿图6中D-D’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0014]图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15]图10为沿图9中E-E’剖线所绘示的剖视图。
[0016]图1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17]图1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五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18]图1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六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19]图1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七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20]图15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八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21]图1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九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22]图17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十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23]图18所示为本发明的第i^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24]图19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十二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25]图20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十三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26]图21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十四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27]图22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十五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28]图23所示为本发明的第十六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的示意图。
[0029]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30]101-106触控板111第一基底
[0031]112第二基底120第一感测电极
[0032]120A第一子电极120B第二子电极
[0033]120C第一连接线12IX第一轴向电极
[0034]122X第一轴向电极123C第一连接线
[0035]130第二感测电极130A第三子电极
[0036]130B第四子电极130C第二连接线
[0037]130G缺口13IY第二轴向电极
[0038]132C第二连接线132Y第二轴向电极
[0039]133C第二连接线140绝缘层
[0040]140P绝缘块150第一走线
[0041]160第二走线180粘着层
[0042]190装饰层201-209触控板
[0043]220第一感测电极220A第一子电极
[0044]220B第二子电极225第一感测电极
[0045]225B第二子电极230第二感测电极
[0046]230A第三子电极230B第四子电极
[0047]231H第一中空区232H第二中空区
[0048]234第二感测电极234B第四子电极
[0049]235第二感测电极235B第四子电极
[0050]235H第二中空区239第二感测电极[0051 ]239B第四子电极 250第一走线
[0052]258第一走线 260第二走线
[0053]263第二走线268第二走线
[0054]270第三走线278第三走线
[0055]300触控板L对称直线
[0056]Rl中央区R2周围区
[0057]Wl宽度W2宽度
[0058]W3宽度X行方向
[0059]Y列方向Z垂直投影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60]为使熟习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特列举本发明的数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
[0061]如图1到图4所示,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101具有一中央区Rl以及一周围区R2,且周围区R2位于中央区Rl的至少一侧。本实施例的周围区R2位于中央区Rl的两侧,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而可视需要使周围区R2围绕中央区Rl的四周或使周围区R2仅与中央区Rl的部分边缘相邻设置。触控板101包括一第一基底111、一第一感测电极120以及一第二感测电极130。第一感测电极120与第二感测电极130设置在第一基底111上。第一基底111可包括玻璃基底、硬质覆盖板(cover lens)、塑胶基底、柔性覆盖板、柔性塑胶基底、薄玻璃基底或一顯示器的基底,其中,上述覆蓋板至少在一側設置有一裝飾層(圖未示),而上述顯示器的基底可為一液晶顯示器的彩色濾光基底或一有機發光顯示器的封裝蓋。第一感测电极120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120A以及多个第二子电极120B。第一子电极120A设置在中央区R1,且第二子电极120B设置在周围区R2。第二感测电极130与第一感测电极120未直接电连接,也可说第二感测电极130与第一感测电极120电绝缘。第二感测电极130包括多个第三子电极130A以及多个第四子电极130B。第三子电极130A设置在中央区R1,且第四子电极130B设置在周围区R2。各第三子电极130A在中央区Rl的设置位置异于各第一子电极120A的设置位置,且各第三子电极130A与各第一子电极120A电绝缘。各第四子电极130B在周围区R2的设置位置异于各第二子电极120B的设置位置,且各第四子电极130B与各第二子电极120B电绝缘。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子电极120A与各第三子电极130A在中央区Rl彼此互相交错排列设置,且各第二子电极120B与各第四子电极130B在周围区R2彼此互相交错排列设置,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同样的一单位面积大小中,例如lcmX2cm或3cmX3cm的面积大小中,第二子电极120B在周围区R2的图案密度大于第一子电极120A在中央区Rl的图案密度,且第四子电极130B在周围区R2的图案密度大于第三子电极130A在中央区Rl的图案密度。当给予第一感测电极120或第二感测电极130 —驱动信号时,此种设计可以使得第二子电极120B与第四子电极130B之间在周围区R2所形成的边缘(fringe)电容大于或等于第一子电极120A与第三子电极130A之间在中央区Rl所形成的边缘电容。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子电极120A的面积优选大于各第二子电极120B的面积,且各第三子电极130A的面积优选大于各第四子电极130B的面积,但并不以此为限。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子电极120A与第三子电极130A可为图案大体上相同的菱形电极垫,第二子电极120B可为第一子电极120A的四分之一大小的菱形电极垫,而第四子电极130B可为第三子电极130A的四分之一大小的菱形电极垫,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同样的单位面积大小中,由于第二子电极120B在周围区R2的图案密度大于第一子电极120A在中央区Rl的图案密度,且第四子电极130B在周围区R2的图案密度大于第三子电极130A在中央区Rl的图案密度,故当触控板101的中央区Rl与周围区R2被相同触碰物例如手指以相同触碰面积接触时,第二子电极120B与第四子电极130B之间在周围区R2所形成的边缘电容效应会大于或等于第一子电极120A与第三子电极130A之间在中央区Rl所形成的边缘电容效应。因此,在触控板101的边缘即使第二子电极120B与第四子电极130B会被边缘切割得不完整,但其所形成的电容效应仍会与中央区Rl接近,故可提高周围区R2的触控辨识效果以及提高周围区R2在触控操作时的线性度,进而使得周围区R2与中央区Rl的触控线性度可比较相近。值得说明的是,此处的线性度是指触控板实际接触点与解析点之间的相似性,也就是说此线性度是定义为触控板的实际平均输出特性曲线对最佳直线间的偏差状况。线性度越佳代表触控解析越准确,而中央区Rl与周围区R2的线性度状况越接近,除了可代表触控板的触控定位效果的一致性比较好外,也可节省为了边缘线性度不佳而需进行的额外补偿运算。
[0062]进一步说明,如图1到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触控板101可包括多条第一轴向电极121X、多条第一轴向电极122X、多条第二轴向电极131Y以及多条第二轴向电极132Y。第一轴向电极121X与第一轴向电极122X分别沿一行方向X延伸设置,而第二轴向电极131X与第二轴向电极132X分别沿一列方向Y延伸设置。此外,触控板101可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线120C与多个第二连接线130C。第一连接线120C用以连接在行方向X上相邻的第一子电极120A或/与第二子电极120B,而第二连接线130C用以连接在列方向Y上相邻的第三子电极130A或/与第四子电极130B。也就是说,第一轴向电极121X由在行方向X上相邻的第一子电极120A与第二子电极120B以及第一连接线120C所构成,第一轴向电极122X由在行方向X上相邻的第二子电极120B以及第一连接线120C所构成,第二轴向电极131X由在列方向Y上相邻的第三子电极130A与第四子电极130B以及第二连接线130C所构成,第二轴向电极132X由在列方向Y上相邻的第四子电极130B以及第二连接线130C所构成。在第一轴向电极121X中,各第一子电极120A在行方向X上与至少一第一子电极120A或第二子电极120B相邻设置并电连接,且至少一第一子电极120A以并联方式与至少部分的第二子电极120B电连接。在第二轴向电极131X中,各第三子电极130A在列方向Y上与至少一第三子电极130A或第四子电极130B相邻设置并电连接,且至少一第三子电极130A以并联方式与至少部分的第四子电极130B电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子电极120A与第二子电极120B通过第一连接线120C在行方向X上电连接,且第三子电极130A与第四子电极130B通过第二连接线130C在列方向Y上电连接。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轴向电极121X与第一轴向电极122X优选为触控信号传递电极,而第二轴向电极131X与第二轴向电极132X优选为触控信号接收电极,用以进行互电容式(mutual capacitive)触控感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也可视需要使第一轴向电极121X与第一轴向电极122X为触控信号接收电极,并使第二轴向电极131X与第二轴向电极132X为触控信号传递电极,用以搭配进行互电容式触控感测。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但位于不同行的第二子电极120B可通过第一走线150彼此相连,而相邻但位于不同列的第四子电极130B可通过第二走线160彼此相连,借此达到减少触控信号处理组件(图未示)所需频道(channel)数目的目的,但并不以此为限。
[0063]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板101可还包括一绝缘层140设置在各第一连接线120C与各第二连接线130C之间,用以电绝缘各第一连接线120C与各第二连接线130C。第一感测电极120、第二感测电极130、第一连接线120C、第二连接线130C以及绝缘层140设置在第一基底111上,且第一连接线120C设置在绝缘层140与第一基底111之间。绝缘层140在垂直在第一基底111的一垂直投影方向Z上至少部分暴露出第一连接线120C,用以使第一电极120A与第二子电极120B可与未被绝缘层140覆盖的第一连接线120C接触而形成电连接。本实施例的绝缘层140可包括多个绝缘块140P设置在各第一连接线120C与各第二连接线130C之间,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其他优选实施例中也可视需要使用整面式的绝缘层覆盖第一连接线120C并以在绝缘层中设置接触孔洞的方式使第一连接线120C可与对应的第一子电极120A或第二子电极120B接触形成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电极120A、第二子电极120B、第三子电极130A以及第四子电极130B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或金属网格(metal mesh)。举例来说,如图5A、图5B以及图5C所示,上述的金属网格可以包括各种尺寸相同或大小形状不拘的连续几何形状堆栈,例如图5A中所示的菱形图案、图5B中所示的正方形或矩形图案以及图5C中所示的六角形图案。本发明所举的金属网格的形状并不限在图5、图5B以及图5C所示的形状,而可视需要使用其他规则形状或不规则形状的金属网格,也可以由弦波金属网格图案或其他金属网格图案所构成。此外,上述的透明导电材料可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铟锋(indium zinc oxide, IZ0)、氧化招锌(aluminum zinc oxide, AZO)或其他适合的透明导电材料。值得说明的是,如图2到图4所示,第一连接线120C与第二连接线130C可包括透明导电材料或金属导电材料。举例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线130C、第三子电极130A以及第四子电极130B可由相同的材料例如透明导电材料一并形成,故可借此达到制造工艺简化的效果,但并不以此为限。
[0064]还请注意,由于本发明是在周围区R2设置面积相对比较小的第二子电极120B与第四子电极130B且在中央区设置面积相对比较大的第一子电极120A与第三子电极130A。因此,相比较于传统采用全面相同大小的大面积子电极或小面积子电极设计来说,本发明可在电阻、电容以及两者乘积等特性上获得最均衡的表现,故可避免某些电特性上比较极端表现造成设计搭配上的困扰。
[0065]下文将针对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样态进行说明,且为简化说明,以下说明主要针对各实施例不同的部分进行详述,而不再对相同的部分作重复赘述。此外,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中相同的组件是以相同的标号进行标示,用以方便在各实施例间互相对照。
[0066]如图6到图8所示,本发明的第二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102。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板102还包括多个第二连接线132C,用以连接在列方向Y上相邻的第三子电极130A或/与第四子电极130B。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线132C优选与第三子电极130A以及第四子电极130B以不同工艺所形成。举例来说,第三子电极130A以及第四子电极130B优选以透明度比较高的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而第二连接线132C优选以电阻率比较低的金属导电材料所形成,用以达到降低阻抗的效果。此外,本实施例的绝缘层140可部分覆盖第一子电极120A、第二子电极120B、第三子电极130A以及第四子电极130B,用以避免不同触控信号之间产生干扰。本实施例的触控板102除了第二连接线132C之外,其余各部件的设置位置、材料特性以及触控信号驱动方式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
[0067]如图9与图10所示,本发明的第三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103。与上述第二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板103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线123C与多个第二连接线133C。第一连接线123C用以连接在行方向X上相邻的第一子电极120A或/与第二子电极120B,而第二连接线133C用以连接在列方向Y上相邻的第三子电极130A或/与第四子电极130B。第二连接线133C设置在绝缘层140与第一基底111之间。第一连接线120C以及第二连接线133C可由相同材料以同一工艺形成,而第一连接线123C与第二连接线132C可由相同材料以另外一工艺形成,借此可降低当单一工艺发生问题时所造成的影响,达到提升整体合格率的效果。
[0068]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第四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104。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在触控板104中,各第一轴向电极122X彼此电分离,且各第二轴向电极132Y彼此电分离,借此可达到提升周围区R2触控解析度的效果。
[0069]如图12所不,本发明的第五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105。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在触控板105中,至少一第三子电极130A具有一缺口 130G围绕相邻的第二子电极120B,借此可避免第一轴向电极122X与第二轴向电极131Y交错处影响第二子电极120B沿行方向X的排列状况。
[0070]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第六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106。与上述第一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板106还包括一第二基底112以及一粘着层180。第二基底112与第一基底111相对设置。第二基底112與第一基板111至少其中的一種可包括硬质基底或柔性基底,例如玻璃基底、硬质覆盖板(cover lens)、塑胶基底、柔性覆盖板、柔性塑胶基底、薄玻璃基底或一顯示器的基底,其中,上述覆蓋板至少在一側設置有一裝飾層190,而上述顯示器的基底可為一液晶顯示器的彩色濾光基底或一有機發光顯示器的封裝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20与第二感测电极130优选设置在不同的基底上。也就是说,第一感测电极120可设置在第一基底111上,而第二感测电极130可设置在第二基底112上,并通过粘着层180黏合第一基底111与第二基底112,但并不以此为限。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感测电极120与第二感测电极130设置在不同的方式可视需要与上述各实施例以及后续各实施例进行搭配组合。
[0071]如图14所示,本发明的第七优选实施例的触控板201具有中央区Rl以及周围区R2,且周围区R2位于中央区Rl的两侧,但并不以此为限。触控板201包括一第一感测电极220以及一第二感测电极230。第一感测电极220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220A以及多个第二子电极220B。第一子电极220A设置在中央区Rl,且第二子电极220B设置在周围区R2。第二感测电极230包括多个第三子电极230A以及多个第四子电极230B。第三子电极230A设置在中央区R1,且第四子电极230B设置在周围区R2。各第三子电极230A具有多个第一中空区231H沿列方向Y排列设置,各第四子电极230B具有多个第二中空区232H沿列方向Y排列设置,第一子电极220A设置在第一中空区231H内,且第二子电极220B设置在第二中空区232H内,其中各第一中空区231H在各第一子电极220A与各第二子电极220B间可分别设置有虚拟电极(图中未示),而各第二中空区232H在各第三子电极230A、各第四子电极230B之间也可分别设有虚拟电极(图中未示),且各虚拟电极分别与相邻的各电极220A、220B、230A、230B间相互绝缘。换句话说,第一子电极220A、第二子电极220B、第三子电极230A、第四子电极230B以及虚拟电极在垂直投影方向Z上未互相重叠,故触控板201可不需设置桥接线而达到制造工艺与结构简化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三子电极230A在行方向X上的宽度Wl优选大体上相等于各第四子电极230B在行方向Y上的宽度W2,但并不以此为限。此外,触控板201可还包括多个第一走线250与多个第二走线260。各第一走线250与一第一子电极220A电连接,且各第二走线260与一第二子电极220B电连接。
[0072]值得说明的是,第二子电极220B在周围区R2的图案密度大于第一子电极220A在中央区Rl的图案密度,用以使第二子电极220B与第四子电极230B之间在周围区R2所形成的边缘电容大于第一子电极220A与第三子电极230A之间在中央区Rl所形成的边缘电容。在本实施例中,各第一子电极220A的面积优选大于各第二子电极220B的面积,但并不以此为限。由于第二子电极220B在周围区R2的图案密度大于第一子电极220A在中央区Rl的图案密度,故当触控板201的中央区Rl与周围区R2被相同触碰物例如手指以相同触碰面积接触时,第二子电极220B与第四子电极230B之间在周围区R2所形成的边缘电容效应会大于或等于第一子电极220A与第三子电极230A之间在中央区Rl所形成的边缘电容效应,故可提高周围区R2的触控辨识效果以及提高周围区R2在触控操作时的线性度,进而使得周围区R2与中央区Rl的触控线性度可比较相近。
[0073]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第八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202。与上述第七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板202还包括至少一第三走线270,且第三走线270与至少一第一子电极220A以及至少一第二子电极220B电连接,借此达到减少触控信号处理组件(图未示)所需频道数目的目的,但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的触控板202除了第三走线270之夕卜,其余各部件的设置位置、材料特性以及触控信号驱动方式与上述第七优选实施例相似,故在此并不再赘述。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三走线270设计不限定设在一侧的周围区R2或两侧的周围区R2。
[0074]如图16所示,本发明的第九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203。与上述第七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板203包括多个第二走线263,且各第二走线263与两个第二子电极220B电连接,借此达到减少触控信号处理组件(图未示)所需频道数目的目的,但并不以此为限。
[0075]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第十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204。与上述第七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板204包括第一感测电极220以及一第二感测电极234。第二感测电极234包括多个第三子电极230A以及多个第四子电极234B。第四子电极234B设置在周围区R2,且第四子电极234B在周围区R2沿列方向Y排列设置。此外,触控板204还包括多个第二走线263,且各第二走线263与两个对应于不同第四子电极234B的第二子电极220B电连接,故借此可在不影响触控解析度的情况下达到减少走线数量的目的。
[0076]如图18所示,本发明的第i^一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205。与上述第七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板205包括一第一感测电极225以及一第二感测电极235。第一感测电极225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220A以及多个第二子电极225B,且第二子电极225B设置在周围区R2。第二感测电极235包括多个第三子电极230A以及多个第四子电极235B,且第四子电极235B设置在周围区R2。各第四子电极235B具有多个第二中空区235H沿列方向Y排列设置,且第二子电极225B设置在第二中空区235H内。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二子电极225B的形状不同于第一子电极220A的形状。通过改变第二子电极225B的形状为规则或不规则形,可增加第二子电极220B与第四子电极230B之间在周围区R2所形成的边缘电容,进而达到使第二子电极220B与第四子电极230B之间在周围区R2所形成的边缘电容大于第一子电极220A与第三子电极230A之间在中央区Rl所形成的边缘电容的目的。换句话说,本实施例是通过改变第二子电极225B的形状使得第二子电极225B与第四子电极235B之间相邻的区域大小增加而达到提升所产生的边缘电容效应的目的。
[0077]如图19所示,本发明的第十二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206。与上述第七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在触控板206中,第一子电极220A、第三子电极230A以及第一走线250沿一对称直线L而呈镜像对称,且第二子电极220B、第四子电极230B以及第二走线260沿对称直线L而呈镜像对称。此外,第一走线250以及第二走线260设置在相比较于对应的第一子电极220A与对应的第二子电极220B较远离对称直线L的位置。
[0078]如图20所示,本发明的第十三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207。与上述第七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在触控板207中,第一子电极220A、第三子电极230A以及第一走线250沿一对称直线L而呈镜像对称,且第二子电极220B、第四子电极230B以及第二走线260沿对称直线L而呈镜像对称。此外,第一走线250以及第二走线260设置在相比较于对应的第一子电极220A与对应的第二子电极220B较接近对称直线L的位置。
[0079]如图21所示,本发明的第十四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208。与上述第七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板208还包括多个第一走线258、多个第二走线268以及至少一第三走线278。各第一走线258与两个对应于不同第三子电极230A的第一子电极220A电连接,各第二走线268与两个第二子电极220B电连接,且第三走线278与一个第一子电极220A以及两个第二子电极220B电连接。此外,第一子电极220A、第二子电极220B、第三子电极230A、第四子电极230B、第一走线250、第一走线258、第二走线268以及第三走线278沿对称直线L而呈镜像对称。借此可达到减少走线数目以及缩小各第三子电极230A以及各第四子电极230B之间间距的目的。
[0080]如图22所示,本发明的第十五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209。与上述第七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板209包括第一感测电极220以及一第二感测电极239。第二感测电极239包括多个第三子电极230A以及多个第四子电极239B,且第四子电极239B设置在周围区R2。各第四子电极239B具有多个第二中空区232H沿列方向Y排列设置,且第二子电极220B设置在第二中空区232H内。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各第四子电极239B在行方向X的宽度W3优选小于各第三子电极230A在行方向X的宽度Wl,借此可增加相对应的第二子电极220B在周围区R2的设置数量与图案密度,进而提高周围区R2的触控辨识效果以及提高周围区R2在触控操作时的线性度。
[0081]如图23所示,本发明的第十六优选实施例提供一触控板300。与上述第七优选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触控板300仅包括第一感测电极220,故触控板用以进行自电容式触控感测,但并不以此为限。由于第二子电极220B在周围区R2的图案密度大于第一子电极220A在中央区Rl的图案密度,故当触控板300的中央区Rl与周围区R2被相同触碰物例如手指以相同触碰面积接触时,第二子电极220B在周围区R2所形成的耦合电容效应会大于或等于第一子电极220A在中央区Rl所形成的耦合电容效应,故可提高周围区R2的触控辨识效果以及提高周围区R2在触控操作时的线性度。
[0082]综合以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板利用将周围区的子电极图案密度设计成大于中央区的子电极图案密度,使得周围区的子电极之间所形成的耦合电容效应大于或等于中央区的子电极之间所形成的耦合电容效应。因此,即使当触控板的子电极被边缘切割变得不完整,其位于边缘的子电极所形成的电容效应仍会与中央区接近,故可提高周围区的触控辨识效果以及提高周围区R2在触控操作时的线性度。
[008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中央区以及一周围区位于该中央区的至少一侧,该触控板包括: 一第一感测电极,包括: 多个第一子电极,设置在该中央区;以及 多个第二子电极,设置在该周围区,其中该些第二子电极在该周围区的图案密度大于该些第一子电极在该中央区的图案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子电极的面积大于各该第二子电极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二感测电极,与该第一感测电极电绝缘,该第二感测电极包括: 多个第三子电极,设置在该中央区,其中各该第三子电极在该中央区的设置位置异于各该第一子电极的设置位置,且各该第三子电极与各该第一子电极电绝缘;以及 多个第四子电极,设置在该周围区,其中,各该第四子电极在该周围区的设置位置异于各该第二子电极的设置位置,且各该第四子电极与各该第二子电极电绝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在一单位面积大小中该些第二子电极与该些第四子电极之间在该周围区所形成的边缘电容大于在一同样单位面积大小中该些第一子电极与该些第三子电极之间在该中央区所形成的边缘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子电极与各该第三子电极在该中央区彼此互相交错排列设置,且各该第二子电极与各该第四子电极在该周围区彼此互相交错排列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四子电极在该周围区的图案密度大于该些第三子电极在该中央区的图案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三子电极的面积大于各该第四子电极的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子电极在一行方向上与至少一该第一子电极或一该第二子电极相邻设置并电连接,且各该第三子电极在一列方向上与至少一该第三子电极或一该第四子电极相邻设置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该第一子电极以并联方式与至少部分的该些第二子电极电连接,且至少一该第三子电极以并联方式与至少部分的该些第四子电极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线与多个第二连接线,其中该些第一子电极与该些第二子电极通过该些第一连接线在该行方向上电连接,且该些第三子电极与该些第四子电极通过该些第二连接线在该列方向上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绝缘层设置在各该第一连接线与各该第二连接线之间,用以电绝缘各该第一连接线与各该第二连接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基底,其中该第一感测电极、该第二感测电极、该些第一连接线、该些第二连接线以及该绝缘层设置在该第一基底上,且至少一该第一连接线设置在该绝缘层与该第一基底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该第二连接线设置在该绝缘层与该第一基底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基底与一第二基底相对设置,其中该第一感测电极设置在该第一基底上,且该第二感测电极设置在该第二基底上。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一该第三子电极具有一缺口围绕相邻的该第二子电极。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三子电极具有多个第一中空区沿一列方向排列设置,各该第四子电极具有多个第二中空区沿该列方向排列设置,该些第一子电极设置在该些第一中空区内,且该些第二子电极设置在该些第二中空区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三子电极与各该第四子电极在一行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宽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各该第四子电极在一行方向的宽度小于各该第三子电极在该行方向的宽度。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走线与多个第二走线,其中各该第一走线与至少一该第一子电极电连接,各该第二走线与至少一该第二子电极电连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子电极、该些第三子电极以及该些第一走线沿一对称直线而呈镜像对称,且该些第二子电极、该些第四子电极以及该些第二走线沿该对称直线而呈镜像对称。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第三走线,该第三走线与至少一该第一子电极以及至少一该第二子电极电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四子电极在该周围区沿该列方向排列设置。
2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基底為一玻璃板、一塑膠板、一玻璃膜片、一塑膠膜片、一覆蓋板或一顯示器的基底。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該覆蓋板至少在一側設置有一裝飾層。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該顯示器的基底為一液晶顯示器的彩色濾光基底或一有機發光顯示器的封裝蓋。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基底及該第二基底至少其中的一種為一玻璃板、一塑膠板、一玻璃膜片、一塑膠膜片、一覆蓋板或一顯不器的基底。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該覆蓋板至少在一側設置有一裝飾層。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触控板,其特征在于,該顯示器的基底為一液晶顯示器的彩色濾光基底或一有機發光顯示器的封裝蓋。
【文档编号】G06F3/044GK104182104SQ201310300864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7日
【发明者】林姿伶, 陈国兴, 苏振豪, 叶政谚, 陈昱廷, 刘锦璋, 苏国彰 申请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