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以及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取方法

文档序号:650618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以及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以及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取方法,其能够迅速地提供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具有:生产线信息存储部、收集部、作业履历数据存储部、取得部、计算部、以及改善对策提供部。例如,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在接收到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后,进行基于用户ID以及密码的用户认证,并基于产品以及操作人员数量与要求源的生产线一致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而执行改善对策的提取处理。然后,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根据基于产品以及操作人员数量一致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的、改善对策的提取处理的结果,提供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
【专利说明】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以及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以及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在缝制工厂中,配置用于与各种缝制方法对应的多样的工业用缝纫机,通过由操作人员对工业用缝纫机进行操作,从而进行被实施缝制的产品的生产。通常,在缝制工厂中生产的产品按照其部件及缝制方法等的不同而分为多个作业工序,多个操作人员分担各作业工序而从事缝制作业。在如上述所示分担进行作业的情况下,如果一部分的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延迟而使生产线的进度停滞,则在“工作中途”停滞而使生产性降低。因此,为了生产性的提高以及产品的稳定供给,而必须避免使生产线的进度停滞的情况。
[0003]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生产线的生产线平衡管理装置。该生产线平衡管理装置在使多个操作人员分担用于制造一个产品的缝制作业所属的多个作业工序的情况下,作为作业记录数据而记录各操作人员进行一个作业工序所需的时间。并且,该生产线平衡管理装置基于作业记录数据,在一个产品完成之前,分别计算各操作人员从事作业的合计时间(实际作业时间)并进行总计。由生产线平衡管理装置总计出的每个操作人员的实际作业时间,例如在缝制工厂内进行生产线平衡的重新评估时使用。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 - 13546号公报
[0005]在专利文献I中,能够基于每个操作人员的实际作业时间,确定生产线中作业停滞的操作人员,但并不能积极地提供用于改善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因此,在缝制工厂内进行生产线平衡的重新评估时,不得不依赖于生产管理者等的经验原则,有时无法进行迅速的应对。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地提供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以及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取方法。
[0007]作为一种方式,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提供用于改善生产线的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该生产线是使多个操作人员分担实施多个作业工序而生产产品的生产线,该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具有:生产线信息存储部,其针对每个所述生产线,与唯一地识别该生产线的生产线标识符相关联,而至少存储唯一地识别通过所述生产线生产的产品的产品标识符、以及表示所述生产线中的所述操作人员的人员构成的人员构成信息;收集部,其针对每个所述生产线,分别收集由在该生产线上配置的多个工业用缝纫机以时间顺序记录的所述产品标识符、唯一地识别所述工业用缝纫机的缝纫机标识符、唯一地确定所述操作人员的操作人员标识符、唯一地确定由所述操作人员实施的作业工序的作业工序标识符、以及所述工业用缝纫机的工作信息;作业履历数据存储部,其将由所述收集部针对每个所述生产线收集的所述产品标识符、所述缝纫机标识符、所述操作人员标识符、所述作业工序标识符、以及所述工业用缝纫机的工作信息,作为作业履历数据,与所述生产线标识符相关联而存储;取得部,其在接收到所述改善对策的询问的情况下,参照所述生产线信息存储部,在存在第2生产线,该第2生产线所关联的所述产品标识符以及所述人员构成信息,与识别对应于所述询问的发送源的第I生产线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所关联的所述产品标识符以及所述人员构成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将与识别该第2生产线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从所述作业履历数据存储部取得;提取部,其基于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中包含的所述作业工序标识符,判定在所述第2生产线中是否包含存在进行了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迹象的第3生产线,在判定结果为所述第3生产线包含在所述第2生产线中的情况下,从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中,提取与所述第3生产线对应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计算部,其基于由所述提取部提取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针对所述第3生产线,分别计算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前后的所述产品的生产量;以及改善对策提供部,其将由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前后的所述产品的生产量彼此进行比较,在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后的生产量比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前的生产量多的第4生产线包含在所述第3生产线中的情况下,将包含所述第4生产线中的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内容在内的响应,向所述询问的所述发送源进行回答。
[0008]作为一种方式,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取方法用于使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执行,其中,该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提供用于改善生产线的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该生产线是使多个操作人员分担实施多个作业工序而生产产品的生产线,该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取方法包含下述步骤:在接收到所述改善对策的询问的情况下,参照生产线信息存储部,在存在第2生产线,该第2生产线所关联的所述产品标识符以及所述人员构成信息,与识别对应于所述询问的发送源的第I生产线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所关联的所述产品标识符以及所述人员构成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取得与该第2生产线对应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其中,在该生产线信息存储部中,针对每个所述生产线,与唯一地识别所述生产线的生产线标识符相关联,而至少存储唯一地识别由所述生产线生产的产品的产品标识符、以及表示所述生产线中的所述操作人员的人员构成的人员构成信息;从作业履历数据存储部中,取得与识别所述第2生产线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其中,该作业履历数据存储部针对每个所述生产线,存储作业履历数据,该作业履历数据包含由在所述生产线上配置的多个工业用缝纫机以时间顺序记录的所述产品标识符、唯一地识别所述工业用缝纫机的缝纫机标识符、唯一地确定所述操作人员的操作人员标识符、唯一地确定由所述操作人员实施的作业工序的作业工序标识符、以及所述工业用缝纫机的工作信息;基于所取得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中包含的所述作业工序标识符,判定在所述第2生产线中是否包含存在进行了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迹象的第3生产线;在判定结果为所述第3生产线包含在所述第2生产线中的情况下,从与识别所述第2生产线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中,提取与所述第3生产线对应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基于所提取的与所述第3生产线对应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针对所述第3生产线,分别计算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前后的所述产品的生产量;以及将计算出的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前后的所述产品的生产量彼此进行比较,在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后的生产量比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前的生产量多的第4生产线、包含于所述第3生产线中的情况下,将包含所述第4生产线中的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内容在内的响应,向所述询问的所述发送源进行回答。
[0009]发明的效果
[0010]本发明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以及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取方法,具有能够迅速地提供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12]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所涉及的处理的概要的图。
[0013]图3是表示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
[0014]图4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15]图5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生产线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16]图6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作业履历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17]图7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作业履历数据中包含的数据要素的一个例子的图。
[0018]图8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产品的一个例子的图。
[0019]图9是表示在生产图8所示的产品时的一系列的作业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0]图10是表示生产图8所示的产品的生产线的生产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1]图11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2]图12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列表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3]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所涉及的处理的概要的图。
[0024]图14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5]图15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生产线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6]图16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间距图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7]图17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0028]图1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所涉及的处理的概要的图。
[0029]图19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0030]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所涉及的处理的概要的图。
[0031]图21是表示实施例4所涉及的生产线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32]图22是表示实施例4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0033]图23是表示实施例4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
[0034]符号的说明[0035]I工业用缝纫机制造商
[0036]5互联网
[0037]20?40缝制工厂
[0038]100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
[0039]110通信部
[0040]120存储部
[0041]120a生产线数据库(生产线信息存储部)
[0042]120b作业履历数据库(作业履历数据存储部)
[0043]130控制部
[0044]130a 收集部
[0045]130b 取得部
[0046]130c 提取部
[0047]130d 计算部
[0048]130e改善对策提供部
[0049]130f难点工序确定部
[0050]200?400缝制工厂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0051]下面,基于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取方法以及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取程序的实施例。此外,本发明并不受本实施例限定。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想到的要素、在实质上相同的要素、所谓等同范围的要素。在以下说明的实施例中,作为工业用缝纫机制造商能够实施对缝制工厂提供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的服务的服务方式的一个例子,而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本方式。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假设在工业用缝纫机制造商以及缝制工厂中用于识别各种信息的识别信息,是在工业用缝纫机制造商以及缝制工厂之间能够通用地识别的信息。
[0052][实施例1]
[0053][实施例的整体结构]
[0054]首先,对实施例所涉及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例所涉及的整体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所示,例如,工业用缝纫机制造商I所拥有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和在缝制工厂20中使用的缝制工厂终端200,经由互联网5以可通信的状态连接。相同地,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和在缝制工厂30中使用的缝制工厂终端300以及在缝制工厂40中使用的缝制工厂终端400,经由互联网5以可通信的状态连接。
[0055]工业用缝纫机制造商I例如是引进至缝制工厂20?40中的工业用缝纫机的制造商。缝制工厂20?40例如是使多个操作人员分担实施多个作业工序而生产缝制产品的工厂。
[0056]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以及缝制工厂终端200?400例如是服务器或工作站、个人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装置。
[0057]在缝制工厂20?40中具有多条生产线,该生产线是用于使多个操作人员分担实施多个作业工序而生产缝制产品的生产线。在生产线中引进工业用缝纫机,该工业用缝纫机用于实施用于生产缝制产品的作业工序。例如,如图1所示,在缝制工厂20中引进了缝纫机20a?20c、20e?20g等多个工业用缝纫机。缝纫机20a?20c、20e?20g等对由操作人员实施的作业的数据等进行记录。缝制工厂终端200对在缝纫机20a?20c、20e?20g等各缝纫机中记录的作业数据进行管理。相同地,缝制工厂终端300对在缝纫机30a?30c、30e?30g等各缝纫机中记录的作业数据进行管理。相同地,缝制工厂终端400对在缝纫机40a?40c、40e?40g等各缝纫机中记录的作业数据进行管理。
[0058]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收集在各缝纫机中记录的作业数据而作为作业履历数据,并针对每个生产线进行管理。
[0059]使用图2,对实施例1所涉及的处理的概要进行说明。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所涉及的处理的概要的图。
[0060]如图2所示,缝制工厂终端200?400例如与由工业用缝纫机制造商I公开的主页等连接,从主页访问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步骤S11)。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根据来自缝制工厂终端200?400的要求,发送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步骤 S12)。
[0061]然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在显示器等上显示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图3是表示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3所示,在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上具有:输入框,其用于接受用户ID以及密码的输入;开始按钮,其用于发送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要求;以及取消按钮,其用于返回主页等。缝制工厂终端200?400的用户可以使用鼠标及键盘等用户接口,进行用户ID以及密码的输入操作、开始按钮以及取消的操作。此外,假设缝制工厂终端200?400的用户已预先访问工业用缝纫机制造商I的主页,完成了用户ID以及密码的事先登录。
[0062]对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如果在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上输入用户ID以及密码后,接受开始按钮的操作,则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发送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步骤S13)。
[0063]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如果接收到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则进行基于用户ID以及密码的用户认证,基于产品以及操作人员数量与要求源的生产线一致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执行改善对策的提取处理(步骤S14)。此外,对于作业履历数据、提取处理的内容,在后面详细记述。
[0064]然后,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根据基于产品以及操作人员数量一致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的、改善对策的提取处理的结果,将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向缝制工厂终端200?400发送(步骤S15)。
[0065]如上述所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能够基于产品以及操作人员数量一致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提供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
[0066][实施例1所涉及的功能结构]
[0067]图4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4所示,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经由互联网5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以可通信的状态连接。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具有通信部110、存储部120、控制部130。在图4中,仅记载有为实现实施例1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的功能而所需的结构要素。
[0068]通信部110对在缝制工厂终端200?400之间执行的与各种信息的交互相关的通信进行控制。
[0069]存储部120具有生产线数据库120a以及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
[0070]生产线数据库120a存储与缝制工厂20?40的各生产线相关的信息。图5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生产线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5所示,生产线数据库120a针对每个缝制工厂,将生产线ID (生产线标识符)、产品ID (产品标识符)、人员构成信息、以及生产线结构信息相关联而存储。生产线ID是用于唯一地识别缝制工厂所具有的生产线的信息。产品ID是用于唯一地识别在相应的生产线中生产的产品的信息。人员构成信息是利用相应的生产线进行作业的操作人员数量的信息。生产线结构信息是表示在相应的生产线中由各操作人员分担实施的一系列的作业工序的进度的信息。例如,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根据产品ID可知,在缝制工厂20所具有的生产线中,在生产线ID “20Q”的生产线中生产产品ID “001”的产品。另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根据人员构成信息可知,在生产线ID “20L/’的生产线中有6名操作人员从事作业。另外,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生产线中以“Px (X为自然数)”表示用于唯一地识别由操作人员实施的作业工序的工序ID(作业工序标识符)的情况下,根据生产线结构信息可知,在生产线ID “20L/’的生产线中由6名操作人员分担实施“匕?Pn”的作业工序。另外,根据生产线结构信息可知,在生产线ID “20L/’的生产线中,将(P1, P2)、P3、(P4,P5)、(P5,P6)、(P7,P8, P9)> (P10, P11)的各工序分别分配给I名操作人员,以P1 — P11的顺序进行作业。
[0071]如图5所示,在缝制工厂20的生产线ID “20L/’的生产线、缝制工厂30的生产线ID “30L/’的生产线、以及缝制工厂40的生产线ID “40L/’的生产线中,产品(ID)以及人员构成信息(操作人员数量)的组合相同。另外,如图5所示,对于缝制工厂30的生产线ID “30L/’的生产线,进行了生产线结构的变更。
[0072]在实施例1中,生产线数据库120a除了变更后的生产线结构信息之外,还预先存储与缝制工厂20?40的各生产线相关的信息。也可以在存在生产线结构的变更的情况下,向各缝制工厂的缝制工厂终端发送变更后的生产线结构信息,接收到变更后的生产线结构信息的控制部130将变更后的生产线结构信息向生产线数据库120a中存储。或者也可以在控制部130基于在后述的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中存储的作业履历数据而检测到生产线结构的变更的情况下,将与变更后的生产线结构相关的生产线结构信息向生产线数据库120a中存储。
[0073]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 (作业履历数据存储部)存储与在各缝制工厂的生产线中由操作人员实施的作业履历相关的作业履历数据。作业履历数据是通过在缝制工厂内的生产线上配置的缝纫机记录的数据。作业履历数据是通过后述的收集部130a在规定的定时从缝制工厂终端收集的。图6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作业履历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6所示,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将生产线ID (生产线标识符)和作业履历数据相关联而存储。作业履历数据是以记录有作业数据的缝纫机为单位存储的。例如,在生产线ID “20L/’中,作为作业履历数据而存储“D2(la、D2(lb、D2(l。”等。作业履历数据“D2(la”相当于由在缝制工厂20的生产线ID “20L/’的生产线上配置的缝纫机20a存储的作业数据。作业履历数据“D.”相当于由在生产线ID “20L/’的生产线上配置的缝纫机20b存储的作业数据。作业履历数据“D2(l。”相当于由在生产线ID “20L/’的生产线上配置的缝纫机20c存储的作业数据。例如,在生产线ID “20L2”中,作为作业履历数据而存储“D2(le、D2(lf、D2(lg”等。作业履历数据“D2(le”相当于由在缝制工厂20的生产线ID “20L2”的生产线上配置的缝纫机20e存储的作业数据。作业履历数据“D2M”相当于由在生产线ID “20L2”的生产线上配置的缝纫机20f存储的作业数据。作业履历数据“D2(lg”相当于由在生产线ID “20L2”的生产线上配置的缝纫机20g存储的作业数据。对于图6所示的生产线ID “30?ν’、“30?2”、“40?ν’、“40L2 ”的生产线,也相同。
[0074]图7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作业履历数据中包含的数据要素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7所示,例如在作业履历数据Dx (X与20a~20c、30a~30c、40a~40c等对应。参照图6)中,包含产品ID (产品标识符)、缝纟刃机ID (缝纟刃机标识符)、操作人员ID (操作人员标识符)、工序ID (工序标识符)、工作信息。缝纫机ID是用于唯一地识别缝纫机的信息。操作人员ID是唯一地识别操作人员的信息。工序ID是唯一地识别在生产线中由操作人员实施的作业工序的信息。产品ID、操作人员ID以及工序ID是在作业开始前由操作人员利用缝纫机而手动输入。缝纫机ID是在向缝纫机中记录作业履历数据时,由缝纫机自动插入的。工作信息由缝纫机插入。在工作信息中包含:使缝纫机接通电源的时刻、启动缝纫机的时刻、使缝纫机停止的时刻、利用缝纫机进行缝制的针数、进行切线的时刻、缝纫机主轴的旋转速度等信息。缝纫机主轴的旋转速度,例如可以作为对使用缝纫机的缝制的速度进行评价的信息而利用。通常判断为,针数越多,缝制的速度越快,作业的难易程度越高。
[0075]作业履历数据中包含的产品ID、缝纫机ID、操作人员ID、工序ID基本上不会变更,但仅在进行了变更的情况下,记录新的信息。在产品、操作人员、缝纫机没有变更而仅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工序的变更的情况下,由操作人员手动输入工序ID,例如如图7的Cl1所示,将新的工序ID作为作业履历数据而记录在缝纫机中。
[0076]另外,在存储部120中,除了上述的生产线数据库120a以及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之外,还存储通过控制部130进行各种处理所需的程序以及数据。存储部120所存储的程序以及数据的整体或者一部分,也可以存储在能够通过在图4中省略图示的介质读取部进行读取的存储介质中。或者,存储部120所存储的程序以及数据的整体或者一部分,也可以通过利用通信部110进行的通信而从其他装置取得。
[0077]控制部130具有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运算装置、以及运算装置在处理中所利用的存储器等存储装置,通过使用上述硬件资源,执行在存储部120中存储的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具体地说,控制部130将在存储部120中存储的程序读出并向存储装置中展开,使运算装置执行在展开至存储装置中的程序中包含的命令。然后,控制部130根据通过运算装置执行的命令的执行结果,对存储装置以及存储部120进行数据的读写,或进行数据的加工,或对通信部110等的动作进行控制,向外部发送数据。
[0078]在控制部130所实现的功能中,如图4所示包含收集部130a、取得部130b、提取部130c、计算部130d、以及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
[0079]收集部130a在规定的定时从各缝制工厂收集生产线中的作业数据,将收集到的数据作为作业履历数据向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中存储。收集部130a例如I天I次这样在规定的时刻,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等分别收集生产线ID和作业履历数据(产品ID、缝纫机ID、操作人员ID、工序ID以及工作信息)之间的关联数据。并且,收集部130a与生产线ID相关联而将作业履历数据向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中存储。
[0080]如果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等接收到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则取得部130b参照生产线数据库120a,判定是否存在下述生产线,该生产线所关联的产品ID以及人员构成信息,与由设置有作为询问发送源的缝制工厂终端的缝制工厂内的生产线生产的产品的产品ID、以及相应生产线中的人员构成信息相同。在判定结果为,存在下述生产线,该生产线所关联的产品ID以及人员构成信息,与对应于询问的发送源的产品ID以及人员构成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取得用于识别相应生产线的生产线ID。然后,取得部130b从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取得与已取得的生产线ID相关联的作业履历数据。
[0081]提取部130c基于由取得部130b取得的作业履历数据,判定在产品ID以及人员构成信息与对应于询问的发送源的产品ID以及人员构成信息一致的生产线中,是否存在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生产线。具体地说,提取部130c参照在作业履历数据中记录的工序ID的变迁,在至少新记录有与作业开始时不同的工序ID的情况下,判定为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在判定结果为,在产品ID以及人员构成信息与对应于询问的发送源的产品ID以及人员构成信息一致的生产线中,存在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提取部130c对与相应生产线对应的作业履历数据进行提取。例如,提取部130c如图7的Cl1所示,对记录有与作业开始时不同的工序ID的作业履历数据进行提取。即,如果产品及操作人员等没有变更而变更了作业工序,则判断为尝试了对生产线结构的变更,提取部130c将所对应的作业履历数据,作为与视为进行了生产线结构的变更的生产线相关的数据而提取。
[0082]计算部130d针对与由提取部130c提取出的作业履历数据对应的生产线,对生产线结构变更前后的产品的生产量进行计算。
[0083]首先,计算部130d将与能够判断为对生产线结构进行了变更的生产线相关的所有作业履历数据,在能够判断为对生产线结构进行了变更的时刻分为2个。例如,在与生产线ID “20L/’相关联的作业履历数据“D2Qa”中记录有与作业开始时不同的新的工序ID的情况下,计算部130d在记录有该新的工序ID的部位将作业履历数据“D2(la”分为2个。另夕卜,对于与生产线ID “20L/’相关联的其他作业履历数据“D2Qb、D2Q。”等,计算部130d也在与将作业履历数据“D2(la”分为2个的部位对应的部位处,将它们分为2个。由此,与生产线ID “20L/’相关联的各作业履历数据“D2(la、D20b, D2tl。”等分别被分为生产线结构的变更前和变更后。并且,计算部130d参照被分为生产线结构的变更前和变更后这2个的各作业履历数据中包含的缝纫机的工作信息,根据工作信息中的切线次数等,针对生产线结构的变更前和变更后,分别计算生产线ID “20L/’的生产线中的同一作业时间内的产品生产量。
[0084]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对由计算部130d计算出的作业工序变更前后的生产线的生产量彼此进行比较,判定在能够判断为对生产线结构进行了变更的生产线中,是否包含作业工序变更后的生产量比作业工序变更前的生产量多的生产线。在判定结果为,在能够判断为对生产线结构进行了变更的生产线中,包含作业工序变更后的生产量比作业工序变更前的生产量多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将包含与相应生产线的生产线结构的变更相关的信息在内的响应,作为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进行回答。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在具有多个生产线结构变更后的生产量与变更前相比增加的生产线的情况下,作为针对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的响应,而生成将生产线结构变更后的生产量以从多到少的顺序列举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列表。
[0085]此外,控制部130也可以在规定的定时从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取得作业履历数据,基于作业履历数据,检测进行了生产线结构的变更的生产线。在此情况下,控制部130在检测到进行了生产线结构的变更的生产线的情况下,生成与变更后的生产线结构相关的生产线结构信息,并向生产线数据库120a中存储。或者,控制部130也可以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接收变更后的生产线结构信息。在此情况下,控制部130将变更后的生产线结构信息向生产线数据库120a中存储。
[0086]缝制工厂终端200?400经由互联网5与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以可通信的状态连接。由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具有相同的功能结构,所以下面,以缝制工厂终端200为例进行说明。
[0087]缝制工厂终端200如图4所示具有:通信部210、存储部220以及控制部230。
[0088]通信部210对在与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之间执行的各种信息交互的相关通信进行控制。另外,通信部210经由LAN等在缝制工厂20内构建的局域网络,对用于从缝纫机20a?20c、缝纫机20e?缝纫机20g等取得各种信息的通信进行控制。
[0089]存储部220具有缝纫机记录数据220a。在缝纫机记录数据220a中记录有:在缝纫机20a?20c、缝纫机20e?缝纫机20g等中记录的作业数据(产品ID、缝纫机ID、操作人员ID、工序ID、工作信息)。另外,存储部220除了缝纫机记录数据220a之外,还存储通过控制部230进行各种处理所需的程序以及数据。
[0090]控制部230具有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运算装置、以及运算装置在处理中所利用的存储器等存储装置,通过使用上述硬件资源,执行在存储部220中存储的程序,从而实现各种功能。在控制部230所实现的功能中,如图4所示包含数据存储部230a以及数据发送部230b。
[0091]数据存储部230a对在缝纫机20a?20c以及缝纫机20e?缝纫机20g等中记录的数据进行收集,与所对应的生产线ID相关联而作为缝纫机记录数据220a存储在存储部220 中。
[0092]控制部230根据来自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的要求,对在存储部220中存储的缝纫机记录数据220a进行读取,将读取到的缝纫机记录数据220a与生产线ID相关联,作为作业履历数据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发送。
[0093]缝纫机20a?20c以及缝纫机20e?20g等对作业数据(产品ID、缝纫机ID、操作人员ID、工序ID、工作信息)进行记录。缝纫机20a?20c等在缝制工厂20所具有的生产线中,配置在生产线ID “20L/’的生产线上,缝纫机20e?20g等在缝制工厂20所具有的生产线中,配置在生产线ID “20L2”的生产线上。
[0094]下面,使用图8?图10,对由缝制工厂生产的产品、利用生产线实施的一系列的作业工序、以及生产线的生产线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产品的一个例子的图。图9是表不在生产图8所不的产品时的一系列的作业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0是表示生产图8所示的产品的生产线的生产线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0095]如图8所示,例如在缝制工厂的生产线中,作为缝制的产品而生产裤子。例如,对于图8所示的产品(裤子),作为产品ID而标注“001”。
[0096]如图9所示,生产图8所示的产品(裤子)时的作业工序由从工序ID “P/’至工序ID “Pn”为止的共计11个作业工序构成。生产图8所示的产品(裤子)时的作业工序以从工序ID “P/,至工序ID “Pn”的顺序实施。从工序ID “P/,至工序ID “Pn”为止的共计11个作业工序,由操作人员ID “U01?U06”共计6名操作人员分担实施。
[0097]工序ID “P/’的作业工序“前中心接合”、以及工序ID “P2”的作业工序“后中心接合”由操作人员ID “U01”的操作人员承担。工序ID “P3”的作业工序“肋缝合”由操作人员ID “U02”的操作人员承担。
[0098]工序ID “P4”的作业工序“底边三卷缝”、工序ID “P5”的作业工序“内股缝合”、工序ID “P6”的作业工序“主布料翻转”由操作人员ID “U03”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ID “U04”的操作人员承担。例如,工序ID “P4”的作业工序“底边三卷缝”、以及工序ID “P5”的作业工序“内股缝合”由操作人员ID “U03”的操作人员承担,工序ID “P5”的作业工序“内股缝合”、以及工序ID “P6”的作业工序“主布料翻转”由操作人员ID “U04”的操作人员承担。
[0099]工序ID “P7”的作业工序“带衬布缝合”、工序ID “P8”的作业工序“尺寸切割”、工序ID “P9”的作业工序“橡胶环缝”由操作人员ID “U05”的操作人员承担。工序ID “P1(l”的作业工序“放入松紧带”、以及工序ID “Pn”的作业工序“套结”由操作人员ID “U06”的操作人员承担。
[0100]图10所示的IOA表示配置缝纫机等的作业台,图10所示的IOB表示设定有与各工序的作业内容对应的各种缝纫机的操作人员的座位。如图10所示,操作人员ID“U01?U06”的各操作人员就座于所对应的座位,实施所承担的作业工序。在图10中示出从位于图10的最左方的座位的操作人员ID “U01”的操作人员、朝向位于图10的最右方的座位的操作人员ID “U06”的操作人员进行图8所示的产品的生产的生产线。
[0101][实施例1所涉及的处理]
[0102]图11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1所示的处理流程在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中的某一个接收到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时开始。
[0103]取得部130b参照生产线数据库120a,取得与询问的发送源对应的产品ID、以及与询问的发送源对应的生产线中的人员构成信息(步骤S101)。例如,取得部130b在询问的发送源为缝制工厂终端200的情况下,参照在生产线数据库120a中存储的与缝制工厂20相关的数据,取得产品ID (例如,001)以及人员构成信息(例如,操作人员数量“6”)。此外,在与询问的发送源对应的缝制工厂具有多个生产线的情况下,取得与各生产线对应的产品ID以及人员构成信息(操作人员数量)。
[0104]然后,取得部130b将在步骤SlOl中取得的产品ID以及人员构成信息(操作人员数量)作为关键词,进行生产线数据库120a的检索,并判定是否存在产品以及操作人员数量的组合一致的生产线(步骤S102)。在判定结果为不存在产品以及操作人员数量的组合一致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102,否),取得部130b结束图11所示的处理流程。此时,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也可以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回答表示无法检测到适当的改善对策这一情况的信息。
[0105]与其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存在产品以及操作人员数量的组合一致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取得部130b取得用于对相应的生产线进行识别的生产线ID,并从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取得与已取得的生产线ID对应的作业履历数据(步骤S103)。[0106]然后,提取部130c基于在步骤S103中由取得部130b取得的作业履历数据,判定在由步骤S102的判定结果得出的生产线中,是否存在具有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迹象的生产线(步骤S104)。具体地说,提取部130c参照在作业履历数据中记录的工序ID的变迁,在至少新记录有与作业开始时不同的工序ID的情况下,判断为具有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迹象。
[0107]在判定结果为,在由步骤S102的判定结果得出的生产线中,不存在具有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迹象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104,否),提取部130c结束图11所示的处理流程。此时,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也可以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回答表示无法检测到适当的改善对策这一情况的信息。
[0108]与其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在由步骤S102的判定结果得出的生产线中,存在具有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迹象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104,是),提取部130c提取与相应的生产线对应的作业履历数据(步骤S105)。即,如果产品及操作人员等没有变更而变更了作业工序,则判断为尝试了对生产线结构的变更,提取部130c将所对应的作业履历数据,作为与视为进行了生产线结构的变更的生产线相关的数据而提取。
[0109]然后,计算部130d针对与在步骤S105中提取的作业履历数据对应的生产线,对作业工序变更前后的生产量进行计算(步骤S106)。
[0110]然后,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参照通过计算部130d得到的生产量的计算结果,判定是否存在在作业工序变更后生产量增加的生产线(步骤S107)。在判定结果为,不存在在作业工序变更后生产量增加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107,否),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结束图11所示的处理流程。此时,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也可以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回答表示无法检测到适当的改善对策这一情况的信息。
[0111]与其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存在在作业工序变更后生产量增加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107,是),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生成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列表,并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发送(步骤S108)。然后,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结束图11所示的处理流程。
[0112]图12是表示实施例1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列表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12所示,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列表包含下述信息而构成:所对应的产品的产品ID ;与进行了生产线结构的变更的其他生产线的生产线结构相关的信息;生产线结构的变更前后的生产量的信息。产品ID是在由与询问发送源对应的生产线生产的产品中,与改善对策对应的产品的产品ID。生产线结构信息是与下述的其他生产线的生产线结构相关的信息,该其他生产线生产与对应于询问的发送源的生产线相同的产品,且构成生产线的操作人员数量相同,并进行了生产线结构的变更。另外,在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列表中,在存在多个作为改善对策的与其他生产线的生产线结构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以生产量从多到少的顺序进行列举。
[0113](实施例1的效果)
[0114]如上述所示,在实施例1中,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基于从缝制工厂收集的作业履历数据,检测在产品以及操作人员数量相同的其他生产线中、进行了生产线结构的变更的其他生产线。并且,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将在检测到的其他生产线中的、生产线结构变更后使生产量增加的生产线的生产线结构信息,向作为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的缝制工厂等提供。如上述所示,根据实施例1,通过使用产品以及操作人员数量是否相同这个条件,从而可以从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收集作业履历数据的多个生产线中,检索出可能产生相同问题的生产线。另外,根据实施例1,基于在作业履历数据中记录的工序ID的变迁,例如,能够简单地检测出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变更等生产线结构的变更。另外,根据实施例1,基于在作业履历数据中记录的数据,能够简单地确认由生产线结构的变更带来的效果,其结果,可以迅速地提供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并且,可以积极地提供具有使生产量增加等实际效果的改善对策。
[0115]在实施例1中说明了下述例子,即,例如在图11所示的步骤S107中针对生产线结构发生了变更的生产线,判定生产量是否增加,并判定由于生产线结构的变更所带来的结果。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以不合格品率等是否降低为基准,对生产线结构所带来的结果进行判定。
[0116]在实施例1中,通过对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是否发生了变更进行检测,从而对生产线中的生产线结构的变更进行检测,但例如也可以通过对操作人员或缝纫机是否发生了变更进行检测,从而对生产线结构的变更进行检测。对于该情况下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并不是表示在生产线中由各操作人员分担实施的一系列的作业工序的进度的生产线结构信息,而是提供与操作人员或缝纫机的变更相关的信息。
[0117]在实施例1中说明了下述例子,即,在存在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情况下,针对利用询问发送源的缝制工厂的生产线生产的所有产品,进行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的提取。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的询问时,使询问的发送源指定希望得到改善对策的产品。
[0118][实施例2]
[0119]在实施例1中说明了下述例子,即,基于产品以及操作人员数量相同的其他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执行改善对策的提取处理。在以下的实施例2中对下述例子说明,即,在基于产品以及操作人员数量的基础上,还基于难点工序相同的其他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而执行改善对策的提取处理。
[0120]使用图13,对实施例2所涉及的处理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所涉及的处理的概要的图。
[0121]如图13所示,缝制工厂终端200?400例如与由工业用缝纫机制造商I公开的主页等连接,从主页访问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步骤S21)。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根据来自缝制工厂终端200?400的要求,发送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步骤 S22)。
[0122]然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在显示器等上显示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参照图3)。对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如果在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上输入用户ID以及密码后,接受开始按钮的操作,则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发送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步骤S23)。
[0123]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如果接收到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则进行基于用户ID以及密码的用户认证,基于产品、操作人员数量以及难点工序与要求源的生产线一致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执行改善对策的提取处理(步骤S24)。此外,对于难点工序的确定方法,在后面详细记述。[0124]然后,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根据基于产品、操作人员数量以及难点工序一致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的、改善对策的提取处理的结果,将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向缝制工厂终端200~400发送(步骤S25)。
[0125][实施例2所涉及的功能结构]
[0126]图14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14所示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的功能结构中,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作为由控制部130实现的功能,还包含难点工序确定部130f。
[0127]图15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生产线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生产线数据库120a如图15所示,针对每个缝制工厂,除了生产线ID、产品ID、人员构成信息以及生产线结构信息之外,还将难点工序信息相关联而存储。例如,在图15所示的例子中,根据难点工序信息可知,在缝制工厂20的生产线中,在生产线ID “20L/’的生产线中,工序ID “P3”的作业工序、工序ID “P,的作业工序、工序ID “P8”的作业工序、工序ID “P9”的作业工序为难点工序。
[0128]难点工序确定部130f在规定的定时针对各缝制工厂所具有的各生产线,执行用于确定难点工序的处理。例如,难点工序确定部130f每I天I次在规定的时刻,读取在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中记录的作业履历数据,针对每个生产线,求出完成每一个产品的作业工序所需的各操作人员的所需时间,并生成间距图。
[0129]图16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间距图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6示出某I个生产线的间距图。图16所示的曲线图区域的横轴是操作人员ID的轴,从图表的原点朝向右侧以作业工序的顺序分别设定操作人员ID。图16所示的曲线图区域的纵轴是每一个产品的作业分配时间(秒)的轴。通过对各操作人员的所需时间进行绘制,用线将绘制的点连结,从而在曲线图区域中描绘图16所示的间距图。
[0130]另外,在图16所示的间距图中,通过沿曲线图区域的横轴变更的线段,以虚线描绘SPT (Standard Pitch Time)`。SPT是完成每一个产品的作业工序所需的、每一名操作人员的标准加工时间,根据以下的式(I)以及式(2 )进行计算。
[0131]标准加工时间=实际加工时间X (I +延迟率)…(I)
[0132]SPT =标准总加工时间/操作人员数量…(2)
[0133]此外,也可以如以下的式(3)及式(4)所示,取代操作人员数量而使用目标日产量、或者限制机型台数,求出SPT。
[0134]SPT = I天的作业时间/目标日产量…(3)
[0135]SPT=限制机型的标准总加工时间/限制机型台数…(4)
[0136]难点工序确定部130f根据以下的式(5),针对每个操作人员,基于所需时间以及间距时间,求出编制效率,将不满足目标编制效率的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确定为难点工序。
[0137]编制效率=SPT/所需时间X 100...(5)
[0138]在图16所示的间距图中,难点工序确定部130f基于通过式(5)求出的编制效率和目标编制效率之间的比较结果,将例如操作人员ID “U04”的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确定为难点工序。
[0139]如上述所示,难点工序确定部130f在规定的定时针对每个生产线确定难点工序,将由确定的结果得出的难点工序信息(工序ID),与生产线ID相关联而存储在生产线数据库120a中。
[0140]取得部130b在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接收到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情况下,参照生产线数据库120a,判定是否存在下述生产线,该生产线所关联的产品ID、人员构成信息以及难点工序信息,与由设置有询问发送源的缝制工厂终端的缝制工厂内的生产线生产的产品的产品ID、相应生产线中的人员构成信息(操作人员数量)以及相应生产线中的难点工序信息(工序ID)相同。在判定结果为,存在与对应于询问发送源的产品ID、人员构成信息以及难点工序信息相关联的生产线的情况下,取得用于识别相应生产线的生产线ID。然后,取得部130b从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取得与已取得的生产线ID相关联的作业履历数据。
[0141][实施例2所涉及的处理]
[0142]图17是表示实施例2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7所示的处理流程在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中的某一个接收到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时开始。在图17所示的处理流程中,步骤S201以及步骤S202的处理与图11所示的处理流程不同。
[0143]取得部130b参照生产线数据库120a,取得与询问发送源对应的产品ID、人员构成信息以及难点工序信息(步骤S201)。例如,取得部130b在询问发送源为缝制工厂终端200的情况下,参照在生产线数据库120a中存储的与缝制工厂20相关的数据,取得产品ID(例如,001)、人员构成信息(例如,操作人员数量“6”)以及难点工序信息(工序ID “P3、P7、P8、P9”)。此外,在与询问的发送源对应的缝制工厂具有多个生产线的情况下,取得与各生产线对应的产品ID、人员构成信息(操作人员数量)以及难点工序信息(工序ID)。
[0144]然后,取得部130b将在步骤S201中取得的产品ID、人员构成信息(操作人员数量)以及难点工序信息(工序ID)作为关键词,进行生产线数据库120a的检索,判定是否存在产品、操作人员数量以及难点工序的组合一致的生产线(步骤S202)。在判定结果为,不存在产品以及操作人员数量的组合一致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202,否),取得部130b结束图17所示的处理流程。此时,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也可以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回答表示无法检测到适当的改善对策这一情况的信息。
[0145]与其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存在产品、操作人员数量以及难点工序的组合一致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202,是),取得部130b取得产品、操作人员数量以及难点工序一致的生产线的生产线ID,并从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取得与已取得的生产线ID对应的作业履历数据(步骤S203)。
[0146]然后,提取部130c基于在步骤S203中由取得部130b取得的作业履历数据,判定在由步骤S202的判定结果得出的生产线(产品、操作人员数量以及难点工序与询问的发送源一致的生产线)中,是否存在具有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迹象的生产线(步骤S204)。
[0147]在判定结果为,不存在具有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迹象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204,否),提取部130c结束图17所示的处理流程。此时,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也可以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回答表示无法检测到适当的改善对策这一情况的信息。[0148]与其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存在具有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迹象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204,是),提取部130c提取与相应的生产线对应的作业履历数据(步骤S205)。
[0149]然后,计算部130d针对与在步骤S205中提取的作业履历数据对应的生产线,计算作业工序变更前后的生产量(步骤S206)。
[0150]然后,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参照通过计算部130d得到的生产量的计算结果,判定是否存在在作业工序变更后生产量增加的生产线(步骤S207)。在判定结果为,不存在在作业工序变更后生产量增加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207,否),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结束图17所示的处理流程。此时,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也可以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回答表示无法检测到适当的改善对策这一情况的信息。
[0151]与其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存在在作业工序变更后生产量增加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207,是),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生成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列表,并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发送源发送(步骤S208)。然后,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结束图17所示的处理流程。
[0152](实施例2的效果)
[0153]如上述所示,根据实施例2,通过追加难点工序是否相同这一条件,从而可以检索出成为瓶颈的作业工序相同的其他生产线。其结果,可以将具有更有效的效果的信息作为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而积极地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提供。
[0154][实施例3]
[0155]在实施例2中说明了下述例子,S卩,基于产品、操作人员数量、以及难点工序相同的其他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执行改善对策的提取处理。在以下的实施例3中,进一步说明下述例子,即,基于生产线结构类似的其他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而执行改善对策的提取处理。
[0156]使用图18,对实施例3所涉及的处理的概要进行说明。图1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所涉及的处理的概要的图。
[0157]如图18所示,缝制工厂终端200?400例如与由工业用缝纫机制造商I公开的主页等连接,从主页访问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步骤S31)。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根据来自缝制工厂终端200?400的要求,发送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步骤 S32)。
[0158]然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在显示器等上显示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参照图3)。对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如果在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上输入用户ID以及密码后,接受开始按钮的操作,则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发送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步骤S33)。
[0159]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如果接收到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则进行基于用户ID以及密码的用户认证,基于产品、操作人员数量、难点工序与要求源的生产线一致、且生产线结构类似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执行改善对策的提取处理(步骤S34)。
[0160]然后,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根据基于产品、操作人员数量、难点工序一致、且生产线结构类似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的、改善对策的提取处理的结果,将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向缝制工厂终端200?400发送(步骤S35)。
[0161][实施例3所涉及的处理]
[0162]图19是表示实施例3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图19所示的处理流程在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中的某一个接收到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时开始。在图19所示的处理流程中,步骤S301以及步骤S302的处理与图17所示的处理流程不同。
[0163]取得部130b参照生产线数据库120a,取得与询问的发送源对应的产品ID、人员构成信息、难点工序信息、以及生产线结构信息(步骤S301)。例如,取得部130b在询问的发送源为缝制工厂终端200的情况下,参照在生产线数据库120a中存储的与缝制工厂20相关的数据,取得产品ID (例如,001)、人员构成信息(例如,操作人员数量“6”)、难点工序信息(工序 ID “P3、P7、P8、P9”)、以及生产线结构信息((P1,P2) — P3 — (P4,P5) —(P5,P6)—(P7,P8,P9) —(P10,P11))。此外,在与询问的发送源对应的缝制工厂具有多个生产线的情况下,取得与各生产线对应的产品ID、人员构成信息(操作人员数量)、难点工序信息(工序ID)、以及生产线结构信息。
[0164]然后,取得部130b将在步骤S301中取得的产品ID、人员构成信息(操作人员数量)、难点工序信息(工序ID)、以及生产线结构信息作为关键词,进行生产线数据库120a的检索,判定是否存在产品、操作人员数量、难点工序的组合一致、且生产线结构类似的生产线(步骤S302)。在这里,取得部130b在包含所有相同的作业工序,但分配至每名操作人员的作业工序的数量及作业工序的顺序不同的情况下,判断为生产线结构类似。
[0165]在判定结果为,不存在产品、操作人员数量、难点工序一致、且生产线结构类似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302,否),取得部130b结束图19所示的处理流程。此时,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也可以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回答表示无法检测到适当的改善对策这一情况的信息。
[0166]与其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存在产品、操作人员数量以及难点工序一致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302,是),取得部130b取得产品、操作人员数量、难点工序一致、且生产线结构类似的生产线的生产线ID,将取得的生产线ID作为关键词,从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取得与生产线对应的作业履历数据(步骤S303)。
[0167]然后,提取部130c基于在步骤S303中由取得部130b取得的作业履历数据,判定在由步骤S302的判定结果得出的生产线中,是否存在具有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迹象的生产线(步骤S304)。
[0168]在判定结果为,不存在具有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迹象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304,否),提取部130c结束图19所示的处理流程。此时,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也可以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回答表示无法检测到适当的改善对策这一情况的信息。
[0169]与其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存在具有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迹象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304,是),提取部130c提取与相应的生产线对应的作业履历数据(步骤S305)。
[0170]然后,计算部130d针对与在步骤S305中提取的作业履历数据对应的生产线,计算作业工序变更前后的生产量(步骤S306)。[0171]然后,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参照通过计算部130d得到的生产量的计算结果,判定是否存在在作业工序变更后生产量增加的生产线(步骤S307)。在判定结果为,不存在在作业工序变更后生产量增加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307,否),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结束图19所示的处理流程。此时,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也可以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回答表示无法检测到适当的改善对策这一情况的信息。
[0172]与其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存在在作业工序变更后生产量增加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307,是),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生成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列表,并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发送(步骤S308)。然后,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结束图19所示的处理流程。
[0173](实施例3的效果)
[0174]如上述所示,根据实施例3,由于除了难点工序是否相同这一条件之外,还追加生产线结构是否类似这一条件,因此,可以检索出不仅成为瓶颈的作业工序相同、而且生产线结构更接近的其他生产线。其结果,可以将具有比实施例2更有效的效果的信息作为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而积极地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提供。
[0175][实施例4]
[0176]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说明了下述例子,即,基于产品以及操作人员数量相同的其他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执行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的提取处理。在以下的实施例4中对下述例子进行说明,即,假设不存在生产相同的产品的生产线,也根据生产类似产品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尝试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的提取。
[0177]使用图20,对实施例4所涉及的处理的概要进行说明。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4所涉及的处理的概要的图。
[0178]如图20所示,缝制工厂终端200?400例如与由工业用缝纫机制造商I公开的主页等连接,从主页访问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步骤S41)。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根据来自缝制工厂终端200?400的要求,发送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步骤 S42)。
[0179]然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在显示器等上显示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参照图3)。对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如果在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要求画面上输入用户ID以及密码后,接受开始按钮的操作,则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发送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步骤S43)。
[0180]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如果接收到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则进行基于用户ID以及密码的用户认证,在不存在生产与要求源的生产线相同的产品的生产线的情况下,基于生产类似产品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而执行改善对策的提取处理(步骤 S44)。
[0181]然后,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根据基于生产类似产品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的、改善对策的提取处理的结果,将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向缝制工厂终端200?400发送(步骤S45)。
[0182]实施例4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的功能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但以下所说明的点不同。
[0183]图21是表示实施例4所涉及的生产线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如图21所示,生产线数据库120a除了图5所示的信息之外,还存储类似产品ID。类似产品ID是由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的管理者等预先记录的。如果是图8所示的产品,则例如将在衣服中的最底层的分类中包含的产品、且超过8成的作业工序一致的产品,作为类似产品。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例如将由生产线ID “20L/’的生产线生产的产品ID “001”的产品、由生产线ID “30L/’的生产线生产的产品ID “005”的产品、以及由生产线ID “40L,的生产线生产的产品ID “006”的产品,作为彼此类似的产品而记录。
[0184]取得部130b在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接收到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情况下,参照生产线数据库120a,取得由设置有作为询问发送源的缝制工厂终端的缝制工厂内的生产线生产的产品的产品ID。然后,取得部130b将取得的产品ID作为关键词,进行生产线数据库120a的检索,判定是否存在产品一致的生产线。在判定结果为,不存在产品一致的生产线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线数据库120a的检索,判定是否存在产品类似的生产线(生产类似产品的生产线)。在存在产品类似的生产线的情况下,取得生产类似产品的生产线所具有的与询问发送源的产品对应的人员构成信息,判定在产品类似的生产线中是否存在操作人员数量一致的生产线。在存在操作人员数量一致的生产线的情况下,取得部130b从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取得与相应的生产线对应的作业履历数据。
[0185]提取部130c基于由取得部130b取得的作业履历数据,判定在生产的产品与对应于询问的发送源的生产线类似、且操作人员数量一致的生产线(以下适当地记载为对比验证生产线)中,是否存在能够判断为缝制工序的难易程度与对应于询问的发送源的生产线为相同程度的生产线。具体地说,提取部130c参照与询问的发送源对应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从由生产线实施的作业工序中,确定用于实施使用缝纫机的缝制的作业的工序,取得所确定的工序中的缝纫机的针数、缝制速度以及缝纫模式(与直线缝制或曲折缝制等的线迹图案相对应而变更的模式)。作为用于评价缝制速度的数据,例如取得缝纫机主轴的旋转速度的数据。相同地,提取部130c参照由取得部130b取得的对比验证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从作业履历数据中,确定用于实施使用缝纫机的缝制作业的工序,并取得所确定的工序中的缝纫机的针数、缝制速度以及缝纫模式。提取部130c在对应的缝纫模式之间对缝纫机的针数以及缝制速度进行比较,从对比验证生产线中,将与由对应于询问的发送源的生产线确定的工序中的缝纫机的针数以及缝制速度之间的差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生产线,确定为能够判断为缝制工序的难易程度为相同程度的生产线。例如,即使是以相同的缝纫模式执行的缝制工序,也可以判断为,越是缝纫机的针数及缝制速度多的工序,难易程度越高。此外,提取部130c也可以取代缝制速度,而使用作业时间作为用于判断缝制工序的难易程度的数据。并且,提取部130c从由取得部130b取得的作业履历数据中,提取与所确定的生产线对应的作业履历数据。然后,提取部130c与实施例1相同地,从提取出的作业履历数据中,判定是否存在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作业履历数据。
[0186]越是简单的作业,实施缝制作业时的缝纫机的针数越少。另外,越是简单的作业,通常实施缝制作业时的缝纟刃机的缝制速度越慢。如上述所示,缝纟刃机的针数以及缝制速度是反映缝制作业的难易程度的数据。另外,西式睡衣中的裤子和西服中的西裤从分类的最底层这一点上看相当于类似的产品,但缝制作业的难易程度不一定是相同程度。因此,在实施例4中,通过基于缝纫机的针数以及缝制速度,对缝制作业的难易程度进行评价,由此,从对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的询问源的生产线的类似产品进行生产的生产线中,确定包含难易程度为相同程度的缝制工序在内的生产线。即,实施例4的主旨在于,将生产类似产品的生产线中的、包含难易程度为相同程度的缝制工序在内的生产线,判断为,能够视为生产线平衡的实际情况与改善对策的询问源的生产线最接近的生产线。并且,在实施例4中,基于生产线平衡的实际情况与改善对策的询问源的生产线最接近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向询问源提供生产线平衡的改善方案。如上述所示,根据实施例4,即使在不存在生产与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的询问源的生产线相同的产品的生产线的情况下,也可以从生产类似产品的生产线中,基于能够判断为生产线平衡的实际情况最接近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尽可能将有效的信息作为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而向询问源提供。此外,在对与针数及缝制速度之间的差进行验证的情况下,基于经验原则等,预先设定针数及缝制速度和作业的难易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能够判断为缝制作业的难易程度为相同程度的针数及缝制速度的范围。
[0187][实施例4所涉及的处理]
[0188]图22及图23是表示实施例4所涉及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的处理流程的一个例子的图。图22及图23所示的处理流程在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从缝制工厂终端200?400中的某一个接收到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时开始。在图22及图23所示的处理流程中,步骤S401?步骤S404、步骤S411?步骤S416与图11不同。
[0189]取得部130b参照生产线数据库120a,取得与询问的发送源对应的产品ID (步骤S401)。然后,取得部130b判定是否存在产品一致的生产线(步骤S402)。
[0190]在判定结果为,存在产品一致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402,是),取得部130b参照生产线数据库120a,取得与询问的发送源对应的人员构成信息(步骤S403)。然后,取得部130b判定是否存在操作人员数量一致的生产线(步骤S404)。
[0191]在判定结果为,不存在操作人员数量一致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404,否),取得部130b结束图22所示的处理流程。此时,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也可以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回答表示无法检测到适当的改善对策这一情况的信息。
[0192]与其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存在操作人员数量一致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404,是),取得部130b从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取得与相应的生产线对应的作业履历数据(步骤 S405)。
[0193]然后,提取部130c基于在步骤S405中由取得部130b取得的作业履历数据,判定在由步骤S404的判定结果得出的生产线中,是否存在具有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迹象的生产线(步骤S406)。
[0194]在判定结果为不存在具有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迹象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406,否),提取部130c结束图22所示的处理流程。此时,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也可以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回答表示无法检测到适当的改善对策这一情况的信息。
[0195]与其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存在具有进行了操作人员所承担的作业工序的变更的迹象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406,是),提取部130c提取与相应的生产线对应的作业履历数据(步骤S407)。
[0196]然后,计算部130d针对与在步骤S407中提取的作业履历数据对应的生产线,计算作业工序变更前后的生产量(步骤S408)。[0197]然后,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参照通过计算部130d得到的生产量的计算结果,判定是否存在在作业工序变更后生产量增加的生产线(步骤S409)。在判定结果为,不存在在作业工序变更后生产量增加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409,否),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结束图22所示的处理流程。此时,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也可以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回答表示无法检测到适当的改善对策这一情况的信息。
[0198]与其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存在在作业工序变更后生产量增加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409,是),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生成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列表,并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发送(步骤S410)。然后,改善对策提供部130e结束图22所示的处理流程。
[0199]在步骤S402中,判定结果为不存在产品一致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402,否),取得部130b如图23所示,判定是否存在产品类似的生产线(步骤S411)。
[0200]在判定结果为,不存在产品类似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411,否),取得部130b返回图22所示的处理流程,结束处理流程。此时,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也可以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回答表示无法检测到适当的改善对策这一情况的信息。
[0201]与其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存在产品类似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411,是),取得部130b参照生产线数据库120a,取得与询问的发送源对应的人员构成信息(步骤S412)。然后,取得部130b判定是否存在操作人员数量一致的生产线(步骤S413)。
[0202]在判定结果为,不存在操作人员数量一致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413,否),取得部130b返回图22所示的处理流程,结束处理流程。此时,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也可以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回答表示无法检测到适当的改善对策这一*清况的信息。
[0203]与其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存在操作人员数量一致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413,是),取得部130b从作业履历数据库120b取得与相应的生产线对应的作业履历数据(步骤 S414)。
[0204]然后,提取部130c基于由取得部130b取得的作业履历数据,判定在产品与对应于询问的发送源的生产线类似、且操作人员数量一致的生产线(以下适当地记载为对比验证生产线)中,是否存在能够判断为缝制工序的难易程度与对应于询问的发送源的生产线为相同程度的生产线(步骤S415)。
[0205]具体地说,提取部130c参照与询问的发送源对应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从由生产线实施的作业工序中,确定用于实施使用缝纫机的缝制作业的工序,并取得所确定的工序中的缝纫机的针数、缝制速度以及缝纫模式(与直线缝制或曲折缝制等的线迹图案相对应而变更的模式)。相同地,提取部130c参照由取得部130b取得的对比验证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从作业履历数据中,确定用于实施使用缝纫机的缝制作业的工序,并取得所确定的工序中的缝纫机的针数、缝制速度以及缝纫模式。提取部130c在对应的缝纫模式之间对缝纫机的针数以及缝制速度进行比较,从对比验证生产线中,将与由对应于询问的发送源的生产线确定的工序中的缝纫机的针数以及缝制速度之间的差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生产线,判定为能够判断为缝制工序的难易程度接近(为相同程度)的生产线。
[0206]在判定结果为,不存在能够判断为缝制工序的难易程度与对应于询问的发送源的生产线接近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415,否),提取部130c返回图22所示的处理流程,结束处理流程。此时,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100也可以向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询问的发送源回答表示无法检测到适当的改善对策这一情况的信息。
[0207]与其相反地,在判定结果为,存在能够判断为缝制工序的难易程度与对应于询问的发送源的生产线接近的生产线的情况下(步骤S415,是),提取部130c从在步骤S414中取得的作业履历数据中,提取相应的作业履历数据(步骤S416)。然后,提取部130c使处理流程向图22的步骤S406跳转,继续进行处理。
[0208](实施例4的效果)
[0209]如上述所示,根据实施例4,基于生产类似产品的生产线的作业履历数据,尝试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的提取,因此,即使不存在生产相同产品的生产线,也可以提高提供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的可能性。
[0210]实施例4的处理也可以与实施例2的处理(参照图17)或实施例3的处理(参照图19)进行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其提供用于改善生产线的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该生产线是使多个操作人员分担实施多个作业工序而生产产品的生产线, 其特征在于,具有: 生产线信息存储部,其针对每个所述生产线,与唯一地识别该生产线的生产线标识符相关联,而至少存储唯一地识别通过所述生产线生产的产品的产品标识符、以及表示所述生产线中的所述操作人员的人员构成的人员构成信息; 收集部,其针对每个所述生产线,分别收集由在该生产线上配置的多个工业用缝纫机以时间顺序记录的所述产品标识符、唯一地识别所述工业用缝纫机的缝纫机标识符、唯一地确定所述操作人员的操作人员标识符、唯一地确定由所述操作人员实施的作业工序的作业工序标识符、以及所述工业用缝纫机的工作信息; 作业履历数据存储部,其将由所述收集部针对每个所述生产线收集的所述产品标识符、所述缝纫机标识符、所述操作人员标识符、所述作业工序标识符、以及所述工业用缝纫机的工作信息,作为作业履历数据,与所述生产线标识符相关联而存储; 取得部,其在接收到所述改善对策的询问的情况下,参照所述生产线信息存储部,在存在第2生产线,该第2生产线所关联的所述产品标识符以及所述人员构成信息,与识别对应于所述询问的发送源的第I生产线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所关联的所述产品标识符以及所述人员构成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将与识别该第2生产线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从所述作业履历数据存储部取得; 提取部,其基于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中包含的所述作业工序标识符,判定在所述第2生产线中是否包含存在进行了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迹象的第3生产线,在判定结果为所述第3生产线包含在所述第2生产线中的情况下,从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中,提 取与所述第3生产线对应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 计算部,其基于由所述提取部提取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针对所述第3生产线,分别计算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前后的所述产品的生产量;以及 改善对策提供部,其将由所述计算部计算出的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前后的所述产品的生产量彼此进行比较,在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后的生产量比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前的生产量多的第4生产线包含在所述第3生产线中的情况下,将包含所述第4生产线中的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内容在内的响应,向所述询问的所述发送源进行回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其中, 还具有确定部,其基于由所述收集部收集的所述工业用缝纫机的工作信息,对每一个产品的所述作业工序所需的作业所需时间进行计算,基于计算出的所述作业所需时间和每一个产品的所述作业工序所需的标准的作业时间,确定所述生产线中的难点工序,将与确定出的难点工序相关的信息,与所述产品标识符以及所述人员构成信息相关联而向所述生产线信息存储部中存储, 所述取得部参照所述生产线信息存储部,取得所有的在所述询问中包含的所述产品标识符、所述人员构成信息以及与所述难点工序相关的信息一致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并将与所取得的所有所述生产线标识符分别相关联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从所述作业履历数据存储部中全部取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其中,所述改善对策提供部,将所述生产量在所述结构变更后增加的生产线的所述结构变更的内容,以所述生产量从多到少的顺序进行列举,作为与所述询问对应的响应而进行回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其中, 所述生产线信息存储部,还将唯一地识别与所述产品类似的产品的类似产品标识符,与所述产品标识符相关联而进行存储, 所述取得部在没有所述第2生产线的情况下,取得对应于与识别所述第I生产线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产品标识符的所述类似产品标识符,在存在第5生产线,该第5生产线所关联的所述类似产品标识符以及所述人员构成信息,与取得的所述类似产品标识符以及识别所述第I生产线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所关联的所述人员构成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取得识别该第5生产线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将与所取得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从所述作业履历数据存储部中取得, 所述提取部,从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中包含的所述工作信息中,取得用于评价在所述第5生产线中实施的所述作业工序中、使用所述工业用缝纫机的缝制的工序中的针数以及缝制的速度的信息,将取得的用于评价针数以及缝制的速度的信息,和用于评价在所述第I生产线中实施的所述作业工序中、使用所述工业用缝纫机的缝制的工序中的针数以及缝制的速度的信息,在所对应的缝纫模式之间彼此进行比较,判定所述针数以及所述缝制的速度的差处于规定的范围内的第6生产线是否包含在所述第5生产线中,在判定结果为所述第6生产线包含在所述第5生产线中的情况下,基于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中包含的所述作业工序标识符,判定在所述第6生产线中是否包含进行了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第7生产线,在判定结果为所述第7生产线包含在所述第6生产线中的情况下,从由所述取得部取得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中,提取与所述第7生产线对应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
5.一种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取方法,其用于使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执行,其中,该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供装置提供用于改善生产线的生产线平衡的改善对策,该生产线是使多个操作人员分担实施多个作业工序而生产产品的生产线, 该生产线平衡改善对策提取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下述步骤: 在接收到所述改善对策的询问的情况下,参照生产线信息存储部,在存在第2生产线,该第2生产线所关联的所述产品标识符以及所述人员构成信息,与识别对应于所述询问的发送源的第I生产线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所关联的所述产品标识符以及所述人员构成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取得与该第2生产线对应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其中,在该生产线信息存储部中,针对每个所述生产线,与唯一地识别所述生产线的生产线标识符相关联,而至少存储唯一地识别由所述生产线生产的产品的产品标识符、以及表示所述生产线中的所述操作人员的人员构成的人员构成信息; 从作业履历数据存储部中,取得与识别所述第2生产线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其中,该作业履历数据存储部针对每个所述生产线,存储作业履历数据,该作业履历数据包含由在所述生产线上配置的多个工业用缝纫机以时间顺序记录的所述产品标识符、唯一地识别所述工业用缝纫机的缝纫机标识符、唯一地确定所述操作人员的操作人员标识符、唯一地确定由所述操作人员实施的作业工序的作业工序标识符、以及所述工业用缝纫机的工作信息;基于所取得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中包含的所述作业工序标识符,判定在所述第2生产线中是否包含存在进行了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迹象的第3生产线; 在判定结果为所述第3生产线包含在所述第2生产线中的情况下,从与识别所述第2生产线的所述生产线标识符相关联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中,提取与所述第3生产线对应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 基于所提取的与所述第3生产线对应的所述作业履历数据,针对所述第3生产线,分别计算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前后的所述产品的生产量;以及 将计算出的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前后的所述产品的生产量彼此进行比较,在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后的生产量比所述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前的生产量多的第4生产线、包含于所述第3生产线中的情况下,将包含所述第4生产线中的作业工序的结构变更的内容在内的响应,向所述询·问的所述发送源进行回答。
【文档编号】G06Q10/06GK103577924SQ201310306222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9日
【发明者】植田昌彦, 藤本美音, 戌亥优 申请人:Juk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