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

文档序号:6510526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所述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隧道管片上设置RFID标签,通过RFID读写器向所述RFID标签写入管片编码信息;通过生产检查系统对管片生产流程中每个流程进行质量检测;同时,利用RFID读写器从所述RFID标签读取管片编码信息;所述生产检查系统连接本地数据库,通过网络实现本地数据库和后台服务器的中心数据库的同步;通过远程管理系统设置于后台服务器,对管片生产的计划、制作、材料、物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网站式管理和智能分析。本发明方法可有效监控和追溯管片的生产过程,提高监测效率,实现对隧道管片的生命周期管理。
【专利说明】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现今的隧道管片生产领域,为了确保生产进度和质量,现有的做法大部分都是通过专门人员进行一系列的纸质表格填写及后期电脑录入来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但由于表格众多,表格呈现方式不够直观等因素、以致后期对管片问题的追溯繁琐且效率低下,这极大削弱了人们对于隧道管片质量的监控力度。因此开发此类管片生产管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
[0003]Web (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信息管理技术,具有移动、远程、多用户的特点。它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升生产效率和水平,对企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根据文献调查,尚且没有将BM技术引入盾构法隧道施工过程中。
[0004]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以克服现有管片生产管理方式的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可有效监控和追溯管片的生产过程,提高监测效率,实现对隧道管片的生命周期管理。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所述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在隧道管片上设置RFID标签,通过RFID读写器向所述RFID标签写入管片编码信息;
[0009]通过生产检查系统对管片生产流程中每个流程进行质量检测;同时,利用RFID读写器从所述RFID标签读取管片编码信息;所述生产检查系统连接本地数据库,通过网络实现本地数据库和后台服务器的中心数据库的同步;
[0010]通过远程管理系统设置于后台服务器,对管片生产的计划、制作、材料、物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网站式管理和智能分析。
[00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台服务器能够对各系统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输出;所述生产检查系统设置于前端操作终端;
[0012]所述管理方法还包括:所述生产检查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后台服务器远程管理系统的访问、数据存入和读取。
[00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端操作终端装载有生产检查系统、本地数据库和RFID读写器;
[0014]所述前端操作终端用以供质量检查人员在管片生产的各个环节存贮检查数据,经审核人员审查通过后可生成相应的电子报表;[0015]RFID读写器用以向所述RFID标签写入管片编码信息,从所述RFID标签读取管片编码信息;所述生产检查系统通过无线局域网实现本地数据库和后台服务器中心数据库的同步,同步内容包括检查数据和各类检查报表;
[0016]所述生产检查系统包括以下模块:钢筋加工检查模块、骨架半成品抽查模块、钢筋骨架检查模块、钢模质量检查模块、混凝土浇筑检查模块、管片蒸养检查模块、外观尺寸检查模块、管片水养检查模块、管片检漏检查模块、水平拼装检查模块;检查方法为质量检查人员手持测量设备和前端操作终端,通过生产检查系统将检测数据存入本地数据库中。
[00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后台服务器包括中心数据库,并装载有基于网页的远程管理系统;
[0018]所述后台服务器用以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网页浏览器实现对管片生产过程的监控;
[0019]所述远程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用户远程对管片生产全生命周期数据和报表进行管理;
[0020]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RFID读写器通过无线局域网与后台服务器中心数据库进行数据同步,并将编码数据通过无线射频写入RFID标签;
[0021]所述扫描仪扫描完纸质报表后,通过本地网页浏览器经互联网上传至后台服务器远程管理系统;所述远程管理系统包括项目概况模块、计划管理模块、制作管理模块、材料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智能分析模块、文件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和数据汇总模块;所述远程管理系统对管片生产的计划、制作、材料、物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网站式管理和智能分析;所述智能分析模块实现对管片吊装强度的预测,预测方法为:1)从中心数据库中取出吊装强度、环境温度、蒸养时间、开吊时间历史数据;2)利用关联规则算法寻找吊装强度和环境温度、蒸养时间、开吊时间之间的关系;3)输入当前环境温度、蒸养时间、开吊时间数据;4)利用关联规则算法对当前所需的吊装强度做出预测。
[002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23]步骤S0、管理人员通过远程管片生产管理系统新建生产计划,数据上传至后台服务器;
[0024]步骤S1、前端操作终端通过无线局域网从后台服务器下载生产计划,安排生成检查工序和流程;
[0025]步骤S2、质检人员完成管片各制作阶段的检查。检查数据通过前端操作终端输入,存入本地数据库中;
[0026]步骤S3、质检审核人员通过前端操作终端完成对各检查阶段内容的电子签名审核,生成相应报表,存入本地;
[0027]步骤S4、通过本地无线局域网,将前端操作终端上的数据及报表文件上传至后台服务器中心数据库;
[0028]步骤S5、管理人员通过网页浏览器访问远程管片生产管理系统,对管片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0029]步骤S6、在完成生产的管片上安装RFID芯片,通过RFID读写器及唯一编码,将管片实物与数据库中相应数据进行绑定;
[0030]步骤S7、将管片吊装,并运输至堆场,通过RFID读写器扫描管片上的RFID芯片进行管片实物的快速识别和分拣管理;
[0031]步骤S8、通过远程管片生产管理系统完成管片的出厂检查操作,数据传入后台服务器的中心数据库中;扫描纸质报表,生成电子版文件上传服务器。
[003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33]步骤一、使用远程管理系统制定生产计划;
[0034]步骤二、使用前端操作终端生产检查系统下载生产计划;
[0035]步骤三、使用生产检查系统对生产的每个阶段进行质量检测,经审核生成每个阶段的检查报表;
[0036]步骤四、后台服务器接收前端操作终端的同步数据,存储于中心数据库中;
[0037]步骤六、在隧道管片上设置RFID标签,通过RFID读写器向所述RFID标签写入管片编码息;
[0038]步骤七、远程管理系统调用中心数据库数据进行统一图表展示;对管片生产生命周期进行一站式管理;
[0039]步骤八、通过RFID读写器扫描管片上的RFID芯片进行吊装、运输阶段管片实物的快速识别和分拣管理;
[0040]步骤九、通过远程管理系统完成管片的出厂记录手续。
[0041]本发明提出的基于BM的盾构法隧道施工管理系统,有益效果在于:
[0042](I)本发明以一种基于Web的手段对隧道管片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分析,能够实时、快速了解生产进程和质量,辅助进行科学、有效的生产管理;
[0043](2)通过本发明系统实现生产检查的无纸化、网络化操作,极大增加了施工质检人员的工作效率;
[0044](3)本发明系统只要对检查项目进行更新,还可用于隧道施工和运维阶段,增加了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重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5]图1为本发明隧道管片生产管理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0046]图2为本发明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0048]实施例一
[0049]请参阅图1,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基于Web的隧道管片生产管理系统,所述生产管理系统包括:若干RFID标签1、一个或多个RFID读写器2、一个或多个前端操作终端3、后台服务器4、一个或多台访问终端。
[0050]RFID标签I设置于隧道管片上,用以存储对应管片编码信息。RFID读写器2用以向所述RFID标签I写入管片编码信息,还可以从所述RFID标签I读取管片编码信息。RFID读写器2也可以作为前端操作终端3的一部分,但RFID读写器2可以与前端操作终端3的主体部分分离设置。
[0051]前端操作终端3装载有生产检查系统6 ;所述前端操作终端3连接RFID读写器2用以控制RFID读写器向所述RFID标签写入管片编码信息,并控制所述RFID读写器2调用管片相关数据。
[0052]后台服务器4包括中心数据库7,并装载有远程管理系统8 ;所述后台服务器4连接所述前端操作终端3,用以接收从前端操作终端3输出的管片生产过程中的多维检查数据和报表文件,并存储于所述中心数据库7中;后台服务器4远程管理系统8可以由访问终端5通过互联网访问,对管片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0053]所述生产检查系统6包括以下模块:钢筋加工检查模块、骨架半成品抽查模块、钢筋骨架检查模块、钢模质量检查模块、混凝土浇筑检查模块、管片蒸养检查模块、外观尺寸检查模块、管片水养检查模块、管片检漏检查模块、水平拼装检查模块等;检查方法为质量检查人员手持测量设备和前端操作终端,通过生产检查系统将检测数据存入本地数据库中。
[0054]所述远程管理系统8包括项目概况模块、计划管理模块、制作管理模块、材料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智能分析模块t文件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和数据汇总模块;所述远程管理系统对管片生产的计划、制作、材料、物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网站式管理和智能分析;远程管理系统8对中心数据库7中数据进行处理,以图表形式输出。对管片生产过程中一些难点,例如钢筋强度检测、材料使用优化、吊装强度判断等,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和规律挖掘,可以实现智能分析效果。所述智能分析模块实现对管片吊装强度的预测,预测方法为:1)从中心数据库中取出吊装强度、环境温度、蒸养时间、开吊时间历史数据;2)利用关联规则算法寻找吊装强度和环境温度、蒸养时间、开吊时间之间的关系;3)输入当前环境温度、蒸养时间、开吊时间数据;4)利用关联规则算法对当前所需的吊装强度做出预测。
[0055]实例中,前端操作终端3通过采用Windows操作系统,附带拍照功能的平板电脑实现;RFID读写器2可采用CSL超高频手持终端通过IS0/IEC 18000协议来与对安装在隧道管片上的RFID标签进行读写操作;后台服务器4、前端操作终端3之间通过无线局域网IS0/IEC8802.11协议实现数据的传输;后台服务器4、访问终端5之间通过互联网实现数据的传输。
[0056]以上介绍了本发明基于Web的隧道管片生产管理系统,本发明在揭示上述管理系统的同时,还揭示一种基于Web的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所述生产管理方法包括:
[0057]步骤一、在隧道管片上设置RFID标签,通过RFID读写器向所述RFID标签写入管片编码息;
[0058]步骤二、通过生产检查系统对管片生产流程中每个流程进行质量检测;同时,利用RFID读写器从所述RFID标签读取管片编码信息;所述生产检查系统连接本地数据库,通过网络实现本地数据库和后台服务器的中心数据库的同步;
[0059]步骤三、通过远程管理系统设置于后台服务器,对管片生产的计划、制作、材料、物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网站式管理和智能分析。通过智能分析模块实现对管片吊装强度的预测,预测方法为:1)从中心数据库中取出吊装强度、环境温度、蒸养时间、开吊时间历史数据;2)利用关联规则算法寻找吊装强度和环境温度、蒸养时间、开吊时间之间的关系;3)输入当前环境温度、蒸养时间、开吊时间数据;4)利用关联规则算法对当前所需的吊装强度做出预测。
[0060]具体地,请参阅图2,所述生产管理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0061]【步骤SO】管理人员通过远程管片生产管理系统新建生产计划,数据上传至后台服务器;
[0062]【步骤SI】前端操作终端通过无线局域网从后台服务器下载生产计划,安排生成检查工序和流程;
[0063]【步骤S2】质检人员完成管片各制作阶段的检查。检查数据通过前端操作终端输入,存入本地数据库中;
[0064]【步骤S3】质检审核人员通过前端操作终端完成对各检查阶段内容的电子签名审核,生成相应报表,存入本地;
[0065]【步骤S4】通过本地无线局域网,将前端操作终端上的数据及报表文件上传至后台服务器中心数据库;
[0066]【步骤S5】管理人员通过网页浏览器访问远程管片生产管理系统,对管片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0067]【步骤S6】在完成生产的管片上安装RFID芯片,通过RFID读写器及唯一编码,将管片实物与数据库中相应数据进行绑定;
[0068]【步骤S7】将管片吊装,并运输至堆场,通过RFID读写器扫描管片上的RFID芯片进行管片实物的快速识别和分拣管理;
[0069]【步骤S8】通过远程管片生产管理系统完成管片的出厂检查操作,数据传入后台服务器的中心数据库中;扫描纸质报表,生成电子版文件上传服务器。
[0070]综上所述,本发明 提出的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对隧道管片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分析,能够实时、快速了解生产进程和质量,辅助进行科学、有效的生产管理。本发明系统只要对检查项目进行更新,还可用于隧道施工和运维阶段,增加了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可重用性。
[0071]这里本发明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它形式、结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隧道管片上设置RFID标签,通过RFID读写器向所述RFID标签写入管片编码信息;通过生产检查系统对管片生产流程中每个流程进行质量检测;同时,利用RFID读写器从所述RFID标签读取管片编码信息;所述生产检查系统连接本地数据库,通过网络实现本地数据库和后台服务器的中心数据库的同步; 通过远程管理系统设置于后台服务器,对管片生产的计划、制作、材料、物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网站式管理和智能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台服务器能够对各系统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输出;所述生产检查系统设置于前端操作终端; 所述管理方法还包括:所述生产检查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后台服务器远程管理系统的访问、数据存入和读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端操作终端装载有生产检查系统、本地数据库和RFID读写器; 所述前端操作终端用以供质量检查人员在管片生产的各个环节存贮检查数据,经审核人员审查通过后可生成相应的电子报表; RFID读写器用以向所述RFID标签写入管片编码信息,从所述RFID标签读取管片编码信息;所述生产检查.系统通过无线局域网实现本地数据库和后台服务器中心数据库的同步,同步内容包括检查数据和各类检查报表; 所述生产检查系统包括以下模块:钢筋加工检查模块、骨架半成品抽查模块、钢筋骨架检查模块、钢模质量检查模块、混凝土浇筑检查模块、管片蒸养检查模块、外观尺寸检查模块、管片水养检查模块、管片检漏检查模块、水平拼装检查模块;检查方法为质量检查人员手持测量设备和前端操作终端,通过生产检查系统将检测数据存入本地数据库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台服务器包括中心数据库,并装载有基于网页的远程管理系统; 所述后台服务器用以企业管理人员通过网页浏览器实现对管片生产过程的监控; 所述远程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用户远程对管片生产全生命周期数据和报表进行管理;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RFID读写器通过无线局域网与后台服务器中心数据库进行数据同步,并将编码数据通过无线射频写入RFID标签; 所述扫描仪扫描完纸质报表后,通过本地网页浏览器经互联网上传至后台服务器远程管理系统;所述远程管理系统包括项目概况模块、计划管理模块、制作管理模块、材料管理模块、物流管理模块、智能分析模块r文件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和数据汇总模块;所述远程管理系统对管片生产的计划、制作、材料、物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网站式管理和智能分析; 所述智能分析模块实现对管片吊装强度的预测,预测方法为:1)从中心数据库中取出吊装强度、环境温度、蒸养时间、开吊时间历史数据;2)利用关联规则算法寻找吊装强度和环境温度、蒸养时间、开吊时间之间的关系;3)输入当前环境温度、蒸养时间、开吊时间数据;4)利用关联规则算法对当前所需的吊装强度做出预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管片生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O、管理人员通过远程管片生产管理系统新建生产计划,数据上传至后台服务器; 步骤S1、前端操作终端通过无线局域网从后台服务器下载生产计划,安排生成检查工序和流程; 步骤S2、质检人员完成管片各制作阶段的检查。检查数据通过前端操作终端输入,存入本地数据库中; 步骤S3、质检审核人员通过前端操作终端完成对各检查阶段内容的电子签名审核,生成相应报表,存入本地; 步骤S4、通过本地无线局域网,将前端操作终端上的数据及报表文件上传至后台服务器中心数据库; 步骤S5、管理人员通过网页浏览器访问远程管片生产管理系统,对管片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步骤S6、在完成生产的管片上安装RFID芯片,通过RFID读写器及唯一编码,将管片实物与数据库中相应数据进行绑定; 步骤S7、将管片吊装,并运输至堆场,通过RFID读写器扫描管片上的RFID芯片进行管片实物的快速识别和分拣管理; 步骤S8、通过远程管片生产管理系统完成管片的出厂检查操作,数据传入后台服务器的中心数据库中;扫描纸质报表,生成电子版文件上传服务器。
【文档编号】G06Q50/08GK103473641SQ201310403860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6日
【发明者】高新闻, 胡珉, 周胜臣, 孙向阳, 徐伟 申请人:上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