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403577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特别电极图案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器是结合感测技术及显示技术所形成的一种输入/输出装置,普遍使用于电子装置中,例如可携式及手持式电子装置。电容式触控面板为一种常用的触控面板,其利用电容耦合效应以侦测触碰位置。当手指触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表面时,相应位置的电容量会受到改变,因而得以侦测到触碰位置。图1是显示传统的触控面板100的俯视图,传统的触控面板100主要由X轴电极层110与Y轴电极层120所组成。如图1所示,X轴电极层110与Y轴电极层120的电极具有菱形图案。当该些电极应用于大尺寸宽屏触控面板时,会有阻抗过大的问题。此外,该些电极还会造成光学可视性(或视觉痕迹)现象。再者,传统的触控面板100的触控点的触控感应量主要仅由X轴电极层110与Y轴电极层120的电极边界区域130来提供,因此所产生的触控感应量不够大。因此,亟需提出一种新颖的触控面板,用以改善上述传统的触控面板的缺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的触控面板存在的缺陷,而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触控面板,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用以改进光学可视性现象,改进大尺寸宽屏触控面板的阻抗过大问题或者提高触控感应量,非常适于实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触控面板包含透明基板、第一电极层、至少一透明绝缘层及第二电极层。第一电极层设置于透明基板上,该第一电极层包含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电极列,每一第一电极列是由多个第一电极藉由第一连接部串接而组成。透明绝缘层设置于第一电极层上。第二电极层设置于透明绝缘层上,该第二电极层包含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电极列,每一第二电极列是由多个第二电极藉由第二连接部串接而组成。其中第一电极的图案的边数大于四,且第二电极的形状大约互补于第一电极的形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透明基板包含玻璃、聚碳酸酯(Po I ycarbonate, PC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聚乙烯(Polyethylen, PE )>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聚丙烯(Poly propylene, PP)、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或环烯经共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 C0C)o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电极的形状大约呈六边形。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相邻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小于30微米。[0012]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包含非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的透光(light-transmissive)结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非透明导电材料包含多个纳米金属线(metal nanowire)或者多个纳米金属网(metal nanonet)。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非透明导电材料的表面还增设有绝缘层。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二电极层的其中之一包含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的透光结构。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透明导电材料包含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ITO)、氧化铟锋(indium zinc oxide, IZO)、氧化锋招(Al-doped ZnO, AZO)或氧化锡铺(antimonytin oxide, AT0)o前述的触控面板,其中该透明绝缘层包含一防爆膜(ASF)。前述的触控面板,还包含一覆盖层,设置于该第二电极层之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触控面板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可用以改进光学可视性现象,改进大尺寸宽屏触控面板的阻抗过大问题或者提高触控感应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包含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设置于透明基板上。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设有至少一透明绝缘层。第一电极层的电极图案的边数大于四,且第二电极层的电极图案大约互补于第一电极层的电极图案。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显示传统的触控面板的俯视图。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俯视图。图3是显示图2的触控面板的堆叠结构图。100:触控面板110:X轴电极层120:Y轴电极层130:电极边界区域200:触控面板20:透明基板21:第一电极层210:第一电极211:第一连接部22:透明绝缘层23:第二电极层230:第二电极231:第二连接部24:覆盖层250:电极边界区域 251:电极的相邻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触控面板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的说明,应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图2是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面板200的俯视图,而图3则是显示触控面板200的堆叠结构图。本实施例较佳适用于宽屏触控面板,例如16:9面板(亦即宽度与高度的比为16:9),但不限定于此。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触控面板200包含第一电极层21,形成于透明基板20上。透明基板20的材质可为绝缘材料,例如玻璃、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聚乙烯(Polyethylen, PE)、聚氯乙烯(Poly vinylChloride, PVC)、聚丙烯(Poly propylene, PP)、聚苯乙烯(Poly styrene, 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或环烯经共聚合物(Cyclic olefincopolymer, C0C)o第一电极层21包含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电极列,可作为发射电极(Tx)之用。每一条第一电极列是由多个第一电极210藉由第一连接部211串接而组成,且第一电极列可延着触控面板200的第一方向(例如面板高度方向)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0的形状大约呈六边形(但不限定于此),异于传统触控电极(如图1所示)的菱形。触控面板200还包含第二电极层23,形成于第一电极层21之上。其中,第二电极层23与第一电极层21之间设有至少一透明绝缘层22,用以电性隔绝第二电极层23与第一电极层21,且兼具用以粘合第二电极层23与第一电极层21之用。第二电极层23包含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电极列,可作为接收电极(Rx)之用。每一条第二电极列是由多个第二电极230藉由第二连接部231串接而组成,且第二电极列可延着触控面板200的第二方向(例如面板宽度方向)设置。前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可为实质上互为垂直的方向,但不限定于此。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极230的形状(例如图示的十边形)大约互补于第一电极210的六边形,异于传统触控电极(如图1所不)的菱形。互补的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30大致覆盖整个的触控面板200的上表面。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30之间的间距小于30微米。由于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30彼此吻合,且两者的间距极小,因而可以大大改进光学可视性(或视觉痕迹)现象。当本实施例应用于大尺寸宽屏触控面板时,藉由上述电极图案的改变与搭配,可改进大尺寸宽屏触控面板的阻抗过大问题。再者,根据上述电极图案,可增加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30彼此间的相邻区域,因而使得触控感应量也跟着提高,因而增进触控效能。以图2为例,触控感应量除了由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30的电极边界区域250提供外,另外有多处第一电极210与第二电极230彼此间的相邻区域251也会提供触控感应量。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1与第二电极层23可包含非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的透光(light-transmissive)结构。非透明导电材料可为多个纳米金属线(metalnanowire),例如纳米银线或纳米铜线;或者多个纳米金属网(metal nanonet),例如纳米银网或纳米铜网。纳米金属线或金属网的内径为纳米等级(亦即数纳米至数百纳米之间),可藉由塑胶材料(例如树脂)加以固定。由于纳米金属线/网非常细,非人眼可以观察得到,因此由纳米金属线/网所构成的第一电极层21与第二电极层23的透光性极佳。第一电极层21与第二电极层23还可包含光敏(photosensitive)材料(例如压克力),藉由曝光显影工艺即可形成所要的电极形状(pattern)。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21与第二电极层23的其中之一可包含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的透光结构。透明导电材料可为氧化铟锡(indium tinoxide, ΙΤ0)、氧化铟锋(indium zinc oxide, ΙΖ0)、氧化锋招(Al-dopedZnO,AZ0)或氧化锡铺(antimony tinoxide, ΑΤΟ)。上述透明绝缘层22可包含有一或多层,例如防爆膜(ant1-split film, ASF)、光学胶(optical clear adhesive, OCA)或其他功能的绝缘层。此外,当第一电极层21或第二电极层23包含非透明导电材料(例如纳米金属线)时,该非透明导电材料的上表面或下表面还可视情形增设有绝缘层。触控面板200的顶部还可包含覆盖层24,形成于第二电极层23之上,覆盖层24的材质可为高透光率的绝缘材料,例如玻璃、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 PET)、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或环烯经共聚合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 COC)。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透明基板; 第一电极层,设置于该透明基板上,该第一电极层包含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一电极列,每一该第一电极列是由多个第一电极藉由第一连接部串接而组成; 至少一透明绝缘层,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层上;以及 第二电极层,设置于该透明绝缘层上,该第二电极层包含多个平行排列的第二电极列,每一该第二电极列是由多个第二电极藉由第二连接部串接而组成; 其中该第一电极的图案的边数大于四,且该第二电极的形状互补于该第一电极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明基板包含玻璃、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环烯烃共聚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电极的形状呈六边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相邻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小于3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电极层或该第二电极层包含非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的透光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非透明导电材料包含多个纳米金属线或者多个纳米金属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非透明导电材料的表面还增设有绝缘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二电极层的其中之一包含透明导电材料所形成的透光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明导电材料包含氧化铟锡、氧化铟锌、氧化锌铝或氧化锡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透明绝缘层包含一防爆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覆盖层,设置于该第二电极层之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包含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设置于透明基板上。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设有至少一透明绝缘层。第一电极层的电极图案的边数大于四,且第二电极层的电极图案大约互补于第一电极层的电极图案。藉此,本实用新型的触控面板可用以改进光学可视性现象,改进大尺寸宽屏触控面板的阻抗过大问题或者提高触控感应量。
文档编号G06F3/044GK203038255SQ20132002886
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1日
发明者陈麒安 申请人:恒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