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527743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具有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及支撑结构。第一机体具有底面及后侧。第二机体可转动地连接于后侧而能展开或闭合于第一机体。支撑结构包括旋转件及支撑件。旋转件枢接于底面。支撑件枢接于旋转件。旋转件能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而带动支撑件收合于底面或由后侧移离底面。当支撑件从后侧移离底面时,支撑件能相对于旋转件翻转而支撑展开于第一机体的第二机体。
【专利说明】具有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便携式电子装置出现在市场上,例如智能手机(Smartphone)及平板电脑(Tablet PC)等。这些便携式电子装置不仅便利人们的生活,甚至成为一些使用者不可或缺的随身装置。
[0003]以平板电脑为例,平板电脑具有轻薄的外型与重量而便于让使用者携带,且可将平板电脑装设在扩充基座以扩充其功能。目前一些扩充基座被设计为具有键盘等操作界面,且装设于扩充基座的平板电脑可展开或闭合于扩充基座,而使其整体成为笔记本电脑(notebook computer)的形式。为了让展开于扩充基座的平板电脑维持特定倾角供使用者操作与观看,部分设计采用皮套包覆平板电脑及扩充基座并利用皮套弯折而成的支撑结构对平板电脑进行支撑。然而皮套会增加装置的整体厚度,且其支撑力较为不足而使得平板电脑在操作过程中容易摇晃,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支撑结构能够稳固地支撑电子装置的机体。
[0005]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及支撑结构。第一机体具有底面及后侧。第二机体可转动地连接于后侧而能展开或闭合于第一机体。支撑结构包括旋转件及支撑件。旋转件枢接于底面。支撑件枢接于旋转件。旋转件能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而带动支撑件收合于底面或从后侧移离底面。当支撑件由后侧移离底面时,支撑件能相对于旋转件翻转而支撑展开于第一机体的第二机体。
[0006]进一步地,该枢接件枢接于该后侧,该第二机体可拆卸地组装于该枢接件,该枢接件能相对于该第一机体枢转而带动该第二机体转动。
[0007]进一步地,该旋转件上具有第一弹性元件,当该支撑件从该后侧移离该底面且该第二机体展开于该第一机体时,该枢接件承靠于该第一弹性元件。
[0008]进一步地,该支撑件上具有第二弹性元件,当该支撑件支撑该第二机体时,该支撑件通过该第二弹性元件接触该第二机体。
[0009]进一步地,该旋转件沿第一轴线枢接于该底面,该支撑件沿第二轴线枢接于该旋转件,该第一轴线垂直于该底面,该第二轴线平行于该底面。
[0010]进一步地,该旋转件与该支撑件之间具有扭力。
[0011]进一步地,该底面具有凹槽,该凹槽具有位于该后侧的开口端,该旋转件嵌设于该凹槽且能相对于该第一机体旋转而通过该开口端部分地移离该凹槽。
[0012]进一步地,该支撑件收合于该凹槽内而位于该旋转件与该第一机体之间,当该旋转件通过该开口端部分地移离该凹槽时,该支撑件由该后侧移离该底面。[0013]进一步地,该旋转件的周缘紧邻该凹槽的内侧壁,该周缘具有至少一凹口。
[0014]进一步地,当该支撑件闭合于该旋转件时,部分该支撑件对位于该凹口。
[0015]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枢接于旋转件且旋转件枢接于第一机体(例如为扩充基座)的底面,而使支撑件的位置可通过旋转件相对于第一机体的旋转而改变。当支撑件随着旋转件的旋转而由第一机体的后侧移离第一机体的底面时,使用者可翻转支撑件以利用支撑件对第二机体(例如为平板电脑)进行支撑。据此,不需如现有设计方式利用皮套来支撑第二机体,故不会因皮套的设置而增加装置的整体厚度,且可具有优于皮套的支撑力而使得第二机体在操作过程中较不易摇晃。此外,当第二机体不需被支撑时,可让支撑件随着旋转件的旋转而收合于第一机体的底面,以使电子装置具有较佳的外观。
[0016]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
[0018]图2是图1的第二机体展开于第二机体的立体图;
[0019]图3是图1的电子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0]图4是图3的旋转件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的立体图;
[0021]图5是图4的电子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2]图6是图5的支撑件相对于旋转件翻转的立体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100:电子装置;
[0025]110:第一机体;
[0026]110a:后侧;
[0027]120:第二机体;
[0028]130:支撑结构;
[0029]132:旋转件;
[0030]132a:周缘;
[0031]132b:凹口;
[0032]132c:第一弹性元件;
[0033]134:支撑件;
[0034]134a:第二弹性元件;
[0035]140:枢接件;
[0036]Al:第一轴线;
[0037]A2:第二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第二机体展开于第二机体的立体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包括第一机体110及第二机体120,第一机体110例如为扩充基座且第二机体120例如为平板电脑。第二机体120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机体Iio的后侧110a,而能如图1所示闭合于第一机体110以便于收纳或携带,或如图2所示展开于第一机体110以供使用者操作。
[0039]图3是图1的电子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4是图3的旋转件相对于第一机体旋转的立体图。图5是图4的电子装置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请参考图3至图5,电子装置100包括支撑结构130,支撑结构130包括旋转件132及支撑件134。旋转件132沿第一轴线Al枢接于第一机体110的底面110b,支撑件134沿第二轴线A2枢接于旋转件132,其中第一轴线Al垂直于底面IlOb且第二轴线A2平行于底面110b。旋转件132能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旋转至图3所示状态而带动支撑件134收合于底面IlOb或旋转至图4及图5所示状态而带动支撑件134从第一机体110的后侧IlOa移离底面110b。
[0040]图6是图5的支撑件相对于旋转件翻转的立体图。当支撑件134如图5所示由第一机体Iio的后侧IlOa移离底面IlOb时,闭合于旋转件132的支撑件134不再受到第一机体110的干涉,而能相对于旋转件132翻转至图6所示状态,以如图2所示支撑展开于第一机体110的第二机体120。当第二机体120展开于第一机体110时,支撑件134如上述般支撑第二机体120而使第二机体120具有适当的倾角供使用者观看及操作。
[0041]在上述配置方式之下,不需如现有设计方式利用皮套来支撑第二机体120,故不会因皮套的设置而增加装置的整体厚度,且可具有优于皮套的支撑力而使得第二机体120在操作过程中较不易摇晃。此外,当第二机体120不需被支撑时,可让支撑件134随着旋转件132的旋转而收合于第一机体110的底面110b,以使电子装置100具有较佳的外观。
[004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包括枢接件140。枢接件140枢接于第一机体110的后侧110a,且第二机体120可拆卸地组装于枢接件140。当第二机体120组装于枢接件140时,枢接件140能相对于第一机体110枢转而带动该第二机体120转动,换言之,第二机体120是通过枢接件140而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机体110。当使用者欲单独操作第二机体120时,可将第二机体120从枢接件140卸除,以使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分离。本实施例的第二机体120例如具有金属机壳而适于被磁力吸引,枢接件140的材质可为磁性材料或可在枢接件140上设置磁性元件,以通过磁力将第二机体120稳固地固定于枢接件140。
[0043]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件132与支撑件134之间例如具有扭力,且支撑件134藉此扭力而被定位以稳固地对第二机体120进行支撑。使用者可抵抗旋转件132与支撑件134之间的扭力而改变支撑件134的翻转角度,以依需求调整第二机体120的倾角。可将现有扭力组件(如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枢轴处的扭力组件)应用于旋转件132与支撑件134的枢接处而产生上述扭力,或通过其他适当方式产生上述扭力,本实用新型不对此加以限制。
[0044]请参考图3及图4,本实施例的第一机体110的底面IIOb具有凹槽IIOc,凹槽IIOc具有位于第一机体110的后侧IlOa的开口端110d。旋转件132例如为圆盘状并嵌设于凹槽110c,且支撑件134收合于凹槽IlOc内而位于旋转件132与第一机体110之间,故旋转件132及支撑件134不会增加第一机体110的厚度。
[0045]在本实施例中,旋转件132的部分周缘132a呈圆弧形,且凹槽IlOc的内侧壁IlOe亦相应地呈圆弧形,以使旋转件132能够嵌设于凹槽110c。进一步而言,旋转件132的旋转中心(对位于第一轴线Al)例如是位于凹槽IlOc的内侧壁IlOe的曲率中心,以使旋转件132能够顺利地旋转而不会与凹槽IlOc的内侧壁IlOe产生干涉。旋转件132能相对于第一机体Iio从图3所示位置旋转至图4所示位置而通过开口端IlOd部分地移离凹槽110c。当旋转件132通过开口端IlOd部分地移离凹槽IlOc时,会带动支撑件134由第一机体110的后侧IlOa移离底面110b,以使支撑件134适于翻转并如图2所示支撑第二机体120。
[0046]如图3所示,旋转件132的周缘132a紧邻凹槽IlOc的内侧壁110e,而为了让使用者便于施力于旋转件132,旋转件132的周缘132a具有至少一凹口 132b (示出为两个)。使用者可将手指伸入凹口 132b处以施力带动旋转件132旋转。此外,当支撑件134如图4及图5所示闭合于旋转件132时,部分支撑件134会对位于旋转件132的凹口 132b,让使用者便于通过凹口 132b施力带动支撑件134翻转。
[0047]请参考图5及图6,本实施例的旋转件132上具有第一弹性元件132c,其中第一弹性元件132c的材质例如为橡胶或其他适当弹性材料。当支撑件134随着旋转件132的旋转而从第一机体110的后侧IlOa移离底面IlOb且第二机体120展开于第一机体110时,枢接件140会如图2所示承靠于第一弹性元件132c,以通过第一弹性元件132c的缓冲而避免枢接件140与旋转件132因撞击力过大而有所损坏。此外,支撑件134上具有第二弹性元件134a,其中第二弹性元件134a的材质例如为橡胶或其他适当弹性材料。当支撑件134如图2所示支撑第二机体120时,支撑件134通过第二弹性元件134a接触第二机体120,以通过第二弹性元件134a的缓冲而避免支撑件134与第二机体120因撞击力过大而有所损坏,且可通过支撑件134与第二机体120之间的摩擦力而使第二机体120被稳固地支撑。
[004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件枢接于旋转件且旋转件枢接于第一机体(例如为扩充基座)的底面,而使支撑件的位置可通过旋转件相对于第一机体的旋转而改变。当支撑件随着旋转件的旋转而由第一机体的后侧移离第一机体的底面时,使用者可翻转支撑件以利用支撑件对第二机体(例如为平板电脑)进行支撑。据此,不需如现有设计方式利用皮套来支撑第二机体,故不会因皮套的设置而增加装置的整体厚度,且可通过旋转件与支撑件之间的扭力让支撑结构具有优于皮套的支撑力而使得第二机体在操作过程中较不易摇晃。此外,当第二机体不需被支撑时,可让支撑件随着旋转件的旋转而收合于第一机体的底面,以使电子装置具有较佳的外观。另外,可在旋转件及支撑件设置例如为橡胶件的弹性元件,以通过弹性元件的缓冲而避免电子装置的构件在作动过程中因撞击力过大而有所损坏。
[00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机体,具有底面及后侧; 第二机体,可转动地连接于该后侧而能展开或闭合于该第一机体;以及 支撑结构,包括旋转件及支撑件,其中该旋转件枢接于该底面,该支撑件枢接于该旋转件,该旋转件能相对于该第一机体旋转而带动该支撑件收合于该底面或由该后侧移离该底面,当该支撑件从该后侧移离该底面时,该支撑件能相对于该旋转件翻转而支撑展开于该第一机体的该第二机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枢接件,其中该枢接件枢接于该后侧,该第二机体可拆卸地组装于该枢接件,该枢接件能相对于该第一机体枢转而带动该第二机体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件上具有第一弹性元件,当该支撑件从该后侧移离该底面且该第二机体展开于该第一机体时,该枢接件承靠于该第一弹性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上具有第二弹性元件,当该支撑件支撑该第二机体时,该支撑件通过该第二弹性元件接触该第二机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件沿第一轴线枢接于该底面,该支撑件沿第二轴线枢接于该旋转件,该第一轴线垂直于该底面,该第二轴线平行于该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件与该支撑件之间具有扭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面具有凹槽,该凹槽具有位于该后侧的开口端,该旋转件嵌设于该凹槽且能相对于该第一机体旋转而通过该开口端部分地移离该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件收合于该凹槽内而位于该旋转件与该第一机体之间,当该旋转件通过该开口端部分地移离该凹槽时,该支撑件由该后侧移离该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旋转件的周缘紧邻该凹槽的内侧壁,该周缘具有至少一凹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支撑件闭合于该旋转件时,部分该支撑件对位于该凹口。
【文档编号】G06F1/16GK203535536SQ201320367863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5日
【发明者】刘俊男 申请人: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