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触控组件及触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652862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电容触控组件及触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容触控组件及触控装置,电容触控组件至少包括绝缘层、感应层和驱动层,感应层层叠于该绝缘层的上表面,驱动层层叠于绝缘层的下表面,感应层包括多条间隔布置的感应电极,驱动层包括多条间隔布置的驱动电极,感应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均交叉布置并形成多个叠交区,叠交区中至少有一层电极上具有镂空,镂空之间的感应电极彼此连通或/和镂空之间的所述驱动电极彼此连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由于在叠交区上的感应电极和/或驱动电极上设置镂空,减小了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交叠的有效面积,也能使得电容触控组件的互感电容保持不变,而实现电容触控组件的超薄化,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专利说明】电容触控组件及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摸感应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容触控组件及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容触控组件分为单层结构和双层结构。如图1所示,正常双层结构的触摸屏通过感应电极I与驱动电极2之间填充绝缘材质形成互感电容,其电容值可以通过以下表达式计算出:C=eX (S/d),其中ε为两电极之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两电极交叠部分的有效面积,图1中阴影部分所示,d为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之间的距离。
[0003]随着触摸屏的薄型化趋势,驱动电极和感应电极之间的距离d将越来越小,因此在两电极的介质材质不变,即ε不变的情况下,因为d减小,而为保证其正常工作,即形成的互感电容C不变,则必须将两电极交叠部分的有效面积进行减小。因此本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超薄电容屏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距离变小导致感应电极跟驱动电极之间形成的互感电容的变化,通过改变感应电极跟驱动电极之间的有效交叠面积来抵消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因距离边小带来的电容变化,使得在超薄电容屏的互感电容保持不变,因为互感电容如果变化过大就要让驱动控制电路也做相应变化,改变驱动电路会增加很大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容触控组件及触控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实现电容触控组件的超薄化,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容触控组件,至少包括绝缘层、感应层和驱动层,所述感应层层叠于该绝缘层的上表面,所述驱动层层叠于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所述感应层包括多条间隔布置的感应电极,所述驱动层包括多条间隔布置的驱动电极,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均交叉布置并形成多个叠交区,所述叠交区中至少有一层电极上具有镂空,所述镂空之间的所述感应电极彼此连通或/和所述镂空之间的所述驱动电极彼此连通。
[0006]其中,所述镂空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空缺。
[0007]进一步地,所述空缺包括贯穿所述叠交区的长条状空缺。
[0008]特别是,所述长条状空缺分布于所述叠交区内的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上,所述叠交区中所述长条状空缺之间的所述感应电极或所述驱动电极呈“一”字形。
[0009]特别是,所述长条状空缺分布于所述叠交区中部,所述叠交区中所述长条状空缺之间的所述感应电极或所述驱动电极呈条纹状。
[0010]进一步地,所述空缺包括斑驳状空缺,且所述斑驳状空缺的尺寸小于所述叠交区的尺寸,所述斑驳状空缺分散地分布于所述叠交区内。
[0011]特别是,所述空缺还包括斑驳状空缺,且所述斑驳状空缺的尺寸小于所述叠交区的尺寸,所述斑驳状空缺分散地分布于所述感应电极或所述驱动电极的“一”字形区域内。
[0012]特别是,所述空缺还包括斑驳状空缺,且所述斑驳状空缺的尺寸小于所述叠交区的尺寸,所述斑驳状空缺分散地分布于所述感应电极或所述驱动电极的条纹状区域内。
[0013]其中,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上均设有所述镂空,设在所述感应电极上的长条状空缺与设在所述驱动电极上的长条状空缺交叉布置。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所述触控装置采用上述的电容触控组件。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及触控装置,由于在叠交区上的感应电极和/或驱动电极上设置镂空,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交叠的有效面积等于原来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交叠部分的面积减去镂空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减小了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交叠的有效面积,而镂空的面积大小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无需改变驱动控制电路,也能使得电容触控组件的互感电容保持不变,而实现电容触控组件的超薄化,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图2的俯视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
[00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四;
[00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6]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
[0027]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8]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容触控组件,至少包括感应层10、驱动层20和绝缘层30,感应层10层叠于该绝缘层30的上表面,驱动层20层叠于绝缘层30的下表面,感应层10包括多条间隔布置的感应电极1,驱动层20包括多条间隔布置的驱动电极2,感应电极I与驱动电极2均交叉布置并形成多个叠交区3,叠交区3中至少有一层电极上具有镂空4,镂空4之间的感应电极I彼此连通或/和镂空4之间的驱动电极2彼此连通。
[0030]当镂空设在感应电极上时,交叠区域中的感应电极I与非交叠区域中的感应电极I彼此连通;当镂空设在驱动电极上时,交叠区域中的驱动电极I与非交叠区域中的驱动电极彼此连通。
[003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由于在叠交区上的感应电极和/或驱动电极上设置镂空,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交叠的有效面积等于原来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交叠部分的面积减去镂空部分的面积,相当于减小了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交叠的有效面积,而镂空的面积大小完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无需改变驱动控制电路,也能使得电容触控组件的互感电容保持不变,而实现电容触控组件的超薄化,并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
[0032]本实施例中的镂空可以是一块空缺40,如图5所示,图5中的空缺40设在感应电极I上,当然空缺40也可设在驱动电极2上,也可以同时设在感应电极I和驱动电极2上。
[0033]镂空4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空缺,有以下几种【具体实施方式】:
[0034]实施例一
[0035]空缺包括贯穿叠交区3的长条状空缺41。下面给出两种具体布置结构:
[0036]第一种结构,长条状空缺41分布于叠交区的顶部和底部,叠交区中长条状空缺41之间的感应电极14或驱动电极呈“一”字形。
[0037]如图6、图7所示,仅仅在叠交区内的感应电极I上挖设长条状空缺41 ;图6、图7中的长条状空缺41为矩形;
[0038]每个叠交区中感应电极I与驱动电极2叠交的有效面积S是长条状空缺41之间的感应电极或驱动电极的“一”字形区域,若叠交区的面积为S1,长条状空缺41的面积为S4,则每个叠交区中感应电极I与驱动电极2叠交的有效面积S=S1IS415图5和图6中的d为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之间的垂直距离。
[0039]第二种结构,长条状空缺41分布于叠交区中部,叠交区中长条状空缺41之间的感应电极14或驱动电极呈条纹状。如图8、图9所示,图8中每个叠交区内的长条状空缺彼此连通,形成贯穿所有的叠交区的大长条状空缺,图9中的,每个叠交区内的长条状空缺彼此不连通,即仅仅在每个叠交区的感应电极I上挖设长条状空缺;图8、图9中的长条状空缺41仅设在感应电极I上,也可以仅在驱动电极2上设上述长条状空缺,长条状空缺的方向需要与驱动电极2的布置方向一致,也可以同时在感应电极I和驱动电极2上设长条状空缺,如图4所示,感应电极I和设在感应电极上的长条状空缺均横向布置,驱动电极2和设在驱动电极2上的长条状空缺均纵向布置,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交叉布置,横向布置的长条状空缺与纵向布置的长条状空缺也交叉设置,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这样交叠形成的有效面积S为多个阵列分布于叠交区3内的小斑驳区。
[0040]实施例二
[0041]第一种结构,如图10所示,空缺包括斑驳状空缺42,且斑驳状空缺42的尺寸小于感应电极I与驱动电极2叠交区3的尺寸,斑驳状空缺分散地分布于叠交区3内。
[0042]第二种结构,如图11所示,空缺包括长条状空缺41和斑驳状空缺42,且斑驳状空缺42的尺寸小于感应电极I与驱动电极2叠交区3的尺寸,斑驳状空缺42分散地分布于感应电极的“一”字形区域15内或分散地分布于驱动电极的“一”字形区域内。
[0043]第三种结构,如图12所不,空缺包括长条状空缺41和斑驳状空缺42,且斑驳状空缺的尺寸小于感应电极I与驱动电极2叠交区3的尺寸,斑驳状空缺分散地分布于感应电极的条纹状区域16内或分散地分布于驱动电极的条纹状区域内。
[0044]斑驳状空缺42的排列方式优选为矩阵排列,排列规则,易于制作,制造成本低,斑驳状空缺42的形状可以为矩形、圆形、椭圆形、菱形、梯形等几何形状,也可以为任意不规则形状。
[0045]实施例三
[0046]如图13所示,空缺包括横向间隔排列的块状空缺43,且该空缺43与非叠交区连通;块状空缺43的形状在此不限,可以是矩形、圆形、椭圆形、菱形、梯形等几何形状,也可以为任意不规则形状,本实施例中每个感应电极I与驱动电极2叠交区3上具体为两个块状空缺43横向间隔排列,叠交区3上的感应电极部分11呈“山”字形。
[0047]实施例四
[004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装置,触控装置采用上述任意实施例的电容触控组件。
[00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容触控组件,至少包括绝缘层、感应层和驱动层,所述感应层层叠于该绝缘层的上表面,所述驱动层层叠于所述绝缘层的下表面,所述感应层包括多条间隔布置的感应电极,所述驱动层包括多条间隔布置的驱动电极,所述感应电极与所述驱动电极均交叉布置并形成多个叠交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叠交区中至少有一层电极上具有镂空,所述镂空之间的所述感应电极彼此连通或/和所述镂空之间的所述驱动电极彼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包括至少两个间隔排列的空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缺包括贯穿所述叠交区的长条状空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状空缺分布于所述叠交区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叠交区中所述长条状空缺之间的所述感应电极或所述驱动电极呈“一”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条状空缺分布于所述叠交区中部,所述叠交区中所述长条状空缺之间的所述感应电极或所述驱动电极呈条纹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缺包括斑驳状空缺,且所述斑驳状空缺的尺寸小于所述叠交区的尺寸,所述斑驳状空缺分散地分布于所述叠交区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缺还包括斑驳状空缺,且所述斑驳状空缺的尺寸小于所述叠交区的尺寸,所述斑驳状空缺分散地分布于所述感应电极或所述驱动电极的“一”字形区域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缺还包括斑驳状空缺,且所述斑驳状空缺的尺寸小于所述叠交区的尺寸,所述斑驳状空缺分散地分布于所述感应电极或所述驱动电极的条纹状区域内。
9.根据权利要求4、5、7或8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电极和所述驱动电极上均设有所述镂空,设在所述感应电极上的长条状空缺与设在所述驱动电极上的长条状空缺交叉布置。
10.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装置采用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
【文档编号】G06F3/044GK203422732SQ201320499928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5日
【发明者】唐根初, 刘伟, 董绳财, 唐彬 申请人: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