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旋钮组件和使用该触控旋钮组件的塔式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41833阅读:578来源:国知局
触控旋钮组件和使用该触控旋钮组件的塔式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用的触控旋钮组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家电产品上,旋钮按键使用越来越普遍,主要通过旋转来做功能选择用,操作直观便捷。同时,现有家电产品上触控按钮的使用也日渐普遍,不仅动作灵敏,也在外观和体验上给用户以舒服、高端的感觉,重要的是克服了传统机械式按钮开关在长期使用后,机械结构之间产生松弛、接触不良、损坏等,以及外界灰尘、污垢也容易进入机械结构,影响其控制精度和使用寿命等技术缺陷。随着家电产品的功能日渐多样化,以及向多功能集成化方向的发展,其操作界面上的旋钮和按钮也增多,不仅难以辨识,而且占据了大量操作界面面积,给用户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合了触控按钮和旋转按钮的触控旋钮组件,具体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触控旋钮组件,包括固定于PCB板上的旋转编码器和M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编码器的中心区域与MCU导通,所述触控旋钮组件还包括固定不动的支架和依托于支架且相对支架旋转的旋钮,所述支架包括固定于PCB板上或者旋转编码器上的固定脚,所述旋钮的下端固定在旋转编码器上并带动旋转编码器旋转,所述支架的上表面为触控感应面。
[0004]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内容纳有导体,所述导体的下端与旋转编码器的中心区域导通,进而与MCU导通,所述导体的上端与触控感应面抵靠。
[0005]进一步的,所述导体包括弹簧和金属片,所述弹簧的下端与旋转编码器的中心区域抵靠并与MCU导通,所述支架还包括位于固定脚上方的容纳腔,所述金属片位于容纳部内,所述容纳部的底面设有通孔,所述弹簧的上端穿过通孔与金属片抵靠。
[0006]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片包括底面、顶面和连接两者的连接部,所述金属片的顶面与触控感应面相对,所述容纳腔的底面设有定位凸起,所述金属片的底面设有供定位凸起插入的定位孔。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为触控感应面,所述盖板的边沿设有向下延伸的环状围筋,所述环状围筋外围设有与支架的侧壁卡接固定的卡扣。
[0008]进一步的,所述环状围筋和支架的侧壁之间设有避免盖板相对支架的侧壁径向窜动的限位凸起。
[0009]进一步的,所述盖板的内表面设有向下延伸的限位筋,所述支架内容纳有导体,所述限位筋围成的区域对导体的上端限位。
[0010]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编码器的中心区域设有指示灯,所述触控感应面上设有供指示灯的灯光透过的透光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旋钮包括旋钮支架和旋钮外圈,所述旋钮外圈固定于旋钮支架上,所述旋钮外圈的外径为30毫米至80毫米。
[001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使用上述触控旋钮组件的塔式空气净化器,包括操作面板和位于操作面板内的PCB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触控旋钮组件穿过安装孔后固定于PCB板上。
[0013]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整合了触控按钮和旋转按钮的触控旋钮组件,不仅减少了占用的界面面积,可将多出的剩余面积用于设置显示装置,而且集成化的结构易于辨识和操作,提升了用户操控过程中的舒适性。另外方面,大幅降低了用户在握持旋钮时导致触控按钮产生误触发的风险,以及带有高压静电的用户或者外物接触触控感应面而导致PCB板上的元器件损坏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操作面板处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触控旋钮组件的剖视图;
[001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旋钮支架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旋钮外圈的不意图;
[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编码器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架的示意图;
[0021]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的不意图1;
[0022]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的不意图2;
[0023]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片的示意图
[0024]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图9所示,一种塔式空气净化器,包括操作面板I和位于操作面板I内的PCB板2,操作面板I上设有安装孔11,触控旋钮组件3穿过安装孔11后固定于PCB板2上。塔式空气净化器作为一种市场上兴起的家用电器,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往往涉及开关、调档、使用环境选择等一系列反复的操作,同时在操作界面上还需设置显示装置向用户反馈PM2.5、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一系列环境参数,触控旋钮组件整合了触控按钮和旋转按钮的按钮组件,不仅减少了占用的界面面积,可将多出的剩余面积用于设置显示装置,而且提升了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具体的,触控旋钮组件3包括固定于PCB板2上的旋转编码器31和MCU,旋转编码器的31中心区域通过导线与MCU导通。其中,旋转编码器31是一种将角位移转换成一连串电数字脉冲的旋转式传感器,由于在旋转过程中该部件为受力部件,为了提高可靠性,一般将其焊接在PCB板上。旋转编码器31的外围设置环状分布的指示灯21,提示触控旋钮组件选中的功能,形成较好的人机交互。另外,旋转编码器31为环状部件,MCU设置于其中心区域并与该中心区域导通,或者如由于尺寸限制,MCU难以设置于其中心区域,可将MCU设置于PCB板的其它区域,而在旋转编码器31的中心区域设置导通MCU的导线。
[0026]本实施例中,触控旋钮组件3还包括固定不动的支架32和依托于支架32且相对支架32旋转的旋钮33。其中,旋钮33包括旋钮支架331和旋钮外圈332,旋钮支架331的侧壁上设有卡扣部3311,旋钮外圈332的侧壁设有与卡扣部3311卡接固定的卡扣配合部3321,当然,旋钮外圈也可通过粘结或者螺钉等方式固定于旋钮支架上,该分体式的旋钮33,不仅增大了用户握持处的厚度,降低对触控旋钮组件3中心处的触控按钮产生误触发的风险,同时旋钮外圈332可采用摩擦系数较高的材料,提高用户操作的舒适度,旋钮支架331可采用其它材料,以降低成本。当然,旋钮33也可采用一体件,减少部件数量,避免繁琐的安装过程。另外,为了便于用户舒适的握持,旋钮外圈的外径为30毫米至80毫米。进一步的,旋转编码器31包括了向外凸起的旋转部311并在旋转部311上设置卡接部,旋钮支架331的下端设有向旋转编码器31方向凸起并与卡接部卡接配合的卡接配合部3312,进而旋钮33固定在旋转编码器31上并带动旋转编码器31旋转。
[0027]支架32包括固定脚321,旋钮33的下端套于固定脚321的外侧,固定脚321通过卡扣、螺钉等方式固定于PCB板2上或者旋转编码器31的内侧。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旋钮33整体套设于支架32外,当然,旋钮也可部分套设于支架外,其它部分内嵌于支架,例如,支架的固定脚与支架本体间通过条状连接部连接,进而两者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