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3110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触控器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器件的防静电能力不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触控器件,包括触摸屏组件和壳体,所述触摸屏组件设置于壳体上,并且触摸屏组件边缘与壳体边缘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触摸屏组件包括ITO导电玻璃、柔性线路板和主板;所述柔性线路板设置于ITO导电玻璃上;所述ITO导电玻璃、柔性线路板均与主板连接;所述触摸屏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间隙内,并电连接至主板的接地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可有效的将环境中的静电通过第一导电片经主板的接地端释放,从而有效的保护触摸屏组件免受静电损伤。
【专利说明】一种触控器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触摸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器件。
【背景技术】
[0002]静电和静电放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见,但对电子器件来说,依次我们无法察觉的轻微静电放电就可能对其造成严重的损伤。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让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体积缺越来越小,但这都是以电子元器件的静电敏感度越来越高为代价的。这是因为,高的集成度意味着单元线路会越来越窄,耐受静电放电的能力越来越差,此外大量新发展起来的特种器件所使用的材料也都是静电敏感材料,从而让电子元器件,特别是半导体材料器件对于生产、组装、测试和维修等过程环境的静电控制要求越来越闻。
[0003]为提高电子产品(例如通过触摸屏进行控制的手机、平板电脑、GPS等)的防静电效果,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金属材质的外壳,并将金属外壳与主板的接地端连接。该结构极大的限制的电子产品外壳的材料,无法得到广泛使用。同时,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电子产品内部设置吸收静电的金属器件,将静电释放,可以起到一定防静电效果。但是其防静电能力仍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器件的防静电能力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触控器件。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提供一种触控器件,包括触摸屏组件和壳体,所述触摸屏组件设置于壳体上,并且触摸屏组件边缘与壳体边缘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触摸屏组件包括ITO导电玻璃、柔性线路板和主板;所述柔性线路板设置于ITO导电玻璃上;所述ITO导电玻璃、柔性线路板均与主板连接;所述触摸屏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间隙内,并电连接至主板的接地端。
[0007]发明人发现,在触控器件所处的环境中存在静电放电时,较大情况下,静电会从触摸屏组件边缘与壳体边缘之间的间隙进入触控器件内部进行放电,从而对触摸屏组件产生严重威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通过在触摸屏组件边缘与壳体边缘之间的间隙内分别设置第一导电片,可有效的将环境中的静电通过第一导电片经主板的接地端释放,从而有效的保护触摸屏组件免受静电损伤。
[0008]进一步的,所述触摸屏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设置于壳体内,并与主板的接地端连接。
[0009]通过在同时在壳体内设置第二导电片,可进一步释放进入触控器件内部的静电,提高触控器件的放静电能力。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或第二导电片与柔性线路板为一体。[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与柔性线路板分离设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为一体。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的长度小于ITO导电玻璃的厚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电片为三角形或四边形。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电片为四边形。
[0016]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线路板贴合于ITO导电玻璃表面。
[0017]进一步的,所述触摸屏组件和壳体之间还设置有泡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触控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侧视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装配前的侧视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装配前的侧视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侧视图。
[002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6]1、壳体;2、柔性线路板;21、第一导电片;22、第二导电片;3、ITO导电玻璃;4、泡棉。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包括触摸屏组件和壳体,所述触摸屏组件设置于壳体上,并且触摸屏组件边缘与壳体边缘之间存在间隙;所述触摸屏组件包括ITO导电玻璃、柔性线路板和主板;所述柔性线路板设置于ITO导电玻璃上;所述ITO导电玻璃、柔性线路板均与主板连接;所述触摸屏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间隙内,并电连接至主板的接地端。
[0031]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通常,触控器件(例如手机、平板电脑、GPS)除了包括触摸屏组件和壳体外,还包括液晶显示模组等其他部件。在本实用新型中,改进点在于通过在触摸屏组件边缘与壳体边缘之间的间隙内设置与主板接地端连接的第一导电片,触控器件的其他部件没有特殊要求或改变,可以理解的,除前述结构特征外,触控器件的其他部件及其特征均可为现有技术中采用的特征。
[0032]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触摸屏组件设置于壳体上,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触摸屏通常作为触控器件的正面外壳,触摸屏组件和壳体共同构成了触控器件的外部轮廓。在触摸屏组件和壳体的结合部必然存在安装缝隙,该缝隙即为本实用新型中所描述的间隙。通常,触摸屏组件安装于壳体上,在触摸屏组件和壳体之间还填充有泡棉。
[0033]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通常,触摸屏组件包括ITO导电玻璃、柔性线路板以及主板,所述ITO导电玻璃、柔性线路板均与主板连接。并且,柔性线路板通常设置于ITO导电玻璃表面,例如柔性线路板通过贴合的方式设置于ITO导电玻璃表面。
[0034]同时,主板上具有接地端。
[0035]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触摸屏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间隙内,并电连接至主板的接地端。通过设置于上述间隙内的第一导电片,吸收静电,并经主板的接地端将静电释放,从而达到有效保护触控器件的作用。
[0036]通常,触摸屏组件中的ITO导电玻璃具有一定的厚度,所以,可以理解的,连接至主板接地端的第一导电片需沿ITO导电玻璃的厚度方向延伸至上述间隙内。
[0037]对于上述第一导电片,其材质可以米用现有的各种金属导电材料,例如可以米用铜片。第一导电片的形状可以采用常规的各种形状,例如三角形或四边形。优选采用三角形,此时可与三角形的顶端产生尖端放电效应,更好的吸收环境中的静电并经主板的接地端释放。
[0038]根据本实用新型,为了不影响触控器件的外观,优选情况下,第一导电片的长度小于ITO导电玻璃的厚度。同时,采用上述三角形的第一导电片也利于保证触控器件的外观。
[0039]本实用新型中,为更好的提高防静电效果,在所述触摸屏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设置于壳体内,并与主板的接地端连接。通过在同时在壳体内设置第二导电片,可进一步释放进入触控器件内部的静电,提高触控器件的放静电能力。
[0040]上述第二导电片位于触控器件内部,并位于触摸屏组件和壳体之间。其形状没有限制,可以采用常规的各种形状,例如第二导电片为四边形。
[0041]根据本实用新型,为利于对触控器件内部的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对于上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可以单独与柔性线路板为一体,或者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同时与柔性线路板为一体。
[0042]根据实际设计情况,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也可以与柔性线路板分离设置。此时,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将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设置为一体。
[004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进行进一步说明。
[0044]如图1所示,目前的触控器件通常包括触摸屏组件和壳体1,触摸屏组件安装于壳体I上。其中,触摸屏组件包括ITO导电玻璃(图中未示出)、柔性线路板2和主板(图中未示出),ITO导电玻璃和柔性线路板2同时与主板电连接;柔性线路板2贴合于ITO导电玻璃上。并且,柔性线路板2上具有第二导电片22,第二导电片22电连接至主板的接地端。[0045]上述结构的触控器件处于静电环境中时,尤其是在壳体一侧打静电时,静电极易传入触控器件内部,从而损伤触摸屏组件。
[0046]图2-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的第一种实施方式。该触控器件包括触摸屏组件和壳体1,触摸屏组件安装于壳体I上,触摸屏组件与壳体I之间填充有泡棉
4。其中,触摸屏组件包括ITO导电玻璃3、柔性线路板2和主板(图中未示出),ITO导电玻璃3和柔性线路板2同时与主板电连接;柔性线路板2贴合于ITO导电玻璃3上。并且,柔性线路板2上具有第一导电片21和第二导电片22。第一导电片21和第二导电片22电连接至主板的接地端。
[0047]第一导电片21和第二导电片22与柔性线路板2为一体结构。第一导电片21为三角形,第二导电片22为矩形。第一导电片21设置于触摸屏组件边缘与壳体I边缘的的间隙中,具体为ITO导电玻璃3与壳体I之间的间隙中,并且第一导电片21的长度小于ITO导电玻璃3的厚度。第二导电片设置于触控器件内,并位于ITO导电玻璃3与壳体I之间。
[0048]安装时,上述具有第一导电片21和第二导电片22的柔性线路板2贴合于ITO导电玻璃3的表面。第一导电片21弯折至ITO导电玻璃3的侧面。然后将ITO导电玻璃3压入壳体I内,使第一导电片21被夹持于ITO导电玻璃3与壳体I之间。
[0049]图5-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触控器件的第二种实施方式。该触控器件包括触摸屏组件和壳体1,触摸屏组件安装于壳体I上,触摸屏组件与壳体I之间填充有泡棉
4。其中,触摸屏组件包括ITO导电玻璃3、柔性线路板2和主板(图中未示出),ITO导电玻璃3和柔性线路板2同时与主板电连接;柔性线路板2贴合于ITO导电玻璃3上。第一导电片21和第二导电片22连接为一体,并且,第一导电片21和第二导电片22与柔性线路板2分离。第一导电片21和第二导电片22电连接至主板的接地端。
[0050]第一导电片21为三角形,第二导电片22为矩形。第一导电片21设置于触摸屏组件边缘与壳体I边缘的间隙中,具体为ITO导电玻璃3与壳体I之间的间隙中,并且第一导电片21的长度小于ITO导电玻璃3的厚度。第二导电片设置于触控器件内,并位于ITO导电玻璃3与壳体I之间。
[0051]安装时,上述第一导电片21和第二导电片22贴合于壳体I内的泡棉4表面。第一导电片21弯折至壳体I的侧面。然后将ITO导电玻璃3压入壳体I内,使第一导电片21被夹持于ITO导电玻璃3与壳体I之间。
[0052]上述两种实施方式中的触控器件中,位于触摸屏组件和壳体之间的第一导电片可有效的将环境中的静电吸收并经主板的接地端释放,大大提高了触控器件的防静电性能。
[005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触控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摸屏组件和壳体,所述触摸屏组件设置于壳体上,并且触摸屏组件边缘与壳体边缘之间存在间隙; 所述触摸屏组件包括ITO导电玻璃、柔性线路板和主板;所述柔性线路板设置于ITO导电玻璃上;所述ITO导电玻璃、柔性线路板均与主板连接; 所述触摸屏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设置于所述间隙内,并电连接至主板的接地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设置于壳体内,并与主板的接地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或第二导电片与柔性线路板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与柔性线路板分离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触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的长度小于ITO导电玻璃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片为三角形或四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_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片为四边形。
9.根据权利要求1_4、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线路板贴合于ITO导电玻璃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屏组件和壳体之间还设置有泡棉。
【文档编号】G06F3/041GK203616733SQ201320761613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6日
【发明者】姜培培, 徐光凯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