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胎胶料硫化体系的设计方法

文档序号:6549269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轮胎胶料硫化体系的设计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胶料硫化体系的设计方法,首先统计轮胎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范围;然后,建立轮胎硫化过程数值模型,分别对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参数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工程正硫化时间与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参数的关系图以及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参数对正硫化时间的影响主次顺序;最后,选取正硫化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工程正硫化时间与该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图,调整该主要因素的数值来设计硫化体系。本发明减小轮胎胶料硫化体系设计盲目性,实现轮胎中不同胶料间硫化体系之间的合理匹配,提高轮胎硫化效率,减少开发费用、缩短研发周期,且轮胎断面越厚、胶料层数越多,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越有效。
【专利说明】一种轮胎胶料硫化体系的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胶料硫化体系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轮胎是由多层橡胶、橡胶帘线复合材料组成的圆环形弹性制品,各层作用不同,其 胶料配方硫化体系也不同。为了提高轮胎硫化效率,需要合理匹配轮胎中不同胶料的硫化 体系。橡胶硫化体系包括硫化剂、促进剂、活性剂和防焦剂等,通过硫化体系的调整其可以 在一定范围内相对独立地控制橡胶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活化能和频率因子等参数。
[0003] 硫化是轮胎制造的最后一道工序,决定其最终性能。轮胎内部复杂的硫化反应使 得硫化特性参数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和时变性,而且影响轮胎硫化的因素众多,导致 轮胎胶料硫化体系设计具有盲目性。尤其是在面对多层厚断面子午线轮胎等复杂硫化对象 时,很难合理匹配内部不同胶料之间的硫化体系。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胶料硫化体系的设计方法。
[0005]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
[0006] -种轮胎胶料硫化体系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 第一步,统计轮胎中常用橡胶材料的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参数,确定热物性参 数、硫化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范围;
[0008] 第二步,建立轮胎硫化过程数值模型,其中温度场与硫化反应场之间为顺序耦合 关系,靠近钢模一侧的橡胶均定义为同一种材料Ml、靠近水囊一侧的橡胶定义为另一种材 料M2 ;
[0009] 第三步,分别对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参数进行正交试验,所述热物性参数、硫 化动力学参数取其变化范围的最大值、最小值和中间值,响应指标为轮胎工程正硫化时 间;
[0010] 第四步,根据第三步的实验结果确定工程正硫化时间与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 参数的关系图,计算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参数的极差,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热物性参 数、硫化动力学参数对正硫化时间的影响主次顺序;
[0011] 第五步,根据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参数对正硫化时间的影响主次顺序,选取主 要影响因素,根据工程正硫化时间与该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图,调整该主要因素的数值来 设计硫化体系。
[0012] 优选地,所述热物性参数包括导热系数λ、比热容C、密度p,所述硫化动力学参 数包括频率因子Α2和活化能Ei或活化能与气体常数比值E/R。
[0013] 优选地,所述第一步中所述导热系数λ的变化范围为〇. 2?0. 35WAm*°C ),比热 容c的变化范围为1?2. 5kJ/kg,密度P的变化范围为1078?1266kg/m3。
[0014] 优选地,所述第四步中,所述热物性参数对正硫化时间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材料 Ml的导热系数λ,材料Ml的比热容Cl>材料Ml的密度Ρ ρ材料M2的比热容c2>材料M2 的导热系数λ 2>材料M2的密度P 2。
[0015] 优选地,所述第四步中,所述硫化动力学参数对正硫化时间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材 料M2的E/ /R>材料Ml的EVR〉材料Ml的Α2>材料M2的Α2'。
[0016]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 (1)减小轮胎胶料硫化体系设计盲目性,实现轮胎中不同胶料间硫化体系之间的 合理匹配,提高轮胎硫化效率;
[0018] (2)采用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轮胎胶料硫化体系的匹配设计,减少开发费 用、缩短研发周期。
[0019] (3)轮胎断面越厚、胶料层数越多,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越有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11. 00R20子午线轮胎硫化系统示意图。
[0021] 图2为工程正硫化时间与热物性六因素之间的关系图。
[0022] 图3为工程正硫化时间与硫化动力学四因素之间的关系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4] 1-硫化系统,2-第一金属模具,3_轮胎,4-第二金属模具,5_水囊,6-耐磨层, 7-钢丝圈,8-加强层,9-垫胶,10-过渡胶,11-胎体层,12-内衬层,13-胎侧,14-肩部垫胶, 15-胎冠,16-带束层,17-胎冠基部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 不限于此。
[0026] 以11. 00R20子午线轮胎作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阐述,如图1所示,其硫化系 统1包括第一金属模具2、轮胎3、第二金属模具4和水囊5,轮胎3位于第一金属模具2、第 二金属模具4和水囊5之间。轮胎3还包括耐磨层6、钢丝圈7、加强层8、垫胶9、过渡胶 10、胎体层11、内衬层12、胎侧13、肩部垫胶14、胎冠15、带束层16、胎冠基部胶17。其中, 加强层8、胎体层11和带束层16为橡胶-帘线复合材料结构,金属模具2、金属模具4、钢丝 圈7为金属结构,其余均为橡胶结构。机内硫化时间为52min,前5min胶囊中过热水温度 由180°C线性降至170°C,其后47min温度保持不变;硫化蒸汽温度前6min保持120°C恒定 不变,后8min由120°C线性升至151°C,最后38min保持151°C恒定不变。轮胎初始温度为 30°C,硫化模具初始温度为120°C,胶囊初始温度为100°C。该轮胎断面尺寸最厚的胎肩是 最难硫化的部位,此处的硫化特性直接决定了整个轮胎的硫化效率和性能,为此,以胎肩为 例,对本发明所述的轮胎胶料硫化体系的设计方法进一步说明。
[0027] 第一步,进行轮胎常用橡胶材料的热物性和硫化动力学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确定 橡胶热物性参数和硫化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范围,在橡胶材料热物性方面,密度P变化范围 为1078?1266kg/m 3,导热系数λ变化范围为〇. 2?0. 35WAm*°C ),比热容c变化范围 为1?2. 5kJ/kg ;在橡胶硫化动力学方面,为了简化计算,选取K-R模型作为硫化动力学计 算模型,硫化动力学参数选取频率因子和活化能与气体常数比值。频率因子A 2的变化范围 定为596000000?728000000s-1、活化能与气体常数比值E'R的变化范围设定为8064? 10080K。
[0028] 第二步,建立轮胎硫化过程数值模型,其中温度场与硫化反应场之间为顺序耦合 关系,即温度场的影响因素仅为材料的热物性参数,硫化反应场由温度场和橡胶硫化动力 学特性共同确定,假设靠近钢模一侧的胎面胶、胎侧胶为同一种材料M1,而靠近水囊一侧的 带束层橡胶、胎体层橡胶、内衬层、胎肩垫胶为同一种材料M2。
[0029] 第三步,分别对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响应指标为轮胎 工程正硫化时间(t70),其中,材料参数取其变化范围的最大值、最小值和中间值三个水平, 如表1、表2所不:
[0030] 表1橡胶热物性设计因素及水平
[0031]

【权利要求】
1. 一种轮胎胶料硫化体系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统计轮胎中常用橡胶材料的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参数,所述热物性参数包 括导热系数、比热容、密度,所述硫化动力学参数包括频率因子、活化能,确定热物性参数、 硫化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范围; 第二步,建立轮胎硫化过程数值模型,其中温度场与硫化反应场之间为顺序耦合关系, 靠近钢模一侧的橡胶均定义为同一种材料Ml、靠近水囊一侧的橡胶定义为另一种材料M2 ; 第三步,分别对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参数进行正交试验,所述热物性参数、硫化动 力学参数取其变化范围的最大值、最小值和中间值,响应指标为轮胎工程正硫化时间; 第四步,根据第三步的实验结果确定工程正硫化时间与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参数 的关系图,计算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参数的极差,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热物性参数、硫 化动力学参数对正硫化时间的影响主次顺序; 第五步,根据热物性参数、硫化动力学参数对正硫化时间的影响主次顺序,选取主要影 响因素,根据工程正硫化时间与该主要影响因素的关系图,调整该主要因素的数值来设计 硫化体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胶料硫化体系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物性参 数包括导热系数λ、比热容c、密度p,所述硫化动力学参数包括频率因子^和活化能Ei* 活化能与气体常数比值E 1/R。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胶料硫化体系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 所述导热系数λ的变化范围为0. 2?0. 35WAm*°C ),比热容c的变化范围为1?2. 5kJ/ kg,密度P的变化范围为1078?1266kg/m3。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胶料硫化体系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 所述热物性参数对正硫化时间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材料Ml的导热系数λ ρ材料Ml的比热 容Cl>材料Ml的密度P,材料M2的比热容c2>材料M2的导热系数λ 2>材料M2的密度 Ρ 2〇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胎胶料硫化体系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步中, 所述硫化动力学参数对正硫化时间的影响主次顺序为:材料M2的E/ /R>材料Ml的E/R〉 材料Ml的A2>材料M2的^'。
【文档编号】G06F19/00GK104050365SQ201410258813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1日
【发明者】杨建 , 王国林, 周海超, 张建, 梁晨 申请人:江苏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